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某工程紧邻地铁一号线,基坑开挖深度达16.8m。根据工程特点,以咬合桩和混凝土内支撑作为主要基坑支护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了基坑支护的施工及安全监测情况。
关键词:深基坑;咬合桩;支护施工
Abstract: a project is adjacent to a subway no.1, pit excavation depth of 16.8 m.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project, to bite in concrete piles and foundation pit support as the main form,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and safety monitoring.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Bite pile; Suppor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场地南侧用地红线边界与地铁一号线边界距离为6.2m。该工程为23~24层金融甲级写字楼,裙楼3层,4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6442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50573m2。
基坑安全等级定为一级,基坑支护南侧邻近已投入运营的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最近点距离为10m。为确保地铁结构的安全,须严格控制变形基坑支护采用桩撑结构,针对上述工程条件,基坑支护采用直径为1200mm咬合桩+内支撑支护体系。
基坑开挖深度为16.8m,局部受多桩承台影响深度为18.2m。C、D~F段护坡桩采用D1000mm咬合桩,一荤一素布置,桩间距800mm;F、F’~I段护坡桩采用D1200mm咬合桩,一荤一素布置,桩间距1000mm。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设置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一道设置于标高-2.40(相对标高)的位置,第二道支撑设置于标高-9.50的位置。钢筋混凝土截面采用600mm(宽)×800mm(高),布置间距约4.5m,局部略有不同。
二、地质情况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于低台地地貌,微地貌单元为风化剥蚀台地与河流阶地接触地带,地势开阔而略有起伏。场地标高介于7.15~7.75m,平均地面标高为7.39m。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Qml)、冲洪积层(Qal+pl)、坡洪积层(Qdl+pl)和残积层(Qel),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期粗粒花岗岩(r53)。地下水位稳定水位埋深介于3.2~7.9m,标高介于-0.6~4.39m。据地下水的埋深及赋存状况,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三、支护施工
1、施工顺序及土方开挖
(1)基坑土方开挖采用分区分层的开挖方式,土方开挖遵循“分区分层、边挖边撑”的原则,是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开挖。如下图所示:
(2)基坑开挖、主体(基础等)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施工机械碰撞支护结构,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安全。
(3)基坑底以上30cm厚度土方采用人工开挖。
(4)基坑地下室外墙与支护桩间的回填采用中粗砂或石粉等无粘性土材料。
(5)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减小坑底暴露时间,防止水浸,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
2、基坑截排水
由于基坑相邻地铁隧道,地铁对沉降和变形比较敏感,本工程采用咬合桩作为截水措施,同时在基坑的坡顶及坡脚设置300mm×300mm的砖砌排水沟,并在基坑角点位置设置7个集水井,及时排走基坑积水和雨水。
3、支护桩施工
(1)咬合桩分两序施工,一序桩采用缓凝混凝土灌注,缓凝时间控制在初凝60小时,终凝时间70小时,混凝土等级为C15。二序桩为钢筋混凝土桩,在相邻的一序桩施工之后初凝之前进行施工,混凝土等级为C30。
(2)咬合桩采用套管钻机施工,为保证咬合桩定位达到精度,误差要求小于10mm,采用钢筋混凝土导槽进行控制。
(3)成孔过程中经常检查钻头直径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成孔直径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笼在焊接结束后,分批进行检查验收,钢筋笼每5~15根为一个检验批。检验项目包括钢筋笼长度、锚固筋长度、主筋间距、螺旋筋间距、接头数量、焊点质量及表观质量等。钢筋笼的运输和起吊过程中,在钢筋笼上每隔3~4m装上可拆卸的十字形临时加劲架,防止变形。
(5)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水下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每班不定时检查混凝土坍落度,保证混凝土坍落度满足施工要求。
(6)严格控制孔底沉渣厚度、泥浆比重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第二次清孔后要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用测绳检查混凝土灌注深度,并计算导管长度,确保导管埋入混凝土2~6m,严格控制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灌注量,确保桩身质量和桩顶在凿除浮浆后达到设计强度及桩顶标高。
4、冠梁、腰梁及支撑施工
(1)冠梁600×800mm、1000×800mm,冠梁、腰梁及支撑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
(2)冠梁施工进行分段施工,冠梁浇筑时的底模采用细石混凝土薄层找平,梁侧模板采用18mm厚优质镜面板、50×100mm木枋和φ48×3.2钢管围柃,配套穿墙螺杆采用直径为φ14的高强螺杆。
(3)混凝土采用输送泵下料,人工振捣,振捣要密实但不得过振。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保护钢筋的位置,每浇筑一段应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平整度和光洁度。
土方开挖时开始后要及时去除,梁底多余混凝土及杂物以防坠落伤人。
5、立柱施工
(1)立柱采用直径800mm的钻孔桩。
(2)立柱采用C30混凝土浇筑,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
(3)立柱定位误差小于30mm,桩垂直度偏差小于0.5%。
6、支护结构质量检测
(1)支护结构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和加工的成品,按规范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
(2)咬合桩荤桩及钻孔桩质量检验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验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当按低应变动测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用钻芯法进行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小于3根。
四、施工安全监测
为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进行全程监测监控。变形监测以地铁结构安全监测为主,建立24小时连续监测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根据监测数据,了解基坑安全状态,判断支护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可行。监测的主要内容有:
监测平面布置图
1、由于地铁1号线已开通运营,作业人员难以进入隧道内进行人工监测,对于地铁1号线隧道结构采用自动化监测,采用徕卡SmartMonitor自动监测系统配合测量机器人TS30进行自动监测,实现无人值守24小时自动监测。被监测地铁隧道长约160米,每20米布设一个监测断面,靠近基坑段的地铁断面间距加密为10米,共计13组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5个监测点,包括1个拱顶沉降监测点、2个道床沉降观测点和2个拱腰水平位移监测点。
2、基坑支护结构坡顶位移监测,采用徕卡TC402全站仪,共布设16个桩顶位移监测点,监测点在冠梁施工完成后,根据图纸在现场选定布点设置。
3、桩身测斜,基坑两边围护结构桩身监测,布设3点。
4、基坑周边道路,采用天宝DINI12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钢尺,共设13个周边道路、管線沉降观测点。
5、支撑轴力监测,采用钢筋计、钢弦式频率读数仪,共设10组轴力监测点。
6、地下水位监测,共布设6个地下水位监测井,地下水位监测采用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电子水位计进行测量。
7、监测频率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深基坑;咬合桩;支护施工
Abstract: a project is adjacent to a subway no.1, pit excavation depth of 16.8 m.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project, to bite in concrete piles and foundation pit support as the main form,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and safety monitoring.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Bite pile; Suppor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场地南侧用地红线边界与地铁一号线边界距离为6.2m。该工程为23~24层金融甲级写字楼,裙楼3层,4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6442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50573m2。
基坑安全等级定为一级,基坑支护南侧邻近已投入运营的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最近点距离为10m。为确保地铁结构的安全,须严格控制变形基坑支护采用桩撑结构,针对上述工程条件,基坑支护采用直径为1200mm咬合桩+内支撑支护体系。
基坑开挖深度为16.8m,局部受多桩承台影响深度为18.2m。C、D~F段护坡桩采用D1000mm咬合桩,一荤一素布置,桩间距800mm;F、F’~I段护坡桩采用D1200mm咬合桩,一荤一素布置,桩间距1000mm。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设置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一道设置于标高-2.40(相对标高)的位置,第二道支撑设置于标高-9.50的位置。钢筋混凝土截面采用600mm(宽)×800mm(高),布置间距约4.5m,局部略有不同。
二、地质情况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于低台地地貌,微地貌单元为风化剥蚀台地与河流阶地接触地带,地势开阔而略有起伏。场地标高介于7.15~7.75m,平均地面标高为7.39m。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Qml)、冲洪积层(Qal+pl)、坡洪积层(Qdl+pl)和残积层(Qel),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期粗粒花岗岩(r53)。地下水位稳定水位埋深介于3.2~7.9m,标高介于-0.6~4.39m。据地下水的埋深及赋存状况,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三、支护施工
1、施工顺序及土方开挖
(1)基坑土方开挖采用分区分层的开挖方式,土方开挖遵循“分区分层、边挖边撑”的原则,是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开挖。如下图所示:
(2)基坑开挖、主体(基础等)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施工机械碰撞支护结构,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安全。
(3)基坑底以上30cm厚度土方采用人工开挖。
(4)基坑地下室外墙与支护桩间的回填采用中粗砂或石粉等无粘性土材料。
(5)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减小坑底暴露时间,防止水浸,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
2、基坑截排水
由于基坑相邻地铁隧道,地铁对沉降和变形比较敏感,本工程采用咬合桩作为截水措施,同时在基坑的坡顶及坡脚设置300mm×300mm的砖砌排水沟,并在基坑角点位置设置7个集水井,及时排走基坑积水和雨水。
3、支护桩施工
(1)咬合桩分两序施工,一序桩采用缓凝混凝土灌注,缓凝时间控制在初凝60小时,终凝时间70小时,混凝土等级为C15。二序桩为钢筋混凝土桩,在相邻的一序桩施工之后初凝之前进行施工,混凝土等级为C30。
(2)咬合桩采用套管钻机施工,为保证咬合桩定位达到精度,误差要求小于10mm,采用钢筋混凝土导槽进行控制。
(3)成孔过程中经常检查钻头直径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成孔直径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笼在焊接结束后,分批进行检查验收,钢筋笼每5~15根为一个检验批。检验项目包括钢筋笼长度、锚固筋长度、主筋间距、螺旋筋间距、接头数量、焊点质量及表观质量等。钢筋笼的运输和起吊过程中,在钢筋笼上每隔3~4m装上可拆卸的十字形临时加劲架,防止变形。
(5)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水下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每班不定时检查混凝土坍落度,保证混凝土坍落度满足施工要求。
(6)严格控制孔底沉渣厚度、泥浆比重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第二次清孔后要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用测绳检查混凝土灌注深度,并计算导管长度,确保导管埋入混凝土2~6m,严格控制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灌注量,确保桩身质量和桩顶在凿除浮浆后达到设计强度及桩顶标高。
4、冠梁、腰梁及支撑施工
(1)冠梁600×800mm、1000×800mm,冠梁、腰梁及支撑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
(2)冠梁施工进行分段施工,冠梁浇筑时的底模采用细石混凝土薄层找平,梁侧模板采用18mm厚优质镜面板、50×100mm木枋和φ48×3.2钢管围柃,配套穿墙螺杆采用直径为φ14的高强螺杆。
(3)混凝土采用输送泵下料,人工振捣,振捣要密实但不得过振。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保护钢筋的位置,每浇筑一段应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平整度和光洁度。
土方开挖时开始后要及时去除,梁底多余混凝土及杂物以防坠落伤人。
5、立柱施工
(1)立柱采用直径800mm的钻孔桩。
(2)立柱采用C30混凝土浇筑,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
(3)立柱定位误差小于30mm,桩垂直度偏差小于0.5%。
6、支护结构质量检测
(1)支护结构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和加工的成品,按规范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
(2)咬合桩荤桩及钻孔桩质量检验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验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当按低应变动测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用钻芯法进行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小于3根。
四、施工安全监测
为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进行全程监测监控。变形监测以地铁结构安全监测为主,建立24小时连续监测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根据监测数据,了解基坑安全状态,判断支护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可行。监测的主要内容有:
监测平面布置图
1、由于地铁1号线已开通运营,作业人员难以进入隧道内进行人工监测,对于地铁1号线隧道结构采用自动化监测,采用徕卡SmartMonitor自动监测系统配合测量机器人TS30进行自动监测,实现无人值守24小时自动监测。被监测地铁隧道长约160米,每20米布设一个监测断面,靠近基坑段的地铁断面间距加密为10米,共计13组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5个监测点,包括1个拱顶沉降监测点、2个道床沉降观测点和2个拱腰水平位移监测点。
2、基坑支护结构坡顶位移监测,采用徕卡TC402全站仪,共布设16个桩顶位移监测点,监测点在冠梁施工完成后,根据图纸在现场选定布点设置。
3、桩身测斜,基坑两边围护结构桩身监测,布设3点。
4、基坑周边道路,采用天宝DINI12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钢尺,共设13个周边道路、管線沉降观测点。
5、支撑轴力监测,采用钢筋计、钢弦式频率读数仪,共设10组轴力监测点。
6、地下水位监测,共布设6个地下水位监测井,地下水位监测采用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电子水位计进行测量。
7、监测频率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