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航空工业计算所)是我国机/弹载计算机和航空软件研制的专业研究所。经过60年的发展,如今的计算所具备了满足多代航空电子系统软件和硬件研发的核心能力,承担了千余种机弹、载产品的配套生产任务。在工程实践中,全面攻克了新一代机、弹载计算机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体系”与“核心”的双突破,先后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集团公司奖励。
科研型向科研生产型转变,经营规模不断攀升。改革开放40年来,计算所实现了从科研型向科研生产型转变,型号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大批量生产交付,经济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营业收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几百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33.5亿元。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所注重从上到下发掘价值创造潜力,在绩效考核中引入EVA模拟考核,努力保持较高利润创造能力,近年来效益财务指标保持较为先进水平,多次荣获集团公司“价值创造金奖”“股东回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配套级向系统级转变,科研生产能力实现跨代升级。计算所参研型号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号工程,参研歼-10飞机标志着计算所从仅承担个别机载设备预研的“小作坊”,走向了全面为机载产品配套的新阶段,开启了计算所的新征程。随后,計算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纯科研到科研生产并重的新局面。在新一代飞机、大型飞机等航空重大项目中,承担了核心处理与网络系统、综合飞管计算机、综合机电系统、辅助动力系统等重大系统的研制,成功保障了10余个重大型号的首飞、试飞,配套级别实现了向系统级的跨越;承担了数十型装备几百架军机、近千发导弹产品的配套任务,科研生产能力实现了跨代升级。
民机产品获得适航认证,成为多型民机一级供应商。计算所主动融入市场、建立体系,在民机产业绘制发展新蓝图。在干线客机、支线客机、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民用发动机等领域均获得了配套任务,计算所已成为国内C919、海鸥300、“小鹰”500等民机型号的一级供应商。
计算所从2008年起正式启动了适航工作,建立了符合适航要求的本地化机载电子产品开发过程,多项产品完成了适航取证。其中计算所为大运研制的AFDX交换机在2013年初通过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评审,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方认为该项目的软件、硬件及开发过程符合A级适航要求,这标志着计算所具备了自主研发A级机载软、硬件产品的能力。同时AFDX交换机还成功出口欧美,为我国机载电子产品打破国际技术壁垒、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军民融合开辟新征程,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突破。计算所深入贯彻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面向通用航空市场,加速民机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非航空民品不断发展壮大,计算所构建了以智慧城市、软件测试、微电子等为代表的全新产业布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形成了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数码显示系统、机电设备电控系统等主要产品,与Collins公司在软件验证和测试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的国际合作。“十二五”期间非航空民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产业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自主研发能力迈上新台阶,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计算所瞄准科技发展趋势,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建成了全生命周期的机载计算机研制开发体系,在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芯片、板卡、超级计算机等方向,一大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技术积累到型号应用的转变,巩固了计算所在机、弹载计算机领域的标杆地位。
历经十多年的潜心研究,计算所自主研发的天脉1、天脉2两款操作系统进入型号应用,并于2014年7月通过国家鉴定,成为国内首款定型和拥有自主产权的机载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打破了国外对同类产品的长期垄断,为我国基础软件的自主保障、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航空专用微电子技术攻克了一批核心芯片的关键技术,获得总装微电子型谱项目支持;自主研制的C919信息系统通用信息处理机和光电转换接口,助力大客顺利实现首飞成功。
能力建设实现新升级,管理创新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40年来,计算所能力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二五”期间完成了10余个技改项目立项,已批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55亿元,投资规模超过前5个五年计划的总和。计算所持续提升专业领域的能力,重点专业由13个发展到19个,形成了计算所的技术体系。
计算所将EVA、IBSC、精益、六西格玛、6S等管理理念结合单位实际应用到研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活动的全过程中,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开展了经营、科研、生产、质量、服务、考核等多个领域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建成了以IBSC为框架考核指标体系和KPI指标库,鼓励多劳多得,管理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技术专家不断涌现,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新态势。计算所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拥有各类专家、学科带头人40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6人,省部级专家20余人、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3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1137人,人才数量和素质均有显著提高;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数学”四个硕士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你们的质量、管理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为国家强军、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感谢你们!”这是2017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到计算所视察时对计算所广大干部职工的勉励。计算所将不负期望,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和“求实、敬业、协同、拼搏”的计算所精神,传承老一辈航空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励精图治、携手共进,向着“成为国际先进的共用计算资源和网络供应商”的愿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工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科研型向科研生产型转变,经营规模不断攀升。改革开放40年来,计算所实现了从科研型向科研生产型转变,型号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大批量生产交付,经济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营业收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几百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33.5亿元。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所注重从上到下发掘价值创造潜力,在绩效考核中引入EVA模拟考核,努力保持较高利润创造能力,近年来效益财务指标保持较为先进水平,多次荣获集团公司“价值创造金奖”“股东回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配套级向系统级转变,科研生产能力实现跨代升级。计算所参研型号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号工程,参研歼-10飞机标志着计算所从仅承担个别机载设备预研的“小作坊”,走向了全面为机载产品配套的新阶段,开启了计算所的新征程。随后,計算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纯科研到科研生产并重的新局面。在新一代飞机、大型飞机等航空重大项目中,承担了核心处理与网络系统、综合飞管计算机、综合机电系统、辅助动力系统等重大系统的研制,成功保障了10余个重大型号的首飞、试飞,配套级别实现了向系统级的跨越;承担了数十型装备几百架军机、近千发导弹产品的配套任务,科研生产能力实现了跨代升级。
民机产品获得适航认证,成为多型民机一级供应商。计算所主动融入市场、建立体系,在民机产业绘制发展新蓝图。在干线客机、支线客机、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民用发动机等领域均获得了配套任务,计算所已成为国内C919、海鸥300、“小鹰”500等民机型号的一级供应商。
计算所从2008年起正式启动了适航工作,建立了符合适航要求的本地化机载电子产品开发过程,多项产品完成了适航取证。其中计算所为大运研制的AFDX交换机在2013年初通过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评审,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方认为该项目的软件、硬件及开发过程符合A级适航要求,这标志着计算所具备了自主研发A级机载软、硬件产品的能力。同时AFDX交换机还成功出口欧美,为我国机载电子产品打破国际技术壁垒、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军民融合开辟新征程,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突破。计算所深入贯彻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面向通用航空市场,加速民机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非航空民品不断发展壮大,计算所构建了以智慧城市、软件测试、微电子等为代表的全新产业布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形成了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数码显示系统、机电设备电控系统等主要产品,与Collins公司在软件验证和测试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的国际合作。“十二五”期间非航空民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产业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自主研发能力迈上新台阶,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计算所瞄准科技发展趋势,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建成了全生命周期的机载计算机研制开发体系,在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芯片、板卡、超级计算机等方向,一大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技术积累到型号应用的转变,巩固了计算所在机、弹载计算机领域的标杆地位。
历经十多年的潜心研究,计算所自主研发的天脉1、天脉2两款操作系统进入型号应用,并于2014年7月通过国家鉴定,成为国内首款定型和拥有自主产权的机载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打破了国外对同类产品的长期垄断,为我国基础软件的自主保障、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航空专用微电子技术攻克了一批核心芯片的关键技术,获得总装微电子型谱项目支持;自主研制的C919信息系统通用信息处理机和光电转换接口,助力大客顺利实现首飞成功。
能力建设实现新升级,管理创新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40年来,计算所能力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二五”期间完成了10余个技改项目立项,已批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55亿元,投资规模超过前5个五年计划的总和。计算所持续提升专业领域的能力,重点专业由13个发展到19个,形成了计算所的技术体系。
计算所将EVA、IBSC、精益、六西格玛、6S等管理理念结合单位实际应用到研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活动的全过程中,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开展了经营、科研、生产、质量、服务、考核等多个领域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建成了以IBSC为框架考核指标体系和KPI指标库,鼓励多劳多得,管理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技术专家不断涌现,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新态势。计算所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拥有各类专家、学科带头人40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6人,省部级专家20余人、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3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1137人,人才数量和素质均有显著提高;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数学”四个硕士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你们的质量、管理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为国家强军、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感谢你们!”这是2017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到计算所视察时对计算所广大干部职工的勉励。计算所将不负期望,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和“求实、敬业、协同、拼搏”的计算所精神,传承老一辈航空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励精图治、携手共进,向着“成为国际先进的共用计算资源和网络供应商”的愿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工业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