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针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有51.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9.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33.8%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3.8%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有1.0%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那么到底是阅读纸质书更好,还是电子书更好?听听大家怎么说——
周丽玲(普通职员):我更愿意选择电子书,因为它更新快,内容丰富,携带方便,走到哪里就可以读到哪里。如果你最近正在看《追忆似水年华》,你想想把它带上地铁的画面感,真的很辛苦。
蒙小嘉(书店店长):纸质书虽然携带起来不方便,但是纸质书有收藏价值,所以我更倾向于选择购买纸质书。而且我对阅读的环境更在意一些,不会在嘈杂的交通工具上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那样的阅读不精,也无法集中精力。
林维佳(大学生):我喜欢纸质书的感觉,喜欢在书上勾勾画画写下感想,但是也喜欢在读纸质书不方便时拿出kindle进行阅读。对我来说,喜欢阅读是真的,载体并没有那么重要。能够抓时间、挤时间拿起书来看看比什么都重要。
冯珊义(出版工作者):其实两者根本不用比,两者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都是精神食粮,都能够让广大读者精神娱乐,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每一种都应该多读,让自己能够时刻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读书,而你却已经很久没认真读过一本书,你会恐慌吗?大脸兔与网友们就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Cicily不叫西西里:其实我是“伪书虫”,除非生活已经无聊到发霉才想到读书。而且能够主动去读的书也是小说那一类可读性高的,但是一读就停不下来,没读完就茶饭不思。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读书的感觉是平庸的,生活就像齿轮和发条,循规蹈矩没有激情,我想能感动我的可能不是书,应该是书里的世界。
半仙姐姐:长时间不读书内心会感觉疲惫,感觉难以解脱,所以心态会急躁。毕竟书是用来提高自我认知的,一本有意思的书会让人废寝忘食看完,一本无聊的书也会让人读之乏味,所以心态的变化会随看过的书改变。
神一般Eason:不会恐慌,现代生活里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精神生活完全可以由电影、音乐、游戏、社交来填充,文字阅读也可以转向天涯、知乎等论坛社区,读书不再是唯一的精神生活方式。与其说恐慌不如说空洞,常读书的人一般是善于思考的人,有独立见解,对生活有更清晰地认识,所以精神充实。长时间不读书会慢慢失去这样的能力和品质,导致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土豆不是用来吃的:当然会恐慌,读书对我来讲是个窗口和载体。如果很久不开窗户,一直封闭着,没有新鲜的想法,生活会有些无趣,思想上很难有大变化,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无法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也很难剖析自我。很久不读书会忘了自己是谁。
葱油面不加葱:不读书的时候我会有一点点恐慌,心态上会有一些变化,觉得与这个社会脱节,与社会离得远了。
刘噜噜噜噜:其实读书是和思考同步的,长期不读书,会比较担心自己思考能力会不会退化,这个时候心理上的波动会比较大,但不至于到恐慌的程度。
机智的漏:书中的世界是自我的世界,不受任何外界因素打扰。连续很长时间没有读书,虽然不会对物质生活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人的精神世界会觉得空虚,会有焦虑不安的感觉。
不久前,2016年度中国好书名单公布,大脸兔从所有获奖的图书当中精选了几本书,如果你感到“书荒”,不如读一读下面这几本书。
《造房子》,王澍 著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个性鲜明的建筑随笔集,一本营造之书,对“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有着深入入微的思考,深入阐释了造房子的艺术智慧;并附有大量建筑作品的精彩摄影。同时它又不只是一本营造之书,它连接着东方哲学和美学的深邃空间,构建了独特的审美体系,阐释了房子这一物质文化的精妙纹理,为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北鸢》,葛亮 著
【推荐理由】本书是被海外评论界誉为“当代最具大师潜力、最会说故事的小说家”葛亮“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是一部新古典主义小说定音之作。小说以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其身后两个家族的沉浮命运为背景,以民国各色人物为素材,编织了一张恢宏曲折的故事网络,映射出近现代家国兴衰、波诡云谲的一段历史。全书叙事宏大,情节紧张跌宕,语言精致隽永,工笔再现,可谓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是现代人文心史的质感表达。
《古乐之美》,苏泓月 著
【推荐理由】中国古代音乐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本书以珍贵文物图像等考古材料、丰富的历史文献为基础,甄选60种古乐器,从乐器形制、历史背景、制造工艺、文学艺术四个角度讲述中国古乐器的源流、发展及美学意义。解读蕴含在乐器中的天地人伦、五行节气,以及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脉络和哲学思考。通过文物和历史的回响,让远古的音律近在咫尺。这是一部有料有趣、有文采有质感、学术严谨又雅俗共赏的中国古代声音史和乐器史。
《航天育种简史》,郭锐、李军 著
【推荐理由】本书全面介绍了航天育种科技的科学基础、发展渊源、当前成就、重大意義、未来前景及我国在航天育种事业上的贡献和地位。作者从宇宙起源开始讲起,涵盖物质出现、宇宙高能射线产生、太阳系和地球演化、生物进化及物种爆发、生物基因常识、太空种子地面选育等内容,作品仿佛就是一部既包罗万象又紧扣主题、既横跨宇宙又直入分子的宏大立体电影。
周丽玲(普通职员):我更愿意选择电子书,因为它更新快,内容丰富,携带方便,走到哪里就可以读到哪里。如果你最近正在看《追忆似水年华》,你想想把它带上地铁的画面感,真的很辛苦。
蒙小嘉(书店店长):纸质书虽然携带起来不方便,但是纸质书有收藏价值,所以我更倾向于选择购买纸质书。而且我对阅读的环境更在意一些,不会在嘈杂的交通工具上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那样的阅读不精,也无法集中精力。
林维佳(大学生):我喜欢纸质书的感觉,喜欢在书上勾勾画画写下感想,但是也喜欢在读纸质书不方便时拿出kindle进行阅读。对我来说,喜欢阅读是真的,载体并没有那么重要。能够抓时间、挤时间拿起书来看看比什么都重要。
冯珊义(出版工作者):其实两者根本不用比,两者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都是精神食粮,都能够让广大读者精神娱乐,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每一种都应该多读,让自己能够时刻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读书,而你却已经很久没认真读过一本书,你会恐慌吗?大脸兔与网友们就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Cicily不叫西西里:其实我是“伪书虫”,除非生活已经无聊到发霉才想到读书。而且能够主动去读的书也是小说那一类可读性高的,但是一读就停不下来,没读完就茶饭不思。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读书的感觉是平庸的,生活就像齿轮和发条,循规蹈矩没有激情,我想能感动我的可能不是书,应该是书里的世界。
半仙姐姐:长时间不读书内心会感觉疲惫,感觉难以解脱,所以心态会急躁。毕竟书是用来提高自我认知的,一本有意思的书会让人废寝忘食看完,一本无聊的书也会让人读之乏味,所以心态的变化会随看过的书改变。
神一般Eason:不会恐慌,现代生活里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精神生活完全可以由电影、音乐、游戏、社交来填充,文字阅读也可以转向天涯、知乎等论坛社区,读书不再是唯一的精神生活方式。与其说恐慌不如说空洞,常读书的人一般是善于思考的人,有独立见解,对生活有更清晰地认识,所以精神充实。长时间不读书会慢慢失去这样的能力和品质,导致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土豆不是用来吃的:当然会恐慌,读书对我来讲是个窗口和载体。如果很久不开窗户,一直封闭着,没有新鲜的想法,生活会有些无趣,思想上很难有大变化,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无法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也很难剖析自我。很久不读书会忘了自己是谁。
葱油面不加葱:不读书的时候我会有一点点恐慌,心态上会有一些变化,觉得与这个社会脱节,与社会离得远了。
刘噜噜噜噜:其实读书是和思考同步的,长期不读书,会比较担心自己思考能力会不会退化,这个时候心理上的波动会比较大,但不至于到恐慌的程度。
机智的漏:书中的世界是自我的世界,不受任何外界因素打扰。连续很长时间没有读书,虽然不会对物质生活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人的精神世界会觉得空虚,会有焦虑不安的感觉。
不久前,2016年度中国好书名单公布,大脸兔从所有获奖的图书当中精选了几本书,如果你感到“书荒”,不如读一读下面这几本书。
《造房子》,王澍 著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个性鲜明的建筑随笔集,一本营造之书,对“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有着深入入微的思考,深入阐释了造房子的艺术智慧;并附有大量建筑作品的精彩摄影。同时它又不只是一本营造之书,它连接着东方哲学和美学的深邃空间,构建了独特的审美体系,阐释了房子这一物质文化的精妙纹理,为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北鸢》,葛亮 著
【推荐理由】本书是被海外评论界誉为“当代最具大师潜力、最会说故事的小说家”葛亮“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是一部新古典主义小说定音之作。小说以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其身后两个家族的沉浮命运为背景,以民国各色人物为素材,编织了一张恢宏曲折的故事网络,映射出近现代家国兴衰、波诡云谲的一段历史。全书叙事宏大,情节紧张跌宕,语言精致隽永,工笔再现,可谓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是现代人文心史的质感表达。
《古乐之美》,苏泓月 著
【推荐理由】中国古代音乐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本书以珍贵文物图像等考古材料、丰富的历史文献为基础,甄选60种古乐器,从乐器形制、历史背景、制造工艺、文学艺术四个角度讲述中国古乐器的源流、发展及美学意义。解读蕴含在乐器中的天地人伦、五行节气,以及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脉络和哲学思考。通过文物和历史的回响,让远古的音律近在咫尺。这是一部有料有趣、有文采有质感、学术严谨又雅俗共赏的中国古代声音史和乐器史。
《航天育种简史》,郭锐、李军 著
【推荐理由】本书全面介绍了航天育种科技的科学基础、发展渊源、当前成就、重大意義、未来前景及我国在航天育种事业上的贡献和地位。作者从宇宙起源开始讲起,涵盖物质出现、宇宙高能射线产生、太阳系和地球演化、生物进化及物种爆发、生物基因常识、太空种子地面选育等内容,作品仿佛就是一部既包罗万象又紧扣主题、既横跨宇宙又直入分子的宏大立体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