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熊浩是《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的冠军,本文选取他的《万世师表》这场演讲进行赏析,具体从故事、文辞、情感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经过仔细赏析与推敲,发现《万世师表》中故事巧妙,文辞精准,情感真挚,的确是一场好的演讲。
关键词:熊浩;万世师表;故事;文辞;情感
在语言类竞技节目《我是演说家》中,有一位选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熊浩。纵观往期节目,熊浩的每一场演讲都十分精彩。在此,笔者选择其中一场题为《万世师表》的演讲进行赏析,更深地体会熊浩演讲的魅力。
一、生动巧妙的故事
生动的故事可以给听众带来一种画面感,使听众更容易沉浸在演讲中。通过讲故事,演讲者也更容易将自己的感受、智慧、感情等融入其中。《万世师表》中,熊浩就非常巧妙地将故事和演讲融合在了一起。演讲开头,熊浩讲自己小时候去孔庙,在人群中看到了夫子像前边牌位上的一行小字“万世师表”,当时年幼的他懵懵懂懂,还不知道这四个字对于中华民族的深刻意义。十分简短的一个故事,但是就这寥寥几句话,听众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个小朋友,透过人群将“万世师表”这几个字默默记在了心间。仔细想来,生动至极。
故事一讲完,后边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在现实生活中,“导师”一词多多少少带了一些功利性,我们的社会,似乎有很多导师是教人成功学的。随后发问:“这世上会不会有一种人……他以自己的生命光亮重新点亮导师这两个字的生命光华。如果有,他是谁?他是何等模样?”通过问句,又引起了听众的好奇,这样的一个人,会是谁呢?我们可以看到,开头将讲故事和问句联合在一起,用很简单的文字就已经牢牢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在提出问题后,熊浩接着又讲了他在大学期间去支教的故事,这里便引出了演讲的主题对象陶行知先生。紧接着,熊浩又讲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故事。先生本可以享受优渥的生活,成为人上人。但先生没有,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中国当时贫瘠的教育事业中。先生最后因积劳成疾而去世,老百姓自发为他扶灵,宋庆龄为他题字“万世师表”。三个故事前后连接地非常巧妙,从最开始发出的发问到第二个故事再到最后一个故事结尾宋庆龄题字“万世师表”,熊浩将材料安排得丝丝入扣 , 使听众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所讲的内容上,可以说是层层递进,前后呼应。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润物无声般地向听众传达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没有大道理,没有说教,但却生动感人,从而达到给听众留下深刻感触的效果。
二、质朴深沉的文辞
在演讲过程中,熊浩始终是用全部身心在演讲,他的文辞朴实又深刻,他对于语言的拿捏和掌控精准地让人听了起鸡皮疙瘩。
比如,“他以他的生命質量重新撑起导师这两个字的隆重分量;他以他自己的生命光亮重新点亮导师这两个字的生命光华。”描述了陶行知先生的气节,也让听众心里对先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敬仰。此外,还有:“2014年,我进入复旦大学任教,初为人师,想必经时光之洗练,我也会成为学生们的导师。只希望到那一天,能够延续先生的光,把它变成隽永的亮。名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里熊浩提到了自己的教育经历,使得整个演讲更加有说服力,也看到陶行知先生对后人的影响之深远。他将质朴的语言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演讲时充满了情怀和鼓励,整个表达明白晓畅,这就使得整个演讲更显得深刻了。
三、真挚朴实的感情
在《万世师表》演讲中,除了深邃坚定的眼神、得体干练的手势、恰到好处的停顿,最打动听众的,应该还是熊浩真挚的感情。
熊浩说:“我们拿半截粉笔,开始在黑板上书写语文、数学、英语,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在红旗下嬉戏,那个声音放肆得要命,传出好远好远,引得那些村里的孩子家长都好奇地往里望。” 这段话不仅给人带来生动的画面感,更重要的是表露他对孩子们的喜爱和孩子们纯洁的模样让人感到教育的美好与重要,此外,熊浩在讲陶行知先生的故事时,一字一句,字字铿锵有力,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人格,看到了真正“万世师表”的样子。
最后,熊浩还对开头“他是谁?他是何等模样?”做了回答,不仅使整个演讲更加完整,同时升华了整个主题。这一段话诚恳至深,听众能感受到他对于教育的反思,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希望也像陶先生一样,成为一个“大写”的教育者。与此同时,这段演讲也给听众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在师生关系常被诟病的当下,有青年教师站出来表达了如此真诚的态度,是不是更有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在看不到的地方,也是如此发光发亮。
可以说,熊浩在此刻不仅是演讲者的身份,某种程度上,也向听众传达了以他为代表的青年教师的态度,这就是熊浩演讲的力量,这力量当中,离不开的,是他真挚诚恳的感情态度。
参考文献:
[1] 丁爱华 . 熊浩演讲何以打动观众[J].应用写作,2018.
[2] 董莉 . 打动观众 : 演讲稿写作的关键[J].应用写作,2000.
[3] 刘正斌 . 朴实无华蕴深邃——邓小平演讲的一个特色 [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5.
关键词:熊浩;万世师表;故事;文辞;情感
在语言类竞技节目《我是演说家》中,有一位选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熊浩。纵观往期节目,熊浩的每一场演讲都十分精彩。在此,笔者选择其中一场题为《万世师表》的演讲进行赏析,更深地体会熊浩演讲的魅力。
一、生动巧妙的故事
生动的故事可以给听众带来一种画面感,使听众更容易沉浸在演讲中。通过讲故事,演讲者也更容易将自己的感受、智慧、感情等融入其中。《万世师表》中,熊浩就非常巧妙地将故事和演讲融合在了一起。演讲开头,熊浩讲自己小时候去孔庙,在人群中看到了夫子像前边牌位上的一行小字“万世师表”,当时年幼的他懵懵懂懂,还不知道这四个字对于中华民族的深刻意义。十分简短的一个故事,但是就这寥寥几句话,听众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个小朋友,透过人群将“万世师表”这几个字默默记在了心间。仔细想来,生动至极。
故事一讲完,后边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在现实生活中,“导师”一词多多少少带了一些功利性,我们的社会,似乎有很多导师是教人成功学的。随后发问:“这世上会不会有一种人……他以自己的生命光亮重新点亮导师这两个字的生命光华。如果有,他是谁?他是何等模样?”通过问句,又引起了听众的好奇,这样的一个人,会是谁呢?我们可以看到,开头将讲故事和问句联合在一起,用很简单的文字就已经牢牢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在提出问题后,熊浩接着又讲了他在大学期间去支教的故事,这里便引出了演讲的主题对象陶行知先生。紧接着,熊浩又讲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故事。先生本可以享受优渥的生活,成为人上人。但先生没有,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中国当时贫瘠的教育事业中。先生最后因积劳成疾而去世,老百姓自发为他扶灵,宋庆龄为他题字“万世师表”。三个故事前后连接地非常巧妙,从最开始发出的发问到第二个故事再到最后一个故事结尾宋庆龄题字“万世师表”,熊浩将材料安排得丝丝入扣 , 使听众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所讲的内容上,可以说是层层递进,前后呼应。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润物无声般地向听众传达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没有大道理,没有说教,但却生动感人,从而达到给听众留下深刻感触的效果。
二、质朴深沉的文辞
在演讲过程中,熊浩始终是用全部身心在演讲,他的文辞朴实又深刻,他对于语言的拿捏和掌控精准地让人听了起鸡皮疙瘩。
比如,“他以他的生命質量重新撑起导师这两个字的隆重分量;他以他自己的生命光亮重新点亮导师这两个字的生命光华。”描述了陶行知先生的气节,也让听众心里对先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敬仰。此外,还有:“2014年,我进入复旦大学任教,初为人师,想必经时光之洗练,我也会成为学生们的导师。只希望到那一天,能够延续先生的光,把它变成隽永的亮。名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里熊浩提到了自己的教育经历,使得整个演讲更加有说服力,也看到陶行知先生对后人的影响之深远。他将质朴的语言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演讲时充满了情怀和鼓励,整个表达明白晓畅,这就使得整个演讲更显得深刻了。
三、真挚朴实的感情
在《万世师表》演讲中,除了深邃坚定的眼神、得体干练的手势、恰到好处的停顿,最打动听众的,应该还是熊浩真挚的感情。
熊浩说:“我们拿半截粉笔,开始在黑板上书写语文、数学、英语,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在红旗下嬉戏,那个声音放肆得要命,传出好远好远,引得那些村里的孩子家长都好奇地往里望。” 这段话不仅给人带来生动的画面感,更重要的是表露他对孩子们的喜爱和孩子们纯洁的模样让人感到教育的美好与重要,此外,熊浩在讲陶行知先生的故事时,一字一句,字字铿锵有力,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人格,看到了真正“万世师表”的样子。
最后,熊浩还对开头“他是谁?他是何等模样?”做了回答,不仅使整个演讲更加完整,同时升华了整个主题。这一段话诚恳至深,听众能感受到他对于教育的反思,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希望也像陶先生一样,成为一个“大写”的教育者。与此同时,这段演讲也给听众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在师生关系常被诟病的当下,有青年教师站出来表达了如此真诚的态度,是不是更有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在看不到的地方,也是如此发光发亮。
可以说,熊浩在此刻不仅是演讲者的身份,某种程度上,也向听众传达了以他为代表的青年教师的态度,这就是熊浩演讲的力量,这力量当中,离不开的,是他真挚诚恳的感情态度。
参考文献:
[1] 丁爱华 . 熊浩演讲何以打动观众[J].应用写作,2018.
[2] 董莉 . 打动观众 : 演讲稿写作的关键[J].应用写作,2000.
[3] 刘正斌 . 朴实无华蕴深邃——邓小平演讲的一个特色 [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