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封建时期由于文化政治等因素,各国妇女的地位相较于男性都较为低下,对于妇女身体的残害和精神的压迫情况层出不穷。但近年来随着政治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女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高涨,要求对女性权益进行保障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在女性权益保障的问题上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但是,妇女权益的保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可能遭到传统文化等因素的阻拦,要耐心的构建女性权益保障的系统工程,争取不断完善。
关键词:妇女权益 权益保障 立法系统
作者简介:周如斯,四川大学法学院2010级国际法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私法。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187-01
21世纪是一个开化的时代,许多在过去束缚妇女思想和残害孤女身体的陈旧习俗都被废除了。这是与20世纪很多国家的女权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作用密不可分的。然而在妇女地位普遍提高的状况之下在世界上的某些角落还是存在着对妇女任意的侵害的情况,妇女的地位仍然十分的低下,应得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例如,按照非洲的传统习俗,会对女性进行割礼,这是一项对女性身体进行残酷的伤害的一种习俗。这个习俗,反映和折射出在非洲某些地方的妇女完全没有社会地位,甚至不被当做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个体。
从1979年开始,非洲妇女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先后在喀图穆、卢萨卡等地召开专门会议,通过了从最盛行女子割礼的东非和北非开始,逐步在整个非洲废止这一陋习的决议。肯尼亚、索马里等国的议会,经过激烈辩论,也都通过了立即废止的法令。但是据统计,即使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世界50多个国家里面,每天都有六千多民少女被割去阴蒂。也就是说,尽管有法律的保护,在世界的一些角落侵害妇女的情况仍然存在,对妇女权益的保障任重而道远。
从世界的历史来看,在封建时期,各国的妇女的地位都相对低下,权益保护的意识模糊。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方的女权运动也开始萌芽。法律开始作为妇女权益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
妇女权益保障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尤其是英美和日本。
首先从英国来看,1914年的英国女权运动者冲击白金汉宫的事件,使国际的对妇女权益的争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对于妇女权益的保障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法律以一种系统的,社会强制的形式去实现。英国的相关立法中的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对婚内强奸进行了相关的规定豍,而这个问题在我国的刑法学界还在进一步的探讨当中。
在美国,对于妇女权益保障的精髓在于平等二字,因为在美国妇女的权利被看做是一种宪法性权利,其内涵是妇女与男性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对于性骚扰的相关规定上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讲较为全面,还有有交换性骚扰和情境性骚扰之分。而日本相关立法的一个突出的缺失点是对于兼职等非全职的妇女的权益的保护未补全。在欧美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在立法对于妇女权益的保护上已经较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先进许多,像在之前提到的非洲,即便有法律的规定,其具体实施仍然受到抵触。而在伊斯兰等地区还得靠宗教的《古兰经》来对妇女进行保护。豎
联合国作为协调和保障国际关系的组织,有着表率的作用。如1952年通过的《妇女政治权利公约》、1979年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其中《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是在保护妇女权益领域内的一份十分重要的国际文书,被称为《妇女权利宪章》,而我国是最早批准该公约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对于妇女权益的保障同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变迁的是分不开的。我国首先完全否定和彻底废除了旧中国遗留的那些歧视、压迫、残害广大妇女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其次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立法,如《妇女权益保障法》等。除了在本国立法上努力,我国还积极加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相关公约。
通过近年来的一系列立法的保护,我国在妇女权益保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很多对于妇女权益保障的立法还处于一种被动或是滞后的状况,对于其权益保障的很多相关的规定还停留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的救助性措施上。
要对妇女权益进行保障,还要从意识着手,扩大对于妇女权益保障的宣传,在人们心中树立起强烈的妇女维权意识。正如有些学者提到的,妇女权益保障的工作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包括着政治、文化、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的配合。还可以在相关的司法制度进行配合,完善对妇女的法律援助,完善相关的诉讼制度,降低对于妇女权益保护活动的成本。
最后,在妇女权益的保护上,应该尽量的实现自身的保护和社会国家的保护的双保护,只有形成体系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对于妇女权益的保护。
注释:
①袁锦绣.妇女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7).
②试论伊斯兰妇女权益保护思想及实践.纪念国际三八妇女节特刊.出版时间不详.
参考文献:
[1]许彩丽.中世纪英国社会的妇女简介.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裴光昭.中国与美国妇女的法律地位比较.重庆科技学院院报.2010(15)
[3]魏翠萍.传统文化与非洲妇女人权.西亚非洲(双月刊).1995(5).
[4]王玉玮.现代国际法与中国的妇女权益保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5).
关键词:妇女权益 权益保障 立法系统
作者简介:周如斯,四川大学法学院2010级国际法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私法。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187-01
21世纪是一个开化的时代,许多在过去束缚妇女思想和残害孤女身体的陈旧习俗都被废除了。这是与20世纪很多国家的女权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作用密不可分的。然而在妇女地位普遍提高的状况之下在世界上的某些角落还是存在着对妇女任意的侵害的情况,妇女的地位仍然十分的低下,应得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例如,按照非洲的传统习俗,会对女性进行割礼,这是一项对女性身体进行残酷的伤害的一种习俗。这个习俗,反映和折射出在非洲某些地方的妇女完全没有社会地位,甚至不被当做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个体。
从1979年开始,非洲妇女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先后在喀图穆、卢萨卡等地召开专门会议,通过了从最盛行女子割礼的东非和北非开始,逐步在整个非洲废止这一陋习的决议。肯尼亚、索马里等国的议会,经过激烈辩论,也都通过了立即废止的法令。但是据统计,即使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世界50多个国家里面,每天都有六千多民少女被割去阴蒂。也就是说,尽管有法律的保护,在世界的一些角落侵害妇女的情况仍然存在,对妇女权益的保障任重而道远。
从世界的历史来看,在封建时期,各国的妇女的地位都相对低下,权益保护的意识模糊。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方的女权运动也开始萌芽。法律开始作为妇女权益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
妇女权益保障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尤其是英美和日本。
首先从英国来看,1914年的英国女权运动者冲击白金汉宫的事件,使国际的对妇女权益的争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对于妇女权益的保障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法律以一种系统的,社会强制的形式去实现。英国的相关立法中的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对婚内强奸进行了相关的规定豍,而这个问题在我国的刑法学界还在进一步的探讨当中。
在美国,对于妇女权益保障的精髓在于平等二字,因为在美国妇女的权利被看做是一种宪法性权利,其内涵是妇女与男性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对于性骚扰的相关规定上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讲较为全面,还有有交换性骚扰和情境性骚扰之分。而日本相关立法的一个突出的缺失点是对于兼职等非全职的妇女的权益的保护未补全。在欧美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在立法对于妇女权益的保护上已经较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先进许多,像在之前提到的非洲,即便有法律的规定,其具体实施仍然受到抵触。而在伊斯兰等地区还得靠宗教的《古兰经》来对妇女进行保护。豎
联合国作为协调和保障国际关系的组织,有着表率的作用。如1952年通过的《妇女政治权利公约》、1979年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其中《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是在保护妇女权益领域内的一份十分重要的国际文书,被称为《妇女权利宪章》,而我国是最早批准该公约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对于妇女权益的保障同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变迁的是分不开的。我国首先完全否定和彻底废除了旧中国遗留的那些歧视、压迫、残害广大妇女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其次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立法,如《妇女权益保障法》等。除了在本国立法上努力,我国还积极加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相关公约。
通过近年来的一系列立法的保护,我国在妇女权益保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很多对于妇女权益保障的立法还处于一种被动或是滞后的状况,对于其权益保障的很多相关的规定还停留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的救助性措施上。
要对妇女权益进行保障,还要从意识着手,扩大对于妇女权益保障的宣传,在人们心中树立起强烈的妇女维权意识。正如有些学者提到的,妇女权益保障的工作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包括着政治、文化、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的配合。还可以在相关的司法制度进行配合,完善对妇女的法律援助,完善相关的诉讼制度,降低对于妇女权益保护活动的成本。
最后,在妇女权益的保护上,应该尽量的实现自身的保护和社会国家的保护的双保护,只有形成体系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对于妇女权益的保护。
注释:
①袁锦绣.妇女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7).
②试论伊斯兰妇女权益保护思想及实践.纪念国际三八妇女节特刊.出版时间不详.
参考文献:
[1]许彩丽.中世纪英国社会的妇女简介.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裴光昭.中国与美国妇女的法律地位比较.重庆科技学院院报.2010(15)
[3]魏翠萍.传统文化与非洲妇女人权.西亚非洲(双月刊).1995(5).
[4]王玉玮.现代国际法与中国的妇女权益保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