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从四个维度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深化;理论品质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立场方面,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社会理想方面,致力于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政治立场;社会理想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4-0001-03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根源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体表现为它的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品质、政治立场和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中国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和基本内容[1]。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多次提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善于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国内和国际等,来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论、发展动力学说、物质观、实践论等基本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3]。
第一,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4]。人类社会经过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再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直到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形态在社会基本矛盾作用的推动下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但是在不同时期这对矛盾之间有力量对比上的变化,一定时期相互转化推动双方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产力水平跃升,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我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由生产力落后转变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等方面单一的要求转变为更高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現状,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这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动力。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分析国家社会状况并制定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步骤,协调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将历史唯物主义融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5]。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要自觉坚持和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要学习和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掌握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要在认识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根据基本国情制定工作方针、落实推进工作。第二,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只有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中发现问题,才能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第三,要学习和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动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只有回归到实践才能得到科学的检验,也只有回归到实践中才能推进理论创新。
二、实事求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在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物质的客观存在性、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和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相关论述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列宁进一步定义了物质的存在方式以及根本属性。毛泽东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实事求是”概念,并把“实事求是”与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相联系,指出实事求是就是我们要根据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中没有出现“实事求是”这个词,但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体现[8]。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等多次公开讲话中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作用,把实事求是看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论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9]。首先,最基础的工作是认清“实事”。中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是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在把握好这个最大的国情的基础上,从基本国情出发广泛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关键在于“求是”。“是”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处理各项工作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发现工作之间的联系,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阶段最重要的规律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要正确遵循和把握三大规律,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在实践中按规律办事。最后,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正确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就必须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制定政策,接受群众检验,调查群众对政策的反馈,总结群众经验,及时纠正错误、偏差,取得进一步决策的现实依据。 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保障。领导干部是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领导国家各项事业的开展,对广大群众起着带头作用,要在实事求是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只有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培养将科学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加强党性修养,以人民的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党员是党的基石,党员的基本义务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地位,明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次,要求真务实,弘扬党的优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个“老实”对领导干部的说话、处事、为人提出具体的要求,领导干部无论是在上下级汇报情况、发出指示还是在回复群众意见时都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勤勉肯干,真抓实干;为人要思想务实,不慕虚名,言行一致。最后,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领导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摆脱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禁锢,防止思想僵化,针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政策。
三、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共产主义政治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决定了他们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无产阶级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只有消灭阶级、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无产阶级的解放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无产阶级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共产党人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10]。
第一,以人民为主体。人民群众是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法律体现公民的集体意志,保障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权利,公正对待群众的诉求。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强调必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
第二,以人民为目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描绘了未来世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蓝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在物质生活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改革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在精神文化方面,社会主义文艺实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要办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就要尊重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剧作人”的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党的坚实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改革,确立了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新形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目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把握群众路线的精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找好工作目标定位,深入群众当中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以人民评判为标准。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进京赶考”至今,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而这一发展的成效如何不是由党说了算,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阅卷人”。党能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能不能在202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以人民的评判为标准,以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的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在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人民谋福祉,才能真正把“卷子”答好,答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四、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具体路径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描绘未来社会的蓝图时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三种社会形态才能最终步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实现共产主义要经历“第一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目前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第一,坚定中国梦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建设在不同国家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作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在實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规律,根据各个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革命和改革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将实现共产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梦的提出将社会理想具体化。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与中国梦对于人的发展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中国梦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实现伟大梦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一环[11]。一是中国梦是人民的梦。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和中国梦都追求人类自由和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一切社会关系、自然关系达到和谐统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中国根据现阶段没有实现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实际状况,提出具有阶段性特征的中国梦,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人民谋福利。“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生产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中国梦和世界梦是相通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与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会晤时表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优良品德决定的,也是基于中国国情和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国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和谐相处,实现世界各国平等协商、合作共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人民的梦、世界的梦,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新时代的现实体现。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完善,分工逐渐被消灭,历史也就变成世界的历史。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大历史阶段,即自然的共同体、经济的结合体和自由人联合体。共同体首先作为自然共同体而存在,后经选择进入虚假共同体,未来随着虚假共同体逐步走向衰落、解体,最终达成真实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在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图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共产主义社会将在生产资料公有的基础上,共享发展成果。中国提出国家之间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构建新型国家关系,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治理、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沿线各国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加强沿线各国的建设,实现各国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的利益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之路,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通往自由人联合体的具体实施路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1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2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1.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J].党建,2015(2):6-8.
[5]刘靖北.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创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35-40.
[6]田心铭.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31-37.
[7]张瑞才.新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J].社会主义论坛,2018(2):25-26.
[8]孙熙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新境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3):88-91.
[9]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上海陈云研究,2016(00):3-10.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1]张厚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国梦的新动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4.
[12]胡博成,张平.论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角的考察[J].思想教育研究,2018(7):8-12.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政治立场;社会理想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4-0001-03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根源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体表现为它的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品质、政治立场和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中国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和基本内容[1]。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多次提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善于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国内和国际等,来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论、发展动力学说、物质观、实践论等基本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3]。
第一,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4]。人类社会经过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再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直到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形态在社会基本矛盾作用的推动下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但是在不同时期这对矛盾之间有力量对比上的变化,一定时期相互转化推动双方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产力水平跃升,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我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由生产力落后转变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等方面单一的要求转变为更高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現状,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这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动力。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分析国家社会状况并制定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步骤,协调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将历史唯物主义融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5]。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要自觉坚持和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要学习和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掌握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要在认识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根据基本国情制定工作方针、落实推进工作。第二,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只有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中发现问题,才能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第三,要学习和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动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只有回归到实践才能得到科学的检验,也只有回归到实践中才能推进理论创新。
二、实事求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在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物质的客观存在性、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和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相关论述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列宁进一步定义了物质的存在方式以及根本属性。毛泽东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实事求是”概念,并把“实事求是”与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相联系,指出实事求是就是我们要根据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中没有出现“实事求是”这个词,但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体现[8]。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等多次公开讲话中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作用,把实事求是看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论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9]。首先,最基础的工作是认清“实事”。中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是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在把握好这个最大的国情的基础上,从基本国情出发广泛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关键在于“求是”。“是”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处理各项工作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发现工作之间的联系,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阶段最重要的规律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要正确遵循和把握三大规律,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在实践中按规律办事。最后,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正确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就必须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制定政策,接受群众检验,调查群众对政策的反馈,总结群众经验,及时纠正错误、偏差,取得进一步决策的现实依据。 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保障。领导干部是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领导国家各项事业的开展,对广大群众起着带头作用,要在实事求是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只有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培养将科学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加强党性修养,以人民的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党员是党的基石,党员的基本义务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地位,明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次,要求真务实,弘扬党的优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个“老实”对领导干部的说话、处事、为人提出具体的要求,领导干部无论是在上下级汇报情况、发出指示还是在回复群众意见时都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勤勉肯干,真抓实干;为人要思想务实,不慕虚名,言行一致。最后,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领导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摆脱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禁锢,防止思想僵化,针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政策。
三、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共产主义政治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决定了他们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无产阶级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只有消灭阶级、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无产阶级的解放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无产阶级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共产党人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10]。
第一,以人民为主体。人民群众是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法律体现公民的集体意志,保障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权利,公正对待群众的诉求。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强调必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
第二,以人民为目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描绘了未来世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蓝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在物质生活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改革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在精神文化方面,社会主义文艺实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要办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就要尊重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剧作人”的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党的坚实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改革,确立了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新形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目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把握群众路线的精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找好工作目标定位,深入群众当中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以人民评判为标准。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进京赶考”至今,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而这一发展的成效如何不是由党说了算,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阅卷人”。党能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能不能在202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以人民的评判为标准,以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的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在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人民谋福祉,才能真正把“卷子”答好,答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四、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具体路径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描绘未来社会的蓝图时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三种社会形态才能最终步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实现共产主义要经历“第一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目前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第一,坚定中国梦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建设在不同国家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作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在實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规律,根据各个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革命和改革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将实现共产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梦的提出将社会理想具体化。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与中国梦对于人的发展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中国梦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实现伟大梦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一环[11]。一是中国梦是人民的梦。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和中国梦都追求人类自由和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一切社会关系、自然关系达到和谐统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中国根据现阶段没有实现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实际状况,提出具有阶段性特征的中国梦,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人民谋福利。“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生产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中国梦和世界梦是相通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与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会晤时表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优良品德决定的,也是基于中国国情和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国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和谐相处,实现世界各国平等协商、合作共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人民的梦、世界的梦,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新时代的现实体现。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完善,分工逐渐被消灭,历史也就变成世界的历史。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大历史阶段,即自然的共同体、经济的结合体和自由人联合体。共同体首先作为自然共同体而存在,后经选择进入虚假共同体,未来随着虚假共同体逐步走向衰落、解体,最终达成真实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在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图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共产主义社会将在生产资料公有的基础上,共享发展成果。中国提出国家之间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构建新型国家关系,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治理、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沿线各国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加强沿线各国的建设,实现各国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的利益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之路,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通往自由人联合体的具体实施路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1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2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1.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J].党建,2015(2):6-8.
[5]刘靖北.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创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35-40.
[6]田心铭.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31-37.
[7]张瑞才.新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J].社会主义论坛,2018(2):25-26.
[8]孙熙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新境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3):88-91.
[9]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上海陈云研究,2016(00):3-10.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1]张厚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国梦的新动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4.
[12]胡博成,张平.论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角的考察[J].思想教育研究,2018(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