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进行学习,探究的过程,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政治老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 观念 民主气氛 主导作用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传授与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真正活力,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科学而先进的理念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剂。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尤为重要。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向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领导者”,要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探究式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但还需要教师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营造出较高水平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得以充分体验、表现和创造,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和核心。
二、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试想,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什么,学生便听什么,机械地记什么,也就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的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基础。
1、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自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感受,不强求“同一”,确保不堵塞学生的创新思路,时时刻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自觉思维、独立创新的环境。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把学生当成受教育主体,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知的艰辛与幸福。这种和谐的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气氛浓厚的课堂,就如同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床,主体意识被催生勃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创造性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2、要加强师生互动。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在这里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提供调查范围,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
以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为例,教学重点是我国的人口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教师在启动探究式教学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调查范围,做一些问题陈述,列出问题清单,如,我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横向比较,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情况,我国人口特点、现状及其给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及专家采访等形式,在课下进行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学生要把数据材料分类归纳整合,明确变量,学生自己制成网页放在校园网上,资料共享。其间,教师可作咨询指导。
2、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探究式课堂学习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性探究。合作性探究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质,并且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解释。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和宽容,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与处世。一个在探究过程方面有着高度技巧的灵活的引导者,会建立起融洽、和谐探究气氛的支持环境和平台,教会学生倾听和提问的技巧,对别人的发言深思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发言机会尽量保持平衡。既要避免有的学生具有极大热情而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敏感性,滔滔不绝阻碍别人的发言;也要避免有的学生寥寥数语,什么也没说清楚的现象;使学生讨论保持平衡。当学生感到有同等的权力参与讨论或者在延长的沉默里也感到心情舒畅时,探究讨论会保持平衡。而严谨和谦虚的学习态度对这种平衡起了规范和保证作用。协作和平等精神是学生成长中应具有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不应忽视这一长远目标。
总之,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使探究活动直接指向过程本身。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达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引导作用和支持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教师既要使学生获得积极探究真理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探究 观念 民主气氛 主导作用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传授与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真正活力,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科学而先进的理念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剂。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尤为重要。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向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领导者”,要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探究式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但还需要教师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营造出较高水平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得以充分体验、表现和创造,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和核心。
二、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试想,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什么,学生便听什么,机械地记什么,也就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的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基础。
1、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自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感受,不强求“同一”,确保不堵塞学生的创新思路,时时刻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自觉思维、独立创新的环境。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把学生当成受教育主体,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知的艰辛与幸福。这种和谐的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气氛浓厚的课堂,就如同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床,主体意识被催生勃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创造性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2、要加强师生互动。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在这里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提供调查范围,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
以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为例,教学重点是我国的人口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教师在启动探究式教学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调查范围,做一些问题陈述,列出问题清单,如,我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横向比较,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情况,我国人口特点、现状及其给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及专家采访等形式,在课下进行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学生要把数据材料分类归纳整合,明确变量,学生自己制成网页放在校园网上,资料共享。其间,教师可作咨询指导。
2、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探究式课堂学习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性探究。合作性探究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质,并且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解释。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和宽容,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与处世。一个在探究过程方面有着高度技巧的灵活的引导者,会建立起融洽、和谐探究气氛的支持环境和平台,教会学生倾听和提问的技巧,对别人的发言深思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发言机会尽量保持平衡。既要避免有的学生具有极大热情而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敏感性,滔滔不绝阻碍别人的发言;也要避免有的学生寥寥数语,什么也没说清楚的现象;使学生讨论保持平衡。当学生感到有同等的权力参与讨论或者在延长的沉默里也感到心情舒畅时,探究讨论会保持平衡。而严谨和谦虚的学习态度对这种平衡起了规范和保证作用。协作和平等精神是学生成长中应具有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不应忽视这一长远目标。
总之,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使探究活动直接指向过程本身。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达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引导作用和支持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教师既要使学生获得积极探究真理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