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德育;学校文化建设;体验式教育;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8—0028—01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提法都是“德育为首”,但表现出来的则是“首而不要,加而不强,提而不高”。我们总是强调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和德育的重要性。但德育却被智育代替,被老师讲授,被考试让学生“知道”,而与学生的生活远远剥离,德育中强调了学生的记忆,强调了知识概念,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体验,忽视了学生的践行和内化。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怜惜,对己不严格就是当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青少年中缺乏社会公德,不讲文明,没有礼貌,个人素质较低的现象屡见不鲜。毋庸讳言,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与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期望产生严重偏差,说明我们目前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着低效的现状。
本文针对学校德育低效性,尝试着探索一条更加有效的,更易让学生接受的,甚至受他们欢迎的德育新途径、新方法。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体验式的教育是落实养成教育的理想途径。认为体验式教育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教育方式,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一、原因分析
德育的低效性主要表现为效果差(反映在学生素质上)、效应低(反映在教育质量效查上)和效益不高(反映在对社会的作用的后果上),其根源在于德育的科学性不强、非科学、违反规律的现象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还大量存在。
1. 学校德育教育的滞后性。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注重主体性教育,忽视个性差异。重说教,少实践;方法途径单一,在形式上,纯粹为活动而活动,德育的达成度很低。传统的说教似乎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那些大道理变得越加苍白。
2. 家庭教育的片面性。当代中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许多教育和影响是片面的、畸形的,与学校教育难以合拍,家庭对孩子的目标设计和前途取向只是“高分数、考大学”,很少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品德铸造、规范养成,从而导致孩子的畸形成长和发育。
3. 学校正面教育与社会负面影响的矛盾性。当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不高,影响学校本体德育功能的实现,即所谓“5+2=0”。影视作品的不正确的价值导向,大众传媒的低级趣味也对学校德育的作用产生消解作用。
二、改进措施
目前,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问题已为整个社会所关注。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寻找出摆脱德育困境,切实提高德育效果,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1. “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应将树立鲜明的精神作为开展学校精神文化的前提,努力培养学校文化个性,形成特色。为此,我们深挖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外部文化,凝练出学校的基本教育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 認真思考德育在我校发展中的功能。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德育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教育,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还要认识到德育是人性的教育,使以心育心,以德育德;更要认识到德育是创建一流校风,打造品牌学校的基础工程。
我们牢牢抓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个根本,抓住知行合一、实践养成这个关键,把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课外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与学校日常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 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进一步充实大德育课,加大奖惩力度。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诸环节构成的,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练和行为引导就不是完整的教育,德育不能只重视知识传播,而忽视和轻视德育实践活动;德育活动应该有多种形式:既要有课堂德育活动,又要有课外德育实践活动。既要有校内德育活动,又要有校外德育活动,其中大德育课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普遍的德育活动,它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岁月如同百川溪水,教育就像万里征程。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重要的是,我们要有立业的根基、长远的眼光、兼容的态度和灵活的做法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去进行我们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大写”的人,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取得高效。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8—0028—01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提法都是“德育为首”,但表现出来的则是“首而不要,加而不强,提而不高”。我们总是强调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和德育的重要性。但德育却被智育代替,被老师讲授,被考试让学生“知道”,而与学生的生活远远剥离,德育中强调了学生的记忆,强调了知识概念,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体验,忽视了学生的践行和内化。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怜惜,对己不严格就是当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青少年中缺乏社会公德,不讲文明,没有礼貌,个人素质较低的现象屡见不鲜。毋庸讳言,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与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期望产生严重偏差,说明我们目前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着低效的现状。
本文针对学校德育低效性,尝试着探索一条更加有效的,更易让学生接受的,甚至受他们欢迎的德育新途径、新方法。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体验式的教育是落实养成教育的理想途径。认为体验式教育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教育方式,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一、原因分析
德育的低效性主要表现为效果差(反映在学生素质上)、效应低(反映在教育质量效查上)和效益不高(反映在对社会的作用的后果上),其根源在于德育的科学性不强、非科学、违反规律的现象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还大量存在。
1. 学校德育教育的滞后性。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注重主体性教育,忽视个性差异。重说教,少实践;方法途径单一,在形式上,纯粹为活动而活动,德育的达成度很低。传统的说教似乎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那些大道理变得越加苍白。
2. 家庭教育的片面性。当代中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许多教育和影响是片面的、畸形的,与学校教育难以合拍,家庭对孩子的目标设计和前途取向只是“高分数、考大学”,很少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品德铸造、规范养成,从而导致孩子的畸形成长和发育。
3. 学校正面教育与社会负面影响的矛盾性。当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不高,影响学校本体德育功能的实现,即所谓“5+2=0”。影视作品的不正确的价值导向,大众传媒的低级趣味也对学校德育的作用产生消解作用。
二、改进措施
目前,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问题已为整个社会所关注。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寻找出摆脱德育困境,切实提高德育效果,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1. “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应将树立鲜明的精神作为开展学校精神文化的前提,努力培养学校文化个性,形成特色。为此,我们深挖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外部文化,凝练出学校的基本教育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 認真思考德育在我校发展中的功能。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德育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教育,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还要认识到德育是人性的教育,使以心育心,以德育德;更要认识到德育是创建一流校风,打造品牌学校的基础工程。
我们牢牢抓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个根本,抓住知行合一、实践养成这个关键,把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课外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与学校日常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 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进一步充实大德育课,加大奖惩力度。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诸环节构成的,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练和行为引导就不是完整的教育,德育不能只重视知识传播,而忽视和轻视德育实践活动;德育活动应该有多种形式:既要有课堂德育活动,又要有课外德育实践活动。既要有校内德育活动,又要有校外德育活动,其中大德育课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普遍的德育活动,它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岁月如同百川溪水,教育就像万里征程。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重要的是,我们要有立业的根基、长远的眼光、兼容的态度和灵活的做法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去进行我们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大写”的人,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取得高效。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