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细胞损伤功能改变与心肌梗塞面积的关系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旨在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功能改变在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中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心肌梗塞面积的关系及卡托普利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24只麻醉兔随机分为三组,(1)MIR组,(2)MIR+卡托普利治疗组,(3)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心肌缺血半小时,再灌注0.5、1.5、6小时血循环内皮细胞(CE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肌梗塞面积的关系,静注卡托普利观察其对梗塞面积及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半小时,血NO下降,ET升高,其变化于再灌注6小时最明显(P<0.05),CEC则以再灌注1.5小时明显增高(P<0.05);(2)再灌注6小时心肌梗塞范围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且同一时相点血NO与心肌梗塞面积呈负相关(r=-0.961,P<0.01),血ET与心肌梗塞面积呈正相关(r=0.923,P<0.05);(3)用卡托普利干预后,血NO有所回升,ET明显下降,心肌梗塞面积明显缩小。结论 MIR可诱发内皮功能紊乱,而内皮功能紊乱是再灌注心肌损伤加重的始动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鉴定导致长期血液透析(HD)病人淀粉样变等并发症的可能致病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的分子结构。方法 采用对氧化、糖基化产物-Nε羧甲基赖氨酸(CML)特异的抗体对HD病人血浆和淀粉样沉积物中的CML进行定量观察。结果 竞争法ELISA测定表明,HD病人84.6%血浆中可测得CML,其水平中位数为0.5mg/L,而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仅9.4%血浆中CML含量>0.1mg/L。糖尿病与非糖尿
目的 探讨再注射201铊(Tl)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冬眠心肌的价值。方法 对22例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运动-再分布-再注射201Tl心肌显像、心血池显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冠脉血运重建术,术后复查心血池及运动-再分布201Tl心肌显像。结果 18个(45%)在运动-再分布影像上呈不可逆缺损节段在再注射影像上有再分布。再注射201Tl心肌显像预测冬眠心肌血运重建术后血流灌注与功能
合理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期刊
患者男,33岁,因发热、胸痛、咯血2周,上腹痛、黑便1天于1997年6月4日入院。2周前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盗汗,体温38.0℃~39.5℃,伴左胸痛、咳嗽、咯黄痰带血丝,化验血白细胞29.3×109/L,粒细胞86.9%。当地医院按“肺部感染”给予“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无好转。1天前出现上腹隐痛、解黑便2次,遂转入我院消化科。患者病后体重下降3kg。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
期刊
患者男,50岁。于1996年2月9日因不洁饮食出现轻度腹泻、腹痛伴恶心,在当地医院治疗好转。2月12日突然出现高热,体温40℃左右,伴畏寒、头痛、食欲下降。发病1个月后时有心悸、气促、双下肢水肿。曾在乡卫生院用青霉素、抗疟药治疗无效。4月1日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
期刊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和口服索他洛尔的血流动力学、电生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23例患者应用右心导管和心室程序刺激评价静注和口服索他洛尔的急性和近期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作用;电生理有效者继续口服治疗以观察临床耐受性。结果 静注8例患者心律失常不再诱发,口服14例患者心律失常不再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s)组2例诱发新的缓慢型VTs,1例恶化为室颤,1例诱发出尖端扭转型室速,另2例VTs频率减慢;静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与痴呆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对照组(53例)和痴呆组[其中包括Alzheimer's病(AD)18例,血管性痴呆(VD)23例和帕金森病痴呆(PDD)13例]的载脂蛋白E基因频率和表型多态性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 对照组ApoE基因频率以ε3最为常见,占92.5%,其表型分布以E3/3型为主(占86.8%);在痴呆组中,AD组ApoEε4和ε2基因频率分别为19
生长激素与衰老关系密切,衰老过程中生长激素水平下降而且先于其他衰老的变化[1,2]。为了解生长激素延缓衰老的作用,1993年4堃月我们应用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12名志愿受试者进行观察。
期刊
目的 寻找一个充分的透析剂量,以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对20例稳定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溶质清除指数的临床研究。检测患者透析前、结束和透析后1小时血尿素氮(BUN)水平,用尿素动力学二室模型方法计算出尿素生成量(G)、蛋白分解代谢率(PCR)、溶质排除量(R)和溶质清除指数(SRI)。结果 透析后1小时尿素反跳率(18.50±3.35)%,R(13.82±5.48)g,G(4.85±1.39)g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在胰岛素抵抗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技术,对9例黑棘皮病先证者及其一级亲属23人进行了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第20外显子的检测。结果 发现3个点突变:Met1153→ILe、Gly1159→stop、Gly1185→Arg,其中后2个点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结论 上述基因突变可能是造成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