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原则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s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众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又不足。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提问;明晰性原则;全员性原则;适中性原则;思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评价性原则
  【中国分类号】G63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假设能疏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上。上课交待知识点;复习背诵要点;考试答要点。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它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思想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我认为,有效课堂提问既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下面本人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际,简略谈谈高中思政治课堂有效提问应坚持的原则,
  一、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一定要明确清晰,不能含糊不清或理解有歧义。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一听到问题,迅速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指向,或错误的理解问题的内涵与外延,最终只能是完全背离了问题的原意,造成了思维的混乱,无法实现提问的初衷。高中政治教师要明晰问题,就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和流程,根据教材的内容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沿着预设的思路设置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学生对政治教学内容的自主思维加工。如在讲《生活与哲学》“运动是有规律的”时,明确教学目标—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然后设计教学思路:通过近几十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事实设置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逐层明确问题: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是天灾也是人祸,天灾能避免吗?你能概括一下规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人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吗?面对天灾人应有何作为?→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你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中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相反,如果政治教师提出:你能谈谈对规律的认识吗?学生不知道是问规律的含义、特征还是人与规律的关系,这样既阻碍学生的积极思维,又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二、全员性原则
  所谓全员性原则就是问题的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活动。政治教师的课堂提问就要克服偏爱某些学生的现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抢答、抽答、辩答等多种方式,促使全体学生都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你有没有意见反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你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对高考制度改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同学想通过政府网站提出意见,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意见如被采纳肯定非常兴奋,同时也提高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于是,本课重点教学目标-—“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就顺利实现了。
  三适中性原则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好提问的时机。不能想什么时候问就什么时候问,否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从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也不能没有提问,否则整堂课学生会毫无思考的机会。其次,问题的设计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水平,切忌提出不切实际或过于深刻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提问过于简单,对不加思考直问直答式的问题干脆不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与知识贮备,在遵循认知规律原则的前提下提出适中的问题。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几种消费行为,然后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几种消费行为有哪些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你都认同这些消费行为吗?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对四种消费行为能作较为全面的分析,此时提出问题:以上四种消费行为对你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有何启示?大部分同学知道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切不可首先就提出:我们的消费行为有哪四种类型?你会理智消费吗?虽然学生都有消费的经历,但一开始就问“消费行为有哪些类型”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时机不成熟,“你会理智消费吗”表面看好像直入重点,实质是问题太难,没有对几种具体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是很难回答的。
  四、思考性原则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学生充分思考的课堂是最有效的课堂。思考性原则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和认知冲突,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维碰撞,追根问底,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政治教师把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悬念,由“真思考”引发出的一种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不正是政治课的魅力所在吗?不断提高政治课堂学生思维的参与度是每一个政治教师不懈的追求。如《政治生活》讲“我国的外交政策”时,把中美关系作为问题情境,教师展示情境一:奥巴马访华和中美经济和战略对话成果;情境二:中美贸易摩擦、中日钓鱼岛争端、奥巴马会见达赖;情境三:2012年中国外交主要成就及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接下来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强大了,应与美国彻底决裂;二是中国实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异,应处处顺从美国。你赞同哪种观点?你认为怎样正确处理中美关系?这种带有认知冲突的观点,学生思维上肯定会碰撞,经过思考和辩论,会逐步回到教材核心观点: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坚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要和平处理好与美国关系,彻底决裂和处处顺从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的把握。
  五、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整体设计一堂课的提问,将学生思维层层引向深入。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心中要装着整堂课,让提出的许多问题按一定的逻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如果政治教师设计的问题杂乱无章,琐碎不堪,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问题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却没有办法找到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的思维处于凌乱的状态,最终无法形成对政治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有效的政治课堂提问,应该避免问题过多而繁琐,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系列问题,使所有问题环环相扣,由具体到抽象,部分和整体相结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如在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我先通过投影展示了古今中外名人对金钱的看法及我们周围普通人对金钱的看法,然后设置了五个问题:(1)金钱是什么?是魔鬼还是天使?(2)金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3)金钱应该怎样获取?不该怎样获取?(4)金钱应该怎样使用?用到什么地方?(5)你的零花钱应该怎样花,你的同学把“压岁钱”全部捐给玉树灾区,你怎样看?设计的几个问题紧紧围绕“怎样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一重点,层层深入,从理论到实际,从书本到生活,加深学生对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整体认同感。
  六、评价性原则
  评价性原则是指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对提问的结果适时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我们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即使表态也含糊其辞,有时还会褒贬过度,言过其实。久而久之,势必就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失去回答提问的兴趣,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评价性原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首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自己设计的问题,问题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有几个要点,学生还可能有哪些答案,这些问题自己必须要弄明白,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无法评价。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政治教师要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注意力集中,较准确地概括学生的回答,防止心中无数,无话可说。如在讲《政治生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时,针对现在的拆迁纠纷,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国家征收我们房屋,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这一问题同学们怎么看?一学生答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侵害了我们的权益就得赔偿。”我紧接着这样评价:这位同学的维权意识很值得大家学习,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理应维护,但不能向国家提出不合理要求,更不能漫天要价。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还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样及时的评价既实事求是,又克服了学生思维的片面,真正起到了既鼓励学生思维又提高他们思想觉悟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不仅要明确清晰、不能含糊不清,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不仅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合乎实际的问题,而且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不仅要注意提问的整体性,而且要注意问题的思考性,最后要对提问的结果适时作出适当的评价。“问”虽无定法,但必须要有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有效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直接影响着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提问的主人,我们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一个在黑暗的无声世界里长大的孩子,却给健康和不健康的人们带来了光明,她就是让全世界都为之感动的——海伦·凯勒。海伦小时候双目失明,又聋又哑,可她自强不息,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学会了说话、唱歌,而且还学会了写字,成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现在,让我们走进她的世界,一起去读读她的故事,看看她的文字,学学她的精神。  (小 丹)    在我们尚活在人世的最后时刻,首先想到的将是哪些往事和故人呢?在回顾度过的
期刊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专业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技术更需要健康的思想作为前提,所以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由于长期以来受意识形态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的人格教育功能被长期漠视了。中学历史学科虽然富含可开发的教育内涵,譬如历史责任感、认同感、健康的审美情趣、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民主意识和世界意识,都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今中学历史学科的人格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下面我们将讨论人格教育观对当今中学历史教育的启示。  关键字:人格教育观;历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老年大学声乐教学起步较晚,从针对于老年大学声乐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操作程序和手段到教学内容与教材的选择、教学评价方法等诸多问题都还在摸索实践之中.教育活
摘要:在微传播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实时化、多元化、便捷化”的特征,尤其是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新媒体实现了与读者的无指缝对接和立体化的覆盖,有效地拓展了信息源,拓展了信息量,为读者的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冲击着读者传统阅读习惯。在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如何更有效地适应微传播步伐,做好阅读的推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对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微传播
该文改进并完善适合现场实验条件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测定的静态动力学实验方法 ,同时提出比较完善的生物富集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实验测定 6种浮游植物对 2 -甲基萘的吸
年轻的高职教育在我国快要走过十个年头了,但是每年新入校的高职学生都存在英语高考成绩普遍很低的现象,而高职要培养应用性人才,在短短的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如何能使高职学
曾经询问过一位旅居德国的中国学者,如何知道德国出版界和读者对有关中国题材、作家的看法时,他说:“那你就去德国亚马逊吧,那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打开亚马逊德国的网页,输入“China(中国)”一词进行搜索,排名第一的是关愚谦和夫人海珮春女士合著的《中国文化指南》。网页显示此书已再版8次;第二名是介绍有关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的画册;第三名则是一本德国人撰写的介绍中国文化、历史、礼仪的概览式图书。  
在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要面对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因此良好的课堂管理对顺利开展教学大有所益.本文从课堂管理角度的出发,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