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的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养对中学生具体表现为珍惜生命、悲悯苍生;胸怀宽容、关爱他人;热爱科学、理性思维;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等。长期以来,为了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我们基层化学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都很重视知识传授,力图让学生多快好省的掌握应考知识。
关键词人文教育 化学教育 学生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现行的新课程教材中已将化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渗透在各章节中,举例来说,每章节都安排了一至两篇的阅读材料,其中有很多具有人文教育因素,最常见的就是化学与交通、化学与通讯、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以及化学与其它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化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一)化学知识体系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
许多化学原理、定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元素周期律体现出的量变到质变规律;化学平衡理论反应出的对立统一规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透露出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
(二)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学科。
美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美学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点,提高美感欣赏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道德风尚。教学过程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形成技能和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过程,也是有效实施美育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审美施教,挖掘化学的潜在审美功效,便能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愉悦心境,实现愉快学习,活跃学生思维,实现智力开发,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相反,教学如果缺乏美感,体现不出学科中蕴涵的美,就会黯然失色。化学之美不仅表现在化学现象中,还体现在化学规律中。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一)选择求真务实的化学史实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
如1828年德国的维勒首次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使人们信奉百年之久的“生命力论”受到冲击,当维勒将成果报告给他的老师、化学界“最高法庭”贝采里乌斯时,却受到了老师的极力反对,但维勒用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道出了他对真理的挚爱和虔诚,他以大量事实证明了自己理论的准确性,并将“生命力论”扫出了历史舞台。
(二)选择团结协作的化学史实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如世界上首例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是我国中科院生化研究所、北大化学系及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几十位化学家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的成果。他们于1959年开始工作、1965年9月终于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壮举。纵观诺贝尔化学奖百年获奖历史,合作授奖的比例越来越高。当代科学前沿的重大课题,小至粒子大到浩瀚宇宙,复杂至生物基因重组,都愈来愈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跨国界的科学共同体的通力合作将成为攻克科学尖端的时代趋势。
(三)选择治学严谨的化学史实进行科学创新教育。
如化学家雷利、巴拉尔如果不对研究中的一点异常现象产生大胆怀疑,就不可能发现元素氩和溴。作为其“反面教材”,如大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就是由于粗心,没有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已观察到的异常,才使他们与发现元素溴和钒失之交臂。这些史实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必须要求观察细致、治学严谨。这也是创新的前提。
(四)选择科学家敬业献身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留美8年,在国难当头之时,为发展祖国化工事业,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回国,通过自己深入研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使食盐的利用率达到98%,并将索尔维制碱技术公诸于众,造福全人类。这一举动,震动了世界科坛,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化学史实是无数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代代承传、不断丰富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启迪后人不断实践创新的标范和动力。重视化学史的教育,不仅在于了解化学发展中的具体史实和历史变迁过程,更重要的是融会和继承前辈化学家的科学精神,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在化学实验中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具有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化学发展史上,无论是波义尔在广泛实验基础上提出元素的定义,还是拉瓦锡以自己的实验否定了燃素说,可以说所有的化学成就都离不开实验。而学生对实验也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验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进行演示实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演示来说明化学性质和反应。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实验。比如,探究性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等,这些实验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更容易激发兴趣,也更容易激活他们的思维。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验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这种理念的具备是独立人格的人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人的重要一点。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不仅是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塑造学生人格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把人文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每位化学老师必须做好的工作。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调整心态,以为祖国培养科学知识、人文精神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已任,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勇于实践,把“化学家的化学教育”真正转变成“为公民的化学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人文教育 化学教育 学生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现行的新课程教材中已将化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渗透在各章节中,举例来说,每章节都安排了一至两篇的阅读材料,其中有很多具有人文教育因素,最常见的就是化学与交通、化学与通讯、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以及化学与其它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化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一)化学知识体系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
许多化学原理、定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元素周期律体现出的量变到质变规律;化学平衡理论反应出的对立统一规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透露出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
(二)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学科。
美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美学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点,提高美感欣赏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道德风尚。教学过程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形成技能和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过程,也是有效实施美育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审美施教,挖掘化学的潜在审美功效,便能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愉悦心境,实现愉快学习,活跃学生思维,实现智力开发,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相反,教学如果缺乏美感,体现不出学科中蕴涵的美,就会黯然失色。化学之美不仅表现在化学现象中,还体现在化学规律中。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一)选择求真务实的化学史实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
如1828年德国的维勒首次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使人们信奉百年之久的“生命力论”受到冲击,当维勒将成果报告给他的老师、化学界“最高法庭”贝采里乌斯时,却受到了老师的极力反对,但维勒用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道出了他对真理的挚爱和虔诚,他以大量事实证明了自己理论的准确性,并将“生命力论”扫出了历史舞台。
(二)选择团结协作的化学史实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如世界上首例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是我国中科院生化研究所、北大化学系及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几十位化学家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的成果。他们于1959年开始工作、1965年9月终于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壮举。纵观诺贝尔化学奖百年获奖历史,合作授奖的比例越来越高。当代科学前沿的重大课题,小至粒子大到浩瀚宇宙,复杂至生物基因重组,都愈来愈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跨国界的科学共同体的通力合作将成为攻克科学尖端的时代趋势。
(三)选择治学严谨的化学史实进行科学创新教育。
如化学家雷利、巴拉尔如果不对研究中的一点异常现象产生大胆怀疑,就不可能发现元素氩和溴。作为其“反面教材”,如大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就是由于粗心,没有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已观察到的异常,才使他们与发现元素溴和钒失之交臂。这些史实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必须要求观察细致、治学严谨。这也是创新的前提。
(四)选择科学家敬业献身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留美8年,在国难当头之时,为发展祖国化工事业,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回国,通过自己深入研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使食盐的利用率达到98%,并将索尔维制碱技术公诸于众,造福全人类。这一举动,震动了世界科坛,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化学史实是无数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代代承传、不断丰富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启迪后人不断实践创新的标范和动力。重视化学史的教育,不仅在于了解化学发展中的具体史实和历史变迁过程,更重要的是融会和继承前辈化学家的科学精神,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在化学实验中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具有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化学发展史上,无论是波义尔在广泛实验基础上提出元素的定义,还是拉瓦锡以自己的实验否定了燃素说,可以说所有的化学成就都离不开实验。而学生对实验也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验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进行演示实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演示来说明化学性质和反应。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实验。比如,探究性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等,这些实验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更容易激发兴趣,也更容易激活他们的思维。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验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这种理念的具备是独立人格的人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人的重要一点。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不仅是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塑造学生人格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把人文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每位化学老师必须做好的工作。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调整心态,以为祖国培养科学知识、人文精神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已任,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勇于实践,把“化学家的化学教育”真正转变成“为公民的化学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