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兰音乐家肖邦是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大师,他的个性敏感多情,温柔细致,极具音乐天分。肖邦选择了同他的个性和天分最为接近的乐器——钢琴,作为他的主要创作领域,创造了各种完美而丰富的体裁,通过钢琴表达出他对人生的感受和体会。他的作品大多富有旋律性,抒情性强,容易为听者所喜爱,仿佛是一首首情歌,诉说着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他的母亲出身波兰贵族,会弹钢琴,爱唱民歌。肖邦从幼年起就获得了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的作品同波兰民间音乐密不可分,他的波洛涅兹、玛祖卡等舞曲的创作都根植于波兰民间音乐,极具民族性。因此他也被看成是一位波兰民族乐派的先锋。
g小调《叙事曲》(作品23)是肖邦于1834年在巴黎创作的。1838年至1845年是肖邦创作的黄金时期。这首作品是他第一次用叙事曲的体裁进行创作,此曲所展现的激情与气势,悲剧性与民族性是无与伦比的。叙事曲这种体裁源于中世纪的法国诗歌,至19世纪在肖邦的创作中演变成为一种具有抒情浪漫风格的长篇器乐曲。肖邦曾经说到,他的叙事曲创作是受到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支的诗歌启发而作。很多人认为,g小调《叙事曲》的内容與密茨凯维支的长篇叙事诗《康拉德·瓦连罗德》有关。诗中主人公康拉德·瓦连罗德是一个从小被条顿军官养大的立陶宛人,英勇善战,但不知道自己是立陶宛后裔,常常为条顿人卖命,攻打自己的祖国。有一个立陶宛老人化装成艺人,到条顿军营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真相告诉了瓦连罗德,使他感慨无比,决心为国雪耻。从此他留在条顿军营捣乱,使得条顿人屡遭挫败,最后他被敌人发现而英勇献身。
肖邦的这首《叙事曲》,没有用音乐来描述具体情节,而是从总的构思出发,选取了若干典型形象来表现英雄主义和爱国思想。这首《叙事曲》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呈示部从第1小节至第93小节,由引子和第一、第二主题构成,第1至第7小节的引子以从容、慷慨的宣叙调进入,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叙述前的悠扬琴弦声。第一主题是一个安详而略带忧虑的旋律,老艺人开始回忆和讲述遥远的故事。第二主题是舒展、明朗的,仿佛是瓦连罗德知晓自己身世后的感慨心情。随后是展开部,第一和第二主题的旋律素材继续发展,构成了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效果。第一主题不断发展悲剧色彩,第二主题的形象从呈示部中的抒情温柔成长为成熟、誓死为祖国雪耻的英雄形象。最后是再现部(倒装再现),引入尾声部分。结尾悲壮,象征着瓦连罗德为国捐躯的壮烈气概,将全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肖邦是19世纪初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伟大音乐家,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的思想代表和喉舌。他运用音乐这个武器,唤醒波兰人民投身到波兰民族解放运动当中去。他的音乐作品中比较成熟的创作,都发挥着富于革命性的作用,被德国作曲家舒曼誉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g小调《叙事曲》(作品23)是肖邦于1834年在巴黎创作的。1838年至1845年是肖邦创作的黄金时期。这首作品是他第一次用叙事曲的体裁进行创作,此曲所展现的激情与气势,悲剧性与民族性是无与伦比的。叙事曲这种体裁源于中世纪的法国诗歌,至19世纪在肖邦的创作中演变成为一种具有抒情浪漫风格的长篇器乐曲。肖邦曾经说到,他的叙事曲创作是受到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支的诗歌启发而作。很多人认为,g小调《叙事曲》的内容與密茨凯维支的长篇叙事诗《康拉德·瓦连罗德》有关。诗中主人公康拉德·瓦连罗德是一个从小被条顿军官养大的立陶宛人,英勇善战,但不知道自己是立陶宛后裔,常常为条顿人卖命,攻打自己的祖国。有一个立陶宛老人化装成艺人,到条顿军营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真相告诉了瓦连罗德,使他感慨无比,决心为国雪耻。从此他留在条顿军营捣乱,使得条顿人屡遭挫败,最后他被敌人发现而英勇献身。
肖邦的这首《叙事曲》,没有用音乐来描述具体情节,而是从总的构思出发,选取了若干典型形象来表现英雄主义和爱国思想。这首《叙事曲》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呈示部从第1小节至第93小节,由引子和第一、第二主题构成,第1至第7小节的引子以从容、慷慨的宣叙调进入,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叙述前的悠扬琴弦声。第一主题是一个安详而略带忧虑的旋律,老艺人开始回忆和讲述遥远的故事。第二主题是舒展、明朗的,仿佛是瓦连罗德知晓自己身世后的感慨心情。随后是展开部,第一和第二主题的旋律素材继续发展,构成了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效果。第一主题不断发展悲剧色彩,第二主题的形象从呈示部中的抒情温柔成长为成熟、誓死为祖国雪耻的英雄形象。最后是再现部(倒装再现),引入尾声部分。结尾悲壮,象征着瓦连罗德为国捐躯的壮烈气概,将全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肖邦是19世纪初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伟大音乐家,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的思想代表和喉舌。他运用音乐这个武器,唤醒波兰人民投身到波兰民族解放运动当中去。他的音乐作品中比较成熟的创作,都发挥着富于革命性的作用,被德国作曲家舒曼誉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