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按照“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流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缺失。长此以往,学生会只关注写的环节,一写完,作文任务就完成了。如此“粗枝大叶”的文章,很难实现在写作训练中提高作文能力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曾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引领学生亲历加工美、创造美的快乐写作之旅。
一、激发兴趣,创设平台,感受“鉴赏”之乐
学生最初的习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学生需学会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作出正确评价。这是一个发现与汲取、鉴赏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能自改作文的重要前提。
1.教师示范,授之以渔。
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先通览全班的作文,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要点,找出共性的问题。再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或整篇文章带领学生集体评议。课堂上可用视频展示台投影出学生的作文,让大家自由读,然后发表见解,或肯定其优点,总结可借鉴处;或找出不足,提出修改设想。小作者可随时互动,或接受,或质疑,或谈创作初衷……学生正确客观的意见,生动精彩的润色,教师应热情鼓励,充分肯定;对于点评不当的地方,教师则把握契机,在争鸣处“要把金针度与人”,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将修改要领具体化、形象化,如使修改符号的运用,眉批、总批的写法,通过投影仪一目了然。这样,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针对性。必须紧扣本单元写作训练要点,不可泛泛而谈。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是多样的,不可能在某一篇作文训练中全部予以解决。即使是同类型的文章,在不同的学段和单元,训练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有的放矢,扎扎实实进行训练。(2)全面性。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选取范本时,需兼顾到优、中、差各层面的学生。如果倾向性过强,会削弱对其他层面学生的示范,降低他们的修改兴趣。
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会习得修改要领,亲历一篇作文由粗糙到精致的过程,对修改作文自然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主体地位凸显,是有效完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第一步。
2.生生合作,思维碰撞。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之后,教师还需搭设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实践,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品评作文,发现问题的能力。除了示范修改,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赏析。生生互动,既有文章本身知识的交流,又有写作技能的研讨,更有情感的共融。优等生得到赞许,心理满足的同时,会积极主动地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组内资源辐射;后进生获得帮助,降低了畏难情绪,自觉投入到修改作文的行列。在这取长补短中,伴随着灵感的顿悟、创新的火花,学生能加深对本次习作训练点的理解,也使各个层次学生的自改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因为学生受写作水平、知识经验、感知能力的限制,因此在生生合作时,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1)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常言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学生的合作对象应根据本次写作特点经常变化。如写小动物的文章,可有意识将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分至一组,彼此可借鉴的地方多,在比较中差异顿显。题材为介绍班级某位同学的,即可让作者与主人公面对面交流,心心互动,文章修改的准确性会提高、情味也更浓。(2)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在分组时,要尽可能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同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后进生重在修改后“达标”,优等生则在雕琢中走向“精美”。修改要求的中肯,是学生自改作文的重要保证。
学生参与“评”,在原先教师的“一锤定音”式批改前,加入自我发现、自我评价的环节,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内趋力,为接下来进入“改”的阶段奠定基础。
二、智慧灵动,自我提高,体验“修改”之乐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学生习得明晰的修改方法,可对修改习作做好积极、全面的准备。随着认知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自改时必将进入反复琢磨、加工、提升的环节,实现修改能力的转换。
1.自评自批,发挥自主。
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修改作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读自己的作文,读中思考,边读边揣摩,再提笔修改。比如,一读看布局谋篇,即选材是否新颖、中心是否鲜明、重难点是否突出等。二读品遣词造句,即要求句子表达完整、用词贴切恰当、标点准确无误等。三读要润色修枝,即在精彩处实现浓墨重彩、先声夺人。通过读来反复梳理、提炼,对语言文字进行咀嚼和品味。将修改前后的作文予以对照,学生修改水平的提高即可见一斑。
2.几度加工,评价升级。
“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好的作文,往往要经过学生的反复修改。在教师示范修改之后,学生即可对照着进行自改。对于自我发现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互评,借助集体力量,再度自改。至此,习作会明显完美多了。教师还可安排修改成果展示,实现再一轮集体改、自改的修饰、提升。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通过主体劳动,真正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需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次进行评阅,重新审视。对于那些修改认真、修改效果明显的作文实行加分,充分肯定修改这一提高过程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将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创作的兴奋感。
3.教师监督,加强面批,促习惯养成。
修改意见的落实对部分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课堂时间,保证自改作文的效率。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面批。哪个地方如何着力渲染,哪个地方怎样补充说明,教师都应做示范说明,这对于切实帮助后进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上述诸环节中,若教师都能很好地监督、调控,学生的修改习惯将很快形成,真正学会“自改作文”。
自主修改作文,让学生切身经历一个由评到改、由初级到高级的语言加工过程。来回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真情洋溢,教师爱读,学生乐写。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能扎实有效地为作文教学注入活力。
一、激发兴趣,创设平台,感受“鉴赏”之乐
学生最初的习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学生需学会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作出正确评价。这是一个发现与汲取、鉴赏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能自改作文的重要前提。
1.教师示范,授之以渔。
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先通览全班的作文,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要点,找出共性的问题。再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或整篇文章带领学生集体评议。课堂上可用视频展示台投影出学生的作文,让大家自由读,然后发表见解,或肯定其优点,总结可借鉴处;或找出不足,提出修改设想。小作者可随时互动,或接受,或质疑,或谈创作初衷……学生正确客观的意见,生动精彩的润色,教师应热情鼓励,充分肯定;对于点评不当的地方,教师则把握契机,在争鸣处“要把金针度与人”,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将修改要领具体化、形象化,如使修改符号的运用,眉批、总批的写法,通过投影仪一目了然。这样,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针对性。必须紧扣本单元写作训练要点,不可泛泛而谈。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是多样的,不可能在某一篇作文训练中全部予以解决。即使是同类型的文章,在不同的学段和单元,训练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有的放矢,扎扎实实进行训练。(2)全面性。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选取范本时,需兼顾到优、中、差各层面的学生。如果倾向性过强,会削弱对其他层面学生的示范,降低他们的修改兴趣。
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会习得修改要领,亲历一篇作文由粗糙到精致的过程,对修改作文自然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主体地位凸显,是有效完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第一步。
2.生生合作,思维碰撞。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之后,教师还需搭设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实践,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品评作文,发现问题的能力。除了示范修改,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赏析。生生互动,既有文章本身知识的交流,又有写作技能的研讨,更有情感的共融。优等生得到赞许,心理满足的同时,会积极主动地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组内资源辐射;后进生获得帮助,降低了畏难情绪,自觉投入到修改作文的行列。在这取长补短中,伴随着灵感的顿悟、创新的火花,学生能加深对本次习作训练点的理解,也使各个层次学生的自改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因为学生受写作水平、知识经验、感知能力的限制,因此在生生合作时,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1)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常言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学生的合作对象应根据本次写作特点经常变化。如写小动物的文章,可有意识将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分至一组,彼此可借鉴的地方多,在比较中差异顿显。题材为介绍班级某位同学的,即可让作者与主人公面对面交流,心心互动,文章修改的准确性会提高、情味也更浓。(2)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在分组时,要尽可能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同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后进生重在修改后“达标”,优等生则在雕琢中走向“精美”。修改要求的中肯,是学生自改作文的重要保证。
学生参与“评”,在原先教师的“一锤定音”式批改前,加入自我发现、自我评价的环节,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内趋力,为接下来进入“改”的阶段奠定基础。
二、智慧灵动,自我提高,体验“修改”之乐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学生习得明晰的修改方法,可对修改习作做好积极、全面的准备。随着认知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自改时必将进入反复琢磨、加工、提升的环节,实现修改能力的转换。
1.自评自批,发挥自主。
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修改作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读自己的作文,读中思考,边读边揣摩,再提笔修改。比如,一读看布局谋篇,即选材是否新颖、中心是否鲜明、重难点是否突出等。二读品遣词造句,即要求句子表达完整、用词贴切恰当、标点准确无误等。三读要润色修枝,即在精彩处实现浓墨重彩、先声夺人。通过读来反复梳理、提炼,对语言文字进行咀嚼和品味。将修改前后的作文予以对照,学生修改水平的提高即可见一斑。
2.几度加工,评价升级。
“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好的作文,往往要经过学生的反复修改。在教师示范修改之后,学生即可对照着进行自改。对于自我发现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互评,借助集体力量,再度自改。至此,习作会明显完美多了。教师还可安排修改成果展示,实现再一轮集体改、自改的修饰、提升。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通过主体劳动,真正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需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次进行评阅,重新审视。对于那些修改认真、修改效果明显的作文实行加分,充分肯定修改这一提高过程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将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创作的兴奋感。
3.教师监督,加强面批,促习惯养成。
修改意见的落实对部分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课堂时间,保证自改作文的效率。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面批。哪个地方如何着力渲染,哪个地方怎样补充说明,教师都应做示范说明,这对于切实帮助后进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上述诸环节中,若教师都能很好地监督、调控,学生的修改习惯将很快形成,真正学会“自改作文”。
自主修改作文,让学生切身经历一个由评到改、由初级到高级的语言加工过程。来回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真情洋溢,教师爱读,学生乐写。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能扎实有效地为作文教学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