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支架式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学习不需要辅助时,撤去帮助。支架式学习的目的在于提供学生适时的帮助,引导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支架式教学的方法和理念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支架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掌握信息技术是学生必要的素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成为真正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因此,支架式教学的渗透成为了必然趋势。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
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几个步骤,即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创造一个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让学生能自主思考分析,并且给予一定的辅助,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援助方式。支架式教学能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来,能够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兴趣,掌握技能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改下,支架式教学在逐渐渗透,但仍然不够深入。因此,还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努力探索,积极改革,寻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融入支架式教学,健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体系。针对这点,笔者就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支架式教学的探索研究
1.支架式教学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支架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学习任务,调控学习进程和难度。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需要教授基本的知识,并且用不同的形式辅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程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时,教师可以先做适度的示范,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声音加工、图像采集等工具软件的使用,并且将传统计算机和现代技术的成品进行认识和比较,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时的一些方法,自己总结优缺点,产生正确的认识,寻找最好的方案。然后设置一些不同特点的学习任务,在剩下的课堂时间中,让学生自主分配,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或者询问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自主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教师的适当传授为支架,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掌握技能、熟练操作、加深印象,在课堂中融入这样的支架式教学的理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设置问题支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用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到正确的轨道上。另外,在选修课程中更要注意问题支架的设置。例如,在教授网络传输介质一课的前一个星期,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网络传输介质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适用的条件是怎样的?哪个相对实用合算?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综合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并做成一张表格,比较各种不同网络传输介质的优缺点。在真正讲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心得交流,并且给予肯定和支持,然后讲授最正确的理念。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考证求实,即使结论有些偏差,却也能加深他们的记忆,并且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处理困难的能力,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
3.深入理解“支架”的内涵,培养综合素质。支架必然要经历搭建、拆除的过程。然而搭建和拆除的时机格外重要。支架要帮助学生独立完成逐渐递增难度的任务,并且完善他们的人格,然后渐渐淡出学生的视线。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支架式教学要实现的不仅是学生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在教授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时,要灌输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树立健康的网络使用的伦理道德观念,并且适度地上网、正确地采集和使用网络信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给予适时的提醒和帮助,找准支架建立和拆除的时机,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总结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是作为新时代人才不可或缺的。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最重要的方式来源。在教学中,只有积极贯彻支架式教学,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用发挥至最大。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渗透支架式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完善和健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志忠.“支架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Z1).
[2]初广廷.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
[3]姚莉.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科技信息.2010(04).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支架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掌握信息技术是学生必要的素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成为真正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因此,支架式教学的渗透成为了必然趋势。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
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几个步骤,即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创造一个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让学生能自主思考分析,并且给予一定的辅助,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援助方式。支架式教学能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来,能够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兴趣,掌握技能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改下,支架式教学在逐渐渗透,但仍然不够深入。因此,还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努力探索,积极改革,寻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融入支架式教学,健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体系。针对这点,笔者就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支架式教学的探索研究
1.支架式教学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支架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学习任务,调控学习进程和难度。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需要教授基本的知识,并且用不同的形式辅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程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时,教师可以先做适度的示范,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声音加工、图像采集等工具软件的使用,并且将传统计算机和现代技术的成品进行认识和比较,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时的一些方法,自己总结优缺点,产生正确的认识,寻找最好的方案。然后设置一些不同特点的学习任务,在剩下的课堂时间中,让学生自主分配,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或者询问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自主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教师的适当传授为支架,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掌握技能、熟练操作、加深印象,在课堂中融入这样的支架式教学的理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设置问题支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用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到正确的轨道上。另外,在选修课程中更要注意问题支架的设置。例如,在教授网络传输介质一课的前一个星期,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网络传输介质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适用的条件是怎样的?哪个相对实用合算?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综合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并做成一张表格,比较各种不同网络传输介质的优缺点。在真正讲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心得交流,并且给予肯定和支持,然后讲授最正确的理念。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考证求实,即使结论有些偏差,却也能加深他们的记忆,并且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处理困难的能力,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
3.深入理解“支架”的内涵,培养综合素质。支架必然要经历搭建、拆除的过程。然而搭建和拆除的时机格外重要。支架要帮助学生独立完成逐渐递增难度的任务,并且完善他们的人格,然后渐渐淡出学生的视线。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支架式教学要实现的不仅是学生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在教授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时,要灌输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树立健康的网络使用的伦理道德观念,并且适度地上网、正确地采集和使用网络信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给予适时的提醒和帮助,找准支架建立和拆除的时机,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总结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是作为新时代人才不可或缺的。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最重要的方式来源。在教学中,只有积极贯彻支架式教学,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用发挥至最大。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渗透支架式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完善和健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志忠.“支架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Z1).
[2]初广廷.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
[3]姚莉.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科技信息.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