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详尽的食堂财务公示栏,干净明亮的食堂,忙上忙下的食堂工作人员,细心对账的膳食委员会(原名“清算小组”,2013年更名为“膳食委员会”)成员,香喷喷的饭菜,像花朵一样的学生笑脸……4月,本刊记者到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学校实地走访,切身感受到了该县规范、细致地执行“营养改善计划”给师生带来的欢乐。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贝林小学是一所县级寄宿制试点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该校学生大部分是来自边远山区的农家留守儿童,离学校最远的生源点是融安县泗顶镇寿局村,距离学校有30多公里。加上该校緊邻公路,学生回家吃饭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自从2011年秋季学期融水成为全国“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以后,该校按照上级要求,率先成立了校级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和清算小组,并严格按照“制度上墙”“定点采购”“建立营养改善计划档案”“财务公开”“零利润”等规定规范管理,确保中央直拨的每生每天3元钱能够按照多样化的配餐标准,全部“吃进学生的嘴里”。“营养改善计划”让该校317名学生全部吃上了热腾腾的免费营养午餐。
该校三(1)班学生梁扬洋家住融水安太乡,即便坐班车去学校也要3个多小时。他告诉记者:“我的爸爸妈妈平常打工很忙,没有时间照顾我。有了免费午餐后,我们中午饭吃得好了,大家都很感激这个政策。”
部门联动,财务民主公开
其实,早在2008年秋季学期,柳州市已经尝试在融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实施“免费午餐”政策。时任柳州市委书记陈刚说:“柳州市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应该为老百姓和孩子办点实事,出于这种想法,‘免费午餐’应运而生。”
由2008年柳州市在融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推行“免费午餐”政策,到2011年国家在融水试点“营养改善计划”,融水的孩子切实感受到了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截至2012年秋季学期,柳州市共资助融水“免费午餐”专项资金5 375.15万元,生均可享受每人每天2元的免费午餐标准。2011年秋季学期以后,融水每年获得中央财政的营养改善补助资金达3 050多万元,生均免费午餐标准由2元提升到3元,除县直两所初中外,全县355所学校全部受惠,受惠学生人数达50 642人。
在柳州市的“免费午餐”政策实施之初,融水教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就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融水的学校点多面广又分散,用于‘免费午餐’的专项资金不是小数目,怎样才能使这一大笔资金100%地用到学生身上,让苗乡学子切实受益呢?”2011年,国家的“营养改善计划”将融水列为试点县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的惠民政策,融水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监察局、公安局等13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设在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应成立乡镇级领导机构,学校成立校级领导小组,都是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此项工作。全县形成了县、乡(镇)、学校三级组织领导机构,以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要做好监管工作,部门联动是关键。”该县教育局党委纪委书记梁洲对记者说。为此,该县联合各有关方面的力量,深入实施财务民主公开制度。他们组建清算小组来监管资金的使用,不仅要求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物价、食品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加强监管,而且要求乡镇、村屯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村干部、学生家长甚至是群众,也参与到对学校财务的监督管理中来。清算小组是公益服务性组织,其成员通过公开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县教育局要求每个教学点都要设立清算小组,村完小清算小组成员不得少于5人,村中心校清算小组成员不得少于7人。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在融水各校考察后,对融水的资金管理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清算小组的创立,体现了该县在资金监管方面的深谋远虑,满足了工作需要,丰富了该县教育部门实行财务民主管理公开制度的内涵,值得在全区推广。”
“看看这里对不对。”记者来到和睦镇中心小学时,和睦镇中心小学膳食委员会(即清算小组)包括教师代表、村屯干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在内的7位成员齐坐食堂,正在认真地对账。教师代表秦统朝告诉记者:“我当选学校膳食委员会的教师代表,是经过全校教师投票决定的,任期为3年。”膳食委员会的成员们一般会在每月月初核对上个月的账目。他们一致表示,做这项工作要格外细心。教师代表覃秋先说:“在核算过程中,要细心,要多问,保证每一处都对得上。”学生代表吴兆媛告诉记者:“我认为参与核算工作有助于培养我耐心细致的工作(学习)品质。”社区代表李志龙则说:“虽然我们相信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细致、规范、认真,但是我们也要尽职尽责地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不出现瑕疵。”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好“营养改善计划”的专项资金,除了设立清算小组(膳食委员会),融水还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由县财政设立专户,在核实教育部门上报的学生人数及金额申请表后,将资金拨到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再转拨到各学校,以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制定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免费午餐资金管理制度》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等29个相关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推行财务公开,在每一所学校的公示栏上,都清楚明白地写出享受政策的学生人数、采购各种食材的数量和价格、食谱安排表、经费支出等情况,以接受师生、家长和群众的监督。
部门联动,层层监控,民主公开,融水苗族自治县在“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的资金管理模式,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安全的资金保障。
层层把关,确保午餐安全
融水教育局原局长贾红光说:“‘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件惠民的大好事,好事要办好,需要在具体执行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融水人秉持良心、爱心和责任心,严格把关,确保营养午餐安全、卫生。” 为了让学生吃上安全、卫生的营养餐,各职能部门层层把关,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第一关,投入资金,加大食堂建设力度,全面改善食堂卫生条件。时任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高枫指出:“改善就餐条件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基础。”几年来,本着安全、节俭、卫生、实用的原则,融水落实各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项目181个,总建筑面积42 480平方米,加上购置食堂设备,总投资已达6 522.85万元,其中,已竣工建设项目134个,在建项目23个,正在装修的项目10个,正在进行财政评审的项目14个。
融水鎮中心小学原来的食堂是临时搭建的,卫生条件比较差。2012年4月,该校新食堂正式投入使用,学生终于有了舒适、干净的就餐场所。新食堂布局规范、合理,专门设计有原料存放、加工、备餐、食品出售、就餐等场所,浸泡池、消毒柜、冰箱等设施一应俱全。打开冰箱,记者看到,当天午餐的每一种食材都有留样备查。
第二关,聘请专职食堂工人,落实工友待遇。2011年,融水为各中小学校共聘请了239个临时工友,现在已增至510个,并落实了工友的各方面待遇。2012年,融水将工友的劳务费340万元纳入县财政预算。通过聘请持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的专职食堂工人,融水各中小学校食堂卫生情况大大改善,教师的负担得以减轻。
和睦镇木村小学是一个只有3个教学班、3名教师、30多个学生的教学点。该校膳食委员会教师代表梁素清告诉记者,没请工友之前,他们三位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煮饭,每天一大清早便要轮流到镇上买菜,课间还要生火、看火……梁素清说:“那段日子,虽然我们苦中作乐,没有丝毫怨言,但当忙不过来时,还是希望能多个帮手。”如今,县政府出资为该校招聘了一位临时工友,三位老师再也不用起早摸黑了。
第三关,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严把货源关。该县采取公开招标、定点采购食品原材料的办法严把货源关:要求采购人员在有一定资质的商铺定点采购,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012年8月中旬,在新一轮招标工作开始前,融水的各中小学校各自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工会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后勤人员组成的不少于7人的采购小组。采购小组在各自的校门口放置招标公告牌,公示招标内容,要求有意参与招标的供货商在指定时间携身份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原料到学校总务处报名。结束招标竞价会议后,采购小组成员再前往实体商铺考察,并公示考察合格的供货商的信息,公示期为7天。过了公示期,学校再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协议,协议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
2012年,融水实验中学秋季学期公开招标时,粮米商人唐为民凭实力中标,现在他定时为该校供应大米。他告诉记者:“能中标真不容易啊,当时镇上十几家粮商都来竞争。现在我以优惠的价格,每周提供2 000斤新米给学校。”
第四关,严把食品验收关,建立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在供货商送来货物时,要求学校必须有两人以上一起验收。
早晨8点,供货商冯兴华来到和睦镇中心小学,这次他带来了20斤上海青和50斤芹菜。该校负责采买工作的许发英和钟家梅两位老师仔细翻看着蔬菜有没有坏损和虫子。检查合格后,该校后勤主任潘胜明、采购员许发英、负责炒菜的工友袁振分别签字。潘胜明说:“做好采买工作,要特别注意两个‘量’,一是数量,二是质量。”许发英告诉记者,检查货物要格外细心,曾经有一次,一位供货商送空心菜到学校,她发现空心菜有烂损,当即要求供货商去换来新的合格的空心菜。
第五关,为了确保午餐安全卫生,在食品加工环节,该县要求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操作规定,就连清洗蔬菜都作了细致的要求。和睦镇中心小学工友袁振娟说:“首先要把青菜充分浸泡,浸泡时间为20-30分钟,然后仔细清洗,最后按照预先拟定的菜谱来炒菜。”
科学配餐,饭菜营养可口
在融水镇中心小学,记者问学生:“中午的饭菜好吃吗?”六(2)班的学生张璇笑嘻嘻地回答:“好吃啊!爸妈说我在学校比在家里吃得还好!”围在记者旁边的冯紫晴、贾雪阳等同学纷纷表示饭菜很合胃口:“食堂阿姨烧的饭菜挺不错的!每天的午餐都不重样,值得期待!”
中午12点零5分,和睦镇中心小学的食堂领餐窗口前早已排成了四条长龙。记者询问正在排队等候打饭的6年级学生郑全成:“现在是怀着期待的心情打饭吗?”郑全成有点害羞地回答:“是呢,每天都很期待,希望等会儿打到好吃的饭菜。”
采访时,学生们都表示“营养改善计划餐”好吃。那么,该县是如何充分利用好这3元钱,让学生吃上“值得期待”的午餐的?
梁洲书记说:“用于‘营养改善计划’的3元钱全是‘生’的。国家直补到融水的3元钱全部用于购买食物原材料,我县本地财政另外拨付一部分资金以支付因营养午餐衍生出来的水电费、工友费等。”融水镇中心小学膳食委员会的两位学生代表杜妮和梁满告诉记者,膳食委员会成员在核对账目时,会留意学校是否将这3元钱挪用为非食物原料的费用。
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食品原料,各中小学校的采买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在选择供货商方面,和睦镇中学引入了竞争机制:同样的商品,镇上选一家,县里选一家,这样在价格、质量上就有了对比。和睦镇木村小学教学点的采购老师在买菜时精挑细选,和商贩们讨价还价很久,因为“没抽芽的菜损耗小,炒过之后比较多一点”,他们还会不厌其烦地从菜市的这头挑到那头。和睦镇七里小学的采购老师常常约上中心校的老师一起去市场采买,因为人多买多价格会更便宜。
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过程中,融水教育局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营养状况,结合当地食品来源的实际,计划好每周的食谱,做到科学搭配,切实改善学生的营养。教育局还发给各中心学校和教学点一份关于营养午餐的建议食谱,不仅给出了四季适宜的蔬菜、肉菜搭配建议,还对各类食材的价格摸了底,对3元钱到底能做出什么样的菜,各种食材能提供多少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都作出了详尽的说明。 “用心拟定一周的膳食搭配表,不亚于教师备一节公开课。”融水镇中心小学的黄代征校长感慨地说。为了让学生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各中小校都是煞费苦心。融水实验中学请了一位厨艺精湛的专业大厨为学生做饭菜,校长赖者伟告诉记者:“自从请了这位大厨之后,学生每餐都把饭菜吃个碗底朝天,真正达到了施行‘营养改善计划’的目的。”和其他学校一样,该校每周都会列出一份食谱安排表公示于众,食谱安排表由多位食堂负责人推敲完成。该校后勤主任蒙融生指着学校4月7日-12日的食谱安排表告诉记者:“这是一份兼顾融水人口味和膳食营养的食谱,既符合学生口味,又能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营养。”融水人喜欢吃酸,记者看到,在周一的食谱中,就有一道“香辣酸豆角”。为了给学生提供均衡的营养,保证食物多样性,这一周的食谱中,既列有莴笋、白菜等时令蔬菜,又列有牛肉、猪肉、鸭腿、鸡蛋,还列有水豆腐、木耳、玉米、西红柿等,较为全面地满足了学生的营养需要。
着力培训,服务监督并行不悖
“学校膳食委员会成员的数量要符合规定,村完小5人以上,村中心校7人以上。”“留样48小时,留样食品每样要达到100克以上,并做好留样登记。”“最近突发禽流感,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防范。不食用病死的禽畜,食品要生熟分开……”4月8日,在和睦镇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召开的一次“营养改善计划”常规培训会上,融水教育局党委纪委书记梁洲、会计核算中心主任李娟、和睦镇中心小学校长刘长忠分别讲述了4月份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的工作要求,台下,十多位和睦镇教学点的负责人专心地边听边记。
这样的培训活动,已经成为融水“营养改善计划”的常规工作。李娟主任说:“在5年多的工作里,我们悟出一个道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重点难点在于资金管理,而规范操作和管理的落脚点在于加强业务培训。”以前,融水各校报账员基本上以在职教师兼职为主,没有接受过财务知识培训,学校校长财务知识和管理意识不强,专职的财务人员系统学习的时间也不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师、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和业务素养,该县教育局经常邀请检察院、纪委、财政、审计部门的领导对校长、后勤主任、报账员、食堂工友等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2012年6月1日,融水教育局组织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乡镇分管领导,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部学校的分管领导与食堂管理人员,教育局中层以上领导及核算中心全体人员共约140多人,召开“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培训会”,邀请县监察局局长,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局领导,以及核算中心主任李娟等,分别就廉政、膳食搭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财务核算等知识进行专题讲座。会上,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路燕云作了重要讲话和有关工作部署。通过举办一系列的相关培训,该县各中小学的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依法理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家对“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融水镇中心小学的黄代征校长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在融水很常见。经过多次培训,我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学校的营养餐工作也走上了正轨。”
融水的“营养改善计划”每年都会确定一个工作主题。2010年至2012年,该县依次开展了“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年”“教育系统财务公开年”“苗山教师廉洁课堂”3个专题知识培训,以此加大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寓监督于服务之中。2012年,为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苗山教师廉洁课堂”专题教育活动,该县专门编印了一本《“苗山教师廉洁课堂”学习手册》,内容以“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学校食堂管理和财务管理为主。“苗山教师廉洁课堂”教育活动为期一个学年,每位教职工都要参加授课团的活动,教育面达100%,教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育生于心,惜粮勤学报党恩
融水教育局原局长贾红光说:“我们要把‘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提升到文化感染力层面,不仅要使学生身强体壮,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学生的情操。”
融水教育局采取多种方式,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如“校园小广播”、“感恩征文”比赛、黑板报制作、“国旗下的讲话”等,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心存感恩,学会珍惜粮食。
“应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在融水各中小学食堂,这几行标语显得格外醒目。据了解,各中小学校的广播站每周都会播放一次珍惜粮食的内容,每次10-30分钟。耳濡目染的作用是明显的,红水乡中学的贾优同学说:“珍惜每一粒粮食,是我们目前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之一。”在采访中,学生都表示,他们不会浪费一粒粮食,每餐都会把午餐吃个精光。
到目前为止,融水各中小学校已经开展了两期“感恩征文”活动,计划今年再开展一期全体师生参与的“我与营养改善计划”征文比赛活动。该活动面向全县每一个学生。在2010年“感恩征文”活动中,良寨乡中学的贾志荣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发自肺腑的话:“树叶飘落大地,奏响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我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挥笔写下感人的篇章,那是我对阳光午餐的感恩!”贾志荣的家离学校有三里路,他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实施免费午餐后,他告别了过去摸黑起床、中午吃冷饭团的痛苦日子。在文章里,他有感而发,表示“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党和国家的关怀”。
融水各中小学校每学期都会结合各月的教育主题制作黑板报,如11月是感恩教育月,去年11月,融水实验中学的学生制作了栩栩如生的感恩故事画报,在表达感恩的同时,也宣传了“营养改善计划”。今年3月,融水镇中心小学师生结合安全教育月的主题,共同制作了以“创安全环境,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将黑板报放置于学校门口,学生只要经过此地就可以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享受着党和政府“营养改善计划”的阳光普照,融水的中小学生也在尽己所能,表达心中的感激。2012年以前,和睦镇木村小学还没有接通自来水管,学生每天下课后都会自觉地帮着老师到村上的公用水井提水,并帮老师烧水。该校一年级学生马丽芝说:“国家免费给我们饭菜吃,我们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
怀感恩之心,行奋进之举,融水的中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各校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郁,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的升学率都有较大提升。小学生的总评及格率由2007年的66.40%提高到2011年的78.80%,初中生升入高中或职校的比率则由2007年的70.49%提高到了2011年的90.20%。
随着“营养改善计划”的深入实施,融水各中小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越来越好,不仅实现了学生“吃得好、留得住”的控辍目标,而且达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如今,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学生体质更好了,九年义务教育段学生男生的平均身高由2007年的133.51 cm提高到2011年的135.55 cm,女生的平均身高由2007年的133.95 cm提高到2011年的136.01 cm;男生的平均体重由2007年的30.92 kg提高到2011年的32.14 kg,女生的平均体重由2007年的31.90 kg提高到2011年的33.19 kg。与此同时,该县的整体办学水平得以提升,各校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日渐规范,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大为改善,控辍保学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营养改善计划”在该县取得的显著成绩引来了全国各地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2012年2月29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成员到该县进行专题采访;2012年4月13日,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国教育报社、广西电视台等13家区内外知名媒体到该县专门了解“营养改善计划”推进情况。
在2012年5月全区“营养改善计划”培训会上,融水苗族自治县受邀作资金监管典型经验发言。该县教育局原局长贾红光总结说:“一直以来,我县得到国家的关爱,大苗山人民得到实惠,营养餐的实施大大缩短了我县城乡教育的差距。”
在采访中,现任教育局局长赵彬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会延续这几年的工作作风,探索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把更多的实惠带给孩子们。”
(责编 白聪敏)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贝林小学是一所县级寄宿制试点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该校学生大部分是来自边远山区的农家留守儿童,离学校最远的生源点是融安县泗顶镇寿局村,距离学校有30多公里。加上该校緊邻公路,学生回家吃饭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自从2011年秋季学期融水成为全国“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以后,该校按照上级要求,率先成立了校级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和清算小组,并严格按照“制度上墙”“定点采购”“建立营养改善计划档案”“财务公开”“零利润”等规定规范管理,确保中央直拨的每生每天3元钱能够按照多样化的配餐标准,全部“吃进学生的嘴里”。“营养改善计划”让该校317名学生全部吃上了热腾腾的免费营养午餐。
该校三(1)班学生梁扬洋家住融水安太乡,即便坐班车去学校也要3个多小时。他告诉记者:“我的爸爸妈妈平常打工很忙,没有时间照顾我。有了免费午餐后,我们中午饭吃得好了,大家都很感激这个政策。”
部门联动,财务民主公开
其实,早在2008年秋季学期,柳州市已经尝试在融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实施“免费午餐”政策。时任柳州市委书记陈刚说:“柳州市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应该为老百姓和孩子办点实事,出于这种想法,‘免费午餐’应运而生。”
由2008年柳州市在融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推行“免费午餐”政策,到2011年国家在融水试点“营养改善计划”,融水的孩子切实感受到了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截至2012年秋季学期,柳州市共资助融水“免费午餐”专项资金5 375.15万元,生均可享受每人每天2元的免费午餐标准。2011年秋季学期以后,融水每年获得中央财政的营养改善补助资金达3 050多万元,生均免费午餐标准由2元提升到3元,除县直两所初中外,全县355所学校全部受惠,受惠学生人数达50 642人。
在柳州市的“免费午餐”政策实施之初,融水教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就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融水的学校点多面广又分散,用于‘免费午餐’的专项资金不是小数目,怎样才能使这一大笔资金100%地用到学生身上,让苗乡学子切实受益呢?”2011年,国家的“营养改善计划”将融水列为试点县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的惠民政策,融水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监察局、公安局等13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设在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应成立乡镇级领导机构,学校成立校级领导小组,都是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此项工作。全县形成了县、乡(镇)、学校三级组织领导机构,以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要做好监管工作,部门联动是关键。”该县教育局党委纪委书记梁洲对记者说。为此,该县联合各有关方面的力量,深入实施财务民主公开制度。他们组建清算小组来监管资金的使用,不仅要求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物价、食品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加强监管,而且要求乡镇、村屯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村干部、学生家长甚至是群众,也参与到对学校财务的监督管理中来。清算小组是公益服务性组织,其成员通过公开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县教育局要求每个教学点都要设立清算小组,村完小清算小组成员不得少于5人,村中心校清算小组成员不得少于7人。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在融水各校考察后,对融水的资金管理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清算小组的创立,体现了该县在资金监管方面的深谋远虑,满足了工作需要,丰富了该县教育部门实行财务民主管理公开制度的内涵,值得在全区推广。”
“看看这里对不对。”记者来到和睦镇中心小学时,和睦镇中心小学膳食委员会(即清算小组)包括教师代表、村屯干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在内的7位成员齐坐食堂,正在认真地对账。教师代表秦统朝告诉记者:“我当选学校膳食委员会的教师代表,是经过全校教师投票决定的,任期为3年。”膳食委员会的成员们一般会在每月月初核对上个月的账目。他们一致表示,做这项工作要格外细心。教师代表覃秋先说:“在核算过程中,要细心,要多问,保证每一处都对得上。”学生代表吴兆媛告诉记者:“我认为参与核算工作有助于培养我耐心细致的工作(学习)品质。”社区代表李志龙则说:“虽然我们相信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细致、规范、认真,但是我们也要尽职尽责地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不出现瑕疵。”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好“营养改善计划”的专项资金,除了设立清算小组(膳食委员会),融水还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由县财政设立专户,在核实教育部门上报的学生人数及金额申请表后,将资金拨到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再转拨到各学校,以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制定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免费午餐资金管理制度》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等29个相关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推行财务公开,在每一所学校的公示栏上,都清楚明白地写出享受政策的学生人数、采购各种食材的数量和价格、食谱安排表、经费支出等情况,以接受师生、家长和群众的监督。
部门联动,层层监控,民主公开,融水苗族自治县在“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的资金管理模式,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安全的资金保障。
层层把关,确保午餐安全
融水教育局原局长贾红光说:“‘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件惠民的大好事,好事要办好,需要在具体执行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融水人秉持良心、爱心和责任心,严格把关,确保营养午餐安全、卫生。” 为了让学生吃上安全、卫生的营养餐,各职能部门层层把关,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第一关,投入资金,加大食堂建设力度,全面改善食堂卫生条件。时任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高枫指出:“改善就餐条件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基础。”几年来,本着安全、节俭、卫生、实用的原则,融水落实各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项目181个,总建筑面积42 480平方米,加上购置食堂设备,总投资已达6 522.85万元,其中,已竣工建设项目134个,在建项目23个,正在装修的项目10个,正在进行财政评审的项目14个。
融水鎮中心小学原来的食堂是临时搭建的,卫生条件比较差。2012年4月,该校新食堂正式投入使用,学生终于有了舒适、干净的就餐场所。新食堂布局规范、合理,专门设计有原料存放、加工、备餐、食品出售、就餐等场所,浸泡池、消毒柜、冰箱等设施一应俱全。打开冰箱,记者看到,当天午餐的每一种食材都有留样备查。
第二关,聘请专职食堂工人,落实工友待遇。2011年,融水为各中小学校共聘请了239个临时工友,现在已增至510个,并落实了工友的各方面待遇。2012年,融水将工友的劳务费340万元纳入县财政预算。通过聘请持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的专职食堂工人,融水各中小学校食堂卫生情况大大改善,教师的负担得以减轻。
和睦镇木村小学是一个只有3个教学班、3名教师、30多个学生的教学点。该校膳食委员会教师代表梁素清告诉记者,没请工友之前,他们三位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煮饭,每天一大清早便要轮流到镇上买菜,课间还要生火、看火……梁素清说:“那段日子,虽然我们苦中作乐,没有丝毫怨言,但当忙不过来时,还是希望能多个帮手。”如今,县政府出资为该校招聘了一位临时工友,三位老师再也不用起早摸黑了。
第三关,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严把货源关。该县采取公开招标、定点采购食品原材料的办法严把货源关:要求采购人员在有一定资质的商铺定点采购,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012年8月中旬,在新一轮招标工作开始前,融水的各中小学校各自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工会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后勤人员组成的不少于7人的采购小组。采购小组在各自的校门口放置招标公告牌,公示招标内容,要求有意参与招标的供货商在指定时间携身份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原料到学校总务处报名。结束招标竞价会议后,采购小组成员再前往实体商铺考察,并公示考察合格的供货商的信息,公示期为7天。过了公示期,学校再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协议,协议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
2012年,融水实验中学秋季学期公开招标时,粮米商人唐为民凭实力中标,现在他定时为该校供应大米。他告诉记者:“能中标真不容易啊,当时镇上十几家粮商都来竞争。现在我以优惠的价格,每周提供2 000斤新米给学校。”
第四关,严把食品验收关,建立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在供货商送来货物时,要求学校必须有两人以上一起验收。
早晨8点,供货商冯兴华来到和睦镇中心小学,这次他带来了20斤上海青和50斤芹菜。该校负责采买工作的许发英和钟家梅两位老师仔细翻看着蔬菜有没有坏损和虫子。检查合格后,该校后勤主任潘胜明、采购员许发英、负责炒菜的工友袁振分别签字。潘胜明说:“做好采买工作,要特别注意两个‘量’,一是数量,二是质量。”许发英告诉记者,检查货物要格外细心,曾经有一次,一位供货商送空心菜到学校,她发现空心菜有烂损,当即要求供货商去换来新的合格的空心菜。
第五关,为了确保午餐安全卫生,在食品加工环节,该县要求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操作规定,就连清洗蔬菜都作了细致的要求。和睦镇中心小学工友袁振娟说:“首先要把青菜充分浸泡,浸泡时间为20-30分钟,然后仔细清洗,最后按照预先拟定的菜谱来炒菜。”
科学配餐,饭菜营养可口
在融水镇中心小学,记者问学生:“中午的饭菜好吃吗?”六(2)班的学生张璇笑嘻嘻地回答:“好吃啊!爸妈说我在学校比在家里吃得还好!”围在记者旁边的冯紫晴、贾雪阳等同学纷纷表示饭菜很合胃口:“食堂阿姨烧的饭菜挺不错的!每天的午餐都不重样,值得期待!”
中午12点零5分,和睦镇中心小学的食堂领餐窗口前早已排成了四条长龙。记者询问正在排队等候打饭的6年级学生郑全成:“现在是怀着期待的心情打饭吗?”郑全成有点害羞地回答:“是呢,每天都很期待,希望等会儿打到好吃的饭菜。”
采访时,学生们都表示“营养改善计划餐”好吃。那么,该县是如何充分利用好这3元钱,让学生吃上“值得期待”的午餐的?
梁洲书记说:“用于‘营养改善计划’的3元钱全是‘生’的。国家直补到融水的3元钱全部用于购买食物原材料,我县本地财政另外拨付一部分资金以支付因营养午餐衍生出来的水电费、工友费等。”融水镇中心小学膳食委员会的两位学生代表杜妮和梁满告诉记者,膳食委员会成员在核对账目时,会留意学校是否将这3元钱挪用为非食物原料的费用。
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食品原料,各中小学校的采买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在选择供货商方面,和睦镇中学引入了竞争机制:同样的商品,镇上选一家,县里选一家,这样在价格、质量上就有了对比。和睦镇木村小学教学点的采购老师在买菜时精挑细选,和商贩们讨价还价很久,因为“没抽芽的菜损耗小,炒过之后比较多一点”,他们还会不厌其烦地从菜市的这头挑到那头。和睦镇七里小学的采购老师常常约上中心校的老师一起去市场采买,因为人多买多价格会更便宜。
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过程中,融水教育局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营养状况,结合当地食品来源的实际,计划好每周的食谱,做到科学搭配,切实改善学生的营养。教育局还发给各中心学校和教学点一份关于营养午餐的建议食谱,不仅给出了四季适宜的蔬菜、肉菜搭配建议,还对各类食材的价格摸了底,对3元钱到底能做出什么样的菜,各种食材能提供多少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都作出了详尽的说明。 “用心拟定一周的膳食搭配表,不亚于教师备一节公开课。”融水镇中心小学的黄代征校长感慨地说。为了让学生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各中小校都是煞费苦心。融水实验中学请了一位厨艺精湛的专业大厨为学生做饭菜,校长赖者伟告诉记者:“自从请了这位大厨之后,学生每餐都把饭菜吃个碗底朝天,真正达到了施行‘营养改善计划’的目的。”和其他学校一样,该校每周都会列出一份食谱安排表公示于众,食谱安排表由多位食堂负责人推敲完成。该校后勤主任蒙融生指着学校4月7日-12日的食谱安排表告诉记者:“这是一份兼顾融水人口味和膳食营养的食谱,既符合学生口味,又能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营养。”融水人喜欢吃酸,记者看到,在周一的食谱中,就有一道“香辣酸豆角”。为了给学生提供均衡的营养,保证食物多样性,这一周的食谱中,既列有莴笋、白菜等时令蔬菜,又列有牛肉、猪肉、鸭腿、鸡蛋,还列有水豆腐、木耳、玉米、西红柿等,较为全面地满足了学生的营养需要。
着力培训,服务监督并行不悖
“学校膳食委员会成员的数量要符合规定,村完小5人以上,村中心校7人以上。”“留样48小时,留样食品每样要达到100克以上,并做好留样登记。”“最近突发禽流感,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防范。不食用病死的禽畜,食品要生熟分开……”4月8日,在和睦镇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召开的一次“营养改善计划”常规培训会上,融水教育局党委纪委书记梁洲、会计核算中心主任李娟、和睦镇中心小学校长刘长忠分别讲述了4月份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的工作要求,台下,十多位和睦镇教学点的负责人专心地边听边记。
这样的培训活动,已经成为融水“营养改善计划”的常规工作。李娟主任说:“在5年多的工作里,我们悟出一个道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重点难点在于资金管理,而规范操作和管理的落脚点在于加强业务培训。”以前,融水各校报账员基本上以在职教师兼职为主,没有接受过财务知识培训,学校校长财务知识和管理意识不强,专职的财务人员系统学习的时间也不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师、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和业务素养,该县教育局经常邀请检察院、纪委、财政、审计部门的领导对校长、后勤主任、报账员、食堂工友等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2012年6月1日,融水教育局组织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乡镇分管领导,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部学校的分管领导与食堂管理人员,教育局中层以上领导及核算中心全体人员共约140多人,召开“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培训会”,邀请县监察局局长,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局领导,以及核算中心主任李娟等,分别就廉政、膳食搭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财务核算等知识进行专题讲座。会上,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路燕云作了重要讲话和有关工作部署。通过举办一系列的相关培训,该县各中小学的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依法理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家对“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融水镇中心小学的黄代征校长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在融水很常见。经过多次培训,我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学校的营养餐工作也走上了正轨。”
融水的“营养改善计划”每年都会确定一个工作主题。2010年至2012年,该县依次开展了“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年”“教育系统财务公开年”“苗山教师廉洁课堂”3个专题知识培训,以此加大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寓监督于服务之中。2012年,为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苗山教师廉洁课堂”专题教育活动,该县专门编印了一本《“苗山教师廉洁课堂”学习手册》,内容以“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学校食堂管理和财务管理为主。“苗山教师廉洁课堂”教育活动为期一个学年,每位教职工都要参加授课团的活动,教育面达100%,教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育生于心,惜粮勤学报党恩
融水教育局原局长贾红光说:“我们要把‘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提升到文化感染力层面,不仅要使学生身强体壮,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学生的情操。”
融水教育局采取多种方式,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如“校园小广播”、“感恩征文”比赛、黑板报制作、“国旗下的讲话”等,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心存感恩,学会珍惜粮食。
“应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在融水各中小学食堂,这几行标语显得格外醒目。据了解,各中小学校的广播站每周都会播放一次珍惜粮食的内容,每次10-30分钟。耳濡目染的作用是明显的,红水乡中学的贾优同学说:“珍惜每一粒粮食,是我们目前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之一。”在采访中,学生都表示,他们不会浪费一粒粮食,每餐都会把午餐吃个精光。
到目前为止,融水各中小学校已经开展了两期“感恩征文”活动,计划今年再开展一期全体师生参与的“我与营养改善计划”征文比赛活动。该活动面向全县每一个学生。在2010年“感恩征文”活动中,良寨乡中学的贾志荣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发自肺腑的话:“树叶飘落大地,奏响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我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挥笔写下感人的篇章,那是我对阳光午餐的感恩!”贾志荣的家离学校有三里路,他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实施免费午餐后,他告别了过去摸黑起床、中午吃冷饭团的痛苦日子。在文章里,他有感而发,表示“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党和国家的关怀”。
融水各中小学校每学期都会结合各月的教育主题制作黑板报,如11月是感恩教育月,去年11月,融水实验中学的学生制作了栩栩如生的感恩故事画报,在表达感恩的同时,也宣传了“营养改善计划”。今年3月,融水镇中心小学师生结合安全教育月的主题,共同制作了以“创安全环境,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将黑板报放置于学校门口,学生只要经过此地就可以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享受着党和政府“营养改善计划”的阳光普照,融水的中小学生也在尽己所能,表达心中的感激。2012年以前,和睦镇木村小学还没有接通自来水管,学生每天下课后都会自觉地帮着老师到村上的公用水井提水,并帮老师烧水。该校一年级学生马丽芝说:“国家免费给我们饭菜吃,我们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
怀感恩之心,行奋进之举,融水的中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各校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郁,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的升学率都有较大提升。小学生的总评及格率由2007年的66.40%提高到2011年的78.80%,初中生升入高中或职校的比率则由2007年的70.49%提高到了2011年的90.20%。
随着“营养改善计划”的深入实施,融水各中小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越来越好,不仅实现了学生“吃得好、留得住”的控辍目标,而且达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如今,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学生体质更好了,九年义务教育段学生男生的平均身高由2007年的133.51 cm提高到2011年的135.55 cm,女生的平均身高由2007年的133.95 cm提高到2011年的136.01 cm;男生的平均体重由2007年的30.92 kg提高到2011年的32.14 kg,女生的平均体重由2007年的31.90 kg提高到2011年的33.19 kg。与此同时,该县的整体办学水平得以提升,各校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日渐规范,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大为改善,控辍保学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营养改善计划”在该县取得的显著成绩引来了全国各地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2012年2月29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成员到该县进行专题采访;2012年4月13日,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国教育报社、广西电视台等13家区内外知名媒体到该县专门了解“营养改善计划”推进情况。
在2012年5月全区“营养改善计划”培训会上,融水苗族自治县受邀作资金监管典型经验发言。该县教育局原局长贾红光总结说:“一直以来,我县得到国家的关爱,大苗山人民得到实惠,营养餐的实施大大缩短了我县城乡教育的差距。”
在采访中,现任教育局局长赵彬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会延续这几年的工作作风,探索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把更多的实惠带给孩子们。”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