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加强爱情观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选择,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爱情心理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爱情社会性教育,增强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能力;通过爱情与事业关系教育,激励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业的积极性;通过爱情与婚姻关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承担责任的能力;通过爱情动机和行为方式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与习惯;通过爱情曲折性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格。
[关键字] 爱情观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部分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健康爱情观的指导,在恋爱中出现不少价值取向扭曲和道德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真谛 ,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 ,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爱情观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选择
1.加强爱情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的日趋成熟以及大学校园生活的全新变化,使大学生恋爱成为一种潮流。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对大学生非常敏感、关注的爱情生活领域的关心和教育的欠缺以及开放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使许多大学生在爱情问题上产生误区和盲区。从恋爱动机到恋爱过程、恋爱结果,大学生往往只注重爱情的自然属性而忽视其社会属性,物质至上、见异思迁、责任缺失、道德弱化等。又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知识群体形象,甚至是学校的安定团结大局。因此,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与特征,及时处理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表达爱、接受爱、用心爱、维护爱的能力,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不仅能引导大学生获得真正的爱情,而且还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加强爱情观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过分突出社会性、政治性,缺乏主体性和人文性,教育内容远离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而从爱情观教育观入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对青年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到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1]大学生爱情观的状况及发展水平,将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对爱情生活的选择与追求,并构成决定其人格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对校园文化和社会文明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渴望爱情,需要爱情已是普遍的事实,培育爱情、体验爱情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从爱情观教育入手,担当起爱情教育的责任,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价值取向、情感需要和发展愿望,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和人文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显著提高,育人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爱情观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1.通过爱情心理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成为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2]爱情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是性爱和情爱的统一。其复杂性和深刻性要求恋爱者要有成熟的生理和心理。大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生活经历、社会阅历不丰富,思想还比较幼稚、单纯,对问题的认识常显偏颇,缺乏理智调节和控制能力,易走向极端。爱情是以具有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它要涉及到人的心理、社会、人格和伦理行为等方面。因此要通过爱情观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健康、科学的态度认识和把握爱情,正确应对恋爱、失恋等问题,把握住自己的择偶标准和道德准则,找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感情专一,经受爱情的考验。同时学会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自信,加强自我修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也要理解爱情的内涵与特征,掌握性心理卫生知识,增强自我调控能力。爱情心理的培养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2.通过爱情社会性教育,增强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能力
人类爱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社会性。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首先他得能生存下来,其次才有可能去谈情说爱。不可能这样设想,一个人束住脖子不吃饭,却还要去高谈爱情,尽管他的爱情十分高雅。既然如此,当然就离不开物质条件”[3],离开一定物质条件的爱情是不存在的。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直处在父母、家人的呵护下,已形成了依赖的习惯。大学校园尽管为他们提供了独立的条件和机会,但他们在经济上依赖父母,连恋爱上的开销也要父母的埋单,将导致情感也必然受父母的影响和制约。“真挚的爱情不仅是获得,更是给予。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互相帮助和鼓励,使双方在热恋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唤起内心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投身于伟大的事业。”[4]独立的情感是建立在独立的经济之上的,没有独立的生活、经济能力,何谈生活上的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的互相帮助和鼓励。因此,大学生要把爱情需要作为动力,激励自己学会独立的生活、学习并培养独立的情感,并在恋爱的过程中,主动增强独立意识和能力。
3.通过爱情与事业关系教育,激励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业的积极性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人生主题和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生活的重要意义在于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熏陶,陶冶品德操行,掌握获取广博的知识,汲取各种新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自己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爱情是完整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只有同理想、事业、学习、劳动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充实丰富的社会内涵,才能取得永恒持久、不断发展和日益更新的生命活力。人不能“只是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5]所以大学生摆正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要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道德等关系。使爱情的力量转化为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和创造活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学习,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不断地培养他们为人处事的能力,增加生活阅历,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而学习的成功又会使爱情得到巩固和发展。
4.通过爱情与婚姻关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列宁指出恋爱最重要的还是社会的方面,恋爱具有社会关系,并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恋爱的目的就是培养建立男女双方的真正爱情,为未来将要开始的婚姻、家庭奠定牢固的心理素质和感情基础。”[6]要引导大学生把恋爱婚姻当成人生大事来认真对待,要用相对稳定的择偶标准和比较成熟的恋爱观来指导自己的择偶恋爱实践,要了解对方赖以建立爱情以及进一步结成终身伴侣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只有经过认真的审视和全面的了解后,方可决定是否建立和发展恋爱关系。经过严肃思考和理智审视而建立了爱情关系的男女双方,要忠于爱情,保持稳定专一的感情定向,要共同承担由于爱情关系确立而包含的各种责任以及随着这一关系的发展而必然产生的其他责任。这种爱情不仅可以培养男女双方忠实履行爱情义务的道德责任感,而且可以调动他们履行社会义务的历史责任感。
5.通过爱情动机和行为方式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爱情是纯洁的情感,纯洁是爱情伦理规定性的最高标准。大学生应以追求纯真的感情和美好的婚姻为目的。只有保持爱情的纯洁性,不被任何个人的私欲杂念所支配,才能树立正确的择偶和恋爱观,指导自己的恋爱和爱情生活顺利发展。纯洁的爱情不仅需要纯洁的动机还需要文明高雅健康礼貌的情感表达方式。“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7]大学生只有坚持纯洁的恋爱动机与文明行为的统一,才能把握爱情的实质,才能感受到爱情的甜美和幸福,并逐步养成高尚的道德行为与习惯,不断完善自己、升华自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具有高尚情趣和健康方式的爱情,能使人从中发现新的引人入胜的东西,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6.通过爱情曲折性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格
由于大学校园的有限性和大学生自身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失恋成了经常发生的事。能否正确地对待失恋是一个人恋爱观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恋爱使人幸福,失恋使人深刻。失恋虽然很痛苦的,但它会丰富一个人的阅历和情感世界,充实一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要帮助大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失恋,要进行失恋的“理性思考”,对自己和对方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不能因失恋而否定自己的价值,不能因失恋而失志、失德,也不能视对方如仇人,肆意诽谤,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伤害对方。要把爱情挫折当作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与磨炼,当作人生的一个转点。关注自己的理想和事业,通过忘我地学习和劳动,不仅能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够稳定感情和心理,升华情感并提升人格。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将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自重、自爱、自尊,理性处理好各种心理问题,获得一份真正值得一生珍惜的感情和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日)大西诚一郎等.现代青年的性意识[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144.
[2]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05.
[3]章欣.恋爱·婚姻·家庭[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20.
[4]郑云珍. 爱情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15.
[5]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
[6]王登勤,张代芹,纪政文,王中强.幸福的人生——恋爱、婚姻、家庭心理探幽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1999: 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0.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南阳
[关键字] 爱情观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部分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健康爱情观的指导,在恋爱中出现不少价值取向扭曲和道德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真谛 ,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 ,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爱情观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选择
1.加强爱情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的日趋成熟以及大学校园生活的全新变化,使大学生恋爱成为一种潮流。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对大学生非常敏感、关注的爱情生活领域的关心和教育的欠缺以及开放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使许多大学生在爱情问题上产生误区和盲区。从恋爱动机到恋爱过程、恋爱结果,大学生往往只注重爱情的自然属性而忽视其社会属性,物质至上、见异思迁、责任缺失、道德弱化等。又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知识群体形象,甚至是学校的安定团结大局。因此,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与特征,及时处理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表达爱、接受爱、用心爱、维护爱的能力,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不仅能引导大学生获得真正的爱情,而且还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加强爱情观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过分突出社会性、政治性,缺乏主体性和人文性,教育内容远离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而从爱情观教育观入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对青年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到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1]大学生爱情观的状况及发展水平,将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对爱情生活的选择与追求,并构成决定其人格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对校园文化和社会文明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渴望爱情,需要爱情已是普遍的事实,培育爱情、体验爱情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从爱情观教育入手,担当起爱情教育的责任,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价值取向、情感需要和发展愿望,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和人文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显著提高,育人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爱情观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1.通过爱情心理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成为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2]爱情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是性爱和情爱的统一。其复杂性和深刻性要求恋爱者要有成熟的生理和心理。大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生活经历、社会阅历不丰富,思想还比较幼稚、单纯,对问题的认识常显偏颇,缺乏理智调节和控制能力,易走向极端。爱情是以具有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它要涉及到人的心理、社会、人格和伦理行为等方面。因此要通过爱情观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健康、科学的态度认识和把握爱情,正确应对恋爱、失恋等问题,把握住自己的择偶标准和道德准则,找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感情专一,经受爱情的考验。同时学会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自信,加强自我修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也要理解爱情的内涵与特征,掌握性心理卫生知识,增强自我调控能力。爱情心理的培养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2.通过爱情社会性教育,增强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能力
人类爱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社会性。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首先他得能生存下来,其次才有可能去谈情说爱。不可能这样设想,一个人束住脖子不吃饭,却还要去高谈爱情,尽管他的爱情十分高雅。既然如此,当然就离不开物质条件”[3],离开一定物质条件的爱情是不存在的。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直处在父母、家人的呵护下,已形成了依赖的习惯。大学校园尽管为他们提供了独立的条件和机会,但他们在经济上依赖父母,连恋爱上的开销也要父母的埋单,将导致情感也必然受父母的影响和制约。“真挚的爱情不仅是获得,更是给予。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互相帮助和鼓励,使双方在热恋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唤起内心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投身于伟大的事业。”[4]独立的情感是建立在独立的经济之上的,没有独立的生活、经济能力,何谈生活上的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的互相帮助和鼓励。因此,大学生要把爱情需要作为动力,激励自己学会独立的生活、学习并培养独立的情感,并在恋爱的过程中,主动增强独立意识和能力。
3.通过爱情与事业关系教育,激励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业的积极性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人生主题和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生活的重要意义在于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熏陶,陶冶品德操行,掌握获取广博的知识,汲取各种新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自己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爱情是完整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只有同理想、事业、学习、劳动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充实丰富的社会内涵,才能取得永恒持久、不断发展和日益更新的生命活力。人不能“只是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5]所以大学生摆正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要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道德等关系。使爱情的力量转化为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和创造活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学习,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不断地培养他们为人处事的能力,增加生活阅历,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而学习的成功又会使爱情得到巩固和发展。
4.通过爱情与婚姻关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列宁指出恋爱最重要的还是社会的方面,恋爱具有社会关系,并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恋爱的目的就是培养建立男女双方的真正爱情,为未来将要开始的婚姻、家庭奠定牢固的心理素质和感情基础。”[6]要引导大学生把恋爱婚姻当成人生大事来认真对待,要用相对稳定的择偶标准和比较成熟的恋爱观来指导自己的择偶恋爱实践,要了解对方赖以建立爱情以及进一步结成终身伴侣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只有经过认真的审视和全面的了解后,方可决定是否建立和发展恋爱关系。经过严肃思考和理智审视而建立了爱情关系的男女双方,要忠于爱情,保持稳定专一的感情定向,要共同承担由于爱情关系确立而包含的各种责任以及随着这一关系的发展而必然产生的其他责任。这种爱情不仅可以培养男女双方忠实履行爱情义务的道德责任感,而且可以调动他们履行社会义务的历史责任感。
5.通过爱情动机和行为方式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爱情是纯洁的情感,纯洁是爱情伦理规定性的最高标准。大学生应以追求纯真的感情和美好的婚姻为目的。只有保持爱情的纯洁性,不被任何个人的私欲杂念所支配,才能树立正确的择偶和恋爱观,指导自己的恋爱和爱情生活顺利发展。纯洁的爱情不仅需要纯洁的动机还需要文明高雅健康礼貌的情感表达方式。“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7]大学生只有坚持纯洁的恋爱动机与文明行为的统一,才能把握爱情的实质,才能感受到爱情的甜美和幸福,并逐步养成高尚的道德行为与习惯,不断完善自己、升华自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具有高尚情趣和健康方式的爱情,能使人从中发现新的引人入胜的东西,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6.通过爱情曲折性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格
由于大学校园的有限性和大学生自身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失恋成了经常发生的事。能否正确地对待失恋是一个人恋爱观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恋爱使人幸福,失恋使人深刻。失恋虽然很痛苦的,但它会丰富一个人的阅历和情感世界,充实一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要帮助大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失恋,要进行失恋的“理性思考”,对自己和对方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不能因失恋而否定自己的价值,不能因失恋而失志、失德,也不能视对方如仇人,肆意诽谤,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伤害对方。要把爱情挫折当作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与磨炼,当作人生的一个转点。关注自己的理想和事业,通过忘我地学习和劳动,不仅能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够稳定感情和心理,升华情感并提升人格。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将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自重、自爱、自尊,理性处理好各种心理问题,获得一份真正值得一生珍惜的感情和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日)大西诚一郎等.现代青年的性意识[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144.
[2]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05.
[3]章欣.恋爱·婚姻·家庭[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20.
[4]郑云珍. 爱情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15.
[5]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
[6]王登勤,张代芹,纪政文,王中强.幸福的人生——恋爱、婚姻、家庭心理探幽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1999: 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0.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