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住条件的不断提高,城市河道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体现城市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型的重要因素,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所以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是一项广泛的系统工程,制约因素多,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并可持续发展,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关系到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成败。
【关键词】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水环境;生态需水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两岸土地的盲目开发,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等情况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和安全卫生健康的生活空间,也为了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对城市河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
一、我国城市河道的现状
1.监管不善,淤积问题严重。我国很多城市河道淤积都比较严重,有些河道已经多年没有清淤造成水流不畅,因此在夏季极易发生泛滥成灾的问题,河道由于缺乏管理,水土流失加剧,两岸倒塌,再加上工厂原料废渣、施工工程弃渣等没有经过处理地进入了城市河道。每年夏季,强降雨就会携带大量土石垃圾、经过废弃的岸堤,形成泥沙涌入河道,也就加剧了河道的进一步淤积。另外很多城市为了建设水域景观,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水土流失,在工程设计和环境评估方面也没有考虑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淤积问题越来越严重。
2.城市河流生态需水量。城市河流生态需水包括对水质和水量两个要求,就是说一定水质要求下的合理水量,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水是前提,河流中必须有足够的水量,对于城市当中的季节性河流,生态需水主要包括:维持自身生态平衡所需的水量;日常蒸发、渗漏量;河岸绿地需水量等等,根据国内外经验,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将提供保护水生栖息地的最低标准;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0%将提供适宜标准。对于无径流资料的河流,可以用“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来估算。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是其生存的基本条件,生存空间的丧失将直接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严重衰退。
3.执法软弱,污染严重。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水环境综合质量是治理的结果,不能仅仅重视景观的改善而忽略其它方面作用的提高,河道管理的行政执法困难很多。首先,一些干部群众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其次对违法案件处理都是大而化之,较难体现水法律的权威性,在这种执法环境下,人民群众忽视环境保护,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很多工业高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废污水的排放使河道趋于干枯或者污染非常严重,另外农业污染也是造成河道水质污染的因素,很多农药化肥残留,畜禽养殖等沿河排放,也导致了城市河道的污染,多方面的原因使城市河流的纳污能力远远超过了其自净能力,这样就更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了河道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
4.规划落后,防洪性差。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原有的市政排水管道缺乏统一得管理和规划,排水口的标高也有诸多差异,这些因素给设置排污管网、溢流水坝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制约。河道防洪意识与综合规划不到位。城市里的干部群众防洪意识普遍淡薄。人为侵占河道,乱填乱倒等现象都很严重,沟河蓄水和排涝能力严重下降。因为暴雨泛滥已经给过我们极大的教训。据悉,很多城区有相当一部分地下雨水管线仍和污水管线共用一条管道,这种同流的运作模式直接影响了大的降雨量的尽快排放。这些都体现了城市的河道防洪意识和综合治理规划不到位。
5.只顾眼前,生态缺失。社会的进步标志应该是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进步。近年来,沙尘暴、黄河断流、水体污染、多处湖泊干涸等,都给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而城市生态恶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水环境的恶化。作为水的输送载体,城市河道是否保持良好的生态状况,水环境的保护就至关重要,以前对于河道的治理,多数是着眼于眼前利益,而采用“岸线顺直”加快河水排泄。这种对自然河道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主流、浅滩和激流相间的格局,从而也改变了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是生存的基本条件,生存空间的丧失,将直接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衰退,致使城市河道水生物的部分改变和灭绝,在河道的综合治理中,很多城市采用了大的条石和水泥固体块物,对岸堤进行垒砌和加固。虽然使河岸稳定,但却将整个河道河岸生态系统割裂,生物和水土之间的良性联系被割断,能量循环系统遭到了彻底的毁坏,从而使河道净化能力大大降低。
二、我国城市河道的整治措施
城市河道的治理是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处处体现“兼顾、和谐”的原则,有步骤有方法,生态并重的综合治理。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规划设计的主导思想,追求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
1.城市河道治理要从规划入手。(1)城市河道的治理应当统一规划、综合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与周边乃至整个城市环境相协调。城市河道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河道防洪排涝的基本功能,实施水环境生态的综合治理,实现城市河道流畅、水清宜居的目标。(2)在城市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自然形态,不要为了水流顺畅截弯取直。最大限度保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加强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3)在河道规划时,尽可能的保持和扩大河床宽度,使得河流在水量剧增时有一定的摆动幅度,更不能为了建筑建设而挤占河岸土地。保留更多的滩地,有利于保护河岸生态环境。坚持人水和谐的原则,注重群众的可达性、亲水性。
2.城市河道要做好生态护岸。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进步,滨河城市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而河道的建设和规划成为重中之重,这就要努力做好生态护岸工作。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在做好防洪泄水的同时,兼顾河道周边的生态保持和良性发展。生态护岸是具有自然河岸的人工护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调节功能,同时具有防御洪水的基本性。结合流速、景观等因素,因地制宜,要建设城市河道的生态岸,要结合坡岸的生态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在进行坡岸建设时,河道常水位以下尽可能采用多种类型的生态护岸。在河道转弯的凹岸和流速较大的地方,必须采用硬质护岸,使用透水性好的建筑材料,常水位以上的护岸应尽量考虑景观与安全相结合,选择护坡性较强的植物,在保持坡岸堅固的同时,做到最大的绿化美化。还要借鉴采用先进的新型护坡技术,如三维植被网护坡、生态砖、鱼巢砖、自然堆石、仿木桩、生态袋棕纤维生态垫等。还要注意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恢复和完善坡岸的生态系统。还要严格控制滨河沿岸的建筑高度,实行梯度开发,在沿岸建设多个绿地用以保障滨水空间的共享和连续性。 3.河道的治理中重视夏季防洪。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与河争地这个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在河道治理中缩小了断面,降低了防洪泄洪的能力和标准,给整个城市安全带来了新的防洪隐患,在城市河道治理中,要认真制定城市河道的防洪规划。对全市河道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掌握准确的河道资料。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全市未来的发展定位,各流域之间的规划应相顾衔接,主流与支流系统整治。并与城市中其他的建设相配套结合,在提高城市防洪泄洪安全保障的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河道清淤工程是作为河道综合治理的先行条件,也是防洪的关键,加大河道淤积整治。要以截污为中心,先截污防污然后再景观,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淤泥和污染的来源,全力做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工程。通过各种绿化的方法,做好河岸的维护,尽量减小流域内裸露的地表,最大限度的减少流水侵蚀,从而河道中就降低了淤泥的累积。这样也就确保了河道畅通和行洪安全。治河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兴利服从防洪,安全第一。
4.城市河道治理要加强防污整治。(1)在河道治理的同时,也必须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城市中的污水大多排入了河道,为了使城市河道不被污染,就必须对河道沿线的进行污水截流集中处理,当处理达标后再允许排入河道。(2)净水湖的修建能起到河流自净的作用。所以在城市河道的下游,修建面积比较大静水湖,来进行水质恢复和净化,只有污水不直接流入河道,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之后排入河道,城市河流水质才能基本保证。(3)由于路面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也很高,雨水也会对河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城市河道治理也要对入河雨水采取相应的生态控制措施,降低雨水污染的负荷。尽量引入市政排污管网,对入河的雨水口进行改造,设置溢流井,还有一种植被浅沟技术,是一种防止和削减径流污染物进入的措施。植物浅沟是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工程,当雨水流经浅沟时,在沉淀、过滤、吸收和生物降解等综合作用下,径流中的污染物就会大幅度的去除,达到径流污染控制的目的。在集中的雨水入河口处设置卵石区和滞水区,种植水生高等植被如芦苇、莲藕等具有很好的阻滞作用,降低沉积物的悬浮,并大量吸收水体和沉积物的营养盐,也就达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城市河道治理当中,每一个城市都应该考虑雨水利用技术,将降雨收集后,经过适当处理储存并加以利用的技术体系,作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规划设计中,要尽量利用河道的自然形成等,根据不同水深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湿地环境,如果有这方面的需要也人为设置湿地。
5.防止河道渠道化。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多以土地利用为由,裁弯取直,导致河道河床缩小坡降加大,河道的自然流势是经过千万年的行洪动态自然形成的,已经同地质地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统一结构体,人为改变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也必然会加大洪水的流速和冲刷力,并对河道生态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河道治理中,应当自觉防止河道渠道化,随弯就势,以保证河道行洪与河道生态的稳定性。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不能为造景而造景,应当将河道安流放在首位,要在不影响水流通畅和河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在岸边打造具有文化意义的景观,不造成建筑河障。每一个城市的情况不同,河道河流大小也有差异,无论从城市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程度,还是自然环境和人口密度都存在着很多不同点,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没有固定的、现成的相同的模式,要因城市而宜,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共同遵循的,生态治河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准则,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是水利、社会、建筑、园林、环保、生态等多方面科学的结合,因此,要用一种新的立场和高度,新的视野和方法去研究,国内外许多城市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有很多经验,需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乔起峰.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J].山西建筑,2006,06:10-13.
[2]魏小彬,张强.浅谈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J].城市建筑,2012,11:84-85.
[3]李國培,楚万强,张玉昶.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措施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28-30.
【关键词】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水环境;生态需水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两岸土地的盲目开发,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等情况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和安全卫生健康的生活空间,也为了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对城市河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
一、我国城市河道的现状
1.监管不善,淤积问题严重。我国很多城市河道淤积都比较严重,有些河道已经多年没有清淤造成水流不畅,因此在夏季极易发生泛滥成灾的问题,河道由于缺乏管理,水土流失加剧,两岸倒塌,再加上工厂原料废渣、施工工程弃渣等没有经过处理地进入了城市河道。每年夏季,强降雨就会携带大量土石垃圾、经过废弃的岸堤,形成泥沙涌入河道,也就加剧了河道的进一步淤积。另外很多城市为了建设水域景观,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水土流失,在工程设计和环境评估方面也没有考虑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淤积问题越来越严重。
2.城市河流生态需水量。城市河流生态需水包括对水质和水量两个要求,就是说一定水质要求下的合理水量,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水是前提,河流中必须有足够的水量,对于城市当中的季节性河流,生态需水主要包括:维持自身生态平衡所需的水量;日常蒸发、渗漏量;河岸绿地需水量等等,根据国内外经验,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将提供保护水生栖息地的最低标准;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0%将提供适宜标准。对于无径流资料的河流,可以用“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来估算。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是其生存的基本条件,生存空间的丧失将直接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严重衰退。
3.执法软弱,污染严重。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水环境综合质量是治理的结果,不能仅仅重视景观的改善而忽略其它方面作用的提高,河道管理的行政执法困难很多。首先,一些干部群众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其次对违法案件处理都是大而化之,较难体现水法律的权威性,在这种执法环境下,人民群众忽视环境保护,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很多工业高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废污水的排放使河道趋于干枯或者污染非常严重,另外农业污染也是造成河道水质污染的因素,很多农药化肥残留,畜禽养殖等沿河排放,也导致了城市河道的污染,多方面的原因使城市河流的纳污能力远远超过了其自净能力,这样就更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了河道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
4.规划落后,防洪性差。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原有的市政排水管道缺乏统一得管理和规划,排水口的标高也有诸多差异,这些因素给设置排污管网、溢流水坝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制约。河道防洪意识与综合规划不到位。城市里的干部群众防洪意识普遍淡薄。人为侵占河道,乱填乱倒等现象都很严重,沟河蓄水和排涝能力严重下降。因为暴雨泛滥已经给过我们极大的教训。据悉,很多城区有相当一部分地下雨水管线仍和污水管线共用一条管道,这种同流的运作模式直接影响了大的降雨量的尽快排放。这些都体现了城市的河道防洪意识和综合治理规划不到位。
5.只顾眼前,生态缺失。社会的进步标志应该是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进步。近年来,沙尘暴、黄河断流、水体污染、多处湖泊干涸等,都给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而城市生态恶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水环境的恶化。作为水的输送载体,城市河道是否保持良好的生态状况,水环境的保护就至关重要,以前对于河道的治理,多数是着眼于眼前利益,而采用“岸线顺直”加快河水排泄。这种对自然河道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主流、浅滩和激流相间的格局,从而也改变了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是生存的基本条件,生存空间的丧失,将直接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衰退,致使城市河道水生物的部分改变和灭绝,在河道的综合治理中,很多城市采用了大的条石和水泥固体块物,对岸堤进行垒砌和加固。虽然使河岸稳定,但却将整个河道河岸生态系统割裂,生物和水土之间的良性联系被割断,能量循环系统遭到了彻底的毁坏,从而使河道净化能力大大降低。
二、我国城市河道的整治措施
城市河道的治理是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处处体现“兼顾、和谐”的原则,有步骤有方法,生态并重的综合治理。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规划设计的主导思想,追求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
1.城市河道治理要从规划入手。(1)城市河道的治理应当统一规划、综合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与周边乃至整个城市环境相协调。城市河道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河道防洪排涝的基本功能,实施水环境生态的综合治理,实现城市河道流畅、水清宜居的目标。(2)在城市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自然形态,不要为了水流顺畅截弯取直。最大限度保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加强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3)在河道规划时,尽可能的保持和扩大河床宽度,使得河流在水量剧增时有一定的摆动幅度,更不能为了建筑建设而挤占河岸土地。保留更多的滩地,有利于保护河岸生态环境。坚持人水和谐的原则,注重群众的可达性、亲水性。
2.城市河道要做好生态护岸。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进步,滨河城市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而河道的建设和规划成为重中之重,这就要努力做好生态护岸工作。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在做好防洪泄水的同时,兼顾河道周边的生态保持和良性发展。生态护岸是具有自然河岸的人工护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调节功能,同时具有防御洪水的基本性。结合流速、景观等因素,因地制宜,要建设城市河道的生态岸,要结合坡岸的生态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在进行坡岸建设时,河道常水位以下尽可能采用多种类型的生态护岸。在河道转弯的凹岸和流速较大的地方,必须采用硬质护岸,使用透水性好的建筑材料,常水位以上的护岸应尽量考虑景观与安全相结合,选择护坡性较强的植物,在保持坡岸堅固的同时,做到最大的绿化美化。还要借鉴采用先进的新型护坡技术,如三维植被网护坡、生态砖、鱼巢砖、自然堆石、仿木桩、生态袋棕纤维生态垫等。还要注意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恢复和完善坡岸的生态系统。还要严格控制滨河沿岸的建筑高度,实行梯度开发,在沿岸建设多个绿地用以保障滨水空间的共享和连续性。 3.河道的治理中重视夏季防洪。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与河争地这个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在河道治理中缩小了断面,降低了防洪泄洪的能力和标准,给整个城市安全带来了新的防洪隐患,在城市河道治理中,要认真制定城市河道的防洪规划。对全市河道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掌握准确的河道资料。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全市未来的发展定位,各流域之间的规划应相顾衔接,主流与支流系统整治。并与城市中其他的建设相配套结合,在提高城市防洪泄洪安全保障的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河道清淤工程是作为河道综合治理的先行条件,也是防洪的关键,加大河道淤积整治。要以截污为中心,先截污防污然后再景观,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淤泥和污染的来源,全力做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工程。通过各种绿化的方法,做好河岸的维护,尽量减小流域内裸露的地表,最大限度的减少流水侵蚀,从而河道中就降低了淤泥的累积。这样也就确保了河道畅通和行洪安全。治河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兴利服从防洪,安全第一。
4.城市河道治理要加强防污整治。(1)在河道治理的同时,也必须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城市中的污水大多排入了河道,为了使城市河道不被污染,就必须对河道沿线的进行污水截流集中处理,当处理达标后再允许排入河道。(2)净水湖的修建能起到河流自净的作用。所以在城市河道的下游,修建面积比较大静水湖,来进行水质恢复和净化,只有污水不直接流入河道,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之后排入河道,城市河流水质才能基本保证。(3)由于路面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也很高,雨水也会对河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城市河道治理也要对入河雨水采取相应的生态控制措施,降低雨水污染的负荷。尽量引入市政排污管网,对入河的雨水口进行改造,设置溢流井,还有一种植被浅沟技术,是一种防止和削减径流污染物进入的措施。植物浅沟是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工程,当雨水流经浅沟时,在沉淀、过滤、吸收和生物降解等综合作用下,径流中的污染物就会大幅度的去除,达到径流污染控制的目的。在集中的雨水入河口处设置卵石区和滞水区,种植水生高等植被如芦苇、莲藕等具有很好的阻滞作用,降低沉积物的悬浮,并大量吸收水体和沉积物的营养盐,也就达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城市河道治理当中,每一个城市都应该考虑雨水利用技术,将降雨收集后,经过适当处理储存并加以利用的技术体系,作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规划设计中,要尽量利用河道的自然形成等,根据不同水深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湿地环境,如果有这方面的需要也人为设置湿地。
5.防止河道渠道化。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多以土地利用为由,裁弯取直,导致河道河床缩小坡降加大,河道的自然流势是经过千万年的行洪动态自然形成的,已经同地质地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统一结构体,人为改变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也必然会加大洪水的流速和冲刷力,并对河道生态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河道治理中,应当自觉防止河道渠道化,随弯就势,以保证河道行洪与河道生态的稳定性。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不能为造景而造景,应当将河道安流放在首位,要在不影响水流通畅和河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在岸边打造具有文化意义的景观,不造成建筑河障。每一个城市的情况不同,河道河流大小也有差异,无论从城市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程度,还是自然环境和人口密度都存在着很多不同点,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没有固定的、现成的相同的模式,要因城市而宜,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共同遵循的,生态治河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准则,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是水利、社会、建筑、园林、环保、生态等多方面科学的结合,因此,要用一种新的立场和高度,新的视野和方法去研究,国内外许多城市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有很多经验,需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乔起峰.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J].山西建筑,2006,06:10-13.
[2]魏小彬,张强.浅谈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J].城市建筑,2012,11:84-85.
[3]李國培,楚万强,张玉昶.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措施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