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5日~8月25日,中国银行旗下子公司中银香港持有的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100%股权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公开征集受让方,挂牌价格680亿港元。挂牌期过半,近日,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称,已有信达资产、华润集团加入到对南洋商业银行的竞购。
外界对于中银香港开出的680亿港元高溢价以及转让原因、条件等问题有诸多猜测,《投资者报》记者向当事方求证,均被告知“当前不方便对外透露”。独立财经评论员谢忆年则表示,作为运营正常的企业,并购或者出让股权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银行也是一样。随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未来银行业内、跨领域并购、收购会更加常见。
战略调整引发出售
中银香港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早有端倪,去年已有业内人士猜测中银国际可能要出售资产。对此,中银香港还于今年1月做出澄清公告,但并未完全否定。
这一计划在5月浮出水面。5月21日,中国银行联合中银国际发布公告称,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优化海外机构布局,推动海外业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子公司中银香港拟出售旗下南洋商业银行股权。同时,中国银行在东盟地区部分机构业务及资产拟重组并转让予中银香港。
对于出让原因,公告也予以说明。此次出售南洋商业银行目的是减少管理架构重叠造成的资源和客户分散。而此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金良曾公开表示,无论在香港和内地,南商行的业务与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均有重叠,差异化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和客户的分散。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向《投资者报》表示,中银香港并不缺钱,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更多的应该是战略调整。
“南洋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与中银香港类似,两者甚至存在竞争关系,而且此前不良也拖累中银香港的资产质量,中银香港布局首先考虑将其卖出也是正常。”董希淼表示。
截至2014年年末,南洋商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39亿港元,净利润27.51亿港元。去年12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下调该行评级,称担心该行在中国内地迅速扩张使不良贷款的风险越来越高。
高溢价转让限制多
相对于南洋商业银行430亿港元的资产评估来讲,此次中银香港开出680亿港元的价格并不低,溢价幅度超过60%。
对于高溢价,中银香港方面认为,首先因为控股股权100%出售的溢价。之前案例表明,银行在出售资产方面都是部分业务或者部分股权的出售,存在股东之间利益分歧,而中银香港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是100%股权的出售,从而需要有一个控股权的溢价。
其次出于香港本地银行牌照稀缺性的考量。最后的原因在于买家协同性的溢价,如各地的业务牌照、利用网点的分销渠道等带来的业务协同性溢价。
对受让方的资质、条件,中银香港方面也予以限制考量。身份方面,要求受让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或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或其他中央或地方政府授权部门、机构单独或合计直接或间接持有该意向受让方的股权比例大于50%的企业。
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也必须雄厚,截至去年年末,受让方或其直接或间接控股股东合并口径下的总资产不少于1400亿元人民币,股东权益不少于400亿元人民币,以及其在中国内地或香港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合计总资产不少于800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受让方还不能是中国银行和中银香港的直接竞争对手。同时,中银香港方面还要求此次出售需要买方一次性付款。
尽管溢价高、限制条件多,目前传信达资产、华润集团等企业有意南洋商业银行。董希淼表示,以信达资产为例,其更多的是看重银行拍照来完善自己的金融业务布局。
银行并购收购或常现
并购整合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公司战略布局的有效手段,银行业也不例外。和早期银行业内并购、收购不同,随着监管层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有实力的传统企业开始涉足银行业。去年2月,香港创兴银行被广州越秀集团收购后,得益于大股东的资本支持,快速扩张,去年净利润增长率达42%。
“随着民间资本放开,大资管非银机构发展,未来银行间、跨领域的并购、收购会更加常见。”谢忆年表示。
记者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官网看到,今年在其挂牌转让股权的银行就有唐山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和大连银行3家。其中,大连银行转让一亿股股份,挂牌期满近3个月,仍未成功转让。
“由于自身发展或战略调整等原因,未来银行并购整合将增加的趋势是肯定的,银行业内大型银行将加快并购‘弱小’银行。”董希淼表示,此外,有实力的传统企业也跃跃欲试,但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赚钱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如何选择需要慎重。
外界对于中银香港开出的680亿港元高溢价以及转让原因、条件等问题有诸多猜测,《投资者报》记者向当事方求证,均被告知“当前不方便对外透露”。独立财经评论员谢忆年则表示,作为运营正常的企业,并购或者出让股权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银行也是一样。随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未来银行业内、跨领域并购、收购会更加常见。
战略调整引发出售
中银香港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早有端倪,去年已有业内人士猜测中银国际可能要出售资产。对此,中银香港还于今年1月做出澄清公告,但并未完全否定。
这一计划在5月浮出水面。5月21日,中国银行联合中银国际发布公告称,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优化海外机构布局,推动海外业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子公司中银香港拟出售旗下南洋商业银行股权。同时,中国银行在东盟地区部分机构业务及资产拟重组并转让予中银香港。
对于出让原因,公告也予以说明。此次出售南洋商业银行目的是减少管理架构重叠造成的资源和客户分散。而此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金良曾公开表示,无论在香港和内地,南商行的业务与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均有重叠,差异化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和客户的分散。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向《投资者报》表示,中银香港并不缺钱,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更多的应该是战略调整。
“南洋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与中银香港类似,两者甚至存在竞争关系,而且此前不良也拖累中银香港的资产质量,中银香港布局首先考虑将其卖出也是正常。”董希淼表示。
截至2014年年末,南洋商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39亿港元,净利润27.51亿港元。去年12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下调该行评级,称担心该行在中国内地迅速扩张使不良贷款的风险越来越高。
高溢价转让限制多
相对于南洋商业银行430亿港元的资产评估来讲,此次中银香港开出680亿港元的价格并不低,溢价幅度超过60%。
对于高溢价,中银香港方面认为,首先因为控股股权100%出售的溢价。之前案例表明,银行在出售资产方面都是部分业务或者部分股权的出售,存在股东之间利益分歧,而中银香港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是100%股权的出售,从而需要有一个控股权的溢价。
其次出于香港本地银行牌照稀缺性的考量。最后的原因在于买家协同性的溢价,如各地的业务牌照、利用网点的分销渠道等带来的业务协同性溢价。
对受让方的资质、条件,中银香港方面也予以限制考量。身份方面,要求受让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或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或其他中央或地方政府授权部门、机构单独或合计直接或间接持有该意向受让方的股权比例大于50%的企业。
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也必须雄厚,截至去年年末,受让方或其直接或间接控股股东合并口径下的总资产不少于1400亿元人民币,股东权益不少于400亿元人民币,以及其在中国内地或香港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合计总资产不少于800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受让方还不能是中国银行和中银香港的直接竞争对手。同时,中银香港方面还要求此次出售需要买方一次性付款。
尽管溢价高、限制条件多,目前传信达资产、华润集团等企业有意南洋商业银行。董希淼表示,以信达资产为例,其更多的是看重银行拍照来完善自己的金融业务布局。
银行并购收购或常现
并购整合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公司战略布局的有效手段,银行业也不例外。和早期银行业内并购、收购不同,随着监管层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有实力的传统企业开始涉足银行业。去年2月,香港创兴银行被广州越秀集团收购后,得益于大股东的资本支持,快速扩张,去年净利润增长率达42%。
“随着民间资本放开,大资管非银机构发展,未来银行间、跨领域的并购、收购会更加常见。”谢忆年表示。
记者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官网看到,今年在其挂牌转让股权的银行就有唐山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和大连银行3家。其中,大连银行转让一亿股股份,挂牌期满近3个月,仍未成功转让。
“由于自身发展或战略调整等原因,未来银行并购整合将增加的趋势是肯定的,银行业内大型银行将加快并购‘弱小’银行。”董希淼表示,此外,有实力的传统企业也跃跃欲试,但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赚钱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如何选择需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