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赞美的并非是磨难,而是在磨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
一本新书的出版,总要对读者有所告知。有的提供和披露一些信息资讯,有的带有某种暗示和隐喻,有的藉此为佐证并做出某种诉说,给受众或多或少产生某种影响。翻开新书《温家宝地质笔记》,辗转床头案边,数日意犹未尽,这本书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
本书收录了作者1968年至1985年的18年间,在地质系统工作、学习的160余篇笔记、632幅手迹影印件以及数十篇回忆文章,记录了作者从青年到中年一段宝贵的工作经历,也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光。书中有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有科学考察的经历和收获,有对民生之艰的思考和自勉,有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由衷赞美……
歌声在山谷里回响
巍峨祁连横贯甘陕,腹地的主峰周围,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冰雪熠熠生光。作为地质队员的野外考察,工作和生活单调枯燥,充满困难乃至危险。但在作者的笔下,始终洋溢着艰苦而又快乐,贫瘠又不失丰富的情趣----
“我喜欢层峦叠嶂的山峰。我们常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工作,每次上山,除了几个地质人员外,很少能见到人。有时,骑着牦牛或骆驼要走上一天。我一边走一边唱,把从小学会的歌曲都唱上一遍。空旷的山野,只有我的歌声在山谷里回响……”
这充满田园牧歌的场景,美好而充满诗意,在书中多有记叙。在连绵千余公里的祁连山里,在海拔4000至5000米的高山之间,作者融入自然,苦中有乐,表达了像冰雪般纯净与美好的心灵。
作者多年沿洪水坝河进行地质观测,河的两岸多为悬崖峭壁,河水汹涌澎湃。天冷时,河面上间或冰雪覆盖,河流也成为暗河。书中写道:“一次,我骑着牦牛过疏勒河。河流湍急,行到河中间,牦牛也站不稳,而且水愈来愈深。我死死地抱住牦牛,随它漂流过河,下半身都湿透了。曾经有位水性很好的河南籍地质队员过疏勒河时,因洪水暴发,人和骆驼一起被洪水冲走,尸体始终没有找到。”还有一次夜降暴雨,洪水不断上涨,他们几个地质队员一夜连续向山上搬了三次帐篷。面对这种磨难,作者写道:“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自古英才始于磨难。人们赞美的并非是磨难,而是在磨难面前不低头的顽强精神。苦难磨炼意志,坚定人的信念,提升人的品德,也培养了至真至纯的情感。
作者曾在后来有过这样的表述:他最景仰的是灿烂的星空。一个有情怀的人,工作和生活就会超越苦和乐、得与失的层面,始终保持纯洁质朴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这也是他在以后担任更重要责任时的一贯品格。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每条地质路线的布置都有既定的目的和任务,地质人员在路线上须连续进行地质观察,尽可能从已观察点追索到下一个观测点,以了解和掌握地质构造等地质要素及变化情况,以从中分析寻找规律,得出完整的认识。
在野外考察中,作者常顺着深沟爬至山脊,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为明确一个点,跑上一两个小时的山路。在野外考察中,有“遥测点”的说法,即通过远眺目测加以描述,在地形图上作个定点,这也能说得过去。但作者从未这样作过“遥测”,总是不惜多爬几个山头,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看到的一切。
作为地质找矿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作者从测量、填图到考察地貌,每一个步骤都秉持专业性并落实到各个细节。那些在山区实测后的地质单面图和测量记录,书写严格规范,比例精准适当。而所有的工作笔记,都书写工整,一丝不苟。书中一幅幅当年现场的测绘和示意图,都显示着执著的严谨和和科学精神。
是什么内在的动力在驱使作者一直秉持这样的工作精神呢?书中写道:“我深知,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跋涉的。只要有目标,即使路再长再远,山再艰再险,也得咬紧牙关走下去。”“我决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这是作者发乎于心的内在力量,也是一种信念的坚守。
作事风格因人而异,有人抓大放小,举重若轻。有人以严谨、细腻为特点,在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许多所谓的小事意义并不在小,而且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后,身边也就没有了小事。不以善小而不为,实际上也是在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作者在书中,昭示着这样一种做事的风格,做人的品格。
立身以立学为先
论语说:“笃信好学,死守善道。”“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作者立身以立学为先,贯穿了他的全部工作和生活。
作者当年赴甘肃工作时,带了四件行李,其中有两件是装满书籍的小木箱,里面是他喜欢的历史、哲学和文学作品,以及专业图书。在荒郊野岭的夜晚,奔波劳累了一天的同事们,有的在帐篷里聊天,有的在打扑克和下棋。作者却利用宁静的山区时光,抓住闲睱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个冬天自学一门学科,读最新的地质科技文献,读许多文史哲和英语图书,为此,购买了《中国通史简编》、《史记》、《资治通鉴》等图书。
作者称这本书是他用双脚走出来的,从真实还原他的地质岁月而言,这是一部来自祁连山脉的真实诉说。但这部书里,也一直贯穿着作者勤奋的学习生涯。书中有一部分“文史读书笔记选”影印件,密密麻麻而又整齐有序地记录着大量摘录的资料和点评,充满修身、养性、正心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义。
人生像一条河流,由无数的支流汇集而成。《中庸》说:“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在任何时候,严守本分,表里一致,慎始慎终。知道控制和约束自己,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这就是升华到了慎独的境界。
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勤奋创造的。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通过由浅入深、积少成多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比较、对照、反复和提高,最终能一步步把事情推向更加美好。
怀旧是一种格调和生活哲学,反映了一种行为文化和生活状态,这如同一支镇痛剂,抚慰时光流逝带给人们的某些伤感。据社会调查,有半数以上的人们有时有怀旧情节,旧物、故人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通用的题材。其实历史就是在怀旧中前行的。国家越发达,人们可能越怀旧,从而把现代生活与传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温家宝地质笔记》是一本怀旧内容的书,它的字里行间,仍散发着当年作者青春的活力,这就给读者提供了阅读的魅力。
一本新书的出版,总要对读者有所告知。有的提供和披露一些信息资讯,有的带有某种暗示和隐喻,有的藉此为佐证并做出某种诉说,给受众或多或少产生某种影响。翻开新书《温家宝地质笔记》,辗转床头案边,数日意犹未尽,这本书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
本书收录了作者1968年至1985年的18年间,在地质系统工作、学习的160余篇笔记、632幅手迹影印件以及数十篇回忆文章,记录了作者从青年到中年一段宝贵的工作经历,也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光。书中有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有科学考察的经历和收获,有对民生之艰的思考和自勉,有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由衷赞美……
歌声在山谷里回响
巍峨祁连横贯甘陕,腹地的主峰周围,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冰雪熠熠生光。作为地质队员的野外考察,工作和生活单调枯燥,充满困难乃至危险。但在作者的笔下,始终洋溢着艰苦而又快乐,贫瘠又不失丰富的情趣----
“我喜欢层峦叠嶂的山峰。我们常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工作,每次上山,除了几个地质人员外,很少能见到人。有时,骑着牦牛或骆驼要走上一天。我一边走一边唱,把从小学会的歌曲都唱上一遍。空旷的山野,只有我的歌声在山谷里回响……”
这充满田园牧歌的场景,美好而充满诗意,在书中多有记叙。在连绵千余公里的祁连山里,在海拔4000至5000米的高山之间,作者融入自然,苦中有乐,表达了像冰雪般纯净与美好的心灵。
作者多年沿洪水坝河进行地质观测,河的两岸多为悬崖峭壁,河水汹涌澎湃。天冷时,河面上间或冰雪覆盖,河流也成为暗河。书中写道:“一次,我骑着牦牛过疏勒河。河流湍急,行到河中间,牦牛也站不稳,而且水愈来愈深。我死死地抱住牦牛,随它漂流过河,下半身都湿透了。曾经有位水性很好的河南籍地质队员过疏勒河时,因洪水暴发,人和骆驼一起被洪水冲走,尸体始终没有找到。”还有一次夜降暴雨,洪水不断上涨,他们几个地质队员一夜连续向山上搬了三次帐篷。面对这种磨难,作者写道:“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自古英才始于磨难。人们赞美的并非是磨难,而是在磨难面前不低头的顽强精神。苦难磨炼意志,坚定人的信念,提升人的品德,也培养了至真至纯的情感。
作者曾在后来有过这样的表述:他最景仰的是灿烂的星空。一个有情怀的人,工作和生活就会超越苦和乐、得与失的层面,始终保持纯洁质朴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这也是他在以后担任更重要责任时的一贯品格。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每条地质路线的布置都有既定的目的和任务,地质人员在路线上须连续进行地质观察,尽可能从已观察点追索到下一个观测点,以了解和掌握地质构造等地质要素及变化情况,以从中分析寻找规律,得出完整的认识。
在野外考察中,作者常顺着深沟爬至山脊,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为明确一个点,跑上一两个小时的山路。在野外考察中,有“遥测点”的说法,即通过远眺目测加以描述,在地形图上作个定点,这也能说得过去。但作者从未这样作过“遥测”,总是不惜多爬几个山头,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看到的一切。
作为地质找矿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作者从测量、填图到考察地貌,每一个步骤都秉持专业性并落实到各个细节。那些在山区实测后的地质单面图和测量记录,书写严格规范,比例精准适当。而所有的工作笔记,都书写工整,一丝不苟。书中一幅幅当年现场的测绘和示意图,都显示着执著的严谨和和科学精神。
是什么内在的动力在驱使作者一直秉持这样的工作精神呢?书中写道:“我深知,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跋涉的。只要有目标,即使路再长再远,山再艰再险,也得咬紧牙关走下去。”“我决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这是作者发乎于心的内在力量,也是一种信念的坚守。
作事风格因人而异,有人抓大放小,举重若轻。有人以严谨、细腻为特点,在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许多所谓的小事意义并不在小,而且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后,身边也就没有了小事。不以善小而不为,实际上也是在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作者在书中,昭示着这样一种做事的风格,做人的品格。
立身以立学为先
论语说:“笃信好学,死守善道。”“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作者立身以立学为先,贯穿了他的全部工作和生活。
作者当年赴甘肃工作时,带了四件行李,其中有两件是装满书籍的小木箱,里面是他喜欢的历史、哲学和文学作品,以及专业图书。在荒郊野岭的夜晚,奔波劳累了一天的同事们,有的在帐篷里聊天,有的在打扑克和下棋。作者却利用宁静的山区时光,抓住闲睱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个冬天自学一门学科,读最新的地质科技文献,读许多文史哲和英语图书,为此,购买了《中国通史简编》、《史记》、《资治通鉴》等图书。
作者称这本书是他用双脚走出来的,从真实还原他的地质岁月而言,这是一部来自祁连山脉的真实诉说。但这部书里,也一直贯穿着作者勤奋的学习生涯。书中有一部分“文史读书笔记选”影印件,密密麻麻而又整齐有序地记录着大量摘录的资料和点评,充满修身、养性、正心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义。
人生像一条河流,由无数的支流汇集而成。《中庸》说:“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在任何时候,严守本分,表里一致,慎始慎终。知道控制和约束自己,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这就是升华到了慎独的境界。
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勤奋创造的。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通过由浅入深、积少成多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比较、对照、反复和提高,最终能一步步把事情推向更加美好。
怀旧是一种格调和生活哲学,反映了一种行为文化和生活状态,这如同一支镇痛剂,抚慰时光流逝带给人们的某些伤感。据社会调查,有半数以上的人们有时有怀旧情节,旧物、故人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通用的题材。其实历史就是在怀旧中前行的。国家越发达,人们可能越怀旧,从而把现代生活与传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温家宝地质笔记》是一本怀旧内容的书,它的字里行间,仍散发着当年作者青春的活力,这就给读者提供了阅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