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的新思路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律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促进高校依法治校,推进大学生成才成长,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的关系出发,探究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的新思路,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大学生网络法治与伦理教育提供方法论的合理依据。
  关键词 依法治国 网络法治 网络伦理
  作者简介:杨婷、王晓静,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1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成为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依法治国视域下加强高校网络伦理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高校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统一于高校的素质教育之中,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网络法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从本质上看,网络伦理是网络社会中正义精神的体现,是判断网络生活中是非对错的第一标准。相应地,网络法治则是网络社会中依据伦理道德而设立的外在规则,是在网络伦理不能推行的地方对网络伦理道德的规范的一种加强和强制实现。总之,网络伦理与网络道德是内外互补的共同规范关系。
  第二,高校网络法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这种渗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体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但是其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指导思想,成为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指导思想。” 社会成员的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和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的前提,学生只有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对的法治观念和伦理观念产生认同,才能接受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其次,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中,法治意识的提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网络法治观念和网络伦理意识的能动性从盲目走向自觉。因此,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是预防网络犯罪,维护高校网络安全的迫切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高校网络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对受害者和犯罪学生自身与家庭都造成了伤害。校园网络安全一直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关键就是要预防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生。因此,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法治与网络伦理的关系分析
  (一)网络法治与网络伦理是相互联系的
  第一,网络伦理和网络法治都是最重要的网络行为规范。网络社会是个复杂的有机统一整体。在网络空间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通过网络伦理道德来调节,而且政治、法律等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调节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在网络社会中,伦理道德和法治思想及其规范是两种重要的网络行为规范。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约束着网民的行为,规定着网民的行为标准。对于网络社会来说,网络法治是网络行为规范的积极维护者,而伦理道德是网络社会人们遵循的深层底线。因此,网络伦理和网络法治是网络社会的两种最重要的网络行为规范。
  第二,网络伦理与网络法治是相互包含的,这种包含主要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法制和伦理是相互包含的。在现实生活中,伦理道德中包含着一些法治的内容,而在法治内容中也包含着一定的伦理道德中的某些东西。但是,伦理道德无论是从其内容来说还是从其作用来说,都比法治内容要广泛。所以,一些违背伦理的内容不一定构成违反法律的内容。比如说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等行为违反了伦理道德标准,在并没有构成法律制裁的对象。但是,如果是偷窃、抢劫等,不仅是违法法律规范的,同时也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从这种现实中的伦理与法治关系出发引申到网络社会中,也存在着相同的包含关系。
  第三,网络伦理是网络法治存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坚持网络法治应该以网络伦理为核心,网络法治本身就是合乎网络伦理道德的,应该拥有网络伦理的合法性。网络法治就是要依据法律来治理网络,使网民不仅要掌握法律内容,同时也要在网络活动中树立网络法治意识。而治理网络所需要的法律从本质上来讲,网络法律在立法的过程中必然要遵循网络社会公认的公共伦理道德准则。网络伦理道德便成为网络法治存在的基础。
  (二)网络法治与网络伦理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网络伦理和网络法治产生的形式和形成的方式不同。网络伦理和网络法治产生的形式不同主要体现在网络法律的产生形式和网络伦理的产生形式上。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是通过国家这一强有力的机关制定法律,从而维持本阶级所需要的现存的社会秩序,以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网络法律的产生也是如此。而网络伦理则是在网络社会中,在实践的网络活动中经过归纳、提炼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网络社会的习俗、风尚,并进而演变成维系网络社会秩序、被众多网民一致认可的一种网络规范和原则。
  第二,网络伦理和网络法治支持的力量不同。网络法治是靠国家强制力量来执行的,因此,网络法治具有强制性,是必须依据法律来治理网络社会,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网络法律规范。网络伦理对网民行为的调节不是依靠强制手段去实现的,而是靠网络社会中的舆论力量来支持的,靠网民内心的信念、网络伦理教育等力量来起作用的,因而,网络伦理不具有强制性。   第三,网络伦理和网络法治作用的性质和方式不同。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法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网民的一些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而网络伦理则表现为对网民行为的示范和劝阻。在网络法治中,明确规定什么样的网络行为是违法的,从而应当受到惩罚。网络法治针对的是违法行为。而网络伦理与网络法治不同,它不仅包含着对错误的网络道德行为的劝阻和谴责,而且还包含着对正确的网络道德的行为的赞赏和示范。劝阻、谴责与赞扬、示范的辩证统一,是网络伦理区别于网络法治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加强高校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的新思考
  (一)促进网络法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相结合
  道德与法律都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柱,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时候应该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入手。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力、义务观念。要教育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在学习网络知识的同时,十分注意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法律和法规,来杜绝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是要培养高校学生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高校在进行网络法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时,必须合理的处理好网络法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的关系。使网络法治成为网络文明的保障,使网络伦理成为当代大学生文明上网的深层依托。
  (二)突出强调网络法治教育的主导地位,辅之以网络伦理教育
  将网络法治教育与网络伦理结合起来的前提是坚持网络法治教育的主导地位。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在这种复杂的社会中,网络法治必须要占领主体地位,才能够保证网络社会的良好有序运行。而且,法治是一个社会的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完备的法律,合法的行为能够有效管理和监督电子信息网络,发挥其最大效益,最大限度的预防、遏制、减少各种网络犯罪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坚持网络法制教育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推进网络伦理教育。在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间接地通过机器来进行的,因此,网络交往中大多数人都是独自进行的,在这种没有社会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下,个人的伦理道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伦理道德背离。因此,在充分保证网络法制教育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还要辅之以网络伦理教育。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依法治国精神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集中概括,是对每个公民自身道德层面的价值选择和伦理底线的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社会主义法治来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建设中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现实生活中的上层建筑在网络社会中也以其独特的形式存在。网络社会中也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要强调法治精神。这些都体现在网民的网络实践活动中。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在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法治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的是真、善、美,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是一种高度的行为规范。引申到网络社会中,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引导网民以合理的方法和文明的方式上网。法治精神追求的是公平、正义等价值,这是一种较为现实的境界,大多数民众可以做到,它是一种较低的社会行为标准。在网络社会中,树立良好的法治精神,使网络社会的行为准则,成为大多数网民追求的行为准则。法治精神的确立需要不断进行法治教育,但更多是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强制力来实行的。但在网络社会中, 国家的强制力并不能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网络法治精神的培养就成为网络法制教育的主导内容。
  隐性教育则与显性教育不同。隐性教育具有无意识性和渗透性。隐性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一般来说都是在隐蔽的状态下来进行的,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渗透式教育的过程。教育者可以把教育思想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其次,隐性教育具有间接性,它主要是通过教育对象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但是,隐性教育也有其缺陷。隐性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隐蔽在各种环境和各种活动中,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教育过程过于复杂和缓慢,教育内容有时候不能够很好的被教育对象所吸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者的积极性。
  在网络社会中,有一点明显的趋势就是传统的显性教育地位逐步降低。而隐性教育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网络法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自身的特点,可以将显性的网络法治教育和隐性的网络伦理教育相结合。因为网络法治教育本身就是直接和有意识的教育,其教育内容具有直接性,所以,网络法制教育更多的应该采取显性教育的方式。而网络伦理教育则不同。伦理教育本身就具有无意识性,他并没有通过国家强制力来规定,所以,网络伦理教育更多的应该采取隐性教育的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高校学生在思想上接受伦理道德的内化,并且外化于学生们的网络实践活动之中。
  注释:
  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54-55.
  参考文献:
  [1]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科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更应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理念和自身追求中,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践行  作者简介:刘天媛,中国农业大学市场营销Y
汉语言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在我国文化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对人们的文化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更利于对我国文化的深入了解,随着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茅山志》为道教经典,记录了历代在茅山修炼的诸位道教名流.然其作者问题尚有诸多误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茅山志》为张雨所修.二,《茅山志》为张雨、刘大彬合修.
2018年是交通银行创立110周年,恰逢云南省分行成立30周年,为迎接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5月19日,伴随着百年交行百年树人爱心送考在昆明温情启动,交行情·伴您行—纪念交通银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方式的改变也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数学作为许多学科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的制约,导致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数学枯燥、无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启发性的思维,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新方法,那就是互动式教学。何为互动式教学,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进行学习的方式被称为互动式教学。  关键词:数学;互动式教学;新方法;传统教育  一、制约互动式教学的因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激增和人才质量的有“名”无“实”,使毕业生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本文分析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索解
地球上的稀有金属与不可再生的能源,本来就十分有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保护环境,要开发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风力发电的能源开发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在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关键要素,线路故障会造成电力输送不畅,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还会使
布隆迪现任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Pierre Nkurunziza)具有传奇的政治生涯,人生轨迹从七尺讲台到丛林草莽,再到权力之巅,执政风格对内刚柔并济,对外政策灵活.2015年7月,布隆
期刊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7日发表题为《中国在世界银行换到“成人桌”》的报道称,世界银行将逐步减少对中国的贷款。但不论怎样,中国都是赢家。这是因为根据世行成员国上月末达成的增资方案,中国将增加在世行的股权份额。美国和日本的股权比例都会略微下降,但两国仍将把持最高的和第二高的投票权。  报道称,世行于1944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宗旨是重建饱经战乱的世界,通过向发展中国家发放贷款来减少全球贫困。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