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追问:巴黎烧了吗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8月25日,正是巴黎从纳粹铁蹄下被解放出来的那一天。这天希特勒发出了一条电报,“巴黎到底烧了没有?!”为什么他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原来,当年诺曼底登陆,盟军势如破竹,逐渐往德国方向推进之时,希特勒就已经下定决心,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心目中将会延续千年的第三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战利品——巴黎。一旦巴黎守不住,希特勒的命令是,那就将巴黎彻底变成一座废墟。为了达成目的,他指派了心目中最能够忠实执行使命的军官,也就是当时驻守巴黎德军的最高统帅——狄特里希·冯·肖尔铁茨。
  这位将军擅长的正是这种“焦土政策”。在东线对抗苏联的战场上,他曾实行过好几次这种战法,但凡他的部队经过之处,寸土不留。只不过那还都是一些小规模围城战。但是这一次,希特勒要他毁掉的, 是整座巴黎。
  他们在巴黎所有最重要、最著名的建筑物和景点下,埋下了地雷,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凡尔赛宫……只要按下一个按钮,这些代表着这座光明之城似乎应该永恒存在的建筑物,将被全部摧毁。
  为什么巴黎没有烧?其实那个时候觉得巴黎可以被毁灭的人,并不只有希特勒,其中比较让人意外的角色,是当时在巴黎地下抵抗运动里的一位领袖人物——罗尔上校。
  他知道德军快要守不住巴黎了,但是他认为巴黎应该由法国人民自己解放,有这种想法的人绝不止他一个,包括戴高乐以及法国国内其他“戴高乐分子”都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罗尔上校的做法更为极端,就是全巴黎人民一起起义抵抗,他到处散布革命的讯息、准备武器,决心在盟军进城之前自己解放自己,要和驻扎在这里的德国军队作战。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前车之鉴便是,之前华沙市民在苏联红军已经挺进到城外,但又犹豫不前的时候,自己率先起义,结果德国部队近乎进行了一场“屠城”行动,杀害了整整20万起义市民,整座华沙城变成一片废墟。
  由此很多人担心。但是,罗尔上校却认为,巴黎值得死去20万人,即便炸掉再多的古典建筑,那些永恒的美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巴黎人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再让战后秩序由罗尔上校自己为首的党派来维护、领导。
  在得知这些消息之前,也有盟军将领其实非常不愿意去解放巴黎,比如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理由很简单,他们的目标是继续挺进德国,而特意绕道并进攻巴黎,不仅要付出代价而且会损耗珍贵的汽油以及耗费兵力,以当时战线上相当吃紧的情况,非常不划算。
  如果盟军当时只是路过巴黎,巴黎市民自行起义的话,或许我们今天就不会再看到巴黎了。这时候就有很多重要的人物在中间周旋,包括后人已经忘记名字的瑞典驻巴黎总领事诺尔丁,包括一些戴高乐派底下的谍报头目以及戴高乐将军本人。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几方面的角力,命运的阴差阳错终于促成最后盟军统帅决定还是要向巴黎挺进。
  最先拯救巴黎的,其实是这些向巴黎挺进的盟军,因为他们的进入才使得原来罗尔上校计划执行的“起义策略”失败了。为什么卢浮宫没有被毁灭?为什么圣心大教堂依然挺立在山丘上?这就要说回肖尔铁茨,他来到巴黎之时就决定要执行元首的命令。只不过当时的他,也已经意识到希特勒似乎有点过于疯狂了,他甚至感觉到这场战争,德国其实已经输了。
  那个时候被认为是“法奸政权”的维希政权的市长泰丁格得知了这个计划,他就想劝肖尔铁茨不要这么做。他引领着肖尔铁茨走到大宅院外的阳台上,请肖尔铁茨看一看阳台外的景象。
  在他们身下的路上,“一个身穿花布衣裙的漂亮姑娘骑车经过,一手按着被风吹起的裙子。在杜伊勒花园的绿色草坪中间,未来的小水手们在把玩他们的玩具……埃菲尔铁塔耸立在万里晴空之中。”他指着右边卢浮宫的灰色花岗石侧楼,和侧楼之间石块围绕的花园,又指了一指右边协和广场无懈可击的对称布局。
  他对将军说:“给一个将军的任务常常是毁坏,不是保存。不妨设想将来有一天你有机会作为游客,又站到这个阳台上来,再一次欣赏这些使我们欢乐、使我们悲伤的建筑物。你能说,本来我可以把这一切都毁灭掉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信访制度改革有了新进展,对信访工作实行“排名评比”“一票否决”已基本取消,地方政府和基層政府面临的工作压力有所减轻。但一些截访团伙主动向地方政府招揽生意、寻求合作,有的甚至主导了地方政府的截访业务,这种危险倾向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去年8月,四川省岳池县镇裕镇农民杨天直等人在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场所附近,被安徽人张某等人哄骗并强制送回四川,杨天直在岳池县城死亡。国家信访局表示,这是一起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准确分析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科学总结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全面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创新发展。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发展,更是深化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党的十九大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确立下来,标志着国家安全战略筹划取得重大发展。那么,总体国家安全
刘强东经商这么多年来,不管企业多小或是多大,他一直坚守着两条底线:其一是法律底线,不能违法;其二是道德底线,不能欺骗消费者,不能让消费者利益受损。  他的这两条底线坚持了多年,从没有逾越过。但是在那场价格战中,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他决定冒一次险。他在微博上宣布:将会派出价格情报员去竞争对手的实体店里,玩儿一把无间道。  这其实跟他的两条底线并不冲突,但是这个决定一出,和他之前所做出的其他决定一样,
“忘老则老不至,好乐则乐常来。”这是享年102岁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1900—2001)晚年为武汉老龄科学研究院的题词。  唐代著名长寿诗人白居易曾言:“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自覺二首》之一)意思是说,人的心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极大,特别是进入老年,肌体的功能渐趋衰弱,情绪的忧乐与人的寿夭、容颜的衰盛更是密切相关。  (摘自《今参考·政界)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作无欲则刚,我想这个说法,第一,违背人性;第二,无欲者很难做到所谓刚强、有力量。欲望其实是中性的,很大程度上,欲望是企业、组织、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是欲望的激发和控制,构成了一部华为的发展史,构成了人类任何组织的管理史。一家企业管理的成与败、好与坏,背后所展示的逻辑,都是人性的逻辑、欲望的逻辑。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知识型劳动者的欲望可以被分为五个层面:  第一层面:
“炎黄”原本是“黄炎”  中华民族历来自称“炎黄子孙”。“炎黄”是指炎帝和黃帝,按理说炎帝的地位应在黄帝之上,但《史记》记载,炎帝是被黄帝收服的。那为什么不是“黄炎”呢?因为东汉一些学者在注解前人的史书时开始把神农氏和炎帝合并。之所以这样做,有学者认为是为了给王莽新朝代汉制造理论根据。先秦的古籍提到黄帝、炎帝时,总是黄帝在前,炎帝在后。东汉之后,黄帝和炎帝的关系发生了颠倒,先秦古籍中的“黄炎”成了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有哪些亮点?有哪些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有哪些变化?前景如何? 中国如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如何看待以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难点在哪里?如何推动?如何展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带着这些有关中国经济的诸多热点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蔡昉。  《领导文萃》:对当前
我有一位艺术界的朋友,他经常开画展。我问他开画展有什么好处,他说最大的收获,在于平常很少把自己的作品加以比较,即使偶尔拿出来排列着欣赏,也不过几张而已。但是开画展时,有数十张作品放在眼前,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自己画风的变化与缺点,從而加以改进。  做学问和做人不都是如此吗?对于过去的事情,我们很少拿来思考,即使有,也常专门针对一两件事,不容易有大的发现。只有当我们做通盘的检讨时,才能明显看见自己的过失
皇陵初建。测量好周边地界,整个皇陵所涉部分,都要用围墙护好,有关部门报告:有老百姓的坟墓在皇陵的边上,这些坟应当外迁。  朱元璋接到報告后,批示:这些坟墓,与我的“家”都是邻里,不必外迁。  现如今,在皇陵区域内的百姓坟,每当春秋祭扫时,老百姓都可以自由出入,并没有禁止,方便得很。  朱元璋毕竟是贫民出身,知道百姓的苦处。  何况,这些坟在他之前就在那里了,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嘛。  皇家的威严,终究
人的气量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什么都不能交给别人,无论做什么都事必躬亲,这是气量小的表现。  第二个层次就是自己擅长的事情自己做,而只把对方擅长的事情交给对方来做。这再正常不过了,所以也不是什么大的气量。  第三个层次则是,即使自己能够做到完美的事情也交给别人来做,自己則躲在背后给予默默支持,成人之美。这可称得上大气量。  这是日本的柴村惠美子给人的气量分的三个层次,你属于哪一个层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