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知识传授同等重要。因为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将来走向社会的人,如果思想品德不合格,势必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影响社会。所以,在这个人浮于世的社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德育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师爱真心伴孩子成长。
【关键词】德育 小学生 爱心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21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占有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人与人之间那种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敷衍,越来越冷漠,这很容易让成长中的小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这样。于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长时间的,耐心的交流当成一种常态,让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树立。
因此,近几年,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甚至把它提到了与知识传受同等的地位。而作为老师,对学生最好的德育教育就是师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如冬天的一把火,能融化学生心中的任何壁垒,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让学生在师爱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有一句话说:“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确实,老师,最基础的条件就是爱,有爱才能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力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带着愉快的心情,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比如,有一次我和几个外校的优秀老师聊天。有一个老师就说了一件他孙女的事情。那位老师说,他的孙女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学习特别好,能歌善舞,和学生相处也特别的融洽。还有她孙女的性格像个男孩子,大大咧咧,风风火火。四年级的时候,转来了一个语文老师,不喜欢他的孙女,总是说他的孙女很狂,像个疯子。而且这个老师也不教育他的孙女该怎么做,只是批评,忽视,甚至有时候课堂上当不存在。这让他的孙女大受打击,整天闷闷不乐,学习一落千丈,从排名第二,退到三十几名。性格也似乎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了。
可见,一个老师的爱对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性。如果那个老师不要以自己的喜好评价学生、看待学生,并用健康的心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特长,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兴趣,肯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下降,反而会普遍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水涨船高。这又说明一个问题,一个好的老师在爱学生的同时,其实也是爱自己的过程,是自己在出色的工作中不断成长,成熟的最好时机。
二、爱是教育的动力,让学生在师爱中感受父母的爱
在学生学习与成长中,老师对学生父母般的爱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少的动力和温暖。老师如果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既当成孩子的父母,又当成孩子的朋友,还有哪个老师的教育是失败的,又怎能说“家长都不负责任”这种本身就没有责作的话。
小学生都是6~12岁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依赖人。作为小学老师,对小学生就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校里也有老师可以依赖,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想起老师,并能主动和老师交流,畅谈,甚至玩闹,使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曾经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有几天,这个孩子的妈妈要去出差,孩子的奶奶又身体不好,这个家长走的时候就对我说,能不能让学生中午在教室里休息,晚上有人帮她接回家。我没能让学生一个人在空荡荡教室里休息,而是那几天我中午也不回家了,带这个学生一起吃午饭,一起在我的办公室里午休。第二天,我知道她的作业也没有家长辅导签字,我就给她的作业家长签字的地方,签上我的名字。再像其他学生的作业一样进行批改,检查。这个学生的妈妈几天后回来一看,女儿跟她出差前的生活规律一模一样,而且学习有了一点长进,且学习也自觉了很多。
一个老师,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爱和关心,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一定是快乐的。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也是愉快的、积极的。这对塑造他们健康、开朗的性格,以及让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爱的理解,会更加生动、深刻、透彻。爱不是什么伟大的事,或许就是陪学生一起吃个午饭,陪学生参加一下亲子活动而已,能在简单的行为和言语中,体现爱的教育,这就足矣。
三、爱是教育的根本,让学生在师爱中感受温暖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在师爱的温暖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对别人友爱、热情、乐于助人,而且性格开朗、阳光,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学习成绩。可见,作为老师,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体现师爱,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和陶冶,人格的逆造和完善,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培养都能起到预想不到的作用。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是从外校转过来的,刚转过来时学习特别差,尤其是语文。我刚好又给他代语文,在上课的时候我提问总能想起他,想让他通过我的提问,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提高成绩。两个月后他的学习成绩还真是上去了不少。后来我和他谈话才知道,他原先之所以学习赶不上去,是因为他在那个学校的时候,特别调皮,有一次在和一个同学上课传递小说后,语文老师让他们在教室外面罚站,甚至以后他要是上課稍有不对,就罚到教室外面站着。时间长了,好多课都没听到,他的语文成绩更不好了,他也就不爱学语文了,不爱上那个老师的课了。
来到我们学校后,他也想改变这种现状,他最怕在他努力改变的这段时间老师骂他,批评他,更怕被老师忽略。可是他在我这里,我不但没有批评他、骂他,更没有忽略他,而是采取了对他的成绩淡化处理的态度,在课堂让他有高度的存在感,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他放下了心理负担,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把学习成绩赶了上去。
一个老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爱,他处理问题的态度就是冰冷的,生硬的。不过是一个爱看小说的学生,我们完全可以用委婉的口气说,XX,爱看书就是一个好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学好语文,积累知识,会让以后的阅读更有意义。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的感受到老师的宽容和爱,而且能让学生在这种委婉的语言批评中感受到温暖,使学生改变上课看小说的不好习惯,认真学习,提高成绩。
四、结尾
综上所述,爱是教育的基础、动力、根本,没有爱一切教育都是空谈,尤其是德育教育。所以,作为小学老师,我们要在工作中用热情、耐心、爱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温暖中学习、成长,并在不断成长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谭琳.从人教版小学品德教材对比看我国德育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08(40)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
【关键词】德育 小学生 爱心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21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占有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人与人之间那种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敷衍,越来越冷漠,这很容易让成长中的小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这样。于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长时间的,耐心的交流当成一种常态,让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树立。
因此,近几年,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甚至把它提到了与知识传受同等的地位。而作为老师,对学生最好的德育教育就是师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如冬天的一把火,能融化学生心中的任何壁垒,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让学生在师爱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有一句话说:“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确实,老师,最基础的条件就是爱,有爱才能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力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带着愉快的心情,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比如,有一次我和几个外校的优秀老师聊天。有一个老师就说了一件他孙女的事情。那位老师说,他的孙女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学习特别好,能歌善舞,和学生相处也特别的融洽。还有她孙女的性格像个男孩子,大大咧咧,风风火火。四年级的时候,转来了一个语文老师,不喜欢他的孙女,总是说他的孙女很狂,像个疯子。而且这个老师也不教育他的孙女该怎么做,只是批评,忽视,甚至有时候课堂上当不存在。这让他的孙女大受打击,整天闷闷不乐,学习一落千丈,从排名第二,退到三十几名。性格也似乎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了。
可见,一个老师的爱对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性。如果那个老师不要以自己的喜好评价学生、看待学生,并用健康的心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特长,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兴趣,肯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下降,反而会普遍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水涨船高。这又说明一个问题,一个好的老师在爱学生的同时,其实也是爱自己的过程,是自己在出色的工作中不断成长,成熟的最好时机。
二、爱是教育的动力,让学生在师爱中感受父母的爱
在学生学习与成长中,老师对学生父母般的爱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少的动力和温暖。老师如果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既当成孩子的父母,又当成孩子的朋友,还有哪个老师的教育是失败的,又怎能说“家长都不负责任”这种本身就没有责作的话。
小学生都是6~12岁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依赖人。作为小学老师,对小学生就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校里也有老师可以依赖,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想起老师,并能主动和老师交流,畅谈,甚至玩闹,使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曾经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有几天,这个孩子的妈妈要去出差,孩子的奶奶又身体不好,这个家长走的时候就对我说,能不能让学生中午在教室里休息,晚上有人帮她接回家。我没能让学生一个人在空荡荡教室里休息,而是那几天我中午也不回家了,带这个学生一起吃午饭,一起在我的办公室里午休。第二天,我知道她的作业也没有家长辅导签字,我就给她的作业家长签字的地方,签上我的名字。再像其他学生的作业一样进行批改,检查。这个学生的妈妈几天后回来一看,女儿跟她出差前的生活规律一模一样,而且学习有了一点长进,且学习也自觉了很多。
一个老师,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爱和关心,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一定是快乐的。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也是愉快的、积极的。这对塑造他们健康、开朗的性格,以及让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爱的理解,会更加生动、深刻、透彻。爱不是什么伟大的事,或许就是陪学生一起吃个午饭,陪学生参加一下亲子活动而已,能在简单的行为和言语中,体现爱的教育,这就足矣。
三、爱是教育的根本,让学生在师爱中感受温暖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在师爱的温暖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对别人友爱、热情、乐于助人,而且性格开朗、阳光,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学习成绩。可见,作为老师,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体现师爱,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和陶冶,人格的逆造和完善,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培养都能起到预想不到的作用。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是从外校转过来的,刚转过来时学习特别差,尤其是语文。我刚好又给他代语文,在上课的时候我提问总能想起他,想让他通过我的提问,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提高成绩。两个月后他的学习成绩还真是上去了不少。后来我和他谈话才知道,他原先之所以学习赶不上去,是因为他在那个学校的时候,特别调皮,有一次在和一个同学上课传递小说后,语文老师让他们在教室外面罚站,甚至以后他要是上課稍有不对,就罚到教室外面站着。时间长了,好多课都没听到,他的语文成绩更不好了,他也就不爱学语文了,不爱上那个老师的课了。
来到我们学校后,他也想改变这种现状,他最怕在他努力改变的这段时间老师骂他,批评他,更怕被老师忽略。可是他在我这里,我不但没有批评他、骂他,更没有忽略他,而是采取了对他的成绩淡化处理的态度,在课堂让他有高度的存在感,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他放下了心理负担,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把学习成绩赶了上去。
一个老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爱,他处理问题的态度就是冰冷的,生硬的。不过是一个爱看小说的学生,我们完全可以用委婉的口气说,XX,爱看书就是一个好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学好语文,积累知识,会让以后的阅读更有意义。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的感受到老师的宽容和爱,而且能让学生在这种委婉的语言批评中感受到温暖,使学生改变上课看小说的不好习惯,认真学习,提高成绩。
四、结尾
综上所述,爱是教育的基础、动力、根本,没有爱一切教育都是空谈,尤其是德育教育。所以,作为小学老师,我们要在工作中用热情、耐心、爱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温暖中学习、成长,并在不断成长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谭琳.从人教版小学品德教材对比看我国德育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08(40)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