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职业高中,众所周知,相当一部分中考生高考无望才选择职高。因此,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教学法已经不适合他们。对英语教学法的研究愈发显得突出与重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找出他们的学习兴奋点是十分必要的。我在职高高一(11)班上了一堂英语教学观摩课,由于课前准备较充分,本节课学习目标均已达成,课后又与专家组成员一同参与了评课,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感觉收获颇多,自身也有了些许体会,下面就教学中的内容作具体的分析。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是课前预热。正如进行体育活动前需要热身一样,上英语课前,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设法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或是带着实物,或是播放歌曲,或是组织猜谜活动。总之,因时、因地、因课文内容而选择合适的东西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不知道老师这节课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因此,心中充满期待。时间长了,就慢慢地由不喜欢英语变为喜欢。态度的转变,是一切转变的基础,那么成绩的提高也指日可待。我讲课的那天正好是圣诞节,在课前,我播放了圣诞歌曲“jingle bells”,学生们听到了熟悉的旋律,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欢快的歌曲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增强了他们的兴奋度。教室窗户上贴的圣诞树,墙壁上贴的圣诞老人图片,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此情此景下,一些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英语中有一句话: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 于是,在此氛围下,我开始了讲课。实践证明,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热身作用。
二是激发好奇心。本节课是创新课,要求以学生为主,调动學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以往传统教学法以老师为主满堂灌的模式。因此我在课前认真备课,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仔细琢磨教法。在课堂上分别采取情境导入法、任务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导入部分,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些残疾人的图片,有张海迪、霍金教授、海伦凯乐、桑兰等知名人物。通过对这些著名人物的介绍引出本课的主人公— Patrick,一位身残志坚的美籍华人。这种方法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同时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这个人是谁?他是怎么残疾的?他经历了什么?现在做什么?青少年好奇心总是很重。带着好奇心也就是带着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提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是知识点的学习。我认为,教师教授的每一节课都是全新的。它不是以往教过的课的机械重复。寓教于乐是我一直秉承的原则。在这节课上,我首先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选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当组长,课前分派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落实到每位同学,基础好的同学承担稍难一点的任务,基础稍差的同学承担简单一点的任务。这样,人人有份,大家都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了课前的预习准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才能得到保证,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对一事物的注意力是有时效的,虽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高中生为20分钟左右,之后注意力开始下降,并出现转移。针对职高生注意力转移速度快,兴趣点持续时间短这种情况,我把讲课内容分成若干片段,大约以7-8分钟为一节,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迅速转换,切入下一个话题,尽可能在学生感觉疲劳之前变换不同内容,使大脑产生新的兴奋点。从而力求职高生顺利听完一节课。这也是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四是思想教育。职高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而且自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以及各种不良学习习惯。针对这种现状,我利用本课关于一名残疾人身残志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的事迹,使学生意识到一个重度残疾的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我们健全的人为什么连自身的一些缺点都克服不了呢?让学生们在思想上、心灵上都受到震撼,从而达到纠正一些不良行为的目的。我发现利用课本所举的一些事例,充当现成的教育材料,对我校的职高生进行启发、引导,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不但利于学习英语知识,也利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国家需要高端人才,更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合格的社会人。把职高生培养成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毕业生也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
二、不足之处
第一,与专家组成员讨论后,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检查学生预习工作时,让学生表演情景剧,部分学生有卡壳现象,缺乏连贯性,这说明在学生做预习工作时应给予细致的指导。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鼓励他们大胆说话,不怕犯错。同时下功夫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扩大词汇量。只有掌握的词多了,才有勇气运用它们。尽量能让学生做到用简单的英语表达出心中所想。
第二,在最后做小结时,应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 再组织学生们进行操练,因为英语是一门工具,只有不断地运用,才能熟练地掌握。
总之,通过这一次上观摩课,让我深刻感受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不断更新知识,认真对待学生,钻研教法,吃透教材,掌握学生心理,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才能上好每一堂课。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也日新月异,我作为一名职高英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视野,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是课前预热。正如进行体育活动前需要热身一样,上英语课前,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设法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或是带着实物,或是播放歌曲,或是组织猜谜活动。总之,因时、因地、因课文内容而选择合适的东西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不知道老师这节课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因此,心中充满期待。时间长了,就慢慢地由不喜欢英语变为喜欢。态度的转变,是一切转变的基础,那么成绩的提高也指日可待。我讲课的那天正好是圣诞节,在课前,我播放了圣诞歌曲“jingle bells”,学生们听到了熟悉的旋律,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欢快的歌曲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增强了他们的兴奋度。教室窗户上贴的圣诞树,墙壁上贴的圣诞老人图片,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此情此景下,一些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英语中有一句话: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 于是,在此氛围下,我开始了讲课。实践证明,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热身作用。
二是激发好奇心。本节课是创新课,要求以学生为主,调动學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以往传统教学法以老师为主满堂灌的模式。因此我在课前认真备课,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仔细琢磨教法。在课堂上分别采取情境导入法、任务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导入部分,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些残疾人的图片,有张海迪、霍金教授、海伦凯乐、桑兰等知名人物。通过对这些著名人物的介绍引出本课的主人公— Patrick,一位身残志坚的美籍华人。这种方法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同时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这个人是谁?他是怎么残疾的?他经历了什么?现在做什么?青少年好奇心总是很重。带着好奇心也就是带着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提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是知识点的学习。我认为,教师教授的每一节课都是全新的。它不是以往教过的课的机械重复。寓教于乐是我一直秉承的原则。在这节课上,我首先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选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当组长,课前分派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落实到每位同学,基础好的同学承担稍难一点的任务,基础稍差的同学承担简单一点的任务。这样,人人有份,大家都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了课前的预习准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才能得到保证,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对一事物的注意力是有时效的,虽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高中生为20分钟左右,之后注意力开始下降,并出现转移。针对职高生注意力转移速度快,兴趣点持续时间短这种情况,我把讲课内容分成若干片段,大约以7-8分钟为一节,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迅速转换,切入下一个话题,尽可能在学生感觉疲劳之前变换不同内容,使大脑产生新的兴奋点。从而力求职高生顺利听完一节课。这也是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四是思想教育。职高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而且自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以及各种不良学习习惯。针对这种现状,我利用本课关于一名残疾人身残志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的事迹,使学生意识到一个重度残疾的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我们健全的人为什么连自身的一些缺点都克服不了呢?让学生们在思想上、心灵上都受到震撼,从而达到纠正一些不良行为的目的。我发现利用课本所举的一些事例,充当现成的教育材料,对我校的职高生进行启发、引导,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不但利于学习英语知识,也利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国家需要高端人才,更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合格的社会人。把职高生培养成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毕业生也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
二、不足之处
第一,与专家组成员讨论后,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检查学生预习工作时,让学生表演情景剧,部分学生有卡壳现象,缺乏连贯性,这说明在学生做预习工作时应给予细致的指导。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鼓励他们大胆说话,不怕犯错。同时下功夫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扩大词汇量。只有掌握的词多了,才有勇气运用它们。尽量能让学生做到用简单的英语表达出心中所想。
第二,在最后做小结时,应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 再组织学生们进行操练,因为英语是一门工具,只有不断地运用,才能熟练地掌握。
总之,通过这一次上观摩课,让我深刻感受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不断更新知识,认真对待学生,钻研教法,吃透教材,掌握学生心理,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才能上好每一堂课。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也日新月异,我作为一名职高英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视野,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做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