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奠定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主要在于:可以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学生兴趣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搭建实践活动平台,促使学生知行统一,有机协调,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0-0066-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道德和法律》)课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基本都属于“95”后,他们从小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接受的信息量庞杂,自我主体意识鲜明,普遍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反感情绪和偏见,致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主动性不够,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普遍比较被动,学习效果不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懂、管用,当务之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学生兴趣点,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一)把教材内容规划设计成若干个教学模块
思政课教材内容大多理论抽象,晦涩难懂,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趣味生动性、理论现实性和思想导向性,教师在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把内容整合成若干个模块,按照每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设计教学活动,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例如,把教材设计为5个模块:一是从“佛职”出发——如何适应、设计自己的人生新阶段,主要包括绪论部分;二是中国梦、我的梦——如何做好理性爱国爱家,主要包括第一、二、三章内容;三是崇尚道德——如何规划自己的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主要涵盖第四、五章内容;四是感悟法理人情——如何把握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主要涉及第六、七、八章;五是审视自我——回顾与展望,主要立足于结束语部分。同时,在每个模块下还可以规划若干个小模块和环节,根据进度,利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等多种途径,使空洞、抽象的内容讲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生动而具体,强化了教学的效果。
(二)及时充实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素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中国梦”“创新创业”“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八项规定”“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这些内容贯穿课程的几个章节,及时进行补充,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丰富、生动、鲜活。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民生问题中的“教育公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创新创业”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教师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选取正确的视角和切入点,用生动、真实的事例和材料,回应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关切,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准确认识现实中的热点问题。
(三)内容要贴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培养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生源也大多来自本地区,他们对本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也比较关心。在《道德与法律》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联系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出现在身边的人物,来说明和印证所讲的内容,缩短与学生的认知距离,增强亲切感。让学生熟悉家乡、了解家乡,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强化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教学要敢于针对矛盾和问题
高职院校生源中,既有高中毕业生、职中毕业生,还有中专毕业生等,且大都为独生子女,文化层次、受教育程度、个性类型差异明显。面对多元化的文化交融和思想碰撞,以及激烈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少的困难和疑惑。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国家、社会的需要,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简单灌输和行为约束,不善于回答学生个体关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远离了学生的思想和实际,变得高高在上、空洞乏味而缺乏更多的人文关怀。《道德与法律》课教师应该把课程内容与广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自身问题,以及他们关注的问题,不能回避,要敢于进行探究、交流和回答,细致入微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服人,深入学生的内心,释疑解惑,把关心学生思想、解决学生困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保证
在规划设计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增强《道德和法律》课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证。
(一)专题式教学法
现行的《道德和法律》教材包括绪论、结束语和8个章节的内容。根据统一的教学模块,在教研室组织下,结合任课教师队伍情况,建议实施专题式教学。每名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有利于把理论讲深、讲透。在开展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题内容之间的衔接,保持教材的知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因为不同的教师讲授不同的专题而显得内容零散,缺乏联系。同时,可以利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与共享优势,院校教师之间相互承担专题化教学任务。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和内容,找出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完成。通过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考和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每节课可以完成2~3个任务,避免教师一课讲到底,学生被动听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导师、导演的角色。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内容时,通过图片,列出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涌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爱国英雄,让学生判断他们的所属时代、典型事迹,逐一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纠错;接着,再完成第二项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进一步分析判断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相同点、不同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今时代下,如何更好地爱国,如何把爱亲人、爱家乡与爱国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在任务驱动下,教学过程学思结合、动静结合,学生由被动转主动,积极参与,课程的实效性明显。 (三)案例式教学法
在讲解依法治国内容时,利用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法治建设比较完善、公民意识强烈等方面的现实,选取“行政服务中心”在广东以及全国的发展历程、“孙志刚事件”、“乌坎事件”等典型案例,探讨法治广东建设方面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我国法治建设的伟大进程。
(四)反串授课法
反串授课法就是一改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做法,先让学生登台讲课,变被动为主动,变配角为主角。教师可以根据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预习、准备,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讲授,讲授过程可以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最后,教师根据各组学生讲授情况,进行点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可以利用课下、课堂进行预习备课,再上课的时候则让学生反串,每次授课均有不同的学生代表担任,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五)网上交流法
根据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依托校园网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题网站。学生可以随时浏览教师的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信息和资料,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学习,随时与自己喜欢的教师进行交流。设立“师生心灵之家”专题网站,主要有疑难解答、心灵小屋、法律助手、互动大厅等栏目,通过疑难解答,学生可随时向教师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通过心灵小屋,咨询生活、学习、感情方面出现的困惑;通过法律助手,咨询各种法律问题,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互动大厅,学生可以坦然倾诉自己的心声,及时反映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网络学习与交流密切了师生关系,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六)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把声、像、字、图动态化地结合在一起,各种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网络交互使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运用,学生们也很喜欢。在广泛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能单纯为用而用,必须考虑到形式与内容、使用与效果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恰到好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添加音频、图像等资料,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同时,也不能离开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板书的使用,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作用。
三、搭建实践活动平台,促使知行统一,强化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这种办学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方面,为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实践活动平台,强化了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切实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一)依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广泛开展,企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除在学校学习外,在企业学习的时间、形式越来越多,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学生顶岗实习还是在企业上课,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教室差别很大,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严格管理的工作氛围,企业师傅的认真负责、踏实工作、协作配合的职业素养,无不对学生产生教育引导、潜移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种形式,及时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车间和班组,在生产、服务一线,通过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帮助引导,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
为培养高职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学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思政课教师配合学校其他部门,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敬老院,帮助打扫卫生、整理环境、洗衣服、整理床铺等。组织青年学生志愿服务队,到交通执勤岗、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协助指挥交通、劝阻不文明行为、清理乱张贴广告等,青年学生克服各种恶劣天气和不利条件影响,不计报酬,不计回报,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保持校园的整洁卫生,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志愿者还在校园内开展文明督查活动,对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等公共场所进行检查,针对校园个别学生践踏草坪、随地吐痰、乱扔纸屑、长流水、长明灯、就餐秩序混乱、剩余饭菜等不文明现象,进行督促和管理,维护校园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公益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了个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三)注重身边榜样,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学校邀请首届“大城佛山工匠”称号获得者到校作报告,与学生们座谈,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成功背后的经验。学生们通过近距离与模范接触,感受到了“大城佛山工匠”的脚踏实地和敬业有为、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精神。除了在全校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经常以案例形式,向青年学生讲述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榜样,谈体会,让学生珍惜当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立志做一个有为的人。
(四)利用教学基地,开展正反两方面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联系,根据教学需要,学校先后与佛山市廉政教育中心、佛山市戒毒所、佛山市监狱、佛山市中德产业园、佛山市高新产业园等十二家单位合作,共同建立了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规定思政课教师定期到教学基地承担工作,进行实践锻炼。同时,根据教学安排,规划组织学生到不同的教学基地进行参观、交流和学习,聘请教学基地的相关人员,做学校思政课兼职教师,负责为学生讲解、讲课。通过教学基地,帮助师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扩大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开阔视野。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0-0066-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道德和法律》)课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基本都属于“95”后,他们从小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接受的信息量庞杂,自我主体意识鲜明,普遍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反感情绪和偏见,致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主动性不够,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普遍比较被动,学习效果不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懂、管用,当务之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学生兴趣点,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一)把教材内容规划设计成若干个教学模块
思政课教材内容大多理论抽象,晦涩难懂,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趣味生动性、理论现实性和思想导向性,教师在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把内容整合成若干个模块,按照每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设计教学活动,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例如,把教材设计为5个模块:一是从“佛职”出发——如何适应、设计自己的人生新阶段,主要包括绪论部分;二是中国梦、我的梦——如何做好理性爱国爱家,主要包括第一、二、三章内容;三是崇尚道德——如何规划自己的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主要涵盖第四、五章内容;四是感悟法理人情——如何把握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主要涉及第六、七、八章;五是审视自我——回顾与展望,主要立足于结束语部分。同时,在每个模块下还可以规划若干个小模块和环节,根据进度,利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等多种途径,使空洞、抽象的内容讲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生动而具体,强化了教学的效果。
(二)及时充实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素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中国梦”“创新创业”“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八项规定”“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这些内容贯穿课程的几个章节,及时进行补充,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丰富、生动、鲜活。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民生问题中的“教育公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创新创业”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教师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选取正确的视角和切入点,用生动、真实的事例和材料,回应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关切,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准确认识现实中的热点问题。
(三)内容要贴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培养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生源也大多来自本地区,他们对本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也比较关心。在《道德与法律》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联系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出现在身边的人物,来说明和印证所讲的内容,缩短与学生的认知距离,增强亲切感。让学生熟悉家乡、了解家乡,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强化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教学要敢于针对矛盾和问题
高职院校生源中,既有高中毕业生、职中毕业生,还有中专毕业生等,且大都为独生子女,文化层次、受教育程度、个性类型差异明显。面对多元化的文化交融和思想碰撞,以及激烈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少的困难和疑惑。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国家、社会的需要,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简单灌输和行为约束,不善于回答学生个体关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远离了学生的思想和实际,变得高高在上、空洞乏味而缺乏更多的人文关怀。《道德与法律》课教师应该把课程内容与广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自身问题,以及他们关注的问题,不能回避,要敢于进行探究、交流和回答,细致入微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服人,深入学生的内心,释疑解惑,把关心学生思想、解决学生困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保证
在规划设计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增强《道德和法律》课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证。
(一)专题式教学法
现行的《道德和法律》教材包括绪论、结束语和8个章节的内容。根据统一的教学模块,在教研室组织下,结合任课教师队伍情况,建议实施专题式教学。每名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有利于把理论讲深、讲透。在开展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题内容之间的衔接,保持教材的知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因为不同的教师讲授不同的专题而显得内容零散,缺乏联系。同时,可以利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与共享优势,院校教师之间相互承担专题化教学任务。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和内容,找出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完成。通过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考和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每节课可以完成2~3个任务,避免教师一课讲到底,学生被动听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导师、导演的角色。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内容时,通过图片,列出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涌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爱国英雄,让学生判断他们的所属时代、典型事迹,逐一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纠错;接着,再完成第二项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进一步分析判断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相同点、不同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今时代下,如何更好地爱国,如何把爱亲人、爱家乡与爱国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在任务驱动下,教学过程学思结合、动静结合,学生由被动转主动,积极参与,课程的实效性明显。 (三)案例式教学法
在讲解依法治国内容时,利用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法治建设比较完善、公民意识强烈等方面的现实,选取“行政服务中心”在广东以及全国的发展历程、“孙志刚事件”、“乌坎事件”等典型案例,探讨法治广东建设方面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我国法治建设的伟大进程。
(四)反串授课法
反串授课法就是一改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做法,先让学生登台讲课,变被动为主动,变配角为主角。教师可以根据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预习、准备,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讲授,讲授过程可以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最后,教师根据各组学生讲授情况,进行点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可以利用课下、课堂进行预习备课,再上课的时候则让学生反串,每次授课均有不同的学生代表担任,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五)网上交流法
根据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依托校园网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题网站。学生可以随时浏览教师的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信息和资料,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学习,随时与自己喜欢的教师进行交流。设立“师生心灵之家”专题网站,主要有疑难解答、心灵小屋、法律助手、互动大厅等栏目,通过疑难解答,学生可随时向教师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通过心灵小屋,咨询生活、学习、感情方面出现的困惑;通过法律助手,咨询各种法律问题,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互动大厅,学生可以坦然倾诉自己的心声,及时反映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网络学习与交流密切了师生关系,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六)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把声、像、字、图动态化地结合在一起,各种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网络交互使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运用,学生们也很喜欢。在广泛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能单纯为用而用,必须考虑到形式与内容、使用与效果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恰到好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添加音频、图像等资料,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同时,也不能离开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板书的使用,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作用。
三、搭建实践活动平台,促使知行统一,强化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这种办学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方面,为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实践活动平台,强化了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切实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一)依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广泛开展,企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除在学校学习外,在企业学习的时间、形式越来越多,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学生顶岗实习还是在企业上课,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教室差别很大,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严格管理的工作氛围,企业师傅的认真负责、踏实工作、协作配合的职业素养,无不对学生产生教育引导、潜移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种形式,及时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车间和班组,在生产、服务一线,通过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帮助引导,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
为培养高职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学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思政课教师配合学校其他部门,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敬老院,帮助打扫卫生、整理环境、洗衣服、整理床铺等。组织青年学生志愿服务队,到交通执勤岗、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协助指挥交通、劝阻不文明行为、清理乱张贴广告等,青年学生克服各种恶劣天气和不利条件影响,不计报酬,不计回报,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保持校园的整洁卫生,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志愿者还在校园内开展文明督查活动,对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等公共场所进行检查,针对校园个别学生践踏草坪、随地吐痰、乱扔纸屑、长流水、长明灯、就餐秩序混乱、剩余饭菜等不文明现象,进行督促和管理,维护校园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公益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了个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三)注重身边榜样,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学校邀请首届“大城佛山工匠”称号获得者到校作报告,与学生们座谈,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成功背后的经验。学生们通过近距离与模范接触,感受到了“大城佛山工匠”的脚踏实地和敬业有为、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精神。除了在全校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经常以案例形式,向青年学生讲述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榜样,谈体会,让学生珍惜当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立志做一个有为的人。
(四)利用教学基地,开展正反两方面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联系,根据教学需要,学校先后与佛山市廉政教育中心、佛山市戒毒所、佛山市监狱、佛山市中德产业园、佛山市高新产业园等十二家单位合作,共同建立了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规定思政课教师定期到教学基地承担工作,进行实践锻炼。同时,根据教学安排,规划组织学生到不同的教学基地进行参观、交流和学习,聘请教学基地的相关人员,做学校思政课兼职教师,负责为学生讲解、讲课。通过教学基地,帮助师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扩大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开阔视野。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