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哲学家荷尔德林曾说过:“人充满劳绩,但还惬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我们的教育投入不只为了那唯一的产出——“分数”,我们要致力于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愉悦地积极地想去探索,想了解,使整个课堂变得高效灵动。我们要把自身的课堂活动指向学生的人生发展,促进学生的人格生长,达到认知、情感与意志的和谐发展。
一、要做一个学习型、思考型的教师
我们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有人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復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就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假如没有学习,一切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任何事不要说创新超越,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没有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不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我们要多读一些专业理论期刊,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天天在变化的孩子们,我们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艺术、教材处理是否也该变一变?读专业理论期刊可以使你置身于专业教学科研的前沿,有机会接触、探讨和使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过程),从而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启发自己的智慧。
二、选用适当的生活情景素材,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现在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我认为,这三者之间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一堂课45分钟,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得又比较高,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虚空之嫌。能力目标也是这样,如通过对某一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也有假大空的嫌疑。我觉得还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好、编好生活情景素材,恰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现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用好生活情景素材,必须恰当提出问题,必须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例如:在讲“辩证的否定”时,我们就可以请学生思考讨论,最初的电视机是小的黑白电视机,后来是大的黑白电视机、再后来是小彩电、大彩电,现在是液晶电视机、3D电视机这个过程是怎样演进的?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是“扬弃”,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我们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建立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素材之上,秉持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理念。教师只要走进生活,引领学生思考生活,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引入生活,引导学生提问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在适当选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共创生活情景,自然引出本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合作探究这些问题。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能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引入多种多样的生活材料后,可以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疑问时需要合理恰当,需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问得要有目的性、启发性和方向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恰当提出问题,只要我们引导得法,学生是完全可以自主得出结论的,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们都要善于设计和提出鲜活而又深刻、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是只停留在思维的浅水区,而是逐步地引导他们在思维的深水区遨游。
四、优化教学手段,精心制作课件
现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学校的“白板”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施已基本普及。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这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图片、视频、音频、数据、资料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思想政治课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实现由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课件的制作,应坚持清晰、恰当、贴切不牵强的原则,注意条理性,既增强“预设”的严密性,又不画地为牢,关注课堂的“生成”。要防止“电灌”,重视课件的启发引导作用。例如,在讲“中国与联合国”怎么教时,教师可以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的图片、视频、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联合国的组织机构及其活动的图片、视频,再辅之于恰当的问题,推动教学进程,从而避免枯燥乏味。
虽然我们在灵动课堂的创设上会有山重水复的困境,但也会有柳暗花明的惊喜、收获。但我们会以微笑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以虚心去对待每一次成功,用“心”去学习、研究、探索、实践、反思……我们坚信,只要继续探索、努力实践,我们一定会品尝到这种教学的丰硕成果。
(江苏通州二甲中学)
一、要做一个学习型、思考型的教师
我们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有人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復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就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假如没有学习,一切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任何事不要说创新超越,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没有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不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我们要多读一些专业理论期刊,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天天在变化的孩子们,我们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艺术、教材处理是否也该变一变?读专业理论期刊可以使你置身于专业教学科研的前沿,有机会接触、探讨和使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过程),从而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启发自己的智慧。
二、选用适当的生活情景素材,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现在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我认为,这三者之间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一堂课45分钟,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得又比较高,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虚空之嫌。能力目标也是这样,如通过对某一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也有假大空的嫌疑。我觉得还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好、编好生活情景素材,恰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现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用好生活情景素材,必须恰当提出问题,必须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例如:在讲“辩证的否定”时,我们就可以请学生思考讨论,最初的电视机是小的黑白电视机,后来是大的黑白电视机、再后来是小彩电、大彩电,现在是液晶电视机、3D电视机这个过程是怎样演进的?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是“扬弃”,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我们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建立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素材之上,秉持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理念。教师只要走进生活,引领学生思考生活,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引入生活,引导学生提问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在适当选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共创生活情景,自然引出本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合作探究这些问题。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能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引入多种多样的生活材料后,可以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疑问时需要合理恰当,需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问得要有目的性、启发性和方向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恰当提出问题,只要我们引导得法,学生是完全可以自主得出结论的,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们都要善于设计和提出鲜活而又深刻、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是只停留在思维的浅水区,而是逐步地引导他们在思维的深水区遨游。
四、优化教学手段,精心制作课件
现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学校的“白板”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施已基本普及。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这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图片、视频、音频、数据、资料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思想政治课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实现由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课件的制作,应坚持清晰、恰当、贴切不牵强的原则,注意条理性,既增强“预设”的严密性,又不画地为牢,关注课堂的“生成”。要防止“电灌”,重视课件的启发引导作用。例如,在讲“中国与联合国”怎么教时,教师可以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的图片、视频、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联合国的组织机构及其活动的图片、视频,再辅之于恰当的问题,推动教学进程,从而避免枯燥乏味。
虽然我们在灵动课堂的创设上会有山重水复的困境,但也会有柳暗花明的惊喜、收获。但我们会以微笑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以虚心去对待每一次成功,用“心”去学习、研究、探索、实践、反思……我们坚信,只要继续探索、努力实践,我们一定会品尝到这种教学的丰硕成果。
(江苏通州二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