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设计研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在实际针对城市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实现对海绵城市的合理使用可促使自身的规划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注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海绵城市的促进作用进行不断加强。从工程设计师角度来说,必须在全面掌握海绵城市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城市进行建设与设计,进而促使海绵城市理论实现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充分结合,这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海绵城市主要是希望城市具备良好的弹性,可在环境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良好的适应。吸收,能渗透,能涵养,能净化,能释放是海绵城市的明显优势与特征,生态优先是海绵城市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实际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首先实現对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保障,并促使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回,这是水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一、海绵城市的理论
市政雨水管网设施、排涝设施在传统的城市中需要面对相当大的压力,快速排除与末端集中控制相结合的理念是传统城市雨水排除设计工作遵循的主要理念,同时排放工作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径流雨水中不可避免存在的大量污染物质会对排放区域的水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雨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实现对海绵城市理论的使用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
海绵城市在实际构建雨水系统的过程中主要强调内容为低影响以及高效率,在充分使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的基础之上径流雨水可实现良性循环的目标。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城市对雨水的渗透能力、净化能力、调蓄能力和利用能力得以提升必须借助必要的措施与手段实现对城市海绵功能的维护,进而促使市政设施的压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顺利下降。
二、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1.风景园林水景规划
从整体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园林绿地中的河道、人工湖等水景是在风景园林景观在实际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这也是其储存雨水的重要手段。
规划人员在实际针对园林水景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园林水景中水池池壁的透水性的现象,在固化池底后雨水的换水难度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水池中的水在这种背景之下无法实现循环利用的目标。这不仅会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也是导致废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借助海绵城市对其进行具体的建设与规划。
(1)规划设时,风景园林水景规划人员要提前到水景现场,进行不同时期降雨量、水景实际地形等情况调查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水景区内的低洼地的进行规划,实现雨水在低洼处的汇集,以达到园林水面形成的规划及建设目的。
(2)进行规划时,要保持水景区水岸和水底的渗水功能,并且还要根据雨水降雨量及水池蓄水量等雨水数据信息来构建人工湿地和生态河岸,以实现风景园林水景净化功能的提升。
2.风景园林公园建筑物规划
(1)整体而言,规划人员应先对公园建筑现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降雨等自然因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掌握,然后根据了解的地形地貌实际情况,构建雨水收集系统。
(2)对于雨季期间风景园林公园建筑物的规划,规划人员可以将雨水收集到建筑内的暗渠,即将降落在建筑各处的雨水,引入环形的滤水槽中,利用滤水槽内的砾石将雨水过滤,待雨水被过滤成可使用的干净水后便直接存入蓄水池,以实现风景园林公园建筑物内的雨水收集及充分利用。
3.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不能过多地对自然形成的地形起伏等进行改变,设计工程师可以结合它们的走向以及深度等基本信息,灵活地将这些天然形成的凹陷处设计成蓄水池或者排水的隐形区域以及通道。
打个比方来说,在公园林地规划设计中,会存在大面积的绿地,设计工程师应该对林木的根系分布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规划设计集水坑塘,并围绕着集水坑塘来实现对灌木、乔木以及草地等植被的合理配置。在风景园林绿地规划中,应该对地下管网以及排水口的位置进行准确把握,并结合景观设计布置凹地的流水通道。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排水需求,同时还能让绿地起伏多变,从而增加景观设计的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选用植被的种类、人工湿地等都会对水质的净化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相关设计工程师要对以上问题引起重视。
4.风景园林规划
(1)规划人员要适当降低道路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可根据环状路网设计原理来实现风景园林道路面积的降低,如可将直线路形替换成曲线等路形,同时还要保证间隔绿化带设计面积与排水需求的相适应。
(2)用分散性高、连续性高和密度性高的绿化植被替换道路两旁排列整齐的树木。
(3)进行风景园林路面规划时,其材料也要遵循海绵城市理论选择和应用,一般要求选择质量好、性能齐全、渗透好的路面材料,以实现风景园林雨水水质、雨水消纳和雨水径流量等功能的完善。
5.雨水收集系统
针对现存地形条件和景观需求设计3种形式各异的绿地生态水渠:对截洪沟改造利用,使之成为收集、存储、过滤3种功能兼具的生态水渠;在山坳设置引水渠,将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进行过滤净化处理。
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式采集通道。不同位置及不同使用功能场地在设置渗滤沟时,同样采取不同形式:园路因行人较多,雨水受一定程度污染,渗滤沟需结合绿地过滤设计渗滤沟;硬质广场路面每隔20m左右设置渗滤沟,设计时需结合地面找坡及铺装设计;停车场应在植草砖停车区设计多孔沥青车道,尽可能让雨水下渗,并结合弃流及土壤渗滤设置穿孔管集水。
另外,渗透性铺装具有入渗、滞留的能力,能够让雨水回归大地,解决地下水回灌问题。通过渗透性铺装,可以将雨水下渗实现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在85%左右,同时提高了绿化带土壤保水量,降低绿化用水量。
结语: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地深入,而对风景园林生态学的研究也逐步完善,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3):128-131.
[2]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6):129-129.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海绵城市主要是希望城市具备良好的弹性,可在环境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良好的适应。吸收,能渗透,能涵养,能净化,能释放是海绵城市的明显优势与特征,生态优先是海绵城市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实际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首先实現对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保障,并促使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回,这是水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一、海绵城市的理论
市政雨水管网设施、排涝设施在传统的城市中需要面对相当大的压力,快速排除与末端集中控制相结合的理念是传统城市雨水排除设计工作遵循的主要理念,同时排放工作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径流雨水中不可避免存在的大量污染物质会对排放区域的水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雨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实现对海绵城市理论的使用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
海绵城市在实际构建雨水系统的过程中主要强调内容为低影响以及高效率,在充分使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的基础之上径流雨水可实现良性循环的目标。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城市对雨水的渗透能力、净化能力、调蓄能力和利用能力得以提升必须借助必要的措施与手段实现对城市海绵功能的维护,进而促使市政设施的压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顺利下降。
二、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1.风景园林水景规划
从整体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园林绿地中的河道、人工湖等水景是在风景园林景观在实际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这也是其储存雨水的重要手段。
规划人员在实际针对园林水景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园林水景中水池池壁的透水性的现象,在固化池底后雨水的换水难度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水池中的水在这种背景之下无法实现循环利用的目标。这不仅会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也是导致废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借助海绵城市对其进行具体的建设与规划。
(1)规划设时,风景园林水景规划人员要提前到水景现场,进行不同时期降雨量、水景实际地形等情况调查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水景区内的低洼地的进行规划,实现雨水在低洼处的汇集,以达到园林水面形成的规划及建设目的。
(2)进行规划时,要保持水景区水岸和水底的渗水功能,并且还要根据雨水降雨量及水池蓄水量等雨水数据信息来构建人工湿地和生态河岸,以实现风景园林水景净化功能的提升。
2.风景园林公园建筑物规划
(1)整体而言,规划人员应先对公园建筑现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降雨等自然因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掌握,然后根据了解的地形地貌实际情况,构建雨水收集系统。
(2)对于雨季期间风景园林公园建筑物的规划,规划人员可以将雨水收集到建筑内的暗渠,即将降落在建筑各处的雨水,引入环形的滤水槽中,利用滤水槽内的砾石将雨水过滤,待雨水被过滤成可使用的干净水后便直接存入蓄水池,以实现风景园林公园建筑物内的雨水收集及充分利用。
3.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不能过多地对自然形成的地形起伏等进行改变,设计工程师可以结合它们的走向以及深度等基本信息,灵活地将这些天然形成的凹陷处设计成蓄水池或者排水的隐形区域以及通道。
打个比方来说,在公园林地规划设计中,会存在大面积的绿地,设计工程师应该对林木的根系分布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规划设计集水坑塘,并围绕着集水坑塘来实现对灌木、乔木以及草地等植被的合理配置。在风景园林绿地规划中,应该对地下管网以及排水口的位置进行准确把握,并结合景观设计布置凹地的流水通道。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排水需求,同时还能让绿地起伏多变,从而增加景观设计的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选用植被的种类、人工湿地等都会对水质的净化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相关设计工程师要对以上问题引起重视。
4.风景园林规划
(1)规划人员要适当降低道路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可根据环状路网设计原理来实现风景园林道路面积的降低,如可将直线路形替换成曲线等路形,同时还要保证间隔绿化带设计面积与排水需求的相适应。
(2)用分散性高、连续性高和密度性高的绿化植被替换道路两旁排列整齐的树木。
(3)进行风景园林路面规划时,其材料也要遵循海绵城市理论选择和应用,一般要求选择质量好、性能齐全、渗透好的路面材料,以实现风景园林雨水水质、雨水消纳和雨水径流量等功能的完善。
5.雨水收集系统
针对现存地形条件和景观需求设计3种形式各异的绿地生态水渠:对截洪沟改造利用,使之成为收集、存储、过滤3种功能兼具的生态水渠;在山坳设置引水渠,将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进行过滤净化处理。
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式采集通道。不同位置及不同使用功能场地在设置渗滤沟时,同样采取不同形式:园路因行人较多,雨水受一定程度污染,渗滤沟需结合绿地过滤设计渗滤沟;硬质广场路面每隔20m左右设置渗滤沟,设计时需结合地面找坡及铺装设计;停车场应在植草砖停车区设计多孔沥青车道,尽可能让雨水下渗,并结合弃流及土壤渗滤设置穿孔管集水。
另外,渗透性铺装具有入渗、滞留的能力,能够让雨水回归大地,解决地下水回灌问题。通过渗透性铺装,可以将雨水下渗实现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在85%左右,同时提高了绿化带土壤保水量,降低绿化用水量。
结语: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地深入,而对风景园林生态学的研究也逐步完善,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3):128-131.
[2]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6):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