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笑泯恩仇,我们谈天说地,往事不再提
与她的绝交,比任何一次失恋都令我更痛苦。
1998年我南下广州,看到一家媒体千字千元高价悬赏头条,便去应征。很快我接到电话,一个好听的女声说文章很好她打算编发,只是觉得不适合做头条。我不服,跟她在电话里争执起来。正吵得火大时,突然她画风一转:“哎你跳槽来我们这里怎样?”
一个月后我们成了同事。
头一次出长差,我和她住一起。我俩聊得越来越投机,在很多问题上观点都不谋而合。记得她认真地说:“在 XX这个领域,我们为引领观念所做的努力太有意义了。以后在中国的XX史上,肯定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我觉得做这些工作很有意义,改变观念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咱们一起加油好吗?”我重重地点头:“嗯!”
所谓志同道合,就是如此吧。
后来,我离婚,终于可以把母子的户口迁往广州,却不知能够落户到哪里。万般踌躇为难间,她说:“哎,你迁在我家户口上吧 !”
我也同样回报着她的友谊,所有最隐私的情感都只有我们能够共享,工作上更不用说,互相支持配合默契,我是她最得力的帮手。我们的友谊持续了十年,于公于私都是最可靠的密友。
直到那次预料不到的转折。
一家大报的记者联系采访我。起初我没觉得这算什么大事,征求她的意见是否该接受采访,她淡淡地说,好啊。
报纸做了两个大版面,文字配上大照片,十分醒目。采访中虽然我并没有以行业老大自居(我发誓老二也没有,我算哪根葱),可是报纸出来后的效果可能感觉我还挺牛 X的。报纸出街那天我在北京,因为是南方的报纸在北京当天看不到,我便在 QQ上问她“怎么样”。
没有回答。改用手机发信息,还是没有。我以为她在开会或者在路上,就问别的同事她在吗,同事说,在办公室看报纸呢。
一直到我回广州,她都没回我一个字。
从北京返回广州,我带了许多她喜欢的零食,去办公室看她。她装作很忙碌的样子,爱理不理的。从那之后,我们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如果这只算是负气之举,那之后的事情雪上加了霜:在有关我个人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她的暧昧态度。
半年后,我因为目睹了一次跳楼自杀事件而心理出了问题,找医生调治,很是脆弱。开会说着说着会突然落泪哭起来,伴随着严重失眠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同事们都替我担心。唯一的精神支撑是当时的男友现在的老公,可他远在北京,所有的关怀都打了折扣。可巧单位有一个出差去北京的机会,我当然想借机去,跟他团聚几天。
她冷冷地说:“不行。”
我掉头离开,有泪打湿脸颊……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她如愿升了官,释然了,一再发信息给我求和解,我不再回复,删除了她所有的联系方式。
老公是个讨厌的滥好人,常常傻笑着说:“照在下看来,损人利已是正常人的行为,算不得坏人;损人不利已的,才算坏。阁下同意否?”我不理他。
不久“在下”又重申一遍那理论,说:“名利场上的朋友很不容易长久,不能苛求。你妨碍了别人的利益,人家不爽你,这个就算不同意也能理解。”
我能理解。可是做朋友,我能选择不让我心里堵的人吗?
“毕竟有那么一个人生阶段,你们情同姐妹。”他鄙视我小心眼。
或者,这并没有什么不可原谅。友情与爱情,在开始的时候是蜜月期,彼此为了表达好感,都想方设法地主动给予对方,关系发展下去,彼此都对这份情谊有了期许,如果达不到,便会过分失望。她对我如此,我对她亦如此。如果能够不忘初心,体谅对方,放低期望值,或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
于是,在她生日这天,我查找了她的信息,加她的微信,发过去一个笑脸和一支玫瑰。
一笑泯恩仇,我们谈天说地,往事不再提。
与她的绝交,比任何一次失恋都令我更痛苦。
1998年我南下广州,看到一家媒体千字千元高价悬赏头条,便去应征。很快我接到电话,一个好听的女声说文章很好她打算编发,只是觉得不适合做头条。我不服,跟她在电话里争执起来。正吵得火大时,突然她画风一转:“哎你跳槽来我们这里怎样?”
一个月后我们成了同事。
头一次出长差,我和她住一起。我俩聊得越来越投机,在很多问题上观点都不谋而合。记得她认真地说:“在 XX这个领域,我们为引领观念所做的努力太有意义了。以后在中国的XX史上,肯定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我觉得做这些工作很有意义,改变观念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咱们一起加油好吗?”我重重地点头:“嗯!”
所谓志同道合,就是如此吧。
后来,我离婚,终于可以把母子的户口迁往广州,却不知能够落户到哪里。万般踌躇为难间,她说:“哎,你迁在我家户口上吧 !”
我也同样回报着她的友谊,所有最隐私的情感都只有我们能够共享,工作上更不用说,互相支持配合默契,我是她最得力的帮手。我们的友谊持续了十年,于公于私都是最可靠的密友。
直到那次预料不到的转折。
一家大报的记者联系采访我。起初我没觉得这算什么大事,征求她的意见是否该接受采访,她淡淡地说,好啊。
报纸做了两个大版面,文字配上大照片,十分醒目。采访中虽然我并没有以行业老大自居(我发誓老二也没有,我算哪根葱),可是报纸出来后的效果可能感觉我还挺牛 X的。报纸出街那天我在北京,因为是南方的报纸在北京当天看不到,我便在 QQ上问她“怎么样”。
没有回答。改用手机发信息,还是没有。我以为她在开会或者在路上,就问别的同事她在吗,同事说,在办公室看报纸呢。
一直到我回广州,她都没回我一个字。
从北京返回广州,我带了许多她喜欢的零食,去办公室看她。她装作很忙碌的样子,爱理不理的。从那之后,我们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如果这只算是负气之举,那之后的事情雪上加了霜:在有关我个人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她的暧昧态度。
半年后,我因为目睹了一次跳楼自杀事件而心理出了问题,找医生调治,很是脆弱。开会说着说着会突然落泪哭起来,伴随着严重失眠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同事们都替我担心。唯一的精神支撑是当时的男友现在的老公,可他远在北京,所有的关怀都打了折扣。可巧单位有一个出差去北京的机会,我当然想借机去,跟他团聚几天。
她冷冷地说:“不行。”
我掉头离开,有泪打湿脸颊……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她如愿升了官,释然了,一再发信息给我求和解,我不再回复,删除了她所有的联系方式。
老公是个讨厌的滥好人,常常傻笑着说:“照在下看来,损人利已是正常人的行为,算不得坏人;损人不利已的,才算坏。阁下同意否?”我不理他。
不久“在下”又重申一遍那理论,说:“名利场上的朋友很不容易长久,不能苛求。你妨碍了别人的利益,人家不爽你,这个就算不同意也能理解。”
我能理解。可是做朋友,我能选择不让我心里堵的人吗?
“毕竟有那么一个人生阶段,你们情同姐妹。”他鄙视我小心眼。
或者,这并没有什么不可原谅。友情与爱情,在开始的时候是蜜月期,彼此为了表达好感,都想方设法地主动给予对方,关系发展下去,彼此都对这份情谊有了期许,如果达不到,便会过分失望。她对我如此,我对她亦如此。如果能够不忘初心,体谅对方,放低期望值,或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
于是,在她生日这天,我查找了她的信息,加她的微信,发过去一个笑脸和一支玫瑰。
一笑泯恩仇,我们谈天说地,往事不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