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陆碰撞带地震和减轻地震灾害大会于1993年10月在亚美尼亚埃里温-塞凡举行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大陆碰撞带地震和减轻地震灾害大会于1993年10月在亚美尼亚埃里温-塞凡举行博尔特1988年12月7日,本世纪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袭击了亚美尼亚北部。据政府部门估计,这次地震造成2.5万人死亡,至少51.4万人无家可归,3万人受伤。亚美尼亚西北部的
其他文献
十、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的反思“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报的”。这句话是自60年代末以来激励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地震预报研究的坚定信念。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从事地下流体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人员们为实现这个愿望,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建立了庞大的水位观...
期刊
十一、华北地下释放氦、氢等气体异常的时、空、强特征及与地震预报三要素关系的研究1.科学依据气体地球动力学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地球是一个充气的球体。地球深处,尤其在地幔中蕴藏着巨大数量、高温高压状态(超临界、高密度状态)的气体,它们是地球内部不安定之源,...
期刊
十五、地震气体地球化学的基础研究近30年来,我国地球化学预报地震的研究与整个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一样,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气体地球化学预报地震的探索,显示出其美好的前景,但发展的速度远不能满足地震减灾的需求。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
期刊
十二、流体力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结合的理论模式“有梯度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物质迁移”。这是地壳内流体(水、气)与围岩(矿物)间物理化学状态的永恒定律。自然界地下流体(水、气)在地壳内与岩层(岩石与矿物)是同处于开放一永在变动的系统中,水一岩之间进行的是...
期刊
十三、地下水化学组分映震模式的研究自1965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以观测地下水中的氡含量为主,兼有少数其它化学组分构成水化观测网,积累了近30年的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对氡的测试方法、观测仪器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归纳出八种前兆机理模式,对促进地震预报研究起...
期刊
十七、关于地下流体学科“九五”立项的讨论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研究工作已开展20多年了,这期间经历了多次7级以上强震,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资料和地震监测预报的经验。对这些资料和经验通过“六五”、“七五”、“八五”的资料清理、短临预报实用化攻关和短临预报...
期刊
十四、气体构造化学方法地球动力填图1.科学思路基岩现代构造变形带亦称地球动力带。在地球动力带上富集有各类气体,这些气体沿动力带进行迁移和活动,产生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因此,地球动力带也是各类气体活动的活跃带,在这里形成一种气体构造。利用气体和构造带的...
期刊
十八、进一步拓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有46亿年的演化历史,它包括地球固、液、气、生四象分别的和整体的生成和演化史。几十年来人们对固体地球的地热释放(包括火山喷发、海底岩浆涌出、大陆热能释放)、放气作用(包括深层和浅层,...
期刊
组建亚洲地震委员会(ASC)的情况通报1.组建亚洲地震委员会的目的和意义亚洲地区是全球地震活动频度最高、强度最大的地区,也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以来至1980年,全球共发生大地震(M≥7.5)共37次,其中54%发生在亚洲。从地震...
期刊
拉恰地震的追踪斯特拉霍夫(B.H.CTpaXoB)1991年4月29日发生的拉恰地震是高加索整个地震观测历史上最强的地震。在地震区内,过去一般没有预报过如此巨大能量的地震(震级约为7级),即这次地震又一次填补了现有的普通地震区划图的不足之处。实际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