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学习内容,由于汉字的数量庞大、结构复杂,还有许多形近字、同音字,对小学生的识字造成一定困难,再加上识字教学比较单调枯燥,容易造成识字低效的问题。如果运用字理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记忆效果,又能增强学生识字兴趣,是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要想提高字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坚持如下几条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字理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是科学性原则。字理教学要根据汉字的本源特点来开展教学,要符合现代汉字的简化特点,对字的形、音、义的讲解要有科学根据,不能胡乱编造。
二是灵活性原则。字理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灵活、适当地进行字理难度解析,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允许学生在“正解”的基础上有个性化的记忆和理解。
三是结合性原则。字理教学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要把集中识字与字理识字、分散识字、字族识字相互结合后开展教学,才能取得综合效益。
运用“溯源——对照”法学识独体字
由于独体字不可再分解,它主要包括象形与指事两类字,学好独体字对学习认识其他类型的字有重要帮助。学习独体字可运用“图片显示字的源义——给出古文字——引出教材显示的楷体字”的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所学汉字来源的演变过程,再通过与教材汉字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溯源”环节时,教师应尽可能使用和教材楷体字相近的甲骨文、小篆或金文字的图片,这些图片能让学生明显看出汉字的变化过程,图片的选用要能重点突出汉字的特征。例如,学习“羊”“牛”这两个字时,如果教师使用“全羊”“全牛”的图片进行溯源,就没有抓住汉字的特征,而羊和牛头角的图片与汉字相近,学生容易联想、理解;在“对照”环节,要让学生先比较图片与古文字的区别,然后再比较古文字和现代楷体字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就能加深对汉字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木”字时,先出示树木的图片,把图片中树木的主要特征与“古文字”进行对比,就能让学生看到树木图片与古文字中的“木”字很像,既有树干,又有树梢、树根。当“木”字变成现代汉字时,树梢就变成“一”、树干变成“|”、树根变成了“丿”和“乁”,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够牢牢掌握该字。
運用“分解——组合”法学识合体字
合体字则是由两个及其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汉字,而每个合体字中包含的独体字则是其一个偏旁,因此在学习认识这些合体字时应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来教学,即将合体字分解成独体字(部件),然后对每个部件的功能与内涵进行讲解,弄明白各部件之后再组合成完整的汉字。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就能让学生达到“析形索义”与“因义记形”的目的,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汉字,还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会意字”时,可运用“分解——溯源——组合”的方式来进行,这样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所学汉字。例如,学习“采”字时,可将其分解成“爫”和“木”两部分,然后为学生讲解“爫”偏旁在古代表示人的“手”,下面的“木”字旁表示大树,“采”字的意思是指古人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再如,学习“晶”字时,由于该字由三个“日”组成,它的意思是像太阳一样亮,“亮晶晶”就是这个字的意思;在教学“形声字”时,由于形声字是由“形符 声符”组成的,因而也是合体字。同一个偏旁的字是一个大的类别,如“树、林、桃、杨、枫”等均为“木”字旁。同一个声旁的字都会包含相同的韵母,如“抱、炮、跑、饱”,它们的读音均含有“ao”,这样就可以根据字形来推断字的含义,并知道其读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运用“比较——理解”法学识易错字
由于我国的汉字存在大量形体相近、结构相似、读音相同的字,这给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和记错、写错字的现象,对于这些容易记错的“形近字”“同音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较——理解”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识字。在进行“形近字”教学时,无论是独体形近字还是合体形近字,都可利用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的区别和联系来识字,首先可以比较字义,然后比较字形,最后再对字义进行理解。例如,在区分“瓜”与“爪”这两个字时,教师可写出这两个字,让学生比较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学生就会发现:两字的中间部分不相同,然后再为学生讲解“瓜”与“爪”的古文字的区别,“瓜”字的形状像藤蔓上长出的椭圆形瓜的样子。而“爪”字的形状像人的手,通过比较,学生就能掌握两者的区别;在教学“同音字”时,可从字形、字义、使用语境进行比较。如,在学习“州”与“洲”两个字时,通过比较,可知两字仅差一个“氵”,其中“州”字的古文含义表示陆地,而“洲”表示海洋环绕的陆地,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两字的区别。
结语
总之,运用字理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运用字理教学方法开展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要想提高字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坚持如下几条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字理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是科学性原则。字理教学要根据汉字的本源特点来开展教学,要符合现代汉字的简化特点,对字的形、音、义的讲解要有科学根据,不能胡乱编造。
二是灵活性原则。字理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灵活、适当地进行字理难度解析,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允许学生在“正解”的基础上有个性化的记忆和理解。
三是结合性原则。字理教学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要把集中识字与字理识字、分散识字、字族识字相互结合后开展教学,才能取得综合效益。
运用“溯源——对照”法学识独体字
由于独体字不可再分解,它主要包括象形与指事两类字,学好独体字对学习认识其他类型的字有重要帮助。学习独体字可运用“图片显示字的源义——给出古文字——引出教材显示的楷体字”的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所学汉字来源的演变过程,再通过与教材汉字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溯源”环节时,教师应尽可能使用和教材楷体字相近的甲骨文、小篆或金文字的图片,这些图片能让学生明显看出汉字的变化过程,图片的选用要能重点突出汉字的特征。例如,学习“羊”“牛”这两个字时,如果教师使用“全羊”“全牛”的图片进行溯源,就没有抓住汉字的特征,而羊和牛头角的图片与汉字相近,学生容易联想、理解;在“对照”环节,要让学生先比较图片与古文字的区别,然后再比较古文字和现代楷体字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就能加深对汉字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木”字时,先出示树木的图片,把图片中树木的主要特征与“古文字”进行对比,就能让学生看到树木图片与古文字中的“木”字很像,既有树干,又有树梢、树根。当“木”字变成现代汉字时,树梢就变成“一”、树干变成“|”、树根变成了“丿”和“乁”,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够牢牢掌握该字。
運用“分解——组合”法学识合体字
合体字则是由两个及其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汉字,而每个合体字中包含的独体字则是其一个偏旁,因此在学习认识这些合体字时应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来教学,即将合体字分解成独体字(部件),然后对每个部件的功能与内涵进行讲解,弄明白各部件之后再组合成完整的汉字。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就能让学生达到“析形索义”与“因义记形”的目的,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汉字,还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会意字”时,可运用“分解——溯源——组合”的方式来进行,这样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所学汉字。例如,学习“采”字时,可将其分解成“爫”和“木”两部分,然后为学生讲解“爫”偏旁在古代表示人的“手”,下面的“木”字旁表示大树,“采”字的意思是指古人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再如,学习“晶”字时,由于该字由三个“日”组成,它的意思是像太阳一样亮,“亮晶晶”就是这个字的意思;在教学“形声字”时,由于形声字是由“形符 声符”组成的,因而也是合体字。同一个偏旁的字是一个大的类别,如“树、林、桃、杨、枫”等均为“木”字旁。同一个声旁的字都会包含相同的韵母,如“抱、炮、跑、饱”,它们的读音均含有“ao”,这样就可以根据字形来推断字的含义,并知道其读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运用“比较——理解”法学识易错字
由于我国的汉字存在大量形体相近、结构相似、读音相同的字,这给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和记错、写错字的现象,对于这些容易记错的“形近字”“同音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较——理解”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识字。在进行“形近字”教学时,无论是独体形近字还是合体形近字,都可利用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的区别和联系来识字,首先可以比较字义,然后比较字形,最后再对字义进行理解。例如,在区分“瓜”与“爪”这两个字时,教师可写出这两个字,让学生比较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学生就会发现:两字的中间部分不相同,然后再为学生讲解“瓜”与“爪”的古文字的区别,“瓜”字的形状像藤蔓上长出的椭圆形瓜的样子。而“爪”字的形状像人的手,通过比较,学生就能掌握两者的区别;在教学“同音字”时,可从字形、字义、使用语境进行比较。如,在学习“州”与“洲”两个字时,通过比较,可知两字仅差一个“氵”,其中“州”字的古文含义表示陆地,而“洲”表示海洋环绕的陆地,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两字的区别。
结语
总之,运用字理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运用字理教学方法开展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