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职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分析了中职学校的职业伦理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观念、课程体系以及师资诸方面进行系统性地思考和探索,提出增强中职校职业伦理教育的实效性途径。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伦理 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应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1],使人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每年招生规模呈平稳增长态势,至2010年已超过900万。招生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引发学生培养质量能否跟上的问题。如若以质量为代价、 以数量为追求目标则是一种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那与我们国家提倡的集约式增长方式相违背。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强调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放在职业技能之前,因为人要全面发展道德和伦理是不可缺少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职业伦理教育必要性
伦理学家万俊人认为“职业伦理即从事各种特殊或专门职业的工作者或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行业道德,和他们所应遵循的基本职业伦理规范。” [2]所谓职业伦理教育即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对被教育者进行职业伦理方面的教导,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责任。作为直接向就业市场输送人才的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其培养的重中之重,因为思想和态度才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原始动力,只有具备高度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人,才能恪守社会规范和企业制度,真正为社会和企业带来价值。另外,中职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心理还处于非成熟阶段,此时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身心健康关系着人格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作为素养之一的职业伦理教育,却长期相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处于一个劣势的地位。
二、中职的职业伦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职业伦理教育观念淡薄
许多中职学校对职业伦理教育观念淡薄,一味强调学生技能训练,忽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对职业伦理教育的意义,通常持有较为肤浅的看法。许多企业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人才跳槽频繁、责任意识淡薄,笔者曾经对某几届的中职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中职就业者换工作单位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学历工作者,这恰恰反映了员工们缺乏一种忠诚企业的责任精神。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由于缺乏职业伦理教育。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中职学校常常以课时、学时、师资有限为由而忽视职业伦理教育,实是观念上未能看到职业伦理的重要意义。
(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空泛
许多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往往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德育教育空泛不实,特别是以工科、理科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即使在这样的高校也没有设置相应的伦理教育,更不用说中职学校,而设置职业道德课程的学校,并未就不同专业来分别进行伦理教育,因为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技能特效和职业标准,如汽车修理与医药专业,电子信息与家政服务,物流与种植业,因此表现出的职业伦理规范也不同,所以应进行专业细分和分别教育。另外,在教材选择方面也比较落后,仍用多年前的教材,没能及时将新的职业标准和伦理研究成果融入课堂,学生也无法吸收到最新的知识和伦理思想。
(三)职业伦理教育缺乏专任教师
在部分中职学校,缺乏专业的职业伦理教师,甚至有些专业至今没有专门的职业伦理教材。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不重视职业伦理教育,另一方面职业伦理专业教师确实较匮乏。另外,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习惯单向灌输的方式,即使部分专业在职业伦理方面有所涉入,也只是以单向灌输的认知式职业伦理教育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吸收。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伦理教育改善对策
(一)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深化职业伦理观念认知
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和自我实现的工具,求荣避辱是职业人的不二选择,然而也只有当二者之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才会有“取大优先”,触及跨越雷池,突破职业道德的底线,出现职业伦理缺失。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作为中职校进行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社会共同价值观,在荣誉感与成就感引导下,通过校园环境感染和熏陶,树立学生一个健康职业伦理,以提高学生职业伦理认知。因此,可以通过在校园规划、人文景观、伦理实训、校企合作等富有伦理教育思想,来帮助学生增强职业伦理意识,形成科学、健康的职业伦理观。
(二)调整中职课程体系,增加职业伦理教育课程
一方面需要开设相应专业技术的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突出其在专业课和德育课间的桥梁作用。我国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开设相应专业技术的职业伦理教育的课程,这种课程的缺失,使得学生对本专业常见的伦理问题知之甚少,更不会对涉及的专业伦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将职业伦理教育渗透于“两课”课程之中。目前,许多中职教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课程,但是内容都偏重于公民道德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职学校在思想课程体系中可以渗透职业伦理教育,并将其纳入成绩考核范围,使学生在公共德育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领悟 “德育与职业伦理”间的知识迁移,以此强化职业伦理教育的效果。
(三)增强职业伦理教育师资,改善伦理教育方式
鉴于中职校职业伦理教育师资缺乏,一则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伦理教师,二是可以通过强化职业伦理培训来提升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教师作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典范,因此除专业伦理教师的职业伦理教育外,强化专业技术教师的职业伦理素质对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伦理观,也将有着直接、深刻的作用。另外,在职业伦理的教学过程中,除“灌输式”教学方法外,学校要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到各类职业技术活动的第一线,开展多式多样的体验式教学,切实使其有效地把职业伦理知识迁移到实际职业场景中。
参考文献:
[1]李兰兰.中等职业教育非货币收益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究,2011,32(2).
[2]万俊人.论诚信—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伦理建设研究之一[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0).
[3]曹劲松.人类信息交往的本性与信息伦理观念的确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3(4).
[4]王晖.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7(23).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伦理 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应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1],使人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每年招生规模呈平稳增长态势,至2010年已超过900万。招生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引发学生培养质量能否跟上的问题。如若以质量为代价、 以数量为追求目标则是一种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那与我们国家提倡的集约式增长方式相违背。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强调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放在职业技能之前,因为人要全面发展道德和伦理是不可缺少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职业伦理教育必要性
伦理学家万俊人认为“职业伦理即从事各种特殊或专门职业的工作者或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行业道德,和他们所应遵循的基本职业伦理规范。” [2]所谓职业伦理教育即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对被教育者进行职业伦理方面的教导,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责任。作为直接向就业市场输送人才的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其培养的重中之重,因为思想和态度才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原始动力,只有具备高度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人,才能恪守社会规范和企业制度,真正为社会和企业带来价值。另外,中职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心理还处于非成熟阶段,此时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身心健康关系着人格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作为素养之一的职业伦理教育,却长期相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处于一个劣势的地位。
二、中职的职业伦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职业伦理教育观念淡薄
许多中职学校对职业伦理教育观念淡薄,一味强调学生技能训练,忽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对职业伦理教育的意义,通常持有较为肤浅的看法。许多企业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人才跳槽频繁、责任意识淡薄,笔者曾经对某几届的中职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中职就业者换工作单位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学历工作者,这恰恰反映了员工们缺乏一种忠诚企业的责任精神。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由于缺乏职业伦理教育。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中职学校常常以课时、学时、师资有限为由而忽视职业伦理教育,实是观念上未能看到职业伦理的重要意义。
(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空泛
许多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往往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德育教育空泛不实,特别是以工科、理科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即使在这样的高校也没有设置相应的伦理教育,更不用说中职学校,而设置职业道德课程的学校,并未就不同专业来分别进行伦理教育,因为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技能特效和职业标准,如汽车修理与医药专业,电子信息与家政服务,物流与种植业,因此表现出的职业伦理规范也不同,所以应进行专业细分和分别教育。另外,在教材选择方面也比较落后,仍用多年前的教材,没能及时将新的职业标准和伦理研究成果融入课堂,学生也无法吸收到最新的知识和伦理思想。
(三)职业伦理教育缺乏专任教师
在部分中职学校,缺乏专业的职业伦理教师,甚至有些专业至今没有专门的职业伦理教材。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不重视职业伦理教育,另一方面职业伦理专业教师确实较匮乏。另外,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习惯单向灌输的方式,即使部分专业在职业伦理方面有所涉入,也只是以单向灌输的认知式职业伦理教育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吸收。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伦理教育改善对策
(一)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深化职业伦理观念认知
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和自我实现的工具,求荣避辱是职业人的不二选择,然而也只有当二者之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才会有“取大优先”,触及跨越雷池,突破职业道德的底线,出现职业伦理缺失。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作为中职校进行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社会共同价值观,在荣誉感与成就感引导下,通过校园环境感染和熏陶,树立学生一个健康职业伦理,以提高学生职业伦理认知。因此,可以通过在校园规划、人文景观、伦理实训、校企合作等富有伦理教育思想,来帮助学生增强职业伦理意识,形成科学、健康的职业伦理观。
(二)调整中职课程体系,增加职业伦理教育课程
一方面需要开设相应专业技术的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突出其在专业课和德育课间的桥梁作用。我国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开设相应专业技术的职业伦理教育的课程,这种课程的缺失,使得学生对本专业常见的伦理问题知之甚少,更不会对涉及的专业伦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将职业伦理教育渗透于“两课”课程之中。目前,许多中职教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课程,但是内容都偏重于公民道德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职学校在思想课程体系中可以渗透职业伦理教育,并将其纳入成绩考核范围,使学生在公共德育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领悟 “德育与职业伦理”间的知识迁移,以此强化职业伦理教育的效果。
(三)增强职业伦理教育师资,改善伦理教育方式
鉴于中职校职业伦理教育师资缺乏,一则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伦理教师,二是可以通过强化职业伦理培训来提升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教师作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典范,因此除专业伦理教师的职业伦理教育外,强化专业技术教师的职业伦理素质对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伦理观,也将有着直接、深刻的作用。另外,在职业伦理的教学过程中,除“灌输式”教学方法外,学校要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到各类职业技术活动的第一线,开展多式多样的体验式教学,切实使其有效地把职业伦理知识迁移到实际职业场景中。
参考文献:
[1]李兰兰.中等职业教育非货币收益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究,2011,32(2).
[2]万俊人.论诚信—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伦理建设研究之一[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0).
[3]曹劲松.人类信息交往的本性与信息伦理观念的确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3(4).
[4]王晖.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