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学与文学本质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3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文学的迅速崛起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2 1世纪文学发展的总体面貌和格局。为廓清网络文学发展现状,笔者对我国现有的文学网站、网上作品、网民阅读状况和网络文学的势态与走向等做了一次网上调查,以期了解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总结其经验教训,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 互联网 文学本质
  
  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接着中国开始有了本土的文学网站,开始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文学批评也逐步开展起来。但网络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内容、形式极为丰富,网络文学批评大都以经验式评论为主,情绪色彩较重,很少对网络文学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学理分析与把握。本文将对网络文学与文学本质联系起来分析。
  一、“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批评的范畴还没有正式进入文学词典,“网络文学”这一概念的所指还不确定。而且,在文学批评界,“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的合法性也一再受到质疑,对此,文学批评家李洁非在《Free与网络文学》一文中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认为,“网络文学”这个概念的提出事实上是“一种极其机会主义的权宜之计”。因为,作为一种写作方式,网络写作是非文学性的,对其评价也应该持非文学的态度。由此,他强烈地主张,要“撇开‘文学’一词来谈网络写作。网络写作根本不是为了‘文学’的目的而生的。”事实证明,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一个现实存在是毋庸置疑的。文学经由互联网这一特殊的传播媒介在短时间内已经影响了一部分人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兴盛,从一个全新的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全面关照和认识文学的视角,即有的关于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功能、文学的标准以及文学的边界等等的知识,将会重新得到检省和反思。
  二、历史地看,文学作为研究和关照的对象,自有文学以来就成为研究者们不断定义和规范的东西。但是,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言志”还是“缘情”观,无论是西方古典的模仿说、再现说,还是近代的表现说,抑或是20世纪开始的对“文学性(诗性)”的所谓客观研究,都能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学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和功能,但又都不能穷尽我们对文学的全面感受和理解。总体来说,所有这些对文学的规范,都有各自对文学的独特领悟和认识,并且在特定时代主宰了人们对文学的观念视阈。但是,迄今并没有哪一种理论观点可以成为人们定义和规范文学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文学史对文学的认识和知识规范是一个不断地拓广并深入的过程。同时,也说明文学自身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开放系统。
  三、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用互联网给人们建构起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有人将其称为“赛伯空间”(Cyberspace的中译,出自威廉-吉普森的小说Neuromancer,意指由于计算机运用而造成的物理意义上的国家边界即将消失的世界),由此出现了一种可以不依靠书籍载体的文学书写和传播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讨论的网络文学。
  就目前而言,网络文学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形态。事实上,它只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承载、传播文学文本的新媒介质。但这种新的文学传播媒介所引发的网络文学文本形态的变化已初显端倪。尽管只有短短几年,网络文学的出现已开始使“文学”这个逐渐过滤到精致的能指面临自我的解构。解构的力量主要指向两个层面:文学管理系统和文学语言系统。
  首先,网络文学的生存形式对文学管理系统构成冲击,它突破了现有文学文本得以面市的种种障碍——文学出版发行管理系统。
  其次,网络文学的出现也对自足精致的文学语言造成某种程度的消解。
  总之,文学作为人类关照自我的方式之一,源于一种人类对自我的存在状态的体验及呈现的本能冲动——希望重现或者创造自身。一个时代的人们选择什么样的文学方式来言说,决定于这个时代人的存在状态和生存方式。网络文学文本对现有文学形态的解构,以及网络文学所体现出的开放性和自由特性,不仅给了我们审视文学和反思自我的新角度,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结构的悄然变化,传统的等级社会结构模式逐渐松动,套在人们身上的外在枷锁逐渐褪去,人向本真的生存状态回归。而通过这条穿越“赛伯空间”的文学触角,我们似乎看到那亘古以来就牵引着人类心灵的梦想——自由、平等的人性理想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其他文献
“经¬远”舰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沉没,关于它的沉没地点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丹东大鹿岛西南海域,另一种说法是在大连庄河黑岛附近的老人石附近海域。事实上,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日方即对四艘中国甲午沉舰进行了探摸,并测定了沉舰的准确方位。然而,日方战后报告Ô¬始数据和整理后公布的数据却有莫大的偏差。“¾¬远”舰到底沉舟何处?  从2009年7月起,大连庄河
辛亥革命前的资产阶级革命报刊李凭Abstract:Thebourgeoisrevolutionarynewspspersandperiodicalshadexperiencedarepeateddevelopmentofexternal-intern... Abstract: Thebourgeoisrevolutionarynewspspersandperiodicalshadexperiencedarepeateddevelopmentofexternal-intern ...
本文所要介绍的“固体热膨胀示教板”,其最大特点是实验时只要打开电源开关,即可看到固体热膨胀现象。一分钟内可反复实验几次,其方便、省时是一般实验装置所办不到的。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