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扶轮 让爱传递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翠玲女士
  是一位颇具社会责任感的法律界专业人士。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她说,自己的成长和成绩,有赖於社会的培养,所以当有能力的时候,理应回馈社会。她是如是说的,也是如是做的。她曾任海港扶轮社社长,现已服务其中十五年,对她而言,这里是她的另一个家。谈及服务的感受,她多次感叹每一项服务都非常有意义,因为哪怕是一份微小的付出,换来的都是内心大大的满足。
  扶轮之爱暖人心
  1905年,一个以“增进职业交流,提供社会服务”的社团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成立;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这个服务团体已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拥有几万个分社,在香港地区就有93个分社。它就是国际扶轮社,海港扶轮社就是其中分社之一。
  2003年,经朋友引荐,刘翠玲女士抱着看一看的心态,第一次接触到了国际扶轮社,並加入了海港扶轮社,从此便与扶轮社结下了难解的缘分。不仅如此,她还被推选为2008至2009年度的社长,这个身份也带给了她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
  众所周知,国际扶轮社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服务项目,每个扶轮社都是独立运作的社团,但都秉持着“服务”的传统。海港扶轮社亦是如此。
  刘翠玲女士担任社长期间,既延续了传统,又拓展了许多新的服务项目。在香港,该社的两项固定关爱项目依然在推进:一是每年资助屯门育智中心,协助智障人士学习,使他们能夠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生活;二是关爱之家服务,该项目主要关爱家庭环境不利於其生长的女孩子,为其提供暂时性的庇护场所,让她们能如常上学,健康成长。
  爱无边界,把服务带到需要关爱的地方,这是扶轮社秉持的理念。除了在香港地区,海港扶轮社的善举还深入到了内地。刘翠玲女士介绍说,他们曾发起过海港扶轮社慈善基金筹款计划,为贵州贫困地区捐建乡村医院。“我们每筹集到120万港币即可捐建一间乡村医院,配有病床,基本的器材和药物,还有医务人员等,虽然简陋,但是村民们有些小问题、小手术都可以在那里进行,可以切实帮助到很多人。”她曾两次随社团亲赴贵州,第一次是拜访当地政府,沟通如何去共同推行该计划,第二次去则是在乡村医院已初步建成时。作为该计划的见证者,看到村民们因此受惠,她由衷地感到高興。
  2014年,刘翠玲前社长转去了另一个香港金融中心扶轮社,该社社会服务的角度也非常宽广和多样化,例如组织社员清理沙滩垃圾,为香港环保事业出一份力;探望独居老人,帮他们打扫,给他们送去温暖……
  这些年,香港金融中心扶轮社还联同台湾一个姊妹社,各捐赠约100万港币,通过与南京相关部门合作,购买一台脊柱康复仪器给南京的医院,帮助一些需要骨骼矫形康复治疗的孩子恢复健康,重拾快乐。三地合作,共行善举,让该项服务更有意义。
  而就在前不久,香港金融中心扶轮社与佛教团体玄奘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一场斋宴,设宴几十围,邀请长者享用。宴会还设有节目表演、派发礼物、遊戏互动等环节,长者们无不喜笑颜开。这场活动刘翠玲女士也有参与,不仅捐款,还登台为长者送上了精彩的粤剧演唱。
  採访中,无论是谈到自己亲自参与了的,还是扶轮社开展过的、自己不曾参与的活动,每一项刘翠玲女士都会感叹“很有意义”。服务的真谛大抵就在於此,不在乎出钱的多和少,出力的大和小,只要参与到其中,为他人带来方便和快乐,内心便会感到充实和富足。
  感恩社会培养 用心回馈社会
  自2003年到现在,刘翠玲女士加入国际扶轮社3450区已有15个年头。“扶轮社就好像是我的另一个家,每次参加这个团体的活动,就像回家一样。”这也是她能在一个社团持续奉献15年的原因。
  在刘翠玲女士看来,这个集体是一个有情有爱的家。有情,通过扶轮社这个平台,她结识了一帮朋友,15年来经常见面,而且不同国家的扶轮社之间也经常聚会和开展活动;有爱,通过这个慈善团体,大家志同道合,共同为社会服务工作出心出力。参与其中,她觉得非常有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也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感。“是社会的培养,才让我有今天的成绩。所以当我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做些回馈社会的事。”带着一份感恩之情,刘翠玲女士在工作之外,投入到了社会服务中。
  除了在扶轮社的服务,身为法律界专业人士的她,还是2018年度香港中学模拟法庭比赛导师之一。模拟法庭是在香港百多间中学间开展的一项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案件分析、开庭等环节,模拟审判和仲裁的过程。刘翠玲女士今年为其中一间参赛中学做导师,一有时间她便会去给孩子们做培训,从专业出发,指导他们上庭时该怎么做陈述,该怎么与法官对话等。在服务的过程中,与青少年近距离的接触,也让她对这个群体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关注。
  此外,她也是香港童军总会九龙地域会务委员会的选任委员,对这个服务香港青少年的制服团体也有了一定贡献。她认为香港的青少年应该多参与类似童军的青少年制服团体,多体验团体生活,从团体的活动中释放精力,得到锻炼和熏陶。
  青少年是香港的未来,青少年服务也是社会服务的重要一环,刘翠玲女士呼籲,社会应多给予一些关注、多投入一些资源在青少年身上。“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多反映一些青少年需要帮助的问题。”
  “从事法律行业很忙,很辛苦,很多时候周末都在加班。”刘翠玲女士儘管忙碌,但乐於付出的她,在处理好工作之餘,总是将大部分时间又投入到社会服务中。
  为社会尽一份责任,为他人送一片爱心。赠人玫瑰,手有餘香,因为奉献,暖在心间。刘翠玲女士乐意继续服务下去。
其他文献
黄证道先生  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以道教为切入点,乐此不疲地发掘各个民族瑰宝的亮点,藉此提升境界,探讨人生,感悟宇宙间存在的规律和真理。如今,他继续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通过分享,让他人也能感受其中奥妙,进而再续华夏精神,使之得以推广、普及。  中华文化是民族的根源  数千年来在世界各地不知湧现了多少辉煌的文化,它们或用非物质的形式流传至今日,或通过各类实物向现代人证实自己的存在。不过可惜
期刊
2004年7月,日本内阁府编制出版了当年财政经济白书,副标题为《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Ⅳ),这是沿袭2001年财政经济白书而形成的,2001年白书的副标题为《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I》,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白:书发生的变化之——,另一个变化是将经济白书改为经济财政白书。
期刊
杨荣辉先生  十余年前就投身社会服务,兢兢业业耕耘十余载,在切身参与中,亲历香港社会百态,观察青年人的思想变迁,感悟社会责任的重担。无论时代与思潮如何改变,在他及工联会的角度看来,重要的是为社会基层及青年群体的福祉负责。  因缘巧合中的必然  时间回溯到15年前,那一场数十万人走上街头的大遊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浮躁不安的气氛。杨荣辉先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致力於民建联的议员选举工作。在当年11月
期刊
【本刊讯】10月26日下午,香江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香江论坛於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行。论坛邀请到新世代金融基金会董事长、东吴大学法商讲座教授陈冲,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豪门国际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亚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副总会长简廷在担任主讲嘉宾,围绕“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及因应之道”展开交流讨论。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江素惠在论坛上致辞表示,由近期的中美贸易战可以发现,不仅仅是在大陆发展
期刊
【本刊讯】10月15日,香港国际专业美容师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就职典礼暨十九周年纪念晚会在旺角帝京酒店盛大举行。  潘佩芬会长致开场辞,她表示今年是APAI(香港国际专业美容师协会)成立的第十九周年,非常感谢各界人士及会内成员一直以来对APAI长久的支持。未来两年,我们也会竭尽所能联络会内外的各界人士,为本会及业界爭取应有的权益及专业的地位,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发展,爭取拓宽美容业的发展空间,加强与政府的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澳门闽台总商会赴京考察交流团一行三十五人,日前在该团团长、候任会长许龙川,顾问、中联办台务部长徐莽,名誉团长、现任会长吴金铨的率领下,拜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领导,並座谈交流。  国台办副主任陈元丰会见访京团时,肯定澳门闽台总商会多年来对两岸关係和平发展以及澳台经贸交流合作中的中贡献。他介绍大陆对台方针政策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
期刊
邓美玲女士  一代粤剧名伶,出身於粤剧世家,受家人的熏陶和感染,自小热爱戏曲。其後,她进入专业艺术学院接受名师指导,勤奋和热爱让她终成大家,演出了无数经典作品。舞台就是她人生的重要阵地,她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和事业,戏曲也给了她许多生活的感悟。如今,她还在不断推陈出新,希望粤剧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能夠被发扬光大。  梨园花开  中国戏曲,就像一位饱富才情的古典佳人,从历史的煙尘中搴裳而来。她既
期刊
梅薇丝小姐  从画画中获得了扭转命运的力量,她对艺术的热爱,经过实践,变成了执著追求梦想的动力,不仅助其练就出色的技艺,屡成佳作,同时也转化成一种正能量,引导她走出低谷,结识到许多关怀她、爱护她的好朋友。艺术就像一道阳光,折射出缤纷的颜色,不仅照亮了心扉,温暖了生命,也让她看到了更美好更广阔的世界。  摄影延伸到绘画增加生命的能量  儘管摄影和绘画都属於视觉艺术的范畴,但卻能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使
期刊
谢巧铷小姐  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室内设计师,她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有很长一部分时间都待在建筑物里,其中又以在自己住房的时间居多,所以,“家”这个词並不单指几室几厅的屋子,而是一个能夠随时让人们放松心情、温暖心房的避风港。因此,她创办的Starchitect Studio Limited要把“家”设计成一个舒服的地方,通过将技术、艺术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家”充满精緻的美。  业界女傑 打造出众能力  在
期刊
梁爱梅女士  心怀善念,30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各项社会服务。她不忘初心,始终以自己的力量去关怀帮助他人。身为母亲她育儿有方,同时格外关注青年人的成长。借助扶轮社的平台和资源,她提倡重视“德育”的培养,引导青年人更加全面的发展。慈善之外,她也有自己的工作,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拥有10年保险从业经验的她,认可保险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保障,也鼓励大家学会运用保险规划好自己的生活。  投身社会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