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心灵深处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S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次阅读《怎样读懂学生》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這段话:真正的读懂,是在知道学生“经历过什么”之后,能陪伴他继续往前走一走,去看到他内在的需求和渴望,并予以适时、适度的安慰与支持。这样的“读懂”是一段走向心灵深处的旅程。
  然而,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透过心理现象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真正地读懂他们?我从书中得到了几点启发。
  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要对学生抱有真正的善意与尊重,理解“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不管学生出现什么情况,是自愿或非自愿而来,表露出什么样的态度,心理健康教师都要真诚地对待他们。书中有个案例:一个女生在高考备战时忽然要弃考。这一决定令家长焦虑、教师担心,但她对师长的关心置若罔闻,言语中流露出冷淡和不屑。心理健康教师温和地待她,相信她这样做一定有自己的原因,从而赢得了这个女生的信任和接纳,以适宜的方式真正帮到了她。
  很多心理健康教师都遇到在他人眼里言行古怪的学生,我也曾遇到过被称为“神经病”的“怪”学生。带着尊重与善意走近她、倾听她,看到她成长的环境和经历后,我不禁深深感动于她生命的坚韧。在陪伴她的过程中我也深切地体会到,当生命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的时候,一个人的成长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需要心理健康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心理评估、心理技术的运用、辅导过程的把握等方面。书中,作者对复杂案例的处理体现了深厚的专业性,如运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晕血症;用催眠的方法帮助害怕癞蛤蟆的学生克服恐惧;用暴露疗法等技术帮助口吃的女孩摆脱心理阴影,恢复了正常的语言表达。这些案例通过故事叙述和心灵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附有原汁原味的师生对话,通过“聆听手记”对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解读,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了专业的示范。对于心理健康教师来说,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应该是“进行时”,需要长期地学习与实践练习才能灵活应对和有效处理当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还需要对心理健康教师这个工作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相较其他学科,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具有双重性:既是教师又是心理咨询师。当心理咨询中的一些特定的伦理要求与教师的角色要求相冲突时,应该如何协调呢?如,心理咨询倡导的“去者不追”对校园里的未成年人适用吗?如果已经知道某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但学生本人不主动求助,心理健康教师是主动介入还是继续等待?当学生不肯来学校时,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到学生家中家访并开展心理咨询吗?如何与不理解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这些是心理健康教师会遇到的现实挑战,书中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示范。
  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心理健康教师首先是学校教师,然后才是心理咨询师,因此,不能套用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要求来定位校园里的心理工作。另外,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仅发生在咨询室,还会发生在课堂上、校园里,可以采用专业且灵活的策略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本书作者在心理辅导课上对学生说:“如果我觉得可以在学习方法上给某位同学一些提醒或建议的话,我会主动找他沟通。”学生们很乐意,而这也成为心理健康教师主动介入一些学生问题的方式,这种巧妙有效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不容易,却是一段非常值得的旅程。正如有一天,一位学生看到我正在读这本书,她盯着封面,读了一遍书名,然后特别认真地对我说:“老师,你读这样的书,真好!真好!”我从她的神情和语气中感受到了一份学生对老师的肯定,也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渴望被懂得,所以愿意做更好的自己。学生的这种成长对心理健康教师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回馈,那就用心用情、夯实专业,去读懂更多的学生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职校生正处于心理发育阶段,自控能力较差,作为网络游戏的主要受众,他们很容易沉迷其中,导致学业荒废等恶果。为消除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行动,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学校作为育人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借助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咨询、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手段帮助学生摆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护航。  【关键词】职校生;网络
杨斌, 1979年12月, 辽宁北镇市人,毕业河北大学。2003年9月~2006年9月,任沈阳市永大计算机培训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师、常务副校长职务。2006年9月编撰书籍《神来之笔——Photoshop cs2鼠标手绘实例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4月,受网易学院、太平洋电脑网、设计在线等多家门户网站委托,编写Photoshop及艺术类网络教程受到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  2008年3月
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结束后一个半月,受周恩来总理委托,谭震林副总理率水电部和冀鲁豫三省领导同志及有关人员于3月12日在河南省范县召开会议,从纠正黄淮平原“三主方针”的偏差入手,拉开了认真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全面恢复农业生产的序幕。因当时情势紧迫,范县会议前后只开了六天,虽无文字决定,但它却是新中国水利史上一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1958年至1962年间,我先后在新乡、安阳地委办公室工作
一、哭泣的女孩  小叶,小学一年级新生,个子很小,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露出一双躲躲闪闪的眼睛。每天早上八点多,当所有学生都进了班级,整个校园安静下来的时候,校门口就会传来小叶的号啕大哭声:“我不要上学,我要回家!”短则半小时,长则一小时。  班主任反映,小叶平时十分胆小,行为上有些自我封闭,从不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开学后小叶总是戴着口罩,今天老师要求她拿下来,她就哭个不停,喊着要回家。  二、哭
1950年初,西南四川、贵州、云南、西康解放不久,国民党残余势力勾结地方土匪、恶霸,开始疯狂制造暴乱,围攻县城、破坏交通、抢夺钱粮、杀人越货,妄图颠覆新生人民政权。2月18日,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根据各地土匪暴乱的情况,在给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汇报西南情况和今后的工作方针时指出:“剿匪已成为西南全面的中心任务,不剿灭土匪,一切均无从着手。”此前的2月6日,邓小平在西南局委员会第
一、“逃学”的小瑞  小瑞(化名),15岁,八年级男生,身材偏瘦,言语不多,思维清晰,领悟力强。从小学到初中,小瑞的成绩一直不错,基本都是班干部。近期他一进教室就肚子疼、头疼,已在家休息两周。家长带他去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问题。班主任建议小瑞的父亲带他来心理咨询。  小瑞6岁时父母离异,他和父亲及祖父母一起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亲对小瑞要求较高,祖父母疼爱小瑞,但是经常因家庭琐事吵架。  二、
故事梗概:  三年级的高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平时课堂上不会主动发言,下课后也从不参与任何活动,和同学、老师关系疏远,是班级里的隐形人。韩老师注意到高伟的心理问题,去他家里进行家访。通过家访,韩老师得知高伟父母离异,妈妈偏爱妹妹,妈妈的不理解和妹妹一次又一次的挑衅,使高伟濒临崩溃的边缘。老师为高伟提供表达心里想法的机会,鼓励高伟向妈妈敞开心扉。最终,高伟妈妈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缺乏沟通和关心,导致孩子
在亚运会开幕前两个多月的1990年7月3日,86岁的邓小平来到亚运村视察,他站在体育场的高架桥上,兴致勃勃地环视眼前宏伟的建筑群,便问陪同视察的伍绍祖和张百发:“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这是一个发问,也是一个信号,更是一个号召,邓小平说出了大家埋藏在心中已久但还不敢说出的心愿。有了邓小平的提议与激励,在成功举办第1
陈独秀开风气之先哲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国势一落千丈,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16岁的陈独秀,这个遵照“母亲的严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少年再也无心科举,他回忆当年:“天天只知道吃饭睡觉。就是发奋有为,也不过是念念文章,想骗几层功名,光耀门楣罢了。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又
【关键词】家庭雕塑;生活适应;家庭责任感;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雕塑是萨提亚模式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家庭治疗技术,类似于雕塑艺术,即利用空间、姿态、距离和造型等非言语方式生动形象地再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力斗争情况。  本课采用雕塑技术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辛苦,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另外,以“自我”为雕塑,引导学生从潜意识中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分子,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