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政治素养,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指导行动。然而,在课堂上,我发现气氛沉闷,似一潭死水。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政治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因此,关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学习兴趣 政治素养 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学生欢迎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政治教师应扭转这些局面,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堂。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妙趣横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序言,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动听的精彩的导语,富有新奇性,像磁石般紧紧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鼓槌般重重地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像钥匙一样悄悄的开启着学生的心扉。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学生听了富有艺术性的导语,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顿时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和欲望。导语设计的方式很多,故事导入式、内容提要式、目的导入式、创设情景式、直观导入式、诗句名言式、温故导入式等等。无论运用何种方法,都应达到引人入胜,增强学生求知欲之功效,都必须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入。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
二、师生和谐的课堂,能提高课堂效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如果能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会使师生之间彼此充满爱意。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是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要准确把握好自己的严格与宽松之度。对学生严中有爱,严中有度,才能让学生接受、认可。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就必须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精神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丰富教学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小品表演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应是一视同仁、和蔼可亲、爱心宽容,欣赏鼓励、教法灵活,热情乐观。所谓“良师益友”,学生最希望老师是自己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师,亲密无间,可以畅所欲言的好朋友。所以,教师只有平等对待学生,树立民主作风,走下讲坛听取学生意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一张一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高尚的道德,可控的理智情感,形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崇高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教师育人的双重功效。
三、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大胆创新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如果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能和能力的舞台,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将知行统一起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
教师激疑,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是放中有控,控中有序,教师应起引导作用。通过“激疑”巧取思维诱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开动脑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控疑”对学生的质疑做适当的调控或指向,使之不偏离目标;通过“存疑”将有价值的问题存留下来。引导学生质疑要特别注重方法,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准备好问题,逐渐过渡到课内质疑。课内质疑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让学生准备好问题,后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答疑,再将优选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例如:在讲《竞争合作求双赢》时,学生提出质疑“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竞争和合作是对立的”。由此,我鼓励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展开辨论,使学生针对所学书本理论知识进行辩驳,启迪学生思维,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然而,在争论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回味无穷。
中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渲泄,需要沟通。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是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看到学生开小差,可以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暗示其改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對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四、引人深思的结尾,使学法指导言尽意无穷。
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才会出现。由于这种交流,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在一节课的开始我试着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除了此种交流之外,我还学到了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那会损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换之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可用设疑引思法,图式说明法,教师概括法、学生自解法、可以号召式结束,诗词抒情式,含蓄式,引经据典式,谈话式结束,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并用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改造自己、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目的,做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果能较好的融入意境,达到意境完美、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汇。那不仅能扣人心弦,深化教育内容,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思品课堂教学,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遵从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有了这些新认识、新做法,我相信我们的思品课一定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初中版新课程教师教学培训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倪文锦.
[2]《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動有趣》赖新元、李琴主编.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学习兴趣 政治素养 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学生欢迎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政治教师应扭转这些局面,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堂。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妙趣横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序言,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动听的精彩的导语,富有新奇性,像磁石般紧紧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鼓槌般重重地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像钥匙一样悄悄的开启着学生的心扉。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学生听了富有艺术性的导语,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顿时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和欲望。导语设计的方式很多,故事导入式、内容提要式、目的导入式、创设情景式、直观导入式、诗句名言式、温故导入式等等。无论运用何种方法,都应达到引人入胜,增强学生求知欲之功效,都必须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入。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
二、师生和谐的课堂,能提高课堂效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如果能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会使师生之间彼此充满爱意。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是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要准确把握好自己的严格与宽松之度。对学生严中有爱,严中有度,才能让学生接受、认可。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就必须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精神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丰富教学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小品表演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应是一视同仁、和蔼可亲、爱心宽容,欣赏鼓励、教法灵活,热情乐观。所谓“良师益友”,学生最希望老师是自己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师,亲密无间,可以畅所欲言的好朋友。所以,教师只有平等对待学生,树立民主作风,走下讲坛听取学生意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一张一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高尚的道德,可控的理智情感,形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崇高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教师育人的双重功效。
三、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大胆创新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如果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能和能力的舞台,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将知行统一起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
教师激疑,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是放中有控,控中有序,教师应起引导作用。通过“激疑”巧取思维诱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开动脑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控疑”对学生的质疑做适当的调控或指向,使之不偏离目标;通过“存疑”将有价值的问题存留下来。引导学生质疑要特别注重方法,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准备好问题,逐渐过渡到课内质疑。课内质疑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让学生准备好问题,后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答疑,再将优选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例如:在讲《竞争合作求双赢》时,学生提出质疑“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竞争和合作是对立的”。由此,我鼓励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展开辨论,使学生针对所学书本理论知识进行辩驳,启迪学生思维,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然而,在争论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回味无穷。
中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渲泄,需要沟通。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是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看到学生开小差,可以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暗示其改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對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四、引人深思的结尾,使学法指导言尽意无穷。
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才会出现。由于这种交流,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在一节课的开始我试着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除了此种交流之外,我还学到了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那会损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换之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可用设疑引思法,图式说明法,教师概括法、学生自解法、可以号召式结束,诗词抒情式,含蓄式,引经据典式,谈话式结束,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并用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改造自己、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目的,做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果能较好的融入意境,达到意境完美、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汇。那不仅能扣人心弦,深化教育内容,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思品课堂教学,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遵从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有了这些新认识、新做法,我相信我们的思品课一定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初中版新课程教师教学培训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倪文锦.
[2]《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動有趣》赖新元、李琴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