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善义是我国力学和材料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固体力学与复合材料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他强调力学新方法与新材料技术的有机结合,解决了我国国防科技发展中热防护材料与结构、轻质材料与结构以及特种功能材料和智能材料的关键科技问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他还曾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据介绍,“钱学森力学奖”是由中国力学学会于2014年开设的,每4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1人,旨在弘扬钱学森的学术理念、创新精神和教育思想,奖励在工程科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中国力学工作者。60年前,寻着钱学森的足迹,他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0年后,第二届“钱学森力学奖”颁奖典礼上,年过八旬的他精神矍铄、问鼎殊荣。“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思想影响了我的一生,能获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我感到很荣幸。”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教授杜善义,历经一个甲子的追求,用奋进与智慧书写了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初心。
梦想,从一份招生简章开始
“1959年,在高考报考志愿时,我看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招生简章,封面画着地球和卫星,打开一看发现近代力学系主任是钱先生,我就义无反顾地报考中了科大。”杜善义说。那时,中科大刚成立不久,虽然招生规模小,但大师云集,钱学森、华罗庚、钱三强、严济慈等一批科学家亲临教学一线。听过钱学森开设的《星际航行概论》等课程,杜善义在心里种下了航天梦。5年的学习让杜善义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荡,更坚定了科学报国梦。他几乎每天都泡在自习室和实验室里,“把一天掰成两天过,别人一个月看完的书,我一周就看完了。”他说。1964年,杜善义毕业后到哈工大任教。1980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国外交流。一个偶然的机会,杜善义了解到复合材料已经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所谓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材料,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在性能和功能上都得到了提升。他发觉,复合材料前景广阔,便立即把研究方向从断裂力学转向了复合材料。“只有把结构设计优化,才能把材料用到极致。”不久后,杜善义提出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复合材料在研究和应用中的新问题,也就是“力学 新材料”,这一交叉融合的思路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1982年,杜善义毅然回国,并将复合材料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把我派出去,我一定要为国家建设出力。”那时,我国航天事业正面临着材料更新换代的难题。杜善义提出,要想提升性能就必须使用复合材料,既能减轻重量,又能提高有效载荷。学校给他5000元科研经费,他走上了复合材料之路。1987年,哈工大成立我国首个航天学院,杜善义担任首任院长。他将与航天联系密切的学科、专业有机整合,并邀请航天领域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指导学院发展及学生培养。
“浮躁”情绪影响深远
“老师说的人才,应该是像他和李政道这样儿的。”回忆恩师,杜善义表示,那一辈科学家的两方面特质让他印象深刻。首先,是献身科学的精神。其次,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完全联系起来。杜善义说,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这一代的很多科学家都是在40岁后才开始进行研究,错过了创造力爆发的黄金年龄。虽然研究有些断层,但“帮助中国尽快改变面貌”依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现在环境变了,”杜善义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条件越来越好。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影响到了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其中,对科学研究影响最深的就是浮躁情绪。“我们基础人才储备充足,但缺乏顶尖人才,浮躁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杜善义说,年轻人有自己的目标,懂得为自己设计是好现象。因为如果没有个人需求,国家也就缺乏前进动力。但他也提醒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要过度关注眼前。“只要你能捕捉、掌握科学研究的前沿,在你的领域做出成果,同时满足国家的需求,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给你相应的认可和回馈。”
梦想,从一份招生简章开始
“1959年,在高考报考志愿时,我看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招生简章,封面画着地球和卫星,打开一看发现近代力学系主任是钱先生,我就义无反顾地报考中了科大。”杜善义说。那时,中科大刚成立不久,虽然招生规模小,但大师云集,钱学森、华罗庚、钱三强、严济慈等一批科学家亲临教学一线。听过钱学森开设的《星际航行概论》等课程,杜善义在心里种下了航天梦。5年的学习让杜善义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荡,更坚定了科学报国梦。他几乎每天都泡在自习室和实验室里,“把一天掰成两天过,别人一个月看完的书,我一周就看完了。”他说。1964年,杜善义毕业后到哈工大任教。1980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国外交流。一个偶然的机会,杜善义了解到复合材料已经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所谓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材料,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在性能和功能上都得到了提升。他发觉,复合材料前景广阔,便立即把研究方向从断裂力学转向了复合材料。“只有把结构设计优化,才能把材料用到极致。”不久后,杜善义提出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复合材料在研究和应用中的新问题,也就是“力学 新材料”,这一交叉融合的思路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1982年,杜善义毅然回国,并将复合材料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把我派出去,我一定要为国家建设出力。”那时,我国航天事业正面临着材料更新换代的难题。杜善义提出,要想提升性能就必须使用复合材料,既能减轻重量,又能提高有效载荷。学校给他5000元科研经费,他走上了复合材料之路。1987年,哈工大成立我国首个航天学院,杜善义担任首任院长。他将与航天联系密切的学科、专业有机整合,并邀请航天领域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指导学院发展及学生培养。
“浮躁”情绪影响深远
“老师说的人才,应该是像他和李政道这样儿的。”回忆恩师,杜善义表示,那一辈科学家的两方面特质让他印象深刻。首先,是献身科学的精神。其次,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完全联系起来。杜善义说,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这一代的很多科学家都是在40岁后才开始进行研究,错过了创造力爆发的黄金年龄。虽然研究有些断层,但“帮助中国尽快改变面貌”依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现在环境变了,”杜善义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条件越来越好。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影响到了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其中,对科学研究影响最深的就是浮躁情绪。“我们基础人才储备充足,但缺乏顶尖人才,浮躁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杜善义说,年轻人有自己的目标,懂得为自己设计是好现象。因为如果没有个人需求,国家也就缺乏前进动力。但他也提醒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要过度关注眼前。“只要你能捕捉、掌握科学研究的前沿,在你的领域做出成果,同时满足国家的需求,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给你相应的认可和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