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要求及途径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能力 兴趣 方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我则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
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每隔十年左右要翻一番。这迫使人们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以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呢?我认为:必须摒弃那种只就知识教传授知识的旧观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即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基本要求
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能力发展就越好;另一方面,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条件。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过程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有兴趣才有动力。学习兴趣是先导,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我认为对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解释就比较实在而有用。其次,就是适当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注重内容深浅得当,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总之,兴趣是发展能力的前提,学生获得了能力,反过来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启发积极思维。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能力。实践表明学生被动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得知识,不易牢固掌握,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散失信心。而有目的地进行启发式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是培养能力的一个方法。化学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常见的变式训练就是一个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其在教学中所起的启发式作用举足轻重。
(三)进行严格的智力训练。个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等于他的智力也能自发地同步发展,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关键在于实践。严格训练就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它是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一真正的转化,首先,就是要严格地训练学生,练基本功,练循序渐进,练由易到难,练由简到繁。然后,教之方法,训练中也必须讲求实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
在确立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后,如何进行培养能力的方法呢?我认为,应该注重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这几个能力的培养方法。
三、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的认知过程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因此,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主客体相互作用这一关键,不仅让学生要“观”,而且要“察”。通过对事物细致持久的观察思考,由现象深入本质。
(2)观察要有周密计划。例如:加热硫时,存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黄色晶体→深黄色液体→暗褐色液体→暗褐色黏稠體→流动性黏稠体→黑褐色流动液体→橙黄色蒸汽。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很快,学生往往区分不清,眼花缭乱。把握不住整个变化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定向重复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视觉的敏捷性和思维跟踪的速率,由重复训练迁移到其他新的快速反应情景,提高观察能力。
(3)从观察能力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启发学生思维,分析其本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是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在此过程中:
第一,要注意理清思路,保障思路通畅。例如在《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三个问题的设计来达到理清思路、保障思路通畅的目的。
1.正盐的水溶液是否一定是中性的?2.水溶液显酸碱性的实质是什么?3.NaAc溶液为什么显碱性?从以上三个问题出发就可以推导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况中且思路畅通,并能在一种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第二,善于提出思考性强的问题。思源于疑,思维经常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没有发现问题,就谈不上思维。因此,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思维的佳境,激发学生强烈地求知欲望,学生才有思维兴趣,才会积极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第三、注意引导学生纵横联系。进行纵向联系,横向比较是学会知识的好方法,这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时,联系到氯气在有水存在时也能漂白某些物质。当把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进行比较后,从而又显示出了二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开拓思维。
(三)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认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形成的特点: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停顿期,即所谓“高原期”。“高原期”后会有一个新的进步,这时是技能形成的后期阶段,是由一个不熟到熟的易变过程。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般方法就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再到独立操作。由单项练习逐步过渡到综合练习。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语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融教法与学法于一体,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变学会为会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为能力,方能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形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能力 兴趣 方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我则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
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每隔十年左右要翻一番。这迫使人们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以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呢?我认为:必须摒弃那种只就知识教传授知识的旧观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即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基本要求
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能力发展就越好;另一方面,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条件。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过程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有兴趣才有动力。学习兴趣是先导,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我认为对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解释就比较实在而有用。其次,就是适当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注重内容深浅得当,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总之,兴趣是发展能力的前提,学生获得了能力,反过来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启发积极思维。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能力。实践表明学生被动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得知识,不易牢固掌握,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散失信心。而有目的地进行启发式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是培养能力的一个方法。化学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常见的变式训练就是一个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其在教学中所起的启发式作用举足轻重。
(三)进行严格的智力训练。个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等于他的智力也能自发地同步发展,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关键在于实践。严格训练就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它是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一真正的转化,首先,就是要严格地训练学生,练基本功,练循序渐进,练由易到难,练由简到繁。然后,教之方法,训练中也必须讲求实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
在确立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后,如何进行培养能力的方法呢?我认为,应该注重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这几个能力的培养方法。
三、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的认知过程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因此,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主客体相互作用这一关键,不仅让学生要“观”,而且要“察”。通过对事物细致持久的观察思考,由现象深入本质。
(2)观察要有周密计划。例如:加热硫时,存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黄色晶体→深黄色液体→暗褐色液体→暗褐色黏稠體→流动性黏稠体→黑褐色流动液体→橙黄色蒸汽。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很快,学生往往区分不清,眼花缭乱。把握不住整个变化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定向重复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视觉的敏捷性和思维跟踪的速率,由重复训练迁移到其他新的快速反应情景,提高观察能力。
(3)从观察能力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启发学生思维,分析其本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是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在此过程中:
第一,要注意理清思路,保障思路通畅。例如在《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三个问题的设计来达到理清思路、保障思路通畅的目的。
1.正盐的水溶液是否一定是中性的?2.水溶液显酸碱性的实质是什么?3.NaAc溶液为什么显碱性?从以上三个问题出发就可以推导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况中且思路畅通,并能在一种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第二,善于提出思考性强的问题。思源于疑,思维经常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没有发现问题,就谈不上思维。因此,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思维的佳境,激发学生强烈地求知欲望,学生才有思维兴趣,才会积极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第三、注意引导学生纵横联系。进行纵向联系,横向比较是学会知识的好方法,这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时,联系到氯气在有水存在时也能漂白某些物质。当把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进行比较后,从而又显示出了二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开拓思维。
(三)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认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形成的特点: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停顿期,即所谓“高原期”。“高原期”后会有一个新的进步,这时是技能形成的后期阶段,是由一个不熟到熟的易变过程。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般方法就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再到独立操作。由单项练习逐步过渡到综合练习。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语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融教法与学法于一体,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变学会为会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为能力,方能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形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