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背景下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之刍议——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34条为视角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1234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34条是对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的确立,以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独立化完善环境法律责任的体系化,也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提供了实体法依据。在多元共治理念渗透到环境治理的背景下,该法条将公权机关和公共主体引入私法,赋予其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请求权,即公益化私权,同时引入代修复主体参与环境治理。在《民法典》实施之初,亟需厘清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的基本法律关系,明晰其法律性质,在辨别其所救济利益范围的基调下,以代修复基金设置、代修复主体规则与公权机关行使私权请求权程
其他文献
对于试卷的讲评到底讲什么?怎么讲?部分教师认为要讲学生错误率高的问题,讲难题,课后再要求学生改错,但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笔者采用了如下的讲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习题课”是在完成某重要模块、重要知识的学习后,为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安排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形式.上好一堂优质的习题课是实现教学目的、提升学生
网格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创新。通过不断探索,网格功能不断丰富、不断扩容,演变出了“网格+”“一张网格织到底”等升级手段。客观而言,网格治理在维护社会治安、各类隐患排查以及服务全时程等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展现了超出常规的“灵”效。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既为网格治理提供了智能引擎,也赋予了网格“智治”提升效能的新要求。面对治理任务与日俱增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只有更好地“智治”
圆锥曲线问题因题型多样、方法灵活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解题中常常由于对问题类型、解题的常用方法不清楚、计算烦琐等原因,出现解题错误.下面就这些问题,提出突破策略
2020年,北京迎来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第一届高考.高考中数学将以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作为考核目标,以知识为基础、以数学思想方法为引领、以情境为载体,注重综合性和层次性
数字科技时代全面到来,依靠“万物互联”和智能算法,人类已实现从“一对多”的单向传播、“多对多”的互动传播到“多对一”的智能化、精准化传播转换。数字基建、数字经济、数字惠民、数字治理……一个个技术感十足的理念正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字科技时代将从根本上促成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
现阶段,作为整个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在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结构设计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作参考,促进我国建
2021年1月5日凌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以下简称“总医院”)接到河北省沧州市卫生健康委要求对石家庄高风险地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通知后,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凌晨2时45分,护
T集团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子集团,主要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为助剂、染料等化工原料的制造,拥有30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预算表单多,需要借助信息化工具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本文就T集
区块链作为当下最具颠覆性的技术,真正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其工具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其背后的去中心化理念,这一理念与民主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如果能够将区块链技术合理运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