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务实高效的校本教研实践,为教师专业发展成功导航,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也不断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关 键 词】 校本教研;教师发展,专业
保利小学建校刚满一年,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学校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思想,立足校情实际,全面构建校本教研体系。规范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升,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健全组织体系,规范管理
我校教师来源多是通过县城教师招考从各镇(乡)考调来的老师和录用的新教师,高起点高标准建立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让老师们一开始就进入一个新的机制中去赛跑,实现人人争先、人人出彩的目标。
一是落实校本教研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管理。构建了分管校长、课题组、教师;分管校长、教务(研)处、教师;分管校长、教研组、教师“三纵三横”教研网络体系。
二是落实简洁实用、高效激励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了《教学质量奖励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教学常规考核制度》等,对在期末评比中出彩的教师进行奖励,以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热情和干劲。
二、丰富教研内容,务实创新
一是以常规教研活动为基础,抓实校本培训,夯实基本功。抓好教师读书学习是根本,落实“四个一”: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提高理论水平;每月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学校结集成册;倡导教师立足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每月一篇精品教学反思;每学期末要求教师认真总结,撰写一篇教学经验文章。
抓好常规检查督导是基础,落实“两保障”:教研组定期检查常规,教务处不定期抽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引导,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常规示范引领,教学常规示范课,备、批、辅、研等经验交流会,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发挥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整体效应,保障教学质量稳定提升。
抓好校本培训是关键,落实“四提升”:为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结合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三师”活动要求,学校有意识安排老教师与新教师拜师结对,明确“带徒”目标并纳入履职考核,提升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按照计划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县一小或市内名校上挂学习,以短期(一周)上挂学习为主,长期(一学期或一学年)上挂学习为辅,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请县级名师工作室的名师来校现场上课,面对面交流,提升教师向名师学习进步的热情和争优意识;请专家来校指导引领,面对面培训答疑,转变观念,提升理论素养,树立教育自信。
二是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强化校本研修,夯实软实力。教研活动“四抓”:第一,抓好集体备课。达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目的。第二,抓好校本公开课。学校每学期要求新教师上汇报课,课题组教师上研讨课,骨干名师上展示课,每周由教务处确定语文、数学、综合科授课教师,分别于周三、周四、周五教研活动时间公开展示,同学科教师观摩,教研组事先安排好点评人员,课后任课老师先说课,再进行主题式评课,鼓励老师们各抒己见,共同提高。第三,抓好教学反思与研讨。引导教师平时融汇理论、审视分析、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实行教学反思月月赛。第四,抓好教学基本功赛训。以微课形式,分学科开展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现场评课、现场说课、板书设计等基本技能比赛,以赛促训、以赛促研、以研促训,以此强化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提高。
校本研修“三依托”:一是依托校际交流促研修。充分利用县城学校优质资源、支教教师和上挂学习教师资源,广开思路,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与遵义市老城小学、遵义师院附小、仁怀市实验小学、桐梓灯塔小学联谊,开展多形式的校际交流,邀请县城一小、二小、四小、五小的优秀教师来校指导课堂教学,创新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二是依托课题研究促研修。我校教师年轻化,科研意识强,每位老师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科为本的微型课题研究。仅一年多时间,就成功申报了14个县级课题,覆盖各个学科,有5个县级课题已成功结题。三是依托专家引领促研修。校本研修是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专家引领是一面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为此,我校先后邀请英语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宋德英老师、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胡启霞老师来校传经送宝;县教研室、督导室的领导专家多次深入学校指导工作,何友立主任、董明刚校长先后3次到校为老师们培训,深入课堂听课并为老师们答疑解惑;数学教研员杨艳、语文教研员张娟、科学教研员杨帮勇、音乐教研员廖晨煜、体育教研员吴晓山老师等都多次来校指导教研工作,英语教研员田亚梅老师还先后4次来我校并蹲点一周指导英语教学教研,亲自为英语学课堂教学把脉指导,使老师们许多教育教学中的困惑豁然开朗。
骨干名师培养“1234”:我校现有市县级骨干名师7人,培养一支理论素养高、技能全面的师资队伍还任重道远。为充分发挥骨干名师在教学、科研、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骨干名师培养计划,确立了具体的工作措施。
紧紧围绕“人人成名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发挥骨干名师群体效应,以一带N的形式辐射带动全体教师进步,营造骨干名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创造出一支善学习、能研究、有影响的教师团队。
突出“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两个重点,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翻转课堂,凸显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以问题及课题为思路,以校本课题研究为抓手,形成人人科研的良好氛围。
牢牢抓实“常态教学探讨、公开教学研讨、自主课堂研究”三项工作。利用推门听课、教学开放周、家长进课堂等形式锤炼教师,同时,加强主题培训、专题讨论、校际交流、经验分享等,引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让每位教师时刻为出彩做好准备,立足实现“骨干名师成长有土壤,团队发展有空间,质量提升有保障,学生成长有源泉”四个总体目标。
三、开发自主课程,彰显特色
我校坚持以“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核心价值理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全市率先开设了“自主课程”,学生每周完成规定学科课程,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热爱学习,体现学习自主性,使能力特长得到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将兴趣融入课程,以课程彰显特色。结合学生特长爱好和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活动类、学科类自主课程,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和得到发展。
以活动为载体,将课程兴趣化,以展演检阅效果。每年2月和8月作为师生社会实践月,6月12月作为师生才艺展示月。已成功举办了首届“六·一师生才艺展演、讲英雄故事比赛、优美诗文朗诵比赛、大课间体育活动展演”和诗、书、画作品比赛等活动;校园足球队参加遵义县首届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以“八战八胜”的好成绩获得冠军。各类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施展个性特长、艺术才华的平台,全面展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丰富了自主课程的内涵。
精彩纷呈的自主课程,激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专业特长得到锻炼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焕发出精彩的课程魅力。
务实高效的校本教研实践,为教师专业发展成功导航,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也不断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可。灵根育孕源流出,石破天惊领风骚。虽伊始,路慢慢,我们仍在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江峰.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2] 刘旭东. 校本教研的策略与方法[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3] 胡庆芳. 校本教研实践创新[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 键 词】 校本教研;教师发展,专业
保利小学建校刚满一年,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学校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思想,立足校情实际,全面构建校本教研体系。规范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升,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健全组织体系,规范管理
我校教师来源多是通过县城教师招考从各镇(乡)考调来的老师和录用的新教师,高起点高标准建立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让老师们一开始就进入一个新的机制中去赛跑,实现人人争先、人人出彩的目标。
一是落实校本教研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管理。构建了分管校长、课题组、教师;分管校长、教务(研)处、教师;分管校长、教研组、教师“三纵三横”教研网络体系。
二是落实简洁实用、高效激励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了《教学质量奖励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教学常规考核制度》等,对在期末评比中出彩的教师进行奖励,以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热情和干劲。
二、丰富教研内容,务实创新
一是以常规教研活动为基础,抓实校本培训,夯实基本功。抓好教师读书学习是根本,落实“四个一”: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提高理论水平;每月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学校结集成册;倡导教师立足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每月一篇精品教学反思;每学期末要求教师认真总结,撰写一篇教学经验文章。
抓好常规检查督导是基础,落实“两保障”:教研组定期检查常规,教务处不定期抽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引导,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常规示范引领,教学常规示范课,备、批、辅、研等经验交流会,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发挥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整体效应,保障教学质量稳定提升。
抓好校本培训是关键,落实“四提升”:为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结合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三师”活动要求,学校有意识安排老教师与新教师拜师结对,明确“带徒”目标并纳入履职考核,提升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按照计划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县一小或市内名校上挂学习,以短期(一周)上挂学习为主,长期(一学期或一学年)上挂学习为辅,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请县级名师工作室的名师来校现场上课,面对面交流,提升教师向名师学习进步的热情和争优意识;请专家来校指导引领,面对面培训答疑,转变观念,提升理论素养,树立教育自信。
二是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强化校本研修,夯实软实力。教研活动“四抓”:第一,抓好集体备课。达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目的。第二,抓好校本公开课。学校每学期要求新教师上汇报课,课题组教师上研讨课,骨干名师上展示课,每周由教务处确定语文、数学、综合科授课教师,分别于周三、周四、周五教研活动时间公开展示,同学科教师观摩,教研组事先安排好点评人员,课后任课老师先说课,再进行主题式评课,鼓励老师们各抒己见,共同提高。第三,抓好教学反思与研讨。引导教师平时融汇理论、审视分析、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实行教学反思月月赛。第四,抓好教学基本功赛训。以微课形式,分学科开展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现场评课、现场说课、板书设计等基本技能比赛,以赛促训、以赛促研、以研促训,以此强化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提高。
校本研修“三依托”:一是依托校际交流促研修。充分利用县城学校优质资源、支教教师和上挂学习教师资源,广开思路,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与遵义市老城小学、遵义师院附小、仁怀市实验小学、桐梓灯塔小学联谊,开展多形式的校际交流,邀请县城一小、二小、四小、五小的优秀教师来校指导课堂教学,创新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二是依托课题研究促研修。我校教师年轻化,科研意识强,每位老师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科为本的微型课题研究。仅一年多时间,就成功申报了14个县级课题,覆盖各个学科,有5个县级课题已成功结题。三是依托专家引领促研修。校本研修是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专家引领是一面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为此,我校先后邀请英语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宋德英老师、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胡启霞老师来校传经送宝;县教研室、督导室的领导专家多次深入学校指导工作,何友立主任、董明刚校长先后3次到校为老师们培训,深入课堂听课并为老师们答疑解惑;数学教研员杨艳、语文教研员张娟、科学教研员杨帮勇、音乐教研员廖晨煜、体育教研员吴晓山老师等都多次来校指导教研工作,英语教研员田亚梅老师还先后4次来我校并蹲点一周指导英语教学教研,亲自为英语学课堂教学把脉指导,使老师们许多教育教学中的困惑豁然开朗。
骨干名师培养“1234”:我校现有市县级骨干名师7人,培养一支理论素养高、技能全面的师资队伍还任重道远。为充分发挥骨干名师在教学、科研、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骨干名师培养计划,确立了具体的工作措施。
紧紧围绕“人人成名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发挥骨干名师群体效应,以一带N的形式辐射带动全体教师进步,营造骨干名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创造出一支善学习、能研究、有影响的教师团队。
突出“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两个重点,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翻转课堂,凸显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以问题及课题为思路,以校本课题研究为抓手,形成人人科研的良好氛围。
牢牢抓实“常态教学探讨、公开教学研讨、自主课堂研究”三项工作。利用推门听课、教学开放周、家长进课堂等形式锤炼教师,同时,加强主题培训、专题讨论、校际交流、经验分享等,引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让每位教师时刻为出彩做好准备,立足实现“骨干名师成长有土壤,团队发展有空间,质量提升有保障,学生成长有源泉”四个总体目标。
三、开发自主课程,彰显特色
我校坚持以“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核心价值理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全市率先开设了“自主课程”,学生每周完成规定学科课程,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热爱学习,体现学习自主性,使能力特长得到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将兴趣融入课程,以课程彰显特色。结合学生特长爱好和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活动类、学科类自主课程,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和得到发展。
以活动为载体,将课程兴趣化,以展演检阅效果。每年2月和8月作为师生社会实践月,6月12月作为师生才艺展示月。已成功举办了首届“六·一师生才艺展演、讲英雄故事比赛、优美诗文朗诵比赛、大课间体育活动展演”和诗、书、画作品比赛等活动;校园足球队参加遵义县首届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以“八战八胜”的好成绩获得冠军。各类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施展个性特长、艺术才华的平台,全面展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丰富了自主课程的内涵。
精彩纷呈的自主课程,激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专业特长得到锻炼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焕发出精彩的课程魅力。
务实高效的校本教研实践,为教师专业发展成功导航,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也不断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可。灵根育孕源流出,石破天惊领风骚。虽伊始,路慢慢,我们仍在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江峰.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2] 刘旭东. 校本教研的策略与方法[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3] 胡庆芳. 校本教研实践创新[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