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本故事对幼儿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孩子们都爱听故事。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相待狭小,他们有比成人更强烈的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愿望。绘本故事能跨越时空的界限,天马行空的为幼儿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再加上绘声绘色的表演,能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唤起幼儿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绘本故事的优势,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鼓励、培育和呵护幼儿的创造潜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绘本故事;培养;想象力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儿童的想象力是无拘束的,是成人都不能解读的。”在他们的脑海中:鸭子是他的伙伴,小老鼠是猫的好朋友,月亮和星星是好朋友的.....他们的世界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幻想。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是有很大空间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如:如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哪一种活动中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如何选择适宜的、幼儿喜欢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基于以上问题,立足本班幼儿实际,我们开展了以绘本故事为载体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假设故事情境,培养幼儿想象力
假设某一具体情况,让幼儿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比如像草原,蓝天和白云,想帮助妈妈做家务,乐于分享等事情,都可以让孩子们去想象。比如:在绘本故事《七色花》教学中,我先引导幼儿观看封面,让幼儿想象一下这个珍妮小朋友手上的花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开始,孩子们比较拘束,没有打开想象的阀门,于是我明确的告诉孩子们,想象是不受限制的,可以超越时间,超越自我,甚至想象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事物,老师就会表扬他。这不一会功夫,孩子们想象出了:这是一朵七色花,它有魔力;这朵花可以飞起来;花一定很美味,让人吃了忘不了;花带珍妮去外太空;这是一朵神奇的花,它会带珍妮去森林探险......幼儿想象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就会想、敢想,能大胆创新、幻想意识逐渐形成。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教学中充分体现一个“创”字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通过各种形式逐步发展又幼儿的想象力。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引导幼儿在想象中有创新。真正做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力的目的。如看到太阳会联想到足球、盘子,月亮等等。同样当他们看到球、盘和月亮也会诱发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是极好的现象。有实物引发聯想逐步扩展到实景的联想是一个跨越,幼儿观察现实生活的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画出故事内容,发展幼儿想象力
绘画活动是形象思维的具象呈现,幼儿通过这种活动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提到:“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有句话说得好:“1000个读者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个故事的领会不同,绘画出来的画面也就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孩子展开想象,自由作画,在内容上不做统一要求,留给孩子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以丰富多彩的画面向他人展示故事内容。让孩子充分展开想象,插上思维的翅膀,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构思、创造,有效地培养了孩子创造性想象能力。我们都有观察小朋友绘画作品的感受,尽管绘画技法简单,甚至幼稚,但是充满了孩子们极其丰富的幻想,有的想法是大人无法做到的。可见,孩子的创造潜力是多么的巨大。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的呵护孩子的创造精神,精心培养使其茁壮成长。
三、表演故事情节,调动幼儿想象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个体早先感知过的对象在头脑中的图像记忆。表演故事情节属于再造想象,是幼儿按照故事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知识的来进行的游戏。再造想象也有一定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表演特别感兴趣,所以我就利用表演这一形式来突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了解不同幼儿在理解、表达上障碍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让每位幼儿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例如:幼儿在《老鼠娶亲》的故事,设定了“新郎”“新娘”“媒婆”“轿夫”,四个角色,进行表演的情节是:“媒婆”带着“新郎”“轿夫”去接“新娘”。“新娘”坐着花轿来到了“新郎”家。“媒婆”要求“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父母和对拜。由于故事情节较为曲折,又不好理解。于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来扮演。孩子们兴趣盎然,都积极要求上台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经过表演,孩子们对故事情节记忆深刻,表达清楚。幼儿善于模仿,我们就不妨从模仿起步,让幼儿把看到的动画故事展示给大家。鼓励他们加上自己的理解,想象和创造。
四、续编故事结尾,拓展幼儿想象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变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一些故事,寓意深刻,故事悲剧性结局是孩子们不愿意看到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我们在讲完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故事的结局是孩子们不愿看到,他们不希望小女孩就这么死去,于是我让幼儿去思考,我们可以怎么做?有孩子就提出要续编故事结尾。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想到让小女孩复活,并能吃上烤鸡,和他的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样不仅拓展了孩子的思维,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续编是很好的方法。一个故事的续编可能会产生另外的结局,这期间的故事发展就会曲折动人,就一定会有小作者的个人创造因素。当一个悲惨人物的续编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时,不仅有小作者的独创,而且也体现了小作者的善良心愿。
五、延伸故事主题,迁移幼儿想象力。
区域活动是教育者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发展。教师可以将绘本故事主题迁移到各个区域活动中,迁移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建构区域中:学习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后教师提供多种类型的建构材料,并将学习过的有关绘本的图片张贴在建构区域里,让幼儿根据绘本故事的内容建构故事场景,可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构建萝丝散步经过的场景:院子、池塘、干草堆、磨灭房。在益智区中:学习过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后,可让小朋友在区域里进行5以内数量对应关系及数列关系练习。提供1-5的数字卡片及绘本中的水果卡片一套,一个贴有从小到大的排序标记的垫板,让孩子在垫板上排序,数卡1对应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数卡2,对应毛毛虫吃了两个梨子等。
综上,幼儿想象力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和时间的不断累积。以绘本故事为载体,同时在丰富的材料前提下,讲究层次性和系统性,幼儿才会喜欢玩、爱玩,并在想象的过程中贯穿五大领域有目的的进行各项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让幼儿在绘本故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3
[2] 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月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关键词:绘本故事;培养;想象力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儿童的想象力是无拘束的,是成人都不能解读的。”在他们的脑海中:鸭子是他的伙伴,小老鼠是猫的好朋友,月亮和星星是好朋友的.....他们的世界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幻想。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是有很大空间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如:如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哪一种活动中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如何选择适宜的、幼儿喜欢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基于以上问题,立足本班幼儿实际,我们开展了以绘本故事为载体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假设故事情境,培养幼儿想象力
假设某一具体情况,让幼儿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比如像草原,蓝天和白云,想帮助妈妈做家务,乐于分享等事情,都可以让孩子们去想象。比如:在绘本故事《七色花》教学中,我先引导幼儿观看封面,让幼儿想象一下这个珍妮小朋友手上的花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开始,孩子们比较拘束,没有打开想象的阀门,于是我明确的告诉孩子们,想象是不受限制的,可以超越时间,超越自我,甚至想象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事物,老师就会表扬他。这不一会功夫,孩子们想象出了:这是一朵七色花,它有魔力;这朵花可以飞起来;花一定很美味,让人吃了忘不了;花带珍妮去外太空;这是一朵神奇的花,它会带珍妮去森林探险......幼儿想象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就会想、敢想,能大胆创新、幻想意识逐渐形成。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教学中充分体现一个“创”字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通过各种形式逐步发展又幼儿的想象力。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引导幼儿在想象中有创新。真正做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力的目的。如看到太阳会联想到足球、盘子,月亮等等。同样当他们看到球、盘和月亮也会诱发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是极好的现象。有实物引发聯想逐步扩展到实景的联想是一个跨越,幼儿观察现实生活的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画出故事内容,发展幼儿想象力
绘画活动是形象思维的具象呈现,幼儿通过这种活动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提到:“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有句话说得好:“1000个读者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个故事的领会不同,绘画出来的画面也就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孩子展开想象,自由作画,在内容上不做统一要求,留给孩子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以丰富多彩的画面向他人展示故事内容。让孩子充分展开想象,插上思维的翅膀,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构思、创造,有效地培养了孩子创造性想象能力。我们都有观察小朋友绘画作品的感受,尽管绘画技法简单,甚至幼稚,但是充满了孩子们极其丰富的幻想,有的想法是大人无法做到的。可见,孩子的创造潜力是多么的巨大。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的呵护孩子的创造精神,精心培养使其茁壮成长。
三、表演故事情节,调动幼儿想象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个体早先感知过的对象在头脑中的图像记忆。表演故事情节属于再造想象,是幼儿按照故事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知识的来进行的游戏。再造想象也有一定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表演特别感兴趣,所以我就利用表演这一形式来突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了解不同幼儿在理解、表达上障碍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让每位幼儿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例如:幼儿在《老鼠娶亲》的故事,设定了“新郎”“新娘”“媒婆”“轿夫”,四个角色,进行表演的情节是:“媒婆”带着“新郎”“轿夫”去接“新娘”。“新娘”坐着花轿来到了“新郎”家。“媒婆”要求“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父母和对拜。由于故事情节较为曲折,又不好理解。于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来扮演。孩子们兴趣盎然,都积极要求上台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经过表演,孩子们对故事情节记忆深刻,表达清楚。幼儿善于模仿,我们就不妨从模仿起步,让幼儿把看到的动画故事展示给大家。鼓励他们加上自己的理解,想象和创造。
四、续编故事结尾,拓展幼儿想象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变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一些故事,寓意深刻,故事悲剧性结局是孩子们不愿意看到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我们在讲完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故事的结局是孩子们不愿看到,他们不希望小女孩就这么死去,于是我让幼儿去思考,我们可以怎么做?有孩子就提出要续编故事结尾。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想到让小女孩复活,并能吃上烤鸡,和他的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样不仅拓展了孩子的思维,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续编是很好的方法。一个故事的续编可能会产生另外的结局,这期间的故事发展就会曲折动人,就一定会有小作者的个人创造因素。当一个悲惨人物的续编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时,不仅有小作者的独创,而且也体现了小作者的善良心愿。
五、延伸故事主题,迁移幼儿想象力。
区域活动是教育者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发展。教师可以将绘本故事主题迁移到各个区域活动中,迁移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建构区域中:学习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后教师提供多种类型的建构材料,并将学习过的有关绘本的图片张贴在建构区域里,让幼儿根据绘本故事的内容建构故事场景,可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构建萝丝散步经过的场景:院子、池塘、干草堆、磨灭房。在益智区中:学习过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后,可让小朋友在区域里进行5以内数量对应关系及数列关系练习。提供1-5的数字卡片及绘本中的水果卡片一套,一个贴有从小到大的排序标记的垫板,让孩子在垫板上排序,数卡1对应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数卡2,对应毛毛虫吃了两个梨子等。
综上,幼儿想象力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和时间的不断累积。以绘本故事为载体,同时在丰富的材料前提下,讲究层次性和系统性,幼儿才会喜欢玩、爱玩,并在想象的过程中贯穿五大领域有目的的进行各项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让幼儿在绘本故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3
[2] 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月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