莠去津和芴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莠去津和芴的联合毒性效应,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进行胚胎发育暴露实验、联合毒性模型预测和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联合暴露120 h后的斑马鱼仔鱼中均观察到异常发育情况,会引起斑马鱼胚胎卵黄囊异常和脊柱弯曲,其毒性作用方式分别为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且无论低高剂量下,二元联合暴露比单一暴露时毒性风险更高.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污染物主要通过干扰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代谢等途径影响斑马鱼仔鱼的氨基酸代谢.研究表明,莠去津和芴的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神经发育、氧化应激、抗炎机制、能量代谢、免疫和细胞凋亡机制等生理功能可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且卵黄囊异常是较为敏感的毒性指标.
其他文献
环境DNA(eDNA)是指环境中所有被发现的生物DNA的混合.eDNA技术可以通过对提取的环境样品进行DNA测序,反映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或物种组成信息.相较于传统的基于形态学鉴定的生物监测方法,eDNA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等优势,是未来水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eDNA技术的操作流程、在水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及技术局限性进行了综述,并对eDNA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目的]旨在明确不同药剂对马铃薯蛴螬的防治效果及果实防效,并确定施药时期和用量.[方法]选择1%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2%噻虫胺·嘧菌酯颗粒剂、0.5%噻虫嗪颗粒剂4种药剂,采用撒施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在所选4种药剂中,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的防治效果最好,300、375、450 g a.i./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00%、91.32%、92.87%.且有效成分450 g a.i./hm2处理的果实防效达到91.84%.[结论]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