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水平逐日提升,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不仅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有效的促进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发展,区域不透水面积不断被扩大,将原有的流域天然地形改变,造成城市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等后果。因此,当下的城市发展中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理念,新理念有效的转变了城市发展与水文生态之间的矛盾,有效的为城市中水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措施
1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降雨的过程中,雨水可以通过吸收、调蓄、下渗及净化等方式积累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把存蓄的水释放出来,用以灌溉、冲洗城市路面和补充城市地下水等,从而达到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2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不断的完善并且广泛用于实践中,但同时存在不足之处:①理论上:缺乏国家政策及技术标准要求的支持,使得海绵城市建设无法可循、无章可依。与此同时,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尚且稚嫩,科研技术滞后以及技术型人才短缺导致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缓慢,实践过程较为曲折;②规划上:首先,各专业和部门的协作有所欠缺,海绵城市建设需从城市规划、市政与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等多专业和多部门协作开展;其次,多数地区的城市地价哄抬风气日益严重,地产开发迅速使得城市公共绿色面积缩减,导致城市规划的“海绵体”无法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从而削弱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实力。③实施上:宣传部门未加强思想建设,企业和市民减污、水体保护及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和行动力还有所欠缺。对海绵城市的社会认知不够,导致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情仅局限于“相关部门”,民众对生态改造的意义无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进程造成负面影响。
3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3.1以转变理念为先导,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将解决城市逢雨必涝、雨后必旱问题、收集雨水、美化景观等内容为目的城市开发设计的内涵,但是我国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经济的过快发展致使环境破坏严重,比如:水资源被污染等。因此,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应从系统工程和当下社会需求出发,加强城市水环境规划和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继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对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为主,修复城市中的水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中防涝系统,将公共产品投资扩大,将当下新型城镇建设质量提高,以便提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海绵城市中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字建设方针,将城市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小。
3.2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中:①从城市建设应以水系统规划、整治角度出发,将该项内容充分的融入到城市化总体建设规划中,做到以湖泊河流为单位的综合性考虑,将自然生态功能与人工强化功能两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②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还应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因素,做好因地制宜的全面性考虑,促使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实际情况相符;③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将循环作为发展关键,进而从功能的角度推动城市水系统综合性治理。
3.3构建海绵城市的技术要点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冲击开发技术来建设海绵城市,这个技术基本都是采用分散式施工,主要使用绿化用地和城市人行道等设施。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即使碰到大雨雪也不影响分配式排放法的使用,并且可以利用低影响开发管理模式有效减少暴雨的径流,既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也使地下水也得到了很好的补充。海绵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对径流量的控制和洪峰流量、雨水回收的利用。主要技术设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设城市渗水系统。从根本上来控制径流量,还要削减一些峰值流量,进而初步净化雨水径流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建设绿色屋顶,进行路面的改造和重建,建成渗透率高的透水路面。②建设城市水系统。对雨水最大化的滞流,可以减少洪峰流量,控制洪峰流量,延迟径流。③建设城市蓄水系统。对雨水进行积蓄和合理的加工使用,可以很好地降低径流峰值流量,实现雨水的再利用要求,城市蓄水系统包含蓄水池和池塘还有地下雨水调蓄设施。④建设城市过滤系统。对城市的河道和一些道路缓坡进行整治和建设,避免雨水径流在收集时对雨水产生污染,使城市的水环境和雨水的再利用效率得到提高。⑤建设城市排水系统。对超过存积范围能力的雨水要通过排水设施排出,避免水患带来的安全问题。
3.4以智慧水务为目的,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利用当下发展中的信息化技术,将海绵城市水系统推动智能化,或者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将水资源信息数据整合,进而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再水资源系统在实施前,进行城市水数值模拟仿真,以便突出海绵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的特征。此外,为确保水资源系统运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水系统功能的结合,实施运行全过程的监控,以便保证水系统运行效率。
4结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为城市建设整个水系统职能进行了优化升级,有效的提高了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城市建设成本。但随着海绵城市的发展,一些建设发展问题逐渐的凸现出来,比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管理问题等,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还应以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为先导,继而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工程技術为关键,充分考虑建设问题,促使海绵城市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佳婷.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1).
[2]李敬,唐国策.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2016,48(2):82~84.
[3]李伟伟,俞丽君.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7(12):24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韦成(1997-)男,水族,贵州省荔波县,学生,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研究方向:城市雨水综合利用。
第二作者:韦华港(1997-)男,汉族,广西容县,学生,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措施
1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降雨的过程中,雨水可以通过吸收、调蓄、下渗及净化等方式积累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把存蓄的水释放出来,用以灌溉、冲洗城市路面和补充城市地下水等,从而达到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2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不断的完善并且广泛用于实践中,但同时存在不足之处:①理论上:缺乏国家政策及技术标准要求的支持,使得海绵城市建设无法可循、无章可依。与此同时,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尚且稚嫩,科研技术滞后以及技术型人才短缺导致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缓慢,实践过程较为曲折;②规划上:首先,各专业和部门的协作有所欠缺,海绵城市建设需从城市规划、市政与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等多专业和多部门协作开展;其次,多数地区的城市地价哄抬风气日益严重,地产开发迅速使得城市公共绿色面积缩减,导致城市规划的“海绵体”无法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从而削弱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实力。③实施上:宣传部门未加强思想建设,企业和市民减污、水体保护及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和行动力还有所欠缺。对海绵城市的社会认知不够,导致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情仅局限于“相关部门”,民众对生态改造的意义无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进程造成负面影响。
3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3.1以转变理念为先导,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将解决城市逢雨必涝、雨后必旱问题、收集雨水、美化景观等内容为目的城市开发设计的内涵,但是我国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经济的过快发展致使环境破坏严重,比如:水资源被污染等。因此,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应从系统工程和当下社会需求出发,加强城市水环境规划和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继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对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为主,修复城市中的水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中防涝系统,将公共产品投资扩大,将当下新型城镇建设质量提高,以便提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海绵城市中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字建设方针,将城市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小。
3.2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中:①从城市建设应以水系统规划、整治角度出发,将该项内容充分的融入到城市化总体建设规划中,做到以湖泊河流为单位的综合性考虑,将自然生态功能与人工强化功能两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②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还应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因素,做好因地制宜的全面性考虑,促使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实际情况相符;③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将循环作为发展关键,进而从功能的角度推动城市水系统综合性治理。
3.3构建海绵城市的技术要点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冲击开发技术来建设海绵城市,这个技术基本都是采用分散式施工,主要使用绿化用地和城市人行道等设施。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即使碰到大雨雪也不影响分配式排放法的使用,并且可以利用低影响开发管理模式有效减少暴雨的径流,既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也使地下水也得到了很好的补充。海绵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对径流量的控制和洪峰流量、雨水回收的利用。主要技术设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设城市渗水系统。从根本上来控制径流量,还要削减一些峰值流量,进而初步净化雨水径流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建设绿色屋顶,进行路面的改造和重建,建成渗透率高的透水路面。②建设城市水系统。对雨水最大化的滞流,可以减少洪峰流量,控制洪峰流量,延迟径流。③建设城市蓄水系统。对雨水进行积蓄和合理的加工使用,可以很好地降低径流峰值流量,实现雨水的再利用要求,城市蓄水系统包含蓄水池和池塘还有地下雨水调蓄设施。④建设城市过滤系统。对城市的河道和一些道路缓坡进行整治和建设,避免雨水径流在收集时对雨水产生污染,使城市的水环境和雨水的再利用效率得到提高。⑤建设城市排水系统。对超过存积范围能力的雨水要通过排水设施排出,避免水患带来的安全问题。
3.4以智慧水务为目的,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利用当下发展中的信息化技术,将海绵城市水系统推动智能化,或者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将水资源信息数据整合,进而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再水资源系统在实施前,进行城市水数值模拟仿真,以便突出海绵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的特征。此外,为确保水资源系统运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水系统功能的结合,实施运行全过程的监控,以便保证水系统运行效率。
4结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为城市建设整个水系统职能进行了优化升级,有效的提高了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城市建设成本。但随着海绵城市的发展,一些建设发展问题逐渐的凸现出来,比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管理问题等,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还应以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为先导,继而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工程技術为关键,充分考虑建设问题,促使海绵城市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佳婷.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1).
[2]李敬,唐国策.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2016,48(2):82~84.
[3]李伟伟,俞丽君.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7(12):24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韦成(1997-)男,水族,贵州省荔波县,学生,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研究方向:城市雨水综合利用。
第二作者:韦华港(1997-)男,汉族,广西容县,学生,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