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媒体的发展推动了高校“互联网+法治教育”的发展,但是因为自媒体自身存在的易传播、易操控、低成本等特点,使得高校法治教育面临挑战,尤其是对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本文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时代意义,现状及成因,挖掘自媒体对法治教育的内在影响,找出当前高校法治教育的途径,提高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自媒体 法治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2020-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在这一进程中,高校学子将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因此对高校而言致力于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显得尤为必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法治意识高地很大程度会影响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也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谐和长治久安。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自媒体的发展,为高校的法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但是无形中也增加了风险,让少数民族学生成为了“三股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群体。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高校的法治教育更要清晰意识到其中的风险,正视挑战,探索对策,运用好自媒体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1、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因地域、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影响,在整体素质方面会有不足,尤其是在民俗习惯与法律法规的选择上,会偏重前者,造成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如果对法律漠视,也会造成道德的沦陷,因此只有加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2、实现民族团结稳定的基础。
高效少数民族毕业之后,一般会选择回家乡工作,他们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力军,也肩负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法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团结稳定。
3、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让法律成为公民的信仰”,只有真正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发自内心的遵守法律,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只有让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起学法用法的意识,才可以有效带动区域法治化进程,最终推动法治中国的进程。
二、自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及成因
1、法律意识不高。
意识总是和文化分不开关系。少数民族学生带着自身的民族特色,“法律应该和国家的地理状态有关;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和土地质量、形式、面积有关;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和居民的宗教、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 ”,因着地域等的差异,较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会更倾向用习惯、风俗解决问题,导致缺少对法律的普及。
意识和教育也是分不开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并不是简单输入,要充分考虑文化特色和民族习惯,因为虽然高校具有包容性,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当他们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产生思想上的“自我保护”,如果这个时候,教育者还是以普通的思维进行,那么就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产生抵触、对抗的心理,不利于普法教育的开展。
2、宗教信仰大于法律观念。
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但是法律规定:宗教与教育相分离,这意味着,少数民族学生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中,是不能带有宗教色彩的,就如去寝室楼宣传加入基督教、在校园中进行宗教活动、参与地下讲经等,这都是不允许的。
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我們会发现,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触犯法律法规,他人应该尊重他们的信仰;另一方面当我们按照规定办理的时候,他们就会站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使执行变得困难。这也导致部分教育者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甚至有时会对他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也会让学生有“法律没那么重要”的错误观念,最终产生恶性循环。
三、自媒体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法治意识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给高校带来“互联网+法治”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挑战。这是因为媒体信息具体多方来源,且信息的审核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使得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可以超越地域和人员的限制,畅通无阻。在互联网的背后,大学教育却更关注被掩埋在冰山下的“暗网”,离开了法律的保护,这些灰色地带就会变得危险,更可怕的是学生还没有能力自保。
1、自媒体的易取性和高校培养的固化性
众所周知,自媒体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易取性,每个人都是发声者,不仅操作简易,而且受别人关注的机率比之以往大大提高,在自媒体上,没有界限、没有限制,只要注册账号,就可以分享自己的一切信息,这样的自媒体让学生感到交流方便、有成就感且自由。
目前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法治培养模式因专业性质的不同而又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主要分为法科生和非法科生。对于法科生,重点在于法律的专业化教授,而对于非法科生,除了专业的教授却很少看见基础法律知识的普及。很多学生都会从热点社会事件、报道中学习法律常识,但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对法律做扩大化解释。
2、自媒体的普及性与高校培养的限制性
自媒体的发展没有任何场地限制,因此所有人只要在有网络、有媒介的地方,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使用自媒体时也没有时间限制,即使在深夜,也会得到回应;自媒体更没有速度的限制,尤其是在5G时代即将来临的便利环境下,网络的加速,更是助力自媒体传播。
相对于的,高校的法治培养因为受到课程设置、学校规定等硬性条件的约束,只能在固定场地规定时间开展,通过校园活动开展的普法教育,也会因学院不同受众面不统一。另外目前内地高校普遍缺少法律专业少数民族辅导员,面对少数民族学生,一般的辅导员、老师可能会有不知道、不敢管、不想管的情况,这就会让学生觉得法律的普及没有力度。 四、如何利用自媒体增强少数民族法治教育的实践性
尽管我们面临着少数民族学生法治教育的诸多问题,但在西部开发、政策宣导、人才培养等多方努力下,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我们也不能松懈,因为在“三股势力”往高校渗透、挤压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媒体时代下的学生容易被诱惑、被误导、被洗脑的现象,产生了非常危险的行为,因此法治教育依然是重中之重。
1、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规范网络行为。一是守牢思想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斗争的潮水中,用好自媒体的力量,将“互联网+法治”用到位、用全面,将法治观念通过网络传输到学生心中;二是利用法律法规做好绿色网络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网络里也要遵守规定,通过校园活动、宣导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网络的重要性;三是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大局意识,学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断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良性融合。
2、以工作室建设为保障,引导法律能量。不少高校都设置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如江苏师范大学的“榴光溢彩”工程,中国农业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工作室”,天津理工大学的“微尘筑梦”工作室,还有浙江理工大学的“石榴树”工作室。用自媒体来做好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当然少不了法律的普及,如浙江理工大学的“石榴树”工作室,专门开设“法律”版块,采用线上线下法律知识的普及,针对法本和非法本学生用不一样的途径。
3、营造法治校园,做好氛围营造。环境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学校不断做好法治校园的建设,不断做好法律文化的传播,不断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自然地就会带动少数民族的法治观念的深入。
新自媒体时代需要我们正视网络的力量,主动出击,做好舆论引导,发挥出1+1>2的作用,用网络守好思想,用网络引导能力。尤其是法治中国的进程中,要不断挖掘法律普及的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灌输,让少数民族学生自觉学法、愿意用法、诚心信法,成为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良好公民,从而对家乡的法治化做出贡献,推动法治中国的整体进程。
【参考文献】
[1] 麦麦提 李松洁,《网络媒体视阈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18年第一期
[2] 胡丽萍,《互联网络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探析》,民族教育研究,2015第五期
[3] 马爱杰,《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研究——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视角》,知识经济,2017年第13期
[4] 向平生,《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意义》,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5] 李娴 高妍,《自媒体视域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行为与自我意识的研究》,改革与开发,2016年第14期
[6] 汤力峰 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3期
[7] 古丽巴奴木·吾尔买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培养研究》,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28期
[8] 李堂 谭靖萍,《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9] 武雪萍,《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教育初探——以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为视角》,法制博览,2016年第11期
作者简介:蒋钰婧(1988-—),女,浙江东阳人,浙江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党建与思政课题(课题编号:TZ201802Y)研究成果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自媒体 法治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2020-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在这一进程中,高校学子将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因此对高校而言致力于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显得尤为必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法治意识高地很大程度会影响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也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谐和长治久安。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自媒体的发展,为高校的法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但是无形中也增加了风险,让少数民族学生成为了“三股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群体。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高校的法治教育更要清晰意识到其中的风险,正视挑战,探索对策,运用好自媒体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1、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因地域、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影响,在整体素质方面会有不足,尤其是在民俗习惯与法律法规的选择上,会偏重前者,造成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如果对法律漠视,也会造成道德的沦陷,因此只有加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2、实现民族团结稳定的基础。
高效少数民族毕业之后,一般会选择回家乡工作,他们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力军,也肩负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法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团结稳定。
3、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让法律成为公民的信仰”,只有真正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发自内心的遵守法律,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只有让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起学法用法的意识,才可以有效带动区域法治化进程,最终推动法治中国的进程。
二、自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及成因
1、法律意识不高。
意识总是和文化分不开关系。少数民族学生带着自身的民族特色,“法律应该和国家的地理状态有关;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和土地质量、形式、面积有关;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和居民的宗教、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 ”,因着地域等的差异,较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会更倾向用习惯、风俗解决问题,导致缺少对法律的普及。
意识和教育也是分不开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并不是简单输入,要充分考虑文化特色和民族习惯,因为虽然高校具有包容性,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当他们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产生思想上的“自我保护”,如果这个时候,教育者还是以普通的思维进行,那么就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产生抵触、对抗的心理,不利于普法教育的开展。
2、宗教信仰大于法律观念。
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但是法律规定:宗教与教育相分离,这意味着,少数民族学生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中,是不能带有宗教色彩的,就如去寝室楼宣传加入基督教、在校园中进行宗教活动、参与地下讲经等,这都是不允许的。
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我們会发现,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触犯法律法规,他人应该尊重他们的信仰;另一方面当我们按照规定办理的时候,他们就会站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使执行变得困难。这也导致部分教育者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甚至有时会对他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也会让学生有“法律没那么重要”的错误观念,最终产生恶性循环。
三、自媒体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法治意识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给高校带来“互联网+法治”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挑战。这是因为媒体信息具体多方来源,且信息的审核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使得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可以超越地域和人员的限制,畅通无阻。在互联网的背后,大学教育却更关注被掩埋在冰山下的“暗网”,离开了法律的保护,这些灰色地带就会变得危险,更可怕的是学生还没有能力自保。
1、自媒体的易取性和高校培养的固化性
众所周知,自媒体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易取性,每个人都是发声者,不仅操作简易,而且受别人关注的机率比之以往大大提高,在自媒体上,没有界限、没有限制,只要注册账号,就可以分享自己的一切信息,这样的自媒体让学生感到交流方便、有成就感且自由。
目前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法治培养模式因专业性质的不同而又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主要分为法科生和非法科生。对于法科生,重点在于法律的专业化教授,而对于非法科生,除了专业的教授却很少看见基础法律知识的普及。很多学生都会从热点社会事件、报道中学习法律常识,但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对法律做扩大化解释。
2、自媒体的普及性与高校培养的限制性
自媒体的发展没有任何场地限制,因此所有人只要在有网络、有媒介的地方,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使用自媒体时也没有时间限制,即使在深夜,也会得到回应;自媒体更没有速度的限制,尤其是在5G时代即将来临的便利环境下,网络的加速,更是助力自媒体传播。
相对于的,高校的法治培养因为受到课程设置、学校规定等硬性条件的约束,只能在固定场地规定时间开展,通过校园活动开展的普法教育,也会因学院不同受众面不统一。另外目前内地高校普遍缺少法律专业少数民族辅导员,面对少数民族学生,一般的辅导员、老师可能会有不知道、不敢管、不想管的情况,这就会让学生觉得法律的普及没有力度。 四、如何利用自媒体增强少数民族法治教育的实践性
尽管我们面临着少数民族学生法治教育的诸多问题,但在西部开发、政策宣导、人才培养等多方努力下,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我们也不能松懈,因为在“三股势力”往高校渗透、挤压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媒体时代下的学生容易被诱惑、被误导、被洗脑的现象,产生了非常危险的行为,因此法治教育依然是重中之重。
1、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规范网络行为。一是守牢思想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斗争的潮水中,用好自媒体的力量,将“互联网+法治”用到位、用全面,将法治观念通过网络传输到学生心中;二是利用法律法规做好绿色网络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网络里也要遵守规定,通过校园活动、宣导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网络的重要性;三是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大局意识,学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断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良性融合。
2、以工作室建设为保障,引导法律能量。不少高校都设置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如江苏师范大学的“榴光溢彩”工程,中国农业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工作室”,天津理工大学的“微尘筑梦”工作室,还有浙江理工大学的“石榴树”工作室。用自媒体来做好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当然少不了法律的普及,如浙江理工大学的“石榴树”工作室,专门开设“法律”版块,采用线上线下法律知识的普及,针对法本和非法本学生用不一样的途径。
3、营造法治校园,做好氛围营造。环境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学校不断做好法治校园的建设,不断做好法律文化的传播,不断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自然地就会带动少数民族的法治观念的深入。
新自媒体时代需要我们正视网络的力量,主动出击,做好舆论引导,发挥出1+1>2的作用,用网络守好思想,用网络引导能力。尤其是法治中国的进程中,要不断挖掘法律普及的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灌输,让少数民族学生自觉学法、愿意用法、诚心信法,成为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良好公民,从而对家乡的法治化做出贡献,推动法治中国的整体进程。
【参考文献】
[1] 麦麦提 李松洁,《网络媒体视阈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18年第一期
[2] 胡丽萍,《互联网络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探析》,民族教育研究,2015第五期
[3] 马爱杰,《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研究——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视角》,知识经济,2017年第13期
[4] 向平生,《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意义》,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5] 李娴 高妍,《自媒体视域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行为与自我意识的研究》,改革与开发,2016年第14期
[6] 汤力峰 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3期
[7] 古丽巴奴木·吾尔买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培养研究》,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28期
[8] 李堂 谭靖萍,《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9] 武雪萍,《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教育初探——以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为视角》,法制博览,2016年第11期
作者简介:蒋钰婧(1988-—),女,浙江东阳人,浙江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党建与思政课题(课题编号:TZ201802Y)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