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中,曾有不少阿拉伯人因受到纳粹德国蒙蔽和煽动性宣传,以为能够参加一场“伟大的战争”——推翻大英帝国在中东地区的强权势力。但实际上,这些阿拉伯人中的大多数最后却在东线沦为法西斯的炮灰。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那些曾经为希特勒卖命的阿拉伯士兵。
早在1941年,纳粹德国就决定在军队中征招阿拉伯志愿兵。希特勒决心在中东地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颠覆英国的统治,因此他决定利用情报及宣传手段征召阿拉伯志愿者为德国作战。德国计划煽动这些阿拉伯士兵的反英情绪,组建单独的阿拉伯志愿兵部队,在沙漠地区的作战中驱逐英军。许多阿拉伯人被纳粹不厌其烦的宣传所蛊惑,这些宣传旨在鼓动阿拉伯世界对大英帝国的统治发动一场战争。到1941年7月,德国成功组建了一个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正是从这支小规模的部队开始,希特勒梦想有一天能够利用他们彻底粉碎英国在中东的统治地位。
训练
这支新组建的德国阿拉伯部队中的不少士兵来自纳粹的战俘营——他们过去曾在英军或法军中服役。这些人来自许多国家:巴勒斯坦、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大约旦和伊拉克等。这个阿拉伯教导营建立起来后,其中有三个阿拉伯派系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个派系支持伊拉克前总理拉希德·阿里;第二个派系支持叙利亚军事领导人福齐·凯克伊;最后一个派系则是耶路撒冷流亡者穆夫提的支持者。尽管教导营中存在几个派系,德国人还是尽一切努力让这些新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尽量消除其中的分裂倾向,让这个新兵营变成更为有效且更加团结的作战部队。
大多数新兵于1941年7月起在希腊南部小城苏尼昂开始接受训练,这些新兵大部分用帐篷宿营,而其他人则住别墅。教官大多由德国人充任,他们普遍都有在阿拉伯国家生活多年的经历,能够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训练很快展开,这些阿拉伯人有一定的德语基础,学习新知识也很快——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接受如此严格的德国式军事训练。
另外一个为阿拉志愿者建立的训练营则是在德国柏林外围的波茨坦,这里进行训练的是一支称为Sonderverband 288的秘密部队,专门用来在沙漠地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在数周时间里,这支阿拉伯部队经历了一系列高强度的训练,学习了作战要领,其中包括闪电战的战术。几个月后,Sonderverband 288被派往北非支援隆美尔的军队,成了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一部分,被重新更名为“非洲装甲掷弹兵团”。
1942年1月,绍伯尔上尉接任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指挥官,同年8月,另外一支特别部队建立,称为Sonderverbande 287,在杜伯利茨训练营地组建而成。这支新建的特别部队包括两个摩托化营,外加从希腊苏尼昂转移来的阿拉伯教导营,人数总计达到了5 931人。这些阿拉伯士兵采用了新式的制服臂章,上面采用红、绿、白、黑三种颜色构成的图案,还有“自由阿拉伯”的字样。至此,这支阿拉伯特别部队算是做好了战斗前的一切准备。
阿拉伯人在俄罗斯
那些作为德军一部参战的外国志愿兵和德国士兵一样作战。这样,在许多人眼里,纳粹军队俨然是一支超越国家的欧洲兵团。大多数人都在为纳粹鼓吹多年的所谓“正义十字军团”的目标——彻底颠覆布尔什维主义而战。但是对加入这支特别部队的阿拉伯人而言,他们参战的真正目的是要推翻英国在中东和北非的统治地位。虽然他们为适应沙漠地区作战进行了许多周的训练,但结果却没有进行沙漠作战,而是被驱赶着去面对东线严酷的作战环境。
1942年9月,Sonderverbande 287完成了作战准备工作,被从杜伯利茨训练营直接派往东线的斯塔林诺。尽管这些阿拉伯志愿兵经历了漫长艰难的跋涉,而且他们都为今后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作战而深感忧虑,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他们会作为进攻的矛头从苏联的高加索山脉一直突破到伊朗,这样他们今后还会继续在中东地区作战。随着东线战局的日益紧张,自10月起,Sonderverbande 287被配属到第1装甲军,但随后他们就发现了东线战场的真正可怕之处。随着苏军的抵抗日益顽强,阿拉伯志愿兵的伤亡数字不断上升,他们要到中东作战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在涅尼-斯提普诺和迈尼赫运河之间的库马地区,他们和苏军进行了一场血战。在缺少火炮和弹药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这些阿拉伯人和德军一道拼命扼守被日益压缩的阵地。东线的天气一天比一天恶劣,到处是霜冻和冰冷的冻雨。那些冻得发僵的士兵们纷纷从马上滑下来,无法再坚持下去,就在他们落马的地方失去知觉直至死亡。由于阿拉伯志愿兵部队的境况愈加恶化,于是德军命令大约700名乌克兰人支援他们。这些苏联人被德国人作为协助者征召到军队里,但他们在帮助阿拉伯人抵抗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且配发有良好防寒被服的苏联红军方面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虽然伤亡惨重,且突破苏联红军防线无望,但有些阿拉伯人仍然沉醉在纳粹所宣扬的所谓的“正义十字军”的梦想中。一些阿拉伯人仍然坚信他们能够消灭苏联红军,从高加索远征到中东,然后再直捣印度,一劳永逸地摧毁大英帝国。但是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这种热情也在逐渐消退。在整个东线,德国和他们的那些外籍兵团都已经完全陷入了冬季防御作战的泥沼中。从军官到士兵,每个人心里都充满着失望和悲观的情绪。现在多数阿拉伯士兵都想扔掉武器,放弃抵抗。他们曾经花费了许多周的时间训练如何在沙漠正午的酷热里作战,但在15个月后,他们却不得不在雪地里同顽强的苏联人进行较量。而对于这些,他们既没有受过丝毫训练,也根本无法适应。由于这些阿拉伯志愿兵逐渐从东线的噩梦中醒悟,德国军官开始担心在他们中间发生兵变和叛乱。海尔姆斯·菲尔麦将军威胁他们,所有阿拉伯志愿兵都有权利选择脱离德意志帝国军队,但他将会把这些人的名字提交给大穆夫提(伊斯兰法典说明官)。同时他警告离开德军的阿拉伯士兵在第三帝国居留的许可将被撤销。尽管大多数阿拉伯志愿兵不情愿的选择继续留在部队中,但是他们打起仗来却并不卖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生存的机会将十分渺茫。
1942年11月19日,情况变得更糟,苏军发动了准备已久的斯大林格勒大反攻,这次规模空前的进攻行动的目的是要消灭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南部的全部轴心国部队,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这个阿拉伯营。鉴于根本没有抗衡苏军的作战能力,阿拉伯营残部被迅速从苏联南部撤离并转移到西西里的巴勒莫。但是调动这支阿拉伯部队的决定直到德国人证实了盟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的消息后才最后生效——盟军的这一军事行动有可能会切断隆美尔非洲军团的后路并将其彻底歼灭。对于这些疲惫至极且又缺乏训练的阿拉伯士兵来说,能够转移到巴勒莫是件不错的事情。他们有机会重整旗鼓,重新训练并被派往突尼斯,在沙漠里和大英帝国的军队们一较高下了。
沙漠之战
1943年1月,Sonderverbande 287的第3阿拉伯营从巴勒莫开拔赶赴突尼斯。就在一个月前的1942年12月,该营才匆匆接受了重新训练。但是这次教官们还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阿拉伯人训练到能够和装备较好的德国人以及意大利人在前线共同作战的水平。为了支援这些在北非的阿拉伯人,德国人另外组建了几个阿拉伯营。在维希法国所管辖的突尼斯,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又征召了数百名无业的阿拉伯人加入各营。有些则被征召进了阿拉伯“劳动”营,负责较为简单的驻守和海岸防御任务。德国人还组建了三个连队,每个连都是由突尼斯人、阿尔及利亚人和摩洛哥人组成步兵分队。这些装备较差的机动部队由德国军官或士官指挥,每个连队有150人左右。一些原来曾在法国外籍兵团中服役的人也被征召进来。在德国的授意下,维希法国政府也仓促征召了一些阿拉伯人、北非人甚至是法国人成立一支总数为400人左右的所谓“非洲军团”,其中有132人是当地的突尼斯阿拉伯人。这些阿拉伯士兵大多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和制服,因此只能使用原来法军的制服和枪支。
1943年4月中旬,阿拉伯营和其他德国外籍兵团以及阿拉伯部队一同被调往突尼斯的菲利维尔城外。在这里,这个包括两个步枪连和一个重武器连的阿拉伯特别部队参加了战斗。5月7日,阿拉伯部队被划入空军特别步兵团,其职责是保卫隐蔽在比赛塔-突尼斯铁道沿线的德国防空部队。但这些阿拉伯人刚刚进入作战地域,就遭到了优势美军的打击。在沙漠地区发生的数次小规模战斗中,总计有约2 000名阿拉伯人沦为盟军战俘。对于这支筋疲力竭、饥肠辘辘、头发乱蓬蓬的阿拉伯部队,他们在沙漠地区连窥视胜利一眼的机会都没有了。同样,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也走到了尽头。现在看来德国正在一步步走进无底深渊。但是,尽管德军在沙漠地区遭遇了失败,在其它战场上仍然有阿拉伯人被征召进德军序列充数,以缓解德军四面楚歌的窘境。
阿拉伯别动队
1943年春,最后的北非战役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阿拉伯别动队曾对盟军实施了数次有效的突袭行动。阿拉伯人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战线后方组织了几次作战行动。在哈玛麦德,德国“日耳曼勃兰登堡特种部队”和一个名为“阿拉伯兵团”的阿拉伯行动组曾成功击退了一次由8名英国“科曼多”成员利用潜艇发起的突袭。阿拉伯行动组还接着组织过其它一些成功的行动。德国第1伞兵团曾征召过约90名阿拉伯人,对其进行高强度的短期跳伞训练,准备把这些经过特别训练的部队空投至敌人后方进行袭扰。有些阿拉伯人是完全自愿的,包括埃及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沙特阿拉伯人、突尼斯人、摩洛哥人、赛努西人和巴勒斯坦人等。在柏林城外的一个特别跳伞训练学校,这些阿拉伯志愿者接受了特种作战所需的跳伞和破坏等训练。著名的纳粹特种作战指挥官奥托·斯科尔兹内甚至也在他的特种部队中使用了阿拉伯人。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6月,他在荷兰的一所训练学校内对一些意大利人、法国人、比利时人、塞尔维亚人和25名阿拉伯人进行特种训练。德国人曾制定了许多秘密计划,其中一个没有实施的特别行动计划,是派遣一个四人的阿拉伯别动组进入巴勒斯坦地区进行袭击行动。
1943年12月,一组新的志愿者在柏林附近通过了严格的特种作战训练。在这个由意大利人、法国人和比利时人组成的小组中有两名阿拉伯人。与其它特种作战课程相比,这次的训练过程更为先进——这些人被作为在敌后活动的间谍接受专门训练。
此后数月间,这些阿拉伯人和其它外籍军团行动组、别动队以及地下破坏行动组屡屡出没于盟军战线后方,切断交通线、炸毁桥梁、铁路和公路。但是他们最多所能做到的无非是略微迟滞盟军的进攻速度罢了。
游击战
1943年5月,一个小规模的阿拉伯分遣队从东线来到了希腊,从巴勒莫撤退的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的残部在奥地利被编入了阿拉伯第854步兵营。这支新步兵营还拥有一个特种阿拉伯伞兵连。在林茨附近的训练学校,这个营继续接受特种作战技术的训练。到1943年11月,该营完成了训练,被派往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地区,直接隶属德国第41堡垒师。在那里,这支阿拉伯步兵营被派往山地同希腊共产主义游击队作战。1944年4月,该营开始了首次大规模反游击作战,在科林斯湾附近的赫里贡山脉地区,这个营在其它约3 500人的德国部队的支援下对游击队发动攻击。这些阿拉伯人所接受的训练倒是十分适合这种游击队清剿作战,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作战行动。在一些地区他们成功彻底清剿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负责支援游击队的盟军方面的联络人员也被他们俘获并交给了德国方面。
随着战争的延续,战斗的残酷程度也与日俱增。在紧张的作战中,阿拉伯营的人员也伤亡较大,特别是在1944年10月和11月该营在通过希腊后撤的作战行动中。最后,这个阿拉伯营和德国第41堡垒师一道撤离希腊转入南斯拉夫,并向萨拉热窝方向运动。
悲惨的结局
在战争最后的日子里,由于德国人力资源日渐匮乏,因此纳粹鼓动所有非日耳曼人为纳粹而战。于是,有数千名外籍志愿者加入了德军部队。在奥地利林茨附近的训练营中,一些阿拉伯人开始志愿加入第48掷弹兵师。和其它掷弹兵师以及冲锋队一样,这些阿拉伯人也同样被灌输这样的错误想法——他们在保卫第三帝国元首所说的“文明的堡垒”。
在东线,这些阿拉伯人为最后的攻击做好了准备。到1945年2月底,轴心国军队在盟军远程火炮和低空飞机的打击下迅速转入溃退,在波美拉尼亚和奥德湿地,阿拉伯连队有几次一度同德军守住了某些地区的防线。即使在1945年4月,轴心国士兵们继续为遏制苏联红军的凌厉攻势在做着无谓的抵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一些阿拉伯人在被炸得千疮百孔的柏林市内参加了纳粹老巢最后的防御战。由于战斗的惨烈,这些阿拉伯士兵全部沦为纳粹的殉葬品,也没有机会对我们讲述他们在最后的作战中所作的一切。
从1941到1945年,大约有450名伊拉克人、450名叙利亚人、150名巴勒斯坦人和大约10 000名沙特阿拉伯人、埃及人、阿尔及利亚人、利比亚人以及摩洛哥人加入了轴心国阵营。这些人中几乎有一半都曾在德国各个军事组织内参战,其余人则为维希法国政权服务。这些阿拉伯人中大多数是在1941~1942年间志愿报名参加在北非对英国的作战,但是最后却发现他们是在俄罗斯腹地进行着一场毫无胜算且十分血腥的战争。当1945年5月战争终于宣告结束时,这些劫后余生的阿拉伯人找到了他们的归宿——在德国境内各大战俘营中开始苦涩的等待。
[编辑/秦蓁]
早在1941年,纳粹德国就决定在军队中征招阿拉伯志愿兵。希特勒决心在中东地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颠覆英国的统治,因此他决定利用情报及宣传手段征召阿拉伯志愿者为德国作战。德国计划煽动这些阿拉伯士兵的反英情绪,组建单独的阿拉伯志愿兵部队,在沙漠地区的作战中驱逐英军。许多阿拉伯人被纳粹不厌其烦的宣传所蛊惑,这些宣传旨在鼓动阿拉伯世界对大英帝国的统治发动一场战争。到1941年7月,德国成功组建了一个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正是从这支小规模的部队开始,希特勒梦想有一天能够利用他们彻底粉碎英国在中东的统治地位。
训练
这支新组建的德国阿拉伯部队中的不少士兵来自纳粹的战俘营——他们过去曾在英军或法军中服役。这些人来自许多国家:巴勒斯坦、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大约旦和伊拉克等。这个阿拉伯教导营建立起来后,其中有三个阿拉伯派系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个派系支持伊拉克前总理拉希德·阿里;第二个派系支持叙利亚军事领导人福齐·凯克伊;最后一个派系则是耶路撒冷流亡者穆夫提的支持者。尽管教导营中存在几个派系,德国人还是尽一切努力让这些新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尽量消除其中的分裂倾向,让这个新兵营变成更为有效且更加团结的作战部队。
大多数新兵于1941年7月起在希腊南部小城苏尼昂开始接受训练,这些新兵大部分用帐篷宿营,而其他人则住别墅。教官大多由德国人充任,他们普遍都有在阿拉伯国家生活多年的经历,能够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训练很快展开,这些阿拉伯人有一定的德语基础,学习新知识也很快——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接受如此严格的德国式军事训练。
另外一个为阿拉志愿者建立的训练营则是在德国柏林外围的波茨坦,这里进行训练的是一支称为Sonderverband 288的秘密部队,专门用来在沙漠地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在数周时间里,这支阿拉伯部队经历了一系列高强度的训练,学习了作战要领,其中包括闪电战的战术。几个月后,Sonderverband 288被派往北非支援隆美尔的军队,成了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一部分,被重新更名为“非洲装甲掷弹兵团”。
1942年1月,绍伯尔上尉接任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指挥官,同年8月,另外一支特别部队建立,称为Sonderverbande 287,在杜伯利茨训练营地组建而成。这支新建的特别部队包括两个摩托化营,外加从希腊苏尼昂转移来的阿拉伯教导营,人数总计达到了5 931人。这些阿拉伯士兵采用了新式的制服臂章,上面采用红、绿、白、黑三种颜色构成的图案,还有“自由阿拉伯”的字样。至此,这支阿拉伯特别部队算是做好了战斗前的一切准备。
阿拉伯人在俄罗斯
那些作为德军一部参战的外国志愿兵和德国士兵一样作战。这样,在许多人眼里,纳粹军队俨然是一支超越国家的欧洲兵团。大多数人都在为纳粹鼓吹多年的所谓“正义十字军团”的目标——彻底颠覆布尔什维主义而战。但是对加入这支特别部队的阿拉伯人而言,他们参战的真正目的是要推翻英国在中东和北非的统治地位。虽然他们为适应沙漠地区作战进行了许多周的训练,但结果却没有进行沙漠作战,而是被驱赶着去面对东线严酷的作战环境。
1942年9月,Sonderverbande 287完成了作战准备工作,被从杜伯利茨训练营直接派往东线的斯塔林诺。尽管这些阿拉伯志愿兵经历了漫长艰难的跋涉,而且他们都为今后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作战而深感忧虑,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他们会作为进攻的矛头从苏联的高加索山脉一直突破到伊朗,这样他们今后还会继续在中东地区作战。随着东线战局的日益紧张,自10月起,Sonderverbande 287被配属到第1装甲军,但随后他们就发现了东线战场的真正可怕之处。随着苏军的抵抗日益顽强,阿拉伯志愿兵的伤亡数字不断上升,他们要到中东作战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在涅尼-斯提普诺和迈尼赫运河之间的库马地区,他们和苏军进行了一场血战。在缺少火炮和弹药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这些阿拉伯人和德军一道拼命扼守被日益压缩的阵地。东线的天气一天比一天恶劣,到处是霜冻和冰冷的冻雨。那些冻得发僵的士兵们纷纷从马上滑下来,无法再坚持下去,就在他们落马的地方失去知觉直至死亡。由于阿拉伯志愿兵部队的境况愈加恶化,于是德军命令大约700名乌克兰人支援他们。这些苏联人被德国人作为协助者征召到军队里,但他们在帮助阿拉伯人抵抗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且配发有良好防寒被服的苏联红军方面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虽然伤亡惨重,且突破苏联红军防线无望,但有些阿拉伯人仍然沉醉在纳粹所宣扬的所谓的“正义十字军”的梦想中。一些阿拉伯人仍然坚信他们能够消灭苏联红军,从高加索远征到中东,然后再直捣印度,一劳永逸地摧毁大英帝国。但是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这种热情也在逐渐消退。在整个东线,德国和他们的那些外籍兵团都已经完全陷入了冬季防御作战的泥沼中。从军官到士兵,每个人心里都充满着失望和悲观的情绪。现在多数阿拉伯士兵都想扔掉武器,放弃抵抗。他们曾经花费了许多周的时间训练如何在沙漠正午的酷热里作战,但在15个月后,他们却不得不在雪地里同顽强的苏联人进行较量。而对于这些,他们既没有受过丝毫训练,也根本无法适应。由于这些阿拉伯志愿兵逐渐从东线的噩梦中醒悟,德国军官开始担心在他们中间发生兵变和叛乱。海尔姆斯·菲尔麦将军威胁他们,所有阿拉伯志愿兵都有权利选择脱离德意志帝国军队,但他将会把这些人的名字提交给大穆夫提(伊斯兰法典说明官)。同时他警告离开德军的阿拉伯士兵在第三帝国居留的许可将被撤销。尽管大多数阿拉伯志愿兵不情愿的选择继续留在部队中,但是他们打起仗来却并不卖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生存的机会将十分渺茫。
1942年11月19日,情况变得更糟,苏军发动了准备已久的斯大林格勒大反攻,这次规模空前的进攻行动的目的是要消灭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南部的全部轴心国部队,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这个阿拉伯营。鉴于根本没有抗衡苏军的作战能力,阿拉伯营残部被迅速从苏联南部撤离并转移到西西里的巴勒莫。但是调动这支阿拉伯部队的决定直到德国人证实了盟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的消息后才最后生效——盟军的这一军事行动有可能会切断隆美尔非洲军团的后路并将其彻底歼灭。对于这些疲惫至极且又缺乏训练的阿拉伯士兵来说,能够转移到巴勒莫是件不错的事情。他们有机会重整旗鼓,重新训练并被派往突尼斯,在沙漠里和大英帝国的军队们一较高下了。
沙漠之战
1943年1月,Sonderverbande 287的第3阿拉伯营从巴勒莫开拔赶赴突尼斯。就在一个月前的1942年12月,该营才匆匆接受了重新训练。但是这次教官们还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阿拉伯人训练到能够和装备较好的德国人以及意大利人在前线共同作战的水平。为了支援这些在北非的阿拉伯人,德国人另外组建了几个阿拉伯营。在维希法国所管辖的突尼斯,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又征召了数百名无业的阿拉伯人加入各营。有些则被征召进了阿拉伯“劳动”营,负责较为简单的驻守和海岸防御任务。德国人还组建了三个连队,每个连都是由突尼斯人、阿尔及利亚人和摩洛哥人组成步兵分队。这些装备较差的机动部队由德国军官或士官指挥,每个连队有150人左右。一些原来曾在法国外籍兵团中服役的人也被征召进来。在德国的授意下,维希法国政府也仓促征召了一些阿拉伯人、北非人甚至是法国人成立一支总数为400人左右的所谓“非洲军团”,其中有132人是当地的突尼斯阿拉伯人。这些阿拉伯士兵大多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和制服,因此只能使用原来法军的制服和枪支。
1943年4月中旬,阿拉伯营和其他德国外籍兵团以及阿拉伯部队一同被调往突尼斯的菲利维尔城外。在这里,这个包括两个步枪连和一个重武器连的阿拉伯特别部队参加了战斗。5月7日,阿拉伯部队被划入空军特别步兵团,其职责是保卫隐蔽在比赛塔-突尼斯铁道沿线的德国防空部队。但这些阿拉伯人刚刚进入作战地域,就遭到了优势美军的打击。在沙漠地区发生的数次小规模战斗中,总计有约2 000名阿拉伯人沦为盟军战俘。对于这支筋疲力竭、饥肠辘辘、头发乱蓬蓬的阿拉伯部队,他们在沙漠地区连窥视胜利一眼的机会都没有了。同样,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也走到了尽头。现在看来德国正在一步步走进无底深渊。但是,尽管德军在沙漠地区遭遇了失败,在其它战场上仍然有阿拉伯人被征召进德军序列充数,以缓解德军四面楚歌的窘境。
阿拉伯别动队
1943年春,最后的北非战役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阿拉伯别动队曾对盟军实施了数次有效的突袭行动。阿拉伯人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战线后方组织了几次作战行动。在哈玛麦德,德国“日耳曼勃兰登堡特种部队”和一个名为“阿拉伯兵团”的阿拉伯行动组曾成功击退了一次由8名英国“科曼多”成员利用潜艇发起的突袭。阿拉伯行动组还接着组织过其它一些成功的行动。德国第1伞兵团曾征召过约90名阿拉伯人,对其进行高强度的短期跳伞训练,准备把这些经过特别训练的部队空投至敌人后方进行袭扰。有些阿拉伯人是完全自愿的,包括埃及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沙特阿拉伯人、突尼斯人、摩洛哥人、赛努西人和巴勒斯坦人等。在柏林城外的一个特别跳伞训练学校,这些阿拉伯志愿者接受了特种作战所需的跳伞和破坏等训练。著名的纳粹特种作战指挥官奥托·斯科尔兹内甚至也在他的特种部队中使用了阿拉伯人。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6月,他在荷兰的一所训练学校内对一些意大利人、法国人、比利时人、塞尔维亚人和25名阿拉伯人进行特种训练。德国人曾制定了许多秘密计划,其中一个没有实施的特别行动计划,是派遣一个四人的阿拉伯别动组进入巴勒斯坦地区进行袭击行动。
1943年12月,一组新的志愿者在柏林附近通过了严格的特种作战训练。在这个由意大利人、法国人和比利时人组成的小组中有两名阿拉伯人。与其它特种作战课程相比,这次的训练过程更为先进——这些人被作为在敌后活动的间谍接受专门训练。
此后数月间,这些阿拉伯人和其它外籍军团行动组、别动队以及地下破坏行动组屡屡出没于盟军战线后方,切断交通线、炸毁桥梁、铁路和公路。但是他们最多所能做到的无非是略微迟滞盟军的进攻速度罢了。
游击战
1943年5月,一个小规模的阿拉伯分遣队从东线来到了希腊,从巴勒莫撤退的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的残部在奥地利被编入了阿拉伯第854步兵营。这支新步兵营还拥有一个特种阿拉伯伞兵连。在林茨附近的训练学校,这个营继续接受特种作战技术的训练。到1943年11月,该营完成了训练,被派往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地区,直接隶属德国第41堡垒师。在那里,这支阿拉伯步兵营被派往山地同希腊共产主义游击队作战。1944年4月,该营开始了首次大规模反游击作战,在科林斯湾附近的赫里贡山脉地区,这个营在其它约3 500人的德国部队的支援下对游击队发动攻击。这些阿拉伯人所接受的训练倒是十分适合这种游击队清剿作战,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作战行动。在一些地区他们成功彻底清剿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负责支援游击队的盟军方面的联络人员也被他们俘获并交给了德国方面。
随着战争的延续,战斗的残酷程度也与日俱增。在紧张的作战中,阿拉伯营的人员也伤亡较大,特别是在1944年10月和11月该营在通过希腊后撤的作战行动中。最后,这个阿拉伯营和德国第41堡垒师一道撤离希腊转入南斯拉夫,并向萨拉热窝方向运动。
悲惨的结局
在战争最后的日子里,由于德国人力资源日渐匮乏,因此纳粹鼓动所有非日耳曼人为纳粹而战。于是,有数千名外籍志愿者加入了德军部队。在奥地利林茨附近的训练营中,一些阿拉伯人开始志愿加入第48掷弹兵师。和其它掷弹兵师以及冲锋队一样,这些阿拉伯人也同样被灌输这样的错误想法——他们在保卫第三帝国元首所说的“文明的堡垒”。
在东线,这些阿拉伯人为最后的攻击做好了准备。到1945年2月底,轴心国军队在盟军远程火炮和低空飞机的打击下迅速转入溃退,在波美拉尼亚和奥德湿地,阿拉伯连队有几次一度同德军守住了某些地区的防线。即使在1945年4月,轴心国士兵们继续为遏制苏联红军的凌厉攻势在做着无谓的抵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一些阿拉伯人在被炸得千疮百孔的柏林市内参加了纳粹老巢最后的防御战。由于战斗的惨烈,这些阿拉伯士兵全部沦为纳粹的殉葬品,也没有机会对我们讲述他们在最后的作战中所作的一切。
从1941到1945年,大约有450名伊拉克人、450名叙利亚人、150名巴勒斯坦人和大约10 000名沙特阿拉伯人、埃及人、阿尔及利亚人、利比亚人以及摩洛哥人加入了轴心国阵营。这些人中几乎有一半都曾在德国各个军事组织内参战,其余人则为维希法国政权服务。这些阿拉伯人中大多数是在1941~1942年间志愿报名参加在北非对英国的作战,但是最后却发现他们是在俄罗斯腹地进行着一场毫无胜算且十分血腥的战争。当1945年5月战争终于宣告结束时,这些劫后余生的阿拉伯人找到了他们的归宿——在德国境内各大战俘营中开始苦涩的等待。
[编辑/秦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