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内企业面临着沉重的税收负担,而恰当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可以起到合法合理节税的效应。本文首先对会计处理方法的定义及特点进行阐述,并从我国纳税筹划的发展历程入手,对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税收临界点选择、成本费用分摊以及长期投资核算五方面的纳税筹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处理方法;纳税筹划;节税效应
在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想通过“开源”来提高收益,其可行性相对较低;反之,以“节流”为主的成本管理顺应经济发展形势,成为企业界努力的目标。目前,企业税收负担沉重是普遍的现状,各种重复征税现象较为严重,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反观一些外资企业,其通过对税收进行筹划与安排,实现合法合理降低税收负担的目标,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国企业如何加强税收环节的筹划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处理方法的定义及其在纳税筹划中的特点
会计处理方法就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所用到的计量方法。目前,企业常见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法等。会计处理方法的如何选择关乎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企业税收负担的多少。
纳税筹划是在法律法规政策的允许下,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筹划,实现税收成本减少的过程。其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企业纳税筹划的背景下,会计处理方法表现出了新的特征。第一,非违法性。因为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就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许可下所进行的,尽管有时候可能会钻法律法规的漏洞,与法律法规的立法初衷相背离,但必须要符合现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有关原则。第二,预见性。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各项经营活动具有事后性的特征,使得企业纳税行为也表现出滞后性的特点。以企业营业税为例,只有企业发生了产品的销售行为后,才会发生缴纳营业税的行为。但在纳税筹划下,企业通过合理筹划,就可以达到降低纳税负担的目的。而会计处理方法作为纳税筹划实现的途径,则就表现出了预见性的特点。第三,目的性。纳税筹划具有鲜明的目的,即透过对企业经济行为的规划,来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二、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发展历程
纳税筹划作为合法合理的避税手段,在国外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相对而言起步较晚。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纳税行为都是由政府统筹进行,因此也就不存在纳税筹划的行为。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应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应用与发展起来的。
第一个阶段是探索期,即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1994年。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企业产品出口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背景下,国外的“三资”企业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在这些国外企业为国内企业带来资金与技术的同时,也输入了“纳税筹划”的先进理念。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对外资企业给予了大量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善。
第二是初步发展期,从1994年至2000年。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越发明显;特别是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更加凸显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模式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此,在整个政策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迫于经营效益的提高,也逐渐开始重视纳税筹划在企业中的应用。在这一阶段里,政府与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纳税筹划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也着手展开了纳税筹划的相关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普遍运用期,即从2001年至今。在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浪潮下,国内企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与国外企业的沟通交流也越发频繁。从理念上来说,国内企业基本上已普遍接受了纳税筹划的思想,并广泛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中介结构的大量产生,为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了更为专业化的服务。与此同时,政府也总结并吸取了先前税收法律法规上的问题与漏洞,对企业纳税筹划工作进行了规范与引导,有效保证了纳税筹划的持续发展。
三、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下的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应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会计处理的选择与应用关系着企业纳税行为的原始形态,这必然会对企业的税收成本产生影响。因此,要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就必须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角度下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一)存货计价方法角度
存货是生产经营型企业必然要面对的一方面问题。存货既可以是准备出售的商品,也可以是正在生产的在产品或原材料等。在财务管理中,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且存货规模的大小影响着企业流动性的高低。与此同时,存货所产生的仓储、保管等费用也是企业成本的一大部分,存货的大小关系着销货成本的高低,而销货成本又会对销售利润产生影响,继而关乎到企业税收负担。因此,对存货的核算必然会对企业的税收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企业存货的核算过程中,存货计价是重要的环节。按照现有的会计政策,存货计价方法有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等四种。这四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影响着企业税收金额的多少。
因此,在企业利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时,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通过不同存货计价方法来计算得到不同的税收金额,并选择企业税收负担最小的那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以生产材料为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生产材料价格的涨跌有关。当价格处于下跌阶段时,就需要采用先进先出法,从而使得当期纳税金额达到最低。当然,若材料价格处于上涨或下跌状态不明朗的情况下,采用加权平均法则最为适宜。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角度 固定资产是可以长期适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普遍采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其使用周期内,根据既定的计价方法对其所发生的当期损耗金额进行分摊的过程。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属于企业成本,具有“税收抵挡”的作用。因为折旧关乎成本,成本影响利润,利润决定纳税金额的高低。
目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自然损耗法、加速折旧法、直线法以及产量法等四种。而具体采用何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则需要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加以应对。一方面,当企业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大经济背景下时,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宜采取加速折旧法。因为在通货膨胀下,资金容易发生贬值,按照历史成本所回收的资金相当于贬值。对此,加速折旧法可以起到加快折旧速度的作用,缩短资产收益的回收期,继而促使前期折旧成本过高而取得最大的节税效应。另一方面,企业在面临税收优惠的政策背景下时,则可采取直线法进行折旧。因为直线法可以保证企业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通过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来获取最大的节税效应。相反,加速折旧法反而会起到增加税收负担的影响。此外,采取何种税制也会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如比例税制下,则适宜采用加速折旧法。
(三)税收临界点角度
目前,税收制度有定额税率、累进税率以及比例税率等几种形式。在税收的收取过程中都要牵涉到税基。其实,税基作为税收的基本要素,在纳税筹划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税基临界点的合理筹划可以起到节税的效应。以目前个人所得税为例,假设个人所得税的税基为5000元,那么4999元收入的群体与5001元收入的群体所得到的实际收入是完全不同的。看上去,5001元的群体收入要高于4999元;但考虑到税收因素的话,实际上4999元群体的收入要略高于5001元的。在这里,税基临界点的合理筹划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目前我国优惠税收政策的标准也对纳税筹划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税收优惠政策中优惠临界点的规划,同样可以起到节税的作用。
(四)分摊费用角度
企业的生产经营必然要产生一部分的费用成本,而费用成本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利润则又是税收多少的重要依据。目前,企业的费用有许多,其中一些费用需要通过分摊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对此,如何对费用进行分摊会影响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从而可以实现是否节税的目的。
目前,企业费用分摊的方法有实际费用分摊法、平均摊销法以及不规则摊销法这三种。每种费用分摊方法的应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鉴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持续经营,那么从企业长期经营的角度来看,采用平均费用分摊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起到节税的作用。因为当采用平均费用分摊方法时,企业各项费用就会根据营业额进行平均,相应地企业利润也就起到了平均分摊的作用,从而使得企业税收避免出现大幅波动的现象。
(五)长期投资核算方法角度
前面提到的几方面都是从企业成本费用的角度入手的,那么企业作为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机构,必然要发生投资活动。目前,企业在对长期投资的核算过程中分别采用成本法与权益法两种方法。在现行税法下,企业采用何种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取决于企业长期投资的股份是否低于被投资企业股份的25%。当企业长期投资的股权高于25%时,则采用权益法;相反则采用成本法。对此,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当企业长期投资某一企业的股份处于被投资企业股份25%左右时,应尽量选择低于25%的比例,因为这样可以起到节税的效应。当然,企业的长期投资还需要结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费用与利润,继而影响到企业税收的负担。因此,合理采用会计处理方法就可以起到合理避税的目的,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苏春林.纳税筹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徐文丽.论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纳税筹划[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
[3]高丽萍.论会计处理方法与纳税筹划[J].财经界(学术版),2010(3).
[4]白晶.浅析会计处理方法对纳税筹划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
[5]李荣锦.基于有关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纳税筹划[J].财会研究,2006(5).
【关键词】会计处理方法;纳税筹划;节税效应
在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想通过“开源”来提高收益,其可行性相对较低;反之,以“节流”为主的成本管理顺应经济发展形势,成为企业界努力的目标。目前,企业税收负担沉重是普遍的现状,各种重复征税现象较为严重,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反观一些外资企业,其通过对税收进行筹划与安排,实现合法合理降低税收负担的目标,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国企业如何加强税收环节的筹划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处理方法的定义及其在纳税筹划中的特点
会计处理方法就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所用到的计量方法。目前,企业常见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法等。会计处理方法的如何选择关乎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企业税收负担的多少。
纳税筹划是在法律法规政策的允许下,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筹划,实现税收成本减少的过程。其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企业纳税筹划的背景下,会计处理方法表现出了新的特征。第一,非违法性。因为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就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许可下所进行的,尽管有时候可能会钻法律法规的漏洞,与法律法规的立法初衷相背离,但必须要符合现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有关原则。第二,预见性。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各项经营活动具有事后性的特征,使得企业纳税行为也表现出滞后性的特点。以企业营业税为例,只有企业发生了产品的销售行为后,才会发生缴纳营业税的行为。但在纳税筹划下,企业通过合理筹划,就可以达到降低纳税负担的目的。而会计处理方法作为纳税筹划实现的途径,则就表现出了预见性的特点。第三,目的性。纳税筹划具有鲜明的目的,即透过对企业经济行为的规划,来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二、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发展历程
纳税筹划作为合法合理的避税手段,在国外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相对而言起步较晚。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纳税行为都是由政府统筹进行,因此也就不存在纳税筹划的行为。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应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应用与发展起来的。
第一个阶段是探索期,即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1994年。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企业产品出口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背景下,国外的“三资”企业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在这些国外企业为国内企业带来资金与技术的同时,也输入了“纳税筹划”的先进理念。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对外资企业给予了大量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善。
第二是初步发展期,从1994年至2000年。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越发明显;特别是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更加凸显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模式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此,在整个政策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迫于经营效益的提高,也逐渐开始重视纳税筹划在企业中的应用。在这一阶段里,政府与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纳税筹划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也着手展开了纳税筹划的相关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普遍运用期,即从2001年至今。在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浪潮下,国内企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与国外企业的沟通交流也越发频繁。从理念上来说,国内企业基本上已普遍接受了纳税筹划的思想,并广泛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中介结构的大量产生,为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了更为专业化的服务。与此同时,政府也总结并吸取了先前税收法律法规上的问题与漏洞,对企业纳税筹划工作进行了规范与引导,有效保证了纳税筹划的持续发展。
三、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下的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应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会计处理的选择与应用关系着企业纳税行为的原始形态,这必然会对企业的税收成本产生影响。因此,要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就必须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角度下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一)存货计价方法角度
存货是生产经营型企业必然要面对的一方面问题。存货既可以是准备出售的商品,也可以是正在生产的在产品或原材料等。在财务管理中,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且存货规模的大小影响着企业流动性的高低。与此同时,存货所产生的仓储、保管等费用也是企业成本的一大部分,存货的大小关系着销货成本的高低,而销货成本又会对销售利润产生影响,继而关乎到企业税收负担。因此,对存货的核算必然会对企业的税收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企业存货的核算过程中,存货计价是重要的环节。按照现有的会计政策,存货计价方法有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等四种。这四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影响着企业税收金额的多少。
因此,在企业利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时,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通过不同存货计价方法来计算得到不同的税收金额,并选择企业税收负担最小的那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以生产材料为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生产材料价格的涨跌有关。当价格处于下跌阶段时,就需要采用先进先出法,从而使得当期纳税金额达到最低。当然,若材料价格处于上涨或下跌状态不明朗的情况下,采用加权平均法则最为适宜。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角度 固定资产是可以长期适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普遍采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其使用周期内,根据既定的计价方法对其所发生的当期损耗金额进行分摊的过程。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属于企业成本,具有“税收抵挡”的作用。因为折旧关乎成本,成本影响利润,利润决定纳税金额的高低。
目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自然损耗法、加速折旧法、直线法以及产量法等四种。而具体采用何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则需要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加以应对。一方面,当企业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大经济背景下时,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宜采取加速折旧法。因为在通货膨胀下,资金容易发生贬值,按照历史成本所回收的资金相当于贬值。对此,加速折旧法可以起到加快折旧速度的作用,缩短资产收益的回收期,继而促使前期折旧成本过高而取得最大的节税效应。另一方面,企业在面临税收优惠的政策背景下时,则可采取直线法进行折旧。因为直线法可以保证企业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通过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来获取最大的节税效应。相反,加速折旧法反而会起到增加税收负担的影响。此外,采取何种税制也会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如比例税制下,则适宜采用加速折旧法。
(三)税收临界点角度
目前,税收制度有定额税率、累进税率以及比例税率等几种形式。在税收的收取过程中都要牵涉到税基。其实,税基作为税收的基本要素,在纳税筹划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税基临界点的合理筹划可以起到节税的效应。以目前个人所得税为例,假设个人所得税的税基为5000元,那么4999元收入的群体与5001元收入的群体所得到的实际收入是完全不同的。看上去,5001元的群体收入要高于4999元;但考虑到税收因素的话,实际上4999元群体的收入要略高于5001元的。在这里,税基临界点的合理筹划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目前我国优惠税收政策的标准也对纳税筹划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税收优惠政策中优惠临界点的规划,同样可以起到节税的作用。
(四)分摊费用角度
企业的生产经营必然要产生一部分的费用成本,而费用成本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利润则又是税收多少的重要依据。目前,企业的费用有许多,其中一些费用需要通过分摊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对此,如何对费用进行分摊会影响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从而可以实现是否节税的目的。
目前,企业费用分摊的方法有实际费用分摊法、平均摊销法以及不规则摊销法这三种。每种费用分摊方法的应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鉴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持续经营,那么从企业长期经营的角度来看,采用平均费用分摊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起到节税的作用。因为当采用平均费用分摊方法时,企业各项费用就会根据营业额进行平均,相应地企业利润也就起到了平均分摊的作用,从而使得企业税收避免出现大幅波动的现象。
(五)长期投资核算方法角度
前面提到的几方面都是从企业成本费用的角度入手的,那么企业作为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机构,必然要发生投资活动。目前,企业在对长期投资的核算过程中分别采用成本法与权益法两种方法。在现行税法下,企业采用何种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取决于企业长期投资的股份是否低于被投资企业股份的25%。当企业长期投资的股权高于25%时,则采用权益法;相反则采用成本法。对此,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当企业长期投资某一企业的股份处于被投资企业股份25%左右时,应尽量选择低于25%的比例,因为这样可以起到节税的效应。当然,企业的长期投资还需要结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费用与利润,继而影响到企业税收的负担。因此,合理采用会计处理方法就可以起到合理避税的目的,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苏春林.纳税筹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徐文丽.论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纳税筹划[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
[3]高丽萍.论会计处理方法与纳税筹划[J].财经界(学术版),2010(3).
[4]白晶.浅析会计处理方法对纳税筹划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
[5]李荣锦.基于有关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纳税筹划[J].财会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