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剥夺机会的父母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y7208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时下的中国人来说,艺术教育是个人的事情,因为目前尚未能有足够的美术馆、健康的艺术教育体制,全社会的整体艺术修养也处在极低的位置。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年轻一代的父母们便想让孩子全身心地体验他们成长期间被剥夺的一切,其中最明显的行为之一就是送孩子去学习艺术。
  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已经免除了生存忧患,甚至可以说生活优渥,他们那些才几岁的孩子每周起码要上三个班,英语、琴艺和绘画几乎成了大城市儿童业余生活的标配。在这些新一代父母们看来,自己不得不过平庸的生活是一个悲剧,贫乏的时代导致他们无法从小学习艺术,如果能给子女拥有那些他们所不曾拥有的艺术教育机会,那么他/她生命中的缺憾会得到弥补,别人也会对他们刮目相看,让人觉得他们不仅仅是从物质上满足孩子。
  我们特意区隔时代,采访了分别出生在上个世纪60、70、80年代的成功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实践者,但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最珍惜的是未被父母安排、监督的生活,父母强制推销给他们的东西无论好坏都会引起反感。就绘画而言,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的基础训练,在懂得艺术之美和发现创造的快乐之前,就要失去玩耍的时间,忍受枯燥的练习,其最大的可能性是导致原本可能成为艺术家的孩子憎恨艺术。
  当然,所谓“无为而治”并不代表空洞,所有刻意或无意中接触到的东西都像种子一样,会埋在他们的心里成为精神资源。艺术的作用更像一扇窗口,孩子们通过它感知更丰富的人性,并借由它了解各种相关的社科知识,使得他们不再是单向度的人。而学习艺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最好的过程是让他们通过自由自在的创作,感受想象力飞扬的喜悦感,那种快乐会被永恒地留在记忆里。
  对于有天赋成为艺术家的孩子来说,不幸的是,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艺术教育这么多年来仍然处于“先天不足”的状态里,但是这个时代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却都告诉我们,好的艺术家是能从“不足”中挖掘出别人没有的东西。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扁平化的世界里,独特的成长经验反而有可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其他文献
我的画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成人的世界,但是很多人都从我的画中看到童趣,很多小孩也特别喜欢我的画,会不自觉地在画面前停留下来,认真地看。我自己觉得我的画其实挺不适合儿童欣赏,有些画的色情意味还挺重的,有些少儿不宜,但就是不知道小孩为什么那么爱看。  但是,人和一种趣味的相遇过程中,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并且会成为终身的相依相伴,这当然跟你小时候接触的东西有关系。我有一个做设计的朋友,他就是特别喜欢中国古
期刊
很多小孩都喜欢画画,在没有一个成熟的语言表达之前,那是小孩本能的表达方式,但是在我们这代人成长期间,学画画被看作是不务正业,很多人的天才就被扼杀了。我初中毕业去读美院附中的时候,中学老师们都觉得特别可惜,因为我成绩挺好的。  对比其他人的成长氛围,我可能有些特殊,因为爸爸是美术老师,他在学校教的是素描基础等等,但他自己是画国画的,家里的墙上都挂着他的作品。他有点希望在我身上实现未竟的艺术家梦想。 
期刊
40岁的王微曾经花了7年时间创业,从无到有,把土豆网做成了国内视频网站的领先者,直到去年与古永锵的优酷合并。满世界游荡了一圈后,王微找到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开始着手实现他的另一个梦:动画。  新公司取名“追光”,让人想起那个拼了命跑啊跑追赶太阳的夸父。换到新行业,从头开始起跑的王微也在拼命,他的日程表已经排到了两年后—2015年底,追光动画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可能上映,制作成本约1000万美元,折合每
期刊
节选自《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  这方面没有限制。任何绘画都会开启孩子们的心灵。我们借口抽象画和儿童画相仿,认为孩子对抽象画更敏感;我们认为如果孩子不了解绘画主题,欣赏就无益……  事实并非如此。去试试吧!您会惊讶于孩子对绘画的敏锐感知力。他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图像世界。他们不知不觉间已经吸收了很多视觉技巧,而这些技巧本质上根源于古老的绘画传统。他们以现实为依托,在他们自己喜欢的图像和您认为他们应该欣赏
期刊
国庆后的第一个周日,在三里屯使馆区附近的一家私房菜餐厅的顶层包房里,侯伟和法国人Stéphane正带领着一群五到八岁的孩子们模仿山顶洞人,制作“岩石画”。这是小艺术家工作室《史前及古代时期艺术系列活动》系列课程的第一课。  包厢的桌子上摆好了调色盘、涮笔筒、水彩颜料、围裙、画纸,但唯独少了绘画课最重要的画笔。侯伟订下规则,今天孩子们要利用身边的其他材料来完成绘画,比如纸巾、手指。  要制作岩石画,
期刊
你在邮件里面对我现在做的“一天一件艺术品”的项目很好奇,而且想知道:在无法带来任何收入的情况下,为什么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更新豆瓣小站、微信公众账号?没有跟任何出版社联系,为什么要去翻译那些佶屈聱牙的艺术书籍?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辞去全职的工作做这些事情?也曾有朋友问过我:“你做这些微信、小站什么的,有什么用?”  我正好借回答这些问题,回顾一下我和艺术之间的牵连,就算是一个艺术门外汉的自白吧。  
期刊
衰老是机体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可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两种类型。生理性衰老是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出现的生理性、退行性变化导致的衰老;病理性衰老则是人体因病理因素而使衰老的进程加速引起的衰老。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之饮食结构的不尽合理以及各种污染对人体的侵害日益严重,这不仅导致现代人比上一代人更容易衰老,也使抗衰老的话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常言道:防微杜渐总比亡羊补牢好。在此不妨提醒
期刊
王家卫拍《一代宗师》,里面讲学武的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觉得学艺也是如此。开始的时候,都想证明自己多么的与众不同,恨不得天天把自我二字写脑门上,但想要标新立异,不过缘先贤之力,一知半解,道听途说,依葫芦画瓢。哪里会有什么横空出世,天外飞仙一样的自我呢?  这就像把一个学厨小弟扔进了一个无比浩瀚的菜市场一样。在太多的食材与烹调办法的选择之间,要如何做一桌四菜一汤?我想我最后肯定做的是芹
期刊
雷军和小米,周鸿祎和360,一个“为发烧而生”,一个“为人民服务”。就在大家看不懂且在质疑他们以产品为先导的商业模式时,他们已经绝尘而去—熟悉的行业已被颠覆,短短时间内他们的公司价值百亿美金,阶段性地取得了世俗成功。  7月刊我对话了雷军,他说要顺势而为;本期对话周鸿祎,他说,一定要创新,一定要与众不同,一定要颠覆。如今事实证明要想获得大成,你就要干一件巨头们看不懂、看不起、看不清的事。  周鸿祎
期刊
我在中国的一位联系人给我讲过他的一次经历,这个小故事无比生动地折射出了中国面临的问题:  “我当时在一家古玩店里,为了一把古代匕首和店主讨价还价。正当我打算接受老板最后开出的价格时,他看到了我手上的劳力士手表,提出要用匕首跟我交换这块表。我知道自己这块表是冒牌货,不想占他的便宜,就告诉了他我的表是假的。他对我说:‘没事儿,这刀也是假的。’”  我认为,这正道出了中国所面临的难题:该如何辨别哪些是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