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威慑”战略与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欧安全政策论析

来源 :欧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8785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美国将"延伸威慑"的范围逐步扩大到中东欧地区。特朗普政府不仅继承了前任政府在中东欧的"欧洲威慑倡议"和"欧洲再保证倡议"政策,而且强化了美国在该地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包括提高核威慑能力、强化导弹防御、扩大常规军事存在和军费开支。较之前任政府,特朗普政府中东欧安全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延伸威慑"战略的重心东移,目标在于强化威慑能力,主要威慑对象仍然是俄罗斯。其政策调整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美国国内占据主导地位的鹰派在安全上的诉求,中东欧盟友对安全保证要求的提升,以及美国维持世界领导地位的大战略。本文通过对特朗普上台以来颁布的系列战略报告的文本分析,揭示美国强化在中东欧地区"延伸威慑"的政策调整逻辑。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畴内的东欧剧变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的东欧国家政治转型呈现叠加状态,为冷战后的中东欧政治转型提供了另一重观察与研究的视角。然而,自冷战结束后,以西式自由民主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及其研究范式却始终牢牢占据国际民主化与中东欧政治转型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甚至形成某种意义上的话语霸权,而由少数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民主测评指标体系在其中无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工具性角色。本文从冷战后国际民主化背景下的中东欧政治转型研究出发,结合对当前国际上有关民主测量与评估的若干主要指标体系的批判性
预测性警务是欧盟公共安全治理转型中最值得关注的趋势。基于大数据的预测性警务的兴起,意味着刑事执法正在经历从因果关系走向相关性,从合理怀疑走向概率怀疑,从针对性监控走向大规模监控,从事后回应走向主动威慑的转变。本文探讨预测性警务技术对欧盟数据保护法律框架带来的挑战,对完善解决方案提出了初步建议。文章认为,欧盟数据保护法律框架对受预测性警务技术影响的人员提供的保护存在不确定性,欧洲法院的判例可能难以应对预测性警务技术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强调目的限制原则,加强技术的透明度,通过认证和追踪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弥
《欧盟外资安全审查条例》已于2019年4月10日生效,其目的是在欧盟层面建立外资安全审查框架,并且协调成员国外资安全审查机制,赋予欧盟委员会对外资安全审查的咨询权力。欧盟条例授权成员国与委员会在审查时考虑外国直接投资对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防务投入品、敏感信息和媒体多样性的可能影响,考虑外国投资者是否被外国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这些考虑因素隐含了经济安全与非现实威胁的考量。这种扩大性的解释方式,有悖于欧盟法院的判例法。《欧盟外资安全审查条例》还难以通过涉及资本自由流动原则的比例原则测试,并且与基础条约中的
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西班牙加泰分离运动嵌入的制度环境,包括规范安排与运行现实。作为承担西班牙政治民主化使命的“改革宪法”,西班牙1978年宪法提供的根本制度框架导致了国家权力纵向分配上的张力,从而使得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和地方之间存在权力竞争。非均衡的财税安排又致使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对国家中央政府产生不满。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整个西班牙国家财税体系因宪法化的欧盟预算政策获得制度性集权,从而进一步挤压了加泰罗尼亚的财政自治空间。此外,西班牙宪法法院并未通过宪法判决在法理上有效遏制地区分离主义扩张,在加泰罗尼亚违
由于法国的衰弱,传统上的法德轴心一度退化为德国的单独领导。在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并发起"重塑欧洲"倡议后,法德轴心"重启"迎来了契机。本文从意愿和能力两方面,结合欧元区改革、避难体系改革和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的推进这三个案例,分析法德轴心发挥作用的限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展望法德轴心在欧盟未来发展中的角色。结论认为,两国总体上都表现出"重启"法德轴心的意愿。然而,意愿存在差异,法国迫切且强烈,而德国迟滞且具象征性。由于在"重启"法德轴心上未能"同频共振",法德的共同领导力受到削弱。法德轴心"
2019年9月2日至6日,第十五届中法瑞历史文化研讨班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开班。本次研讨班由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协办。来自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大学、巴黎高师、格勒诺布尔大学、弗里堡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学者为学员授课。研讨班的关注点由此前的空间、记忆等话题转向时间,主题为“历史与时间:欧洲与中国之比较研究”。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南欧激进左翼政党普遍强化了对欧洲一体化的批判性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建制派政府实施的紧缩政策,并提出了以债务重新谈判、增加就业和战略性部门的国有化为核心的替代性方案。同时,它们还将巩固政党的社会基础,重建与工会、社会运动的联系作为增强政党认同和组织内聚性的重要举措。政治意识形态、组织历史遗产和政党竞争的不同发展态势对南欧各国激进左翼政党在危机中的政治回应和适应性变革产生明显的锁定效应。部分南欧激进左翼政党成功实现"逆袭",但相当一部分政党未能获得明显的选举收益。激进左翼力量的分散和政
本文以角色理论为视角,对欧盟的气候政策进行了分析。一方面,美国对《巴黎协定》的执行意愿有所减弱;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导致历史累积排放量排名的变化。上述两种趋势要求欧盟在气候政策方面扮演中心角色。虽然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但欧盟目前需要推动减缓气候变化的便利化、南方国家的适应性努力以及聚焦新兴经济体的"碳中和"发展。
建交55周年之际,中法关系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本文提出"权力结构-秩序结构-观念结构"的分析框架,旨在研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其对中法关系的结构性影响。中法关系面临的权力结构、秩序结构和观念结构均已发生重大甚至根本性的变化,要以新的框架来认识和谋划新形势下的中法关系。面对权力的重组、秩序的过渡和观念的竞争,中法都主张推动国际关系的转型和国际秩序的创新,这构成了中法关系的新基础。中法应该成为推动国际关系创新的伙伴,以创新、责任、共赢的精神,推动构建平衡的新型大国关系和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
欧盟是南极海洋环境治理机制参与主体之一。《南极条约》体系因其具有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以海洋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南极地缘政治的兴起,《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及相关海洋保护区提案均可视为南极地缘政治的产物。欧盟依据相关条约参与区域海洋环境治理,也受到其行为体特征和力量性质的限制,并承受来自不同条约体系的结构性张力。2018年的"南极海洋保护区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欧盟与成员国的权能争议,推动欧盟进一步协调内部立场,但欧盟与成员国之间围绕南极海洋保护区建设仍存在博弈的空间。统一欧盟内部立场,不断拉近不同