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杖:越野跑良伴or鸡肋?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野跑到底该不该用杖?这是跑界热议的一个问题。跑者们都希望通过讨论引发思考,以及在训练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经验。
  我曾经是简约派跑者,曾经以为用杖是老人或是行动不便者的不得已选择。我一不上年纪,二身手还算灵活,因此认为手杖是个不需要的累赘,只会把原本简单的比赛安排弄得更加复杂。比如,我在2011年参加了“号角100英里”(BigHorn 100)越野赛,最后10公里,我只能走跑交替前进。而同行的一位参加50英里的跑者却还相当轻松,他主动借给我登山杖,我试着用了几分钟,当时也许是把脑袋跑懵了,根本接受不了什么新鲜事物,在最后那点平地上,它们没有帮到我。很快我就把这事儿忘了。直到我在圣诞节收到了一对登山杖礼物,才打算换换脑筋,在越野跑时尝试一下。
  在接下来的百英里赛前,我带杖上山跑了20英里,感觉还不错,只是觉得下山时手里多了累赘。我还没有转变对它的看法。紧接着我用杖参加了“盐地100英里”(Salt Flats 100),这是一场地形相对平坦,爬升也不大的比赛。我从第22英里处开始用杖,一直用到最后的五六英里平地。我肯定,在平地上用杖时,金属杖尖撞击地面的声音,简直要把陪跑员弄疯了,恨不得抢过一根来打断我的腿。
  这场比赛后,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山地跑,每次长距离跑山训练时都带着手杖。我开始熟悉用杖的优缺点。对我来说,在长距离山地训练或比赛中,用杖的好处还是要比缺点大一些。
  用杖的好处
  Advantage(设计)
  用杖究竟利大弊大,归根到底还是个人体验和选择。有的人觉得用杖可以增加优势,也有人觉得只是增添累赘,甚至还会成为危险。那么用杖会产生不公平的优势吗?不会,因为根据比赛规则,要么允许使用,要么不许使用,规则面前,所有跑者都是平等的,但是无论如何,在绝大多数场合,多数用杖者都是拿不了名次登不了台的。
  我的观点是对于有些人,用杖确实可以在通过某些地形时起到作用。但是,如果把跑得更快作为惟一“优势”,那么很遗憾:用杖不可能让你跑得更快。但是,它确实能够让使用者得到其他方面的好处。
  一、上坡时帮助调整姿势
  这是我参加2011年莱德维尔100英里以及穿越大峡谷时用杖的主要原因。其实,我用杖的惟一出发点,就是在上坡时挺直身子。如果不用杖,我在上坡时的姿势非常可怕,身体极度前倾,就像要摔倒的样子,几乎是膝盖与双手并用才能爬上去。但是有杖在手,我就可以调整姿势,挺直身体。它们能帮助我爬山吗?非也。这么想就太蠢了。至少我要花更多体力,才能试着把自己像划船一样弄上山(以杖为桨)。我用杖是为了帮助呼吸,提高肺的吸气效率。也许有的人不用杖也能做到,但是我还是得用。
  二、保持下山的稳定
  凭借登山杖,我避免了好些次下山摔跤。但是,既要保持下山速度,同时又要快速反应选择登山杖的支撑点,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我认为,依然有许多善于下山的跑者,认为登山杖在下山时是个累赘。如果你面对技术难度不小的下山路,也能像蝙蝠在黑暗中飞行那样熟练应对,用杖也许真会拖累你的速度。
  三、下山时减轻膝盖与大腿的受力
  一位跑友告诉我,当他遇到陡坡时,会像使用拐杖一样使用登山杖,这样可以减轻膝盖和大腿的受力。我也受到过髂胫束发炎的困扰,下坡时非常疼痛;这时,我使用登山杖慢慢走下陡坡,就是对膝盖的救赎。
  四、减轻腿部承力
  登山杖可以把一部分体重分散到手臂和肩部,从而减少对腿、脚和膝的压力。我在最近的一场比赛中,持杖跑了70英里后,本以为肩膀和手臂都会酸疼,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一位朋友说,她发现登山杖在面对大峡谷中的流石滩和溯溪时能派上大用场。不论是行进速度快慢,在上升时把手杖当做支撑杠杆都是极为有用的。
  五、避免手肿胀
  使用登山杖可以显著减少甚至消除手的肿胀。我的证据或许来自道听途说。我的两位友人曾经有在越野赛中把手跑肿的经历,连鞋带都没法自己系上—手肿胀,并非来自电解质失衡,而是由于充血引起的。但是他们用杖后,肿胀就减轻了许多。持杖比赛时,保持手杖与胸部等高,或是抓握把手的动作,对保持手的血液循环与肌肉调整很有帮助。
  六、睡觉、拉伸与挠痒痒
  登山杖可以作为供身体依靠休息,甚至是睡上一小觉的支撑物。利用登山杖作为支撑,拉伸腿后方肌肉,或是用登山杖滚过腿部肌肉进行按摩,都是我最喜欢的另类用途。此外我还发现,如果腿上被虫咬发痒,拿登山杖去“挠”可以节约弯腰的功夫和力气。
  七、稳定过水
  有时,登山杖可以帮助你实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或是避免趟水过河时摔跤。参加过2010年“硬石100英里”(Hardrock 100)的一位友人说,在穿越河流时,登山杖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切忌把河底的坚硬石块作为登山杖的支撑点,否则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八、平衡
  经过山崖边的陡坡窄路等艰险路段,尤其是在陡峭的下坡时,登山杖或许能帮助你保持平衡。
  九、节奏
  登山杖可以帮助使用者保持前进动作的节奏。当你的脚步与登山杖之间的配合形成了节奏,就会感觉到省力,哪怕只是在精神上觉得“快”一些。
  十、作为武器
  在绝对必要时,登山杖也可以作为防卫武器。我的朋友A.K,曾把登山杖插进一匹野马的鼻孔,让它停止对自己的袭击。虽然我们无意去伤害和激惹任何动物与人,但是在紧急情况下,登山杖还可以驱赶恶犬或蛇之类的可怕动物。
  用杖的不便
  Disadvantage(设计)
  上帝是公平的。只消想一想多了一件需要随时记挂的装备,就知道适应、熟悉的过程得磨合多久。不便之处便由此而来。
  一、增加体力耗费   显而易见,这无疑会增加比赛中的体力耗费。因为你不但要迈腿前进,还得挥舞增加了手杖重量的双臂。你还要集中精力,防止手杖丢失脱手,快速思考哪些地方可以作为支撑点,并且适应持杖奔跑的节奏。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即使习惯了持杖奔跑,也不意味着持杖奔跑必然能跑得更快。
  二、手的不自由
  对于需要携带饮水的长距离比赛,持杖参赛就必须配备水袋背包或水壶腰包。如果你考虑用杖参赛,那么我建议你使用带有吸管的水袋背包作为配套。与不带杖相比,带杖参赛者在喝水时,还是需要格外留意。
  如果你习惯从补给站里带点食物,在随后的几分钟里边走边吃,那么你需要养成收好手杖的习惯,我的做法是把它们夹在腋下。我现在已经可以夹着手杖,完成摘下背包、取出防雨服、套在身上、背起背包这一系列动作。如果你还需要个口袋去存放食品和手套之类的杂物,你还可以用胶布或袋子上自带的抽绳,把它绑在登山杖的把手上。
  三、在狭窄和植被丛生的道路上成为累赘
  如果赛道极窄且两旁植被茂盛,使用登山杖就要格外小心了。因为植被很容易缠住登山杖,导致摔倒。这时使杖与赛道两侧的植被保持较宽的距离。一个办法是将杖折叠收纳,另一个办法就是保持杖位于身体前方,而不是寻找地面上的侧向支撑点。无论如何,当通过这样的地形时,一定要格外留神。
  四、摩擦之苦
  对那些不戴手套的持杖者来说,手上的皮肤会饱受长时间握杖的摩擦之苦。而对那些戴了手套的人,只是多了一件需要随时记挂的装备。同时,半指骑车手套也不见得是与登山杖搭配的最好选择。
  五、收纳不便
  当用则用,不用则收,这也是一件需要花费点心思和时间的事。一位朋友想出了用魔术扣把手杖和背包快速固定在一起的好办法。如果在比赛中有一段很长的路无需用杖,就可以很方便地把它们收纳起来;另外,如果比赛规则允许,也可以把登山杖寄存在换装点的行囊里(鉴于购买登山杖的价格,我可不能随手丢弃)。
  六、当手杖出现问题后……
  当装备损坏或无法发挥作用时,你会感到无助和失望,关键是不要过分依赖包括登山杖在内的任何装备。
  我父亲曾经在一次重装徒步时,弄坏了他的登山杖—他在持杖过一条湿滑的溪流时摔倒了,登山杖也从把手处断裂。这对登山杖是为轻装徒步和越野跑设计的,并不适合重装徒步的场合使用。这些事例给我们的启发是,装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可靠的,因此还是要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征服那些不允许用杖,或是受现场条件限制无法用杖的比赛。
  结语:
  面对长距离的越野跑比赛,跑者们奉上的是一百二十分的真诚和血汗,每一个从装备到技术上的细节都经过数月的磨练和配合。而对国内的跑者来说,是否用杖、如何用杖仍处于口口相传的初始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场越野比赛都有严谨的强制装备表格,比如巨人之旅、UTMB的PTL组都明确表示需要携带登山杖,而有的比赛则不允许使用登山杖,例如2013年的西部100(Western State 100),与2014年UTMF等。但是,这与“手杖是否赋予使用者更多优势”没有关系。不允许使用规定主要是来自风险管理。例如,如果摔跤,手杖就可能为摔倒者以及身边的人带来更大的受伤威胁。在越野赛中情况与之类似。美国的许多赛事不允许用杖,就是因为可能增加对使用者以及身旁人员的危险。此外,还有的比赛以“干涉自然环境”为由不允许使用手杖,如2014年的UTMF。
  对跑者而言,选择的底线即是,在允许用杖的比赛中,自行决定是否使用。如果想在比赛中使用,就必须经过严格的长时间练习;熟悉如何使用手杖的细节与技巧。需要厘清的是,许多对越野赛中用杖的反对声音,并不是基于亲身实践后的体验与思考,而是编个由头就说“不该用”。但事实是,既然越野赛包括跑步也包括徒步,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禁止手杖呢?
  在用不用杖这个问题上,我希望能由个人自愿选择。如果习惯使用,尽管用好了;如果用不惯,那也没关系。谁的经验不是从“试错”中取得的呢?不管用或不用,完成越野赛的关键还是在于平时的训练,而不是仅靠一两件辅助性装备。换一句话来说,登山杖是良伴还是鸡肋,由你自己说了算。
其他文献
OUTDOOR:左右脚区分有便捷的方法吗?  大大婧:如果你不确定你的哪一脚在前,让你的朋友从后面推你一下,先迈出的脚为前脚。左脚前通常被称做Regular,右脚前被称做Goofy。  OUTDOOR:单板会有种类版型的区分吗?  大大婧:比较常见的有三种,Freeride or All Mountain Board,Alpine和Freestyle。  OUTDOOR:最常看到的是哪一种?  大
Turnover Run  推进速度练习,主要为了提高轻松跑的速度,增加两腿交换的效率。20?30米冲刺跑10趟,100米跨步跑12趟或200米快速跑八趟,一个礼拜最少练一次,可于轻松跑后做,但是不要在强度练习后或者LSD的同一天做。  SI  英文是Speed Intervals,中文称变速跑(或间歇跑),由瑞典人古斯塔夫·赫迈尔所创,又名“法特莱特跑”。训练时运动员利用自然环境,交替进行行走、
11月的济州正是橘子成熟的时节,红彤饱满的柑橘压低了枝头。淡淡橘子香间,是《户外探险》杂志10周年济州行百余名读者与杂志社同仁五天愉悦的旅程。其间,三十余名读者更登顶汉拿山听山间鸟语对答如歌。  登顶汉拿山  汉拿山,又称瀛洲山,意思为“能拿下银河的高山”。它耸立在济州岛的中部,海拔1950米,是韩国最高的山。  体验者:蔡勤娟(南京)  2011年11月8日,我们早上7点到达成板岳登山路线的起点
提名:穿越塔克拉玛干N39  活动时间:2011年1月15日2011年3月9日  提名理由: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第一大流动性沙漠,最大的无人区。北纬39°是人类迄今为止难度指数非常大的一个穿越课题,据有关资料记载,到目前为止,仅有三例穿越成功:19世纪探险家斯文赫定,20世纪中日科考队一次成功穿越,耗资巨大,还有就是2007年中国著名赛车手何旭东与廖岷单车穿越。但是作为民间车队,无
路线:昌都-邦达大草原-洛隆县-三色湖-边坝-比如-那曲-拉萨  探访方式:自驾    探访目标:茶马古道西藏支线藏民们的酥油茶文化  由于西藏大多数地方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高原人每天摄入这些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所以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独创性地形成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
隐秘天堂  目的地  瑞士 LENK  推荐人  肖军红 旅居德国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资深空乘  雪龄九年  推荐理由  去瑞士滑雪,我们连着几年都避开人多热闹的大型滑雪场,如名流汇集的圣莫里茨St. Moritz,大名鼎鼎的少女峰Jungfrau、采马特Zermatt,而选择阿尔卑斯山下民风淳朴的小镇滑雪场。兰柯Lenk就是我们钟爱的小镇之一,它像一个蒙着面纱的无名少女,朦胧又甜美。小镇的常住人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那些线路上模糊而又现实的地名就会让你有那种归属感,而在之后的每一处元素重现,我们似乎都在想把书中的岁月加以还原。”  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注意,我说的是“悠长”,某些地理问题总是要萦绕我们的心头,1000年前,这个问题可能有关乎国体,但依然属于民族内部矛盾;一百多年前这个问题同样关乎国体,但已经上升到了国际问题;随即是民族解放,于是国际问题变成了地理书上的地理问题;在即将赶上
“这个文身是整个故事的正式句号,事实上我不是一个人在航行,你们全部一直围绕在我身边,谢谢你们一直与我同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一艘帆船从一堆不起眼的游艇中安静地驶离加州。船帆没有遮挡,已经开始变黄。“它们停在那里,像是被抛弃的女人”,水手心里想着。“一些年后。他们会在日晒雨淋中,从你的手中慢慢瓦解。”  只有极少人知道,船长将在一年后回到这里,带着他所取得的成绩——只有五个著名的名字排在他的前面
OUTDOOR:您开办西藏登山学校的初衷是让藏族同胞通过提供高山服务,找到更多就业和认识世界的机会。现在西藏登山学校已经成立14年,您觉得实现自己的初衷了吗?  尼玛次仁:学校培育了七届学生,差不多两百名左右学员。大部分人留在了圣山探险公司推广中国的商业登山;30人被录用到西藏登山队作为后备力量;二十多名进入了边防部队,还有五人进入了登山管理中心做翻译。  对于这些学员的生源地来说,因为地方偏远,
OUTDOOR:总觉得单板的起步比双板难,这是个心理问题吗?  eric:单板滑雪是双脚固定在一块滑雪板上,跟我们平时习惯的双腿分开动作的行为模式很不一样,这也是单板比双板入门难的原因所在。所以第一次穿上单板想要在雪坡上站起来保持静止状态都是个考验,一点不留意板子带着人就往坡下出溜,浑身的力气都在想拼命维持身体的平衡,结果却适得其反,很快就狼狈地摔倒在地。于是你要开始学习慢慢放松身体,不去抵抗那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