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临床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01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56例,依照手术方法差异进行分组。28例手术方法采用肛瘘切除术,入组对照组。研究组28例,手术方法为同期手术,即肛瘘切除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同期进行。观察效果,予以比较。结果:组间有效率相对比,研究组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临床效果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混合痔;低位肛瘘;同期手术;疗效
  痔为常见肛肠外科疾病,发病率约为50-80%,发病率较高,其中20%为混合痔[1]。肛瘘属于多发性肛肠疾病,直肠或肛管与肛周皮肤相通肉芽肿性管道,侵犯部位主要为肛管,外口为肛周皮肤处,内口为齿状线附近。研究显示,混合痔并发肛瘘、肛裂时,需及时治疗,维持肛门及肛管的正常功能。现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56例,总结同期手术的治疗方法与疗效,以下具体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瘺56例,依照手术方法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女患者12例,16例男患者,均龄(36.59±6.75)岁,21-59岁,病史均为(3.26±0.68)年,2个月-6年,共28例。研究组女患者11例,17例男患者,均龄(36.63±6.58)岁,21-57岁,病史均为(3.23±0.44)年,2个月-6.2年,共28例。组间基本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方法采用肛瘘切除术,研究组手术方法为同期手术,即肛瘘切除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同期进行。
  (1)肛瘘切除:手持探针,由外口插入瘘管,按照瘘管走行对内口进行探查,探针一端由内口顺利探出;沿着探针方向切开组织,将切口向外延长1cm,对坏死组织及瘢痕进行切除,修剪创缘,挂线引流。
  (2)外剥内扎术:在混合痔边缘作切口,呈V型,将皮肤切开,剥离皮下静脉丛至齿状线上方,约0.5cm,借助扩肛器,将肛镜缝扎器导入,钳夹内痔,并缝扎,环形切除内痔、黏膜下组织及痔上黏膜,吻合,对瘘管两侧痔核及痔核进行切除。手术给予明胶海绵和凡士林纱条止血,抗感染用药,5-7d。
  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比较分析。
  1.3 疗效标准 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症状与治疗之前相比较,无改善,或加重;好转:经过治疗,患者症状与治疗之前相比较,有所改善,基本恢复排便及肛门排气功能;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消失,肛管内未出现水肿、畸形、粘连和狭窄等,手术创面比较光滑、平整,恢复排便及肛门排气功能。治疗有效率=有效+好转。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14%(23/28),无效5例,比例17.86%;有效12例,比例42.86%;好转11例,比例39.29%。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43%(27/28),无效1例,比例3.57%;有效15例,比例53.57%;好转12例,比例42.86%。组间有效率相对比,研究组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混合痔患者直肠上下静脉丛发生曲张,形成静脉团块,好发于肛门同方向的齿状线上下,患者可有瘙痒、便血、疼痛及痔块脱出症状,治疗时多给予患者痔核切除术,将肛周多余皮肤、炎症肛窦、肛门内外曲张静脉及直肠下部的多余黏膜等切除,对动脉进行有效截断[2]。低位肛瘘又分复杂性瘘、单纯性瘘,难以自愈,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瘘管外口有少量脓液流出,对肛周皮肤进行刺激,引起瘙痒;如外口暂时性封闭,则脓液积存,引起局部红肿、胀痛。外剥内扎术为临床治疗混合痔常用方法,具有效果佳、操作简便、技术成熟等优点,术中尽量保留患者肛垫结构,使其在原来位置上重新固定及复位,保留齿线,避免解剖损伤[3]。肛瘘患者经过实施切除术,可切除全部瘘管和瘢痕组织,如直瘘患者瘘管较明显,则实施一期切除缝合术,完整切除瘘管,缩短愈合时间,使伤口完全缝合,并不留死腔。目前,临床在对混合痔并发低位肛瘘患者实施分期手术或同期手术方面,观点较不一致。同期手术较分期手术可有效避免患者二次手术,手术痛苦小,患者易接受,特别对于瘘管两侧痔核及较大痔核者,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刺激性操作造成充血、水肿,如手术操作、术后换药等。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同期手术,先实施肛瘘切除,后进行外剥内扎术,而对照组仅作肛瘘切除,结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43%,明显较高(对照组82.14%),表明同期手术疗效满意,有效率高。实施同期手术时需注意,先给予患者肛瘘切除术,后实施外剥内扎术,以免肛瘘切口痔结扎后对分支瘘管及弯曲瘘管处理造成影响;结合术前病情分析实施手术,一般来说,仅处理瘘管两侧及较大痔核;手术操作时应避免肛门狭窄,皮桥总宽度应≥1.5cm。
  综上分析,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实施同期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峰.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6):3804-3805.
  [2] 卢泽权,李健宁,庄瑞芬.手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63例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04):487-488.
  [3] 吴金生.肛瘘合并混合痔同期手术6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6):3942-39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喘可治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运用喘可治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改良甲状腺次全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把68例甲状腺疾患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切口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改良的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使用率以及切口粘连、颈部麻木、颈前区疼痛、吞咽不适发生率等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早产低体重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体重小于2.5千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婴儿。其胃肠发育不成熟,吸吮及吞咽功能不协调,从胃肠道获取营养的能力差,而营养需求又相对较高,故需肠外营养支持使其逐渐成熟,早产儿的营养关系到患儿的存活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必须予以重视。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儿;全静脉营养混合液;PICC  传统的肠道外营养单一输注葡萄糖,并发症较多如血糖不稳等,早期的全静脉营养液输注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