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信息渠道十分畅通,学生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就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在学校还没有讲授乘法以前,有的孩子就知道了乘法,能说出、写出乘法算式,还有的孩子会背一些乘法口诀。那学生对乘法有着怎样的理解呢?我们从二年级8个班随机抽取了36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一、前测及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通过前测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孩子对乘法的符号、乘法的意义以及看图列出乘法算式都已经初步掌握,但對于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却把握不准,甚至认为是互斥的。
学生获取乘法知识的途径通常是父母口头相传,或者是家中哥哥姐姐做题时的偶然接触。他们得到的这些乘法知识都是片断的、非系统的,这些知识往往是点状地建构在学生脑中,并没有与原来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因此他们得到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不能融会贯通。教师要为学生找到新知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生长点,将点状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建立联系。
二、教材对比及分析
人教版由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提供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通过小飞机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到有5个3,小火车和过山车的情境图,让学生以几个几的视角去观察,特别是过山车里7个2相加,算式很长很不好写,让学生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例2根据图让学生直接写出乘法算式,并引入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北师大版从学生熟悉的摆一摆、数一数入手。为了能快速地数,人们常常几个几个地数,这就是按相同的群计数。之后展示整齐排列的实物方阵,让学生横着看,竖着看,引入有几个几的说法。
教材分析:
同数连加是乘法的主要来源,加法是学生以前十分熟悉的,连加学生也不陌生,同数连加学生也有过接触,是加法算式中的一种特殊情况。那为什么从这个单元开始突然涌现出了这么多的同数连加算式?
人教版教材中现实情境中的同数连加,比如每架小飞机坐3人,每节小火车坐6人,每个车厢坐2人等,源于游乐设施设计时人为地整齐排列。北师大版数一数部分,可以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还可以5个5个地数,这里把物体分成了个数相同的堆。进一步思考,当人们数数量较多的物体时,通常不会一个一个地数,而是把它们摆成每份相同的堆,这样才更好数,数起来也更快。其实,这正是同数连加的背景来源,这就为之后出现大量的同数连加的算式提供了背景来源。
北师大版在呈现几个几时,将物体排成了整齐的方阵,引导学生横着看、竖着看,从两个角度去观察。人教版先从现实情境中呈现几个几,只是明确每堆有几个,有这样的几堆,直到4的乘法口诀中才出现整齐的方阵,教材安排由易到难。
人教版教材在书写7个2连加的时候才引入乘法的写法,体现出在相同加数的个数较多时书写的便捷,这也为引入乘法提供了背景来源。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
师:秋天到了,学校要组织实践活动了,小红和小明都为同学们准备了苹果
出示苹果图(小红随意摆放;小明5个一份,摆了四份)
问:这两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哪种更好数?
追问:为什么小明的更好数?
师:当物体比较多的时候,为了计数方便,人们一般都把它们分成相等的几份,这样数起来就更方便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比中数一数,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存在,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
(二)探究新知,理解意义
1.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1)每堆有几个苹果?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那有这样的几个5呢?请你带着大家数一数。
板书4个5
(2)4个5是多少呢?你能列式算一算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生汇报师板书:5+5+5+5=20 4×5=15 5×4=15
师①乘法算式的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②加法算式里写了4个5,乘法算式里怎么就写一个5?
师:4个5相加既可以写成这样的加法算式,还能写成两个乘法算式。
(3)介绍乘法的起源,认识乘号,读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总结中沟通相同加数与乘法的关系,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感知乘法的简洁
师:我们一起去参加实践活动吧,游乐场里可真热闹,先来看看惊险刺激的过山车!
1. 仔细观察每节车厢有几人?(圈出1个2)
2. 像老师这样先圈一圈有几个2,在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算一算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汇报:2+2+2+2+2+2+2=14 2×7=14 7×2=14
师:这么多2,写起来啥感受?你有啥想说的?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围绕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提问)
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提供7个2相加的连加算式,提供相同加数个数较多的背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乘法的简洁性。
(四)通过对比 明确差别
出示小飞机和小火车图,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师: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板书: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一、前测及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通过前测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孩子对乘法的符号、乘法的意义以及看图列出乘法算式都已经初步掌握,但對于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却把握不准,甚至认为是互斥的。
学生获取乘法知识的途径通常是父母口头相传,或者是家中哥哥姐姐做题时的偶然接触。他们得到的这些乘法知识都是片断的、非系统的,这些知识往往是点状地建构在学生脑中,并没有与原来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因此他们得到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不能融会贯通。教师要为学生找到新知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生长点,将点状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建立联系。
二、教材对比及分析
人教版由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提供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通过小飞机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到有5个3,小火车和过山车的情境图,让学生以几个几的视角去观察,特别是过山车里7个2相加,算式很长很不好写,让学生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例2根据图让学生直接写出乘法算式,并引入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北师大版从学生熟悉的摆一摆、数一数入手。为了能快速地数,人们常常几个几个地数,这就是按相同的群计数。之后展示整齐排列的实物方阵,让学生横着看,竖着看,引入有几个几的说法。
教材分析:
同数连加是乘法的主要来源,加法是学生以前十分熟悉的,连加学生也不陌生,同数连加学生也有过接触,是加法算式中的一种特殊情况。那为什么从这个单元开始突然涌现出了这么多的同数连加算式?
人教版教材中现实情境中的同数连加,比如每架小飞机坐3人,每节小火车坐6人,每个车厢坐2人等,源于游乐设施设计时人为地整齐排列。北师大版数一数部分,可以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还可以5个5个地数,这里把物体分成了个数相同的堆。进一步思考,当人们数数量较多的物体时,通常不会一个一个地数,而是把它们摆成每份相同的堆,这样才更好数,数起来也更快。其实,这正是同数连加的背景来源,这就为之后出现大量的同数连加的算式提供了背景来源。
北师大版在呈现几个几时,将物体排成了整齐的方阵,引导学生横着看、竖着看,从两个角度去观察。人教版先从现实情境中呈现几个几,只是明确每堆有几个,有这样的几堆,直到4的乘法口诀中才出现整齐的方阵,教材安排由易到难。
人教版教材在书写7个2连加的时候才引入乘法的写法,体现出在相同加数的个数较多时书写的便捷,这也为引入乘法提供了背景来源。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
师:秋天到了,学校要组织实践活动了,小红和小明都为同学们准备了苹果
出示苹果图(小红随意摆放;小明5个一份,摆了四份)
问:这两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哪种更好数?
追问:为什么小明的更好数?
师:当物体比较多的时候,为了计数方便,人们一般都把它们分成相等的几份,这样数起来就更方便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比中数一数,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存在,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
(二)探究新知,理解意义
1.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1)每堆有几个苹果?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那有这样的几个5呢?请你带着大家数一数。
板书4个5
(2)4个5是多少呢?你能列式算一算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生汇报师板书:5+5+5+5=20 4×5=15 5×4=15
师①乘法算式的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②加法算式里写了4个5,乘法算式里怎么就写一个5?
师:4个5相加既可以写成这样的加法算式,还能写成两个乘法算式。
(3)介绍乘法的起源,认识乘号,读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总结中沟通相同加数与乘法的关系,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感知乘法的简洁
师:我们一起去参加实践活动吧,游乐场里可真热闹,先来看看惊险刺激的过山车!
1. 仔细观察每节车厢有几人?(圈出1个2)
2. 像老师这样先圈一圈有几个2,在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算一算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汇报:2+2+2+2+2+2+2=14 2×7=14 7×2=14
师:这么多2,写起来啥感受?你有啥想说的?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围绕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提问)
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提供7个2相加的连加算式,提供相同加数个数较多的背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乘法的简洁性。
(四)通过对比 明确差别
出示小飞机和小火车图,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师: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板书: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