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从而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应通过物理教学,把教书育人具体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思考。本文结合教材实际,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德育渗透,方法策略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要育人于课堂之中。随着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1.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
2.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
2.1 用教师人格魅力树学生典范。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们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物理教师应该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以内心的热情和饱满的精神授课,用渊博的知识和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宽广的胸襟和真诚的爱呵护每一个学生。
2.2 利用课本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3 利用物理规律本身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规律本身包含许多哲学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讲分子运动论时,一个分子的行为和大量分子的行为完全不同,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量变到质变的辨证统一观点。讲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振子、单摆等知识时,渗透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抓事物主要矛盾的哲学原理。
2.4 利用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讲授有关物理知识时,我总是讲点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的事例,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学习态度等无疑是一种好的尝试。比如,“树上苹果掉下总是落向地面”这在大家看来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在牛顿的眼里却孕育着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开普勒三定律是开普勒经过长达四年,否定19种假设最后发现的。太阳系中的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物。通过描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科学推测、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最终发现物理规律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初步养成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打下思想基础。
2.5 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品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科学的基础学科。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2运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拘泥于教材,大胆设想,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和挫折,认真实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研究,但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实、求新,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做出应该的实验现象、验证物理规律,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出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案。这样学生就不仅是看到一个实验现象、验证了一个物理规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思维品质,在协作中养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习惯。
2.6 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总之,在教学中,坚持德育渗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更好地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中学物理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新时代教师》,2003.06.
[2] 石国利.《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中华教育论坛》,2006.08.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德育渗透,方法策略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要育人于课堂之中。随着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1.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
2.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
2.1 用教师人格魅力树学生典范。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们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物理教师应该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以内心的热情和饱满的精神授课,用渊博的知识和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宽广的胸襟和真诚的爱呵护每一个学生。
2.2 利用课本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3 利用物理规律本身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规律本身包含许多哲学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讲分子运动论时,一个分子的行为和大量分子的行为完全不同,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量变到质变的辨证统一观点。讲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振子、单摆等知识时,渗透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抓事物主要矛盾的哲学原理。
2.4 利用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讲授有关物理知识时,我总是讲点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的事例,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学习态度等无疑是一种好的尝试。比如,“树上苹果掉下总是落向地面”这在大家看来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在牛顿的眼里却孕育着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开普勒三定律是开普勒经过长达四年,否定19种假设最后发现的。太阳系中的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物。通过描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科学推测、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最终发现物理规律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初步养成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打下思想基础。
2.5 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品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科学的基础学科。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2运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拘泥于教材,大胆设想,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和挫折,认真实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研究,但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实、求新,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做出应该的实验现象、验证物理规律,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出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案。这样学生就不仅是看到一个实验现象、验证了一个物理规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思维品质,在协作中养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习惯。
2.6 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总之,在教学中,坚持德育渗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更好地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中学物理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新时代教师》,2003.06.
[2] 石国利.《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中华教育论坛》,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